三家分晉是指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晉國的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專權。公元前490年,趙氏擊敗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盡為韓、趙、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聯(lián)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正式承認了他們諸侯的地位。《資治通鑒》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zhàn)國的分界點。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近義詞:聲東擊西 反義詞:圍城打援 歇后語:孫臏救邯鄲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軍事 英文:besiege Wei to rescure Zhao (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編輯本段]【注釋】 ①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
句意: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
句意為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后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編輯本段]【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筑堰。
故當齊救趙 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編輯本段]【解析】 對敵作戰(zhàn),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 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
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筑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說:“想理順亂絲 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斗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
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因此,這種做法也體現(xiàn)了政治哲學矛盾分析法中的“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論 [編輯本段]【探源】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zhàn)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zhàn)。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后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占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yè)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zhàn)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于齊國,并許諾解圍后以中山相贈。
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并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fā)。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
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于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并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于見人。
后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于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F(xiàn)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
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
田忌依計而行?!惫唬很婋x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zhàn)場,龐涓復又陷于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編輯本段]【故事】 戰(zhàn)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
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zhàn)守年余,趙衰魏疲。
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里?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
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現(xiàn)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zhàn)地區(qū)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zhàn)例,被后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叁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
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zhàn)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圍魏救趙 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zhàn)役。自此,孫臏便聞名天下了。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后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zhèn)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后金)的戰(zhàn)爭中先后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xiāng)。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后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并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赴任后持尚方寶劍將東江毛文龍設計殺害。袁崇煥于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后,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皇帝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后明朝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贊賞。對袁崇煥的個人評價也褒貶不一。
“莫須有”的典故,出自“宋史”岳飛傳,岳飛傳記岳飛被捕,案子將要做成的時候,韓世忠不服,找秦檜質問。秦檜說,岳飛兒子岳云給張憲的反動信,雖然找不到了,可是“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就是莫須有被人注意的開始。
中國知識人讀古書,搖頭晃腦,做博學狀,其實古書讀得實在不行,因為他們讀書不化,亂讀一氣。以“莫須有”三字為例,大家都解釋做“沒有”的意思,這是根本說不通的。秦檜若悍然說“莫須有”是“沒有”,等于沒有證據就整岳飛、等于公然承認自己胡來,天下哪有這種事?中國知識人人人讀“宋史”岳飛傳,可是人人都不深究這樣解釋如何說不通,真混球。
總算有一二敢提疑問的人出來了。徐乾學在《資治通鑒后編》一里,表示“莫須有”三字是弄錯了,該是“必須有”;畢沅在《資治通鑒考異》里,用《中興記事本末》的旁證,認為也該是“必須有”;朱彝尊說過這樣才對。但是“莫”字改成“必”字,又根據什么呢?“莫”字和“必”字,明明是不同的兩個字?。∮嵴朴需b于此,他在《癸巳存稿》里,認為“莫須有”三字還是該從字面解釋,認為該標點做“莫,須有”?!澳北硎厩貦u的遲疑,“須有”表示必須有?!笆乐医仄湔Z而合之,以詆檜之妄。”俞正燮這種解釋,雖然不犯私改古書的毛病了,但犯了亂點古書的毛病,還是不通。
其實,“莫須有”三個字,是宋朝人的用法,應該從宋朝人的書里,去找旁證,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正宗。在宋朝人的書里,我發(fā)現(xiàn)《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里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的話;《曲淆舊聞》里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的話;《鐵圍山叢談》里有“莫須問他否”的話;《寶真齋法書贊》里有“莫須與他明辯”的話;《分類夷堅志》里有“莫須謝尚書否”的話;《思陵錄》里有“莫須批出”的話;《后村大全集》里有“莫須有人”的話?!瓘倪@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莫須有”三個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的意思。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狈涩F(xiàn)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堅壁清野 釋義: 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
使敵人既攻不下?lián)c,又搶不到物資。 出處: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p>
堅壁清野 出處《三國志·魏志·荀或傳》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 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zhàn)而自因耳。 釋義 “堅壁”,堅守壁壘,加強防御工事;“清野”,將四野居民、物 資全部轉移、收藏,使敵人一無所獲,立不住腳。
堅壁清野,指一種困 死、餓死敵人的作戰(zhàn)方法。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zhèn)壓黃中義軍后占據兗州地區(qū),繼又揮 師東進,準備奪取徐州。
但兗州豪強張邈,勾結割據勢力呂布,襲破 兗州大部分地方,并占領要地催陽。曹操急忙從徐州撤兵回來,向屯 駐催陽的呂布發(fā)動反攻。
呂布十分兇悍,雙方相持日久,曹操一時無 法取勝。不久,徐州守將陶謙病死,把徐州讓給了劉備。
曹操爭奪徐 州的心情更為迫切,想要取下徐州再來消滅呂布。 曹操的謀士荀或,勸諒曹操切勿急于進兵徐州,以免呂布乘虛 而入。
他說:“眼下正值麥收季節(jié),據報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加緊搶 割城外麥子,運進城去,這表明他們對可能發(fā)生的戰(zhàn)爭有所準備。收 盡麥子,對方必然還要加固防御工事,撤退四野居民,轉移糧草、物 資。
這樣軍隊開到那里,勢必無法立足;對方用‘堅壁清野’的辦法對 付我們,到那時,攻不能克,掠無所得,不出十個天,全軍就要不戰(zhàn)自潰”。
恩德武威同時并用,是古來將帥、君王所重視的統(tǒng)御謀略之一?!栋賾?zhàn)奇法·愛戰(zhàn)》云:“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孫子兵法·地形篇》云:“視士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睂O武認為,統(tǒng)御部卒,必須用恩威并施之謀?!昂穸荒苁?,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p>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軍事家。當初李淵任隋朝官員鎮(zhèn)守太原時,與李靖有矛盾,李淵準備起兵反隋時,李靖曾想告發(fā)他。后來,李淵占領長安捉住了李靖,差點把他殺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見李淵與李靖之間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淵令李靖征討蕭銑,李靖初戰(zhàn)有功,李淵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使李靖深為感動。后來李靖在戰(zhàn)爭中又有失利,李淵大怒,嚴斥李靖貽誤戰(zhàn)機,要將他處斬,這時,又有人為之求情,李淵又放了他一馬,使李靖對李淵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決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銳大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族首領冉肇則,俘5000多人,乘勝收復開州、通州,為李淵奪取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典故2: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運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領兵聲討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帶),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一帶的軍民倚仗地勢險阻,一直不服蜀漢統(tǒng)治,我們現(xiàn)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們離開之后,他們還是會叛變,所以,我們不如攻心為上,以心戰(zhàn)治之。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當年5月份渡瀘水(今云南保山縣西北),擒拿了孟獲,為了徹底征服孟獲的心,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陣的方略擺給孟獲看,孟獲不以為然,說初次與諸葛亮打交道,不明虛實,只要像這樣的陣勢,我肯定能取勝,于是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不久又領兵來戰(zhàn),又戰(zhàn)敗而歸,被諸葛亮俘住,就這樣擒了放,放了擒,連續(xù)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獲時,他卻不肯離去,說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獲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領召集起來,宣布南中各地繼續(xù)為他們管轄,蜀軍不設官,不留兵,并將隨軍的衣物、糧草捐獻給了當?shù)毓俦?,以補償連年戰(zhàn)爭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得到了南中軍民的擁護。從此,夷漢相安無事。
是成語,金朝時, 岳飛在朱仙鎮(zhèn)大捷,逼近東京。
兀術眼看在東京呆不下去,決定渡過黃河北撤。當他帶 著金兵離開東京的時候,有個書生攔住他的馬,說:“大王(指兀術)別走了。
岳少保 (‘少?!窃里w的官銜)馬上會撤兵。東京一定沒事兒。”
兀術很奇怪,問那個書生說:“岳飛用五百騎兵打敗我們十萬大軍,百姓日夜盼他們打 過來,東京還能守得???” 那個書生說:“朝廷里有權臣,大將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岳少保自己 性命難保,哪兒還談得上立功?” 兀術聽了,恍然大悟,馬上撥轉馬頭,帶兵回到東京。
那個書生說的那個“權臣”,就是南宋朝廷的宰相秦檜(音huì)。 秦檜本來是北宋時期的大臣。
當宋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兵俘虜?shù)奖狈饺サ臅r候,秦 檜和他的妻子王氏也跟隨他們一起被俘到金京。秦檜在金太宗面前,低聲下氣,百依百順。
金太宗認為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派到大將撻懶部下當軍事參謀。 這時候,金朝發(fā)現(xiàn)南宋抗金力量越來越強大,又有岳飛、韓世忠等大將堅決主張抗戰(zhàn),不好對付,就決定把秦檜放回南方充當內奸。
公元1130年,撻懶攻打楚州(今江蘇淮 安)的時候,把秦檜和他的妻子放回南宋。 秦檜來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宮求見,天花亂墜地編造了一通謊話,說他在楚州怎樣殺死敵 人的看守,怎樣奪了一條船逃出來。
當時就有不少大臣懷疑,楚州到這兒路遠迢迢,秦檜越 過金兵防線逃回來,難道金兵沒有追捕?再說,即使敵人防備不嚴,讓他偷跑了,一定十分 匆忙,又怎能帶著王氏一起走? 但是,當時的宰相范宗尹跟秦檜是老朋友,竭力在高宗面前幫秦檜說話,并且說秦檜是 個既可靠又能干的人才。宋高宗本來日思夜想要跟金朝講和,聽說秦檜從金朝回來,熟悉金 朝內情,立刻召見秦檜。
秦檜第一次朝見高宗,就勸高宗跟金人講和,還送上了代朝廷起草的一份求和信。 宋高宗接見秦檜之后,覺得秦檜的主張很合他口味。
他對大臣們說:“秦檜比誰都忠。有了他,我高興得晚上也睡不著覺呢?!?/p>
他立刻任命秦檜做禮部尚書,過了三個月,又提升 他當副宰相;再過半年,秦檜就成為宰相兼樞密使,掌握了南宋軍政大權。 秦檜當了宰相之后,就干起賣國求和的勾當來。
因為遭到許多朝臣的激烈反對,曾經被 罷免了宰相職位。但是昏庸的宋高宗還是把秦檜當做心腹看待,過了幾年,又重新任秦檜為 宰相。
秦檜利用他的權力和地位,勾結金朝,千方百計破壞抗金將領的活動。這回聽到岳飛 連戰(zhàn)連勝,準備直搗黃龍府,大起恐慌。
因為金朝是他的后臺,金朝一敗,他在南宋也就站 不住腳。于是,他就唆使宋高宗發(fā)出命令,要岳飛從前線撤兵。
岳飛突然接到宋高宗的撤兵命令,弄得莫名其妙。他派人送奏章給高宗說:金兵已經喪 盡士氣,我軍士氣高漲,勝利就在眼前,時機不能錯過。
他請求高宗取消撤兵命令,允許他 繼續(xù)進軍。 秦檜接到岳飛奏章,又想了一個惡毒的手段,先命令張俊、劉光世等大將的人馬從淮北 前線撤兵,然后對高宗說,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已經成為孤軍,不能再留,叫宋高宗發(fā)出緊急 金牌,叫岳飛撤軍。
岳飛在前線等待高宗的進軍詔令,沒想到接到的卻是朝廷催促退兵的緊急金牌。岳飛接 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猶豫,送金牌的快馬又到了。
從早到晚,快馬一個接一個,一連接到十 二道金牌。岳飛知道要改變高宗的決定已經沒有希望,氣憤得淚流滿面,說:“想不到我十 年來的努力,一下子全給毀了?!?/p>
(原文是“十年之功,廢于一旦”。) 岳飛要從朱仙鎮(zhèn)退兵的消息一傳出去,附近的百姓十分震驚,紛紛聚集在街頭。
他們攔 住岳飛的馬,哭泣著說:“我們頂著香盆,運著糧草,迎接官軍,這是金人都知道的事。現(xiàn) 在相公要回去,我們只有死路一條了?!?/p>
岳飛看到這個情景,也禁不住流下眼淚,他叫左右兵士拿出高宗的詔書來給大家看,說:“朝廷下了緊急金牌,我不能擅自作主留在這里??!” 百姓們見留不住岳飛,都放聲痛哭;兵士們也個個心酸,掩著臉哭。整個朱仙鎮(zhèn)響起一 片哭聲。
岳飛心里不忍,宣布暫緩五天撤兵,讓愿意跟隨他們的百姓一起走。過了五天,岳家軍 開始撤兵的時候,當?shù)匕傩粘扇航Y隊隨軍南遷。
后來,岳飛奏請朝廷,把這些百姓安置在南 方安家墾荒。 兀術打聽到岳家軍已走,馬上重整旗鼓,向南進攻。
本來被岳飛收復的河南許多州縣,一下子又丟失得精光。 秦檜和宋高宗決心向金朝求和。
他們恐怕受岳飛、韓世忠等人的阻撓,把他們召回京 城,讓韓世忠做樞密使,岳飛做樞密副使,名義上是提升,實際上是解除了他們的兵權。秦 檜奪了岳飛的兵權,就派人向金朝求和。
公元1141年十一月,金朝派使者到臨安,談判 議和條件。談判結果:宋、金之間,東面以淮河為界,西面以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為 界;南宋向金朝稱臣,每年向金朝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
歷史上把這次屈辱投降的和約叫做 “紹興和議(紹興是高宗的年號)。岳飛被冠有莫須有的罪名..。
無論是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還是在《辭海》里,或者在其他的辭書里,根本就找不到“殺手锏”這個詞。
詞典里真正有的是另一個詞,即“撒手锏”。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锏”的釋義是:“古代兵器,金屬制成,長條形,有四棱,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p>
而“撒手锏”的釋義則是:“舊小說中指廝殺時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擲敵人的招數(shù),比喻最關鍵的時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數(shù)?!?中國歷史上有一名很有名的將軍--秦瓊(秦叔寶),使-雙锏,"撒手锏"一詞也是傳說于此! “撒手锏”和“殺手锏”,讀音差不多(撒讀sa,殺讀sha),從表面上看意思似乎也差不多。
但如果認真研究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兩種使用方式會引起含義上的重大區(qū)別。 “殺手”是刺客,是執(zhí)行暗殺活動的人,一般是以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形式來行動。
殺手的行動特征是隱秘,是在暗中進行活動,秘密執(zhí)行任務,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刺殺目標對象。殺手可以是為了政治目的而去進行暗殺,但也常常有以金錢為目的進行暗殺,因此“殺手”是一種不光彩的形象,往往是為大眾痛恨的。
按照詞典里所說,“撒手锏”是軍隊雙方在戰(zhàn)場上進行廝殺,當主要作戰(zhàn)兵器無法取勝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敵將追殺面臨險境時,一方抽出锏來,突然回身給敵將以致命一擊,瞬間扭轉局面取得勝利。在這樣的一擊中。
對“撒手锏”,既要強調技術含量高、作戰(zhàn)威力強,更要強調出其不意,要在最關鍵的時候使用,達到“一招制敵”的的功效,一舉扭轉戰(zhàn)局,打贏戰(zhàn)爭。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