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
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群雄并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yè)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
但齊桓公上臺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于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于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fā)動兼并戰(zhàn)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
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問鼎中原: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yè)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并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
鼎象征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
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
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zhàn)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越王勾踐受盡屈辱。
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雪恥,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
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
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
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
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
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
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
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
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
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朝秦暮楚:戰(zhàn)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tài)度動搖多變,反復無常的成語。 圖窮匕見: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
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
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
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
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
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
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
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fā)現中意的良馬。
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
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
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
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
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
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
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
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
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
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
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
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fā)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tài)。
后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里當書記。
禰衡恃才傲慢,非??裢?,后來,終于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
多用于贊揚有才能的人。 --------------------------------------------------------------------------------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
武帝監(jiān)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
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后,立許妃做皇后。
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yī)下毒害死了許后。毒計敗露,女醫(yī)下獄。
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艄夥浅s@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
他也想去告發(fā),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艄馑篮?,有人向宣帝告發(fā)此案,。
展開全部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锖饩驮谵r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精衛(wèi)填海 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
一天,女娃去東??刺柹稹2恍业氖?,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
女娃死了,化作了一只小鳥,“精衛(wèi)、精衛(wèi)”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wèi)”。精衛(wèi)非常痛恨東海,于是日復一日地不斷地往東海中扔石子,想把東海填平。
2百鳥朝鳳 很久以前,鳳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鳥。但它有的優(yōu)點就是:很勤勞。
把吃多下來的食物都藏進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
鳥兒都餓得頭昏眼花。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給大家。
旱災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以后,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3、炎帝擊石生火 人類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有個人便想人類總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決定自己要創(chuàng)造一種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獵中,他一失手未將石制的標槍命中獵物,不過他發(fā)現標槍與地上的石頭相擊時產生了火花,于是他就撿了很多那里的石頭來試驗,結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為他發(fā)現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個部落都一致擁他為王,這個人就是以火德為王的炎帝.之后他又創(chuàng)造了耕種方法并且教會了人類耕種,所以他又被稱為神農.4、后羿與嫦娥 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那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百姓都民不聊生。于是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
后羿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后羿把多余的九個太陽射下去后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使天帝終于疏遠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
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5、盤古開天辟地 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
此時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他拿起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
就這樣有了天地。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丈,天空就隨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盤古生前完成開天辟地的偉大業(yè)績,死后永遠留給后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6、鯀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沒有得到天帝的命令取了天帝的神土來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殺死了鯀。
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平治洪水,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處的地方跑到太陽落的地方,,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于將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愿。終于安定了九州。
7、夸父追日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夸父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天上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于是他就去追了一天,終于看到了太陽想把太陽捉住帶回去??墒撬呀洷寂芰艘惶炝?,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口渴難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黃河、渭河里的水。
兩條河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但他還是沒有解渴,就跑去了北方大澤里的水,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8、愚公移山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這兩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墻,擋住了他們通往外界的路,與世隔絕,非常落后。
于是愚公決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個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對他說這是不可能的事。
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9、嫦娥奔月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后羿立下蓋世神功所以收了許多徒弟。
其中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當有一次后羿帶眾徒外出狩獵時,蓬蒙裝病留了下來,并逼嫦娥交出她丈夫前不久給她的不死藥,嫦娥在被逼無奈之際吞下了不死藥,她立即飛上了天,因為不舍得后羿,所以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10、吳剛砍樹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
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11、女媧造人 盤古開辟了天地,但女媧總覺得很寂寞因為世界是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于是她用泥土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
捏完后,他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
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
從這以后,大地就到處有了人。12、皇帝戰(zhàn)蚩尤 一次,華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戰(zhàn)事連連,百姓不得生存。
華夏被分為五個大部落,其中黃帝和蚩尤的部落勢力最大,黃帝因不愿看到百姓因戰(zhàn)爭而受苦,便想停止這種戰(zhàn)爭局面,所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解決。最后,蚩尤兵敗逃跑.黃帝命應龍前往追殺.應龍不負期望將蚩尤殺死并割下蚩尤的頭顱獻給黃帝.13、女媧補天 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
傳說當人。
“吊古論興廢,看劍引杯長”讀淮陰侯韓信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這首詩出自紅樓夢?!皦咽宽毞缾喝邸笔钦f韓信韜晦能忍胯下之辱,“三齊位定蓋棺時”是說韓信在被封齊王之時,已注定了他的結局。三齊是指膠東、齊、濟北三個諸侯國。韓信在破趙平齊后,派使者要求劉邦封他為齊國的假王,劉邦正要大罵被張良踩腳提示,馬上改口罵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韓信為齊王。 “寄言世俗休輕鄙”是指不要小瞧落魄時的韓信,“一飯之恩死也知”是指韓信封王時曾贈千金以報答老婦當年的“一飯之恩”。 大家都聽說過韓信知恩圖報,曾千金回報老婦當年“一飯之恩”,但是否有人聽說起過韓信功成名就后如何對待那個使他受胯下之辱的年輕屠夫,列位不妨想一下,要是換成你會如何呢? 其實[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此記載,確超乎常人想象。 韓信封(楚)王后: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 翻成白話就是:韓信召見使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任其為楚中尉。并對將相們說,這是壯士,當年他侮辱我時,我如果殺了他并沒有什么道理,所以就忍讓了他,才能達到今天這樣的成就。 漢高祖與淮陰侯韓信某次論兵,高祖問韓信:“象我這樣能率領多少兵?”,韓信道:“陛下不過能率領10萬。”高祖問“那你能率領多少?”韓信回“我多多益善。”是故有“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之說。高祖笑道:“既然你那么會用兵,為何還被我抓???”韓信答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表n信的回話可翻譯如下:“陛下不善于率兵但善于駕馭將領,此我韓信被擒原因。況陛下權利天授,非人力可達?!?韓信在劉邦拜將后論天下大勢和策略時,對項羽的“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有以下論述:項王發(fā)怒時,千百人都嚇得膽戰(zhàn)腿軟,然而他卻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此不過是匹夫之勇。平時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他能為別人的痛疾同情地流下眼淚,并把自己的食物送給他們吃。但到了別人有了功勞應加賞封爵時,他卻將商封爵的印信玩弄的棱角都磨沒了還舍不得授給人家,此即婦人之仁也。。。。。 淮陰侯韓信的雄才大略令人折服。他不是樊噲、曹參一類的攻城略地的猛將,也非孫臏、龐涓一輩的軍事家,而是那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將之才,“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克?!表n信在登壇拜將時,有段精彩的議論。他詳細,深刻地分析了項羽、劉邦各自的形勢,一針見血地指出項羽是“匹夫之勇”?!皨D人之仁”,“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而劉邦則是“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之后,他更是預見性地提出:“今天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笔枪?,后人認為這段話可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并駕。 史記中部分原文以及感慨淮陰侯詩句欣賞: 蒯通勸韓信時說:“。。。,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也?!?楚王韓信被漢高祖擒時,韓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故當亨!” 讀史--文天祥 自古英雄士,還為薄命人。 孔明登四十,韓信過三旬。 壯志摧龍虎,高詞泣鬼神。 一朝事千古,何用怨青春。 「書淮陰侯傳」羅隱 寒燈挑盡見遺塵,試瀝椒漿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 「韓信廟」羅隱 剪項移秦勢自雄,布衣還是負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卻把馀杯奠蒯通。 「漂母冢」羅隱 寂寂荒墳一水濱,蘆洲絕島自相親。 青娥已落淮邊月,白骨甘為泉下塵。 原上荻花飄素發(fā),道傍菰葉碎羅巾。 雖然寂寞千秋魄,猶是韓侯舊主人。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李白「猛虎行」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
精衛(wèi)填海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鐘愛的女兒.有一天,女娃駕著小船,到東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風浪,象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遠不回來了。炎帝固然掛念他的女兒。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熱來使她死而復生,只好獨自悲傷罷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一只小鳥,名叫“精衛(wèi)”。精衛(wèi)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象烏鴉,住在北方的發(fā)鳩山。她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回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露出雪亮亮的牙齒。兇惡地嘲笑著:“小鳥兒,算了罷,你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衛(wèi)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終盡,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為什么銜恨我這樣深呢?”
“因為你呀——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你無情地奪去?!?
“傻鳥兒.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衛(wèi)在高空悲嘯著:“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無休止地干下去的!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填成平地!”
她飛翔著,嘯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樹枝銜來投進大海。她就這樣往復飛翔,從不休息,直到
哀毀骨立 愛屋及烏 安步當車 安居樂業(yè) 安然無恙 安如泰山 按兵不動 按圖索驥 暗箭傷人 暗無天日八面威風 白虹貫日 白面書生 白頭如新 白頭偕老 百步穿楊 百川歸海 百發(fā)百中 百感交集 百聞不如一見班門弄斧 半途而廢 傍人門戶 抱殘守缺 抱薪救火 暴風驟雨 暴虎馮河 杯弓蛇影 杯水車薪 背城借一背道而馳 背水一戰(zhàn) 笨鳥先飛 逼上梁山 必恭必敬 敝帚自珍 篳路藍縷 鞭長莫及 標新立異 別開生面別無長物 別有天地 賓至如歸 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 兵貴神速 病入膏肓 捕風捉影 不辨菽麥 不恥下問不得要領 不寒而栗 不合時宜 不脛而走 不拘一格 不堪回首 不可多得 不可救藥 不蔓不枝 不求甚解不屈不撓 不甚了了 不識時務 不學無術 不遺余力 不遠千里 不知所云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 滄海桑田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差強人意 長驅直入 車水馬龍 車載斗量 沉魚落雁 城狐社鼠 城下之盟 乘風破浪乘人之危 懲前毖后 赤膊上陣 重蹈覆轍 重見天日 出爾反爾 出類拔萃 出奇制勝 出言不遜 初出茅廬唇亡齒寒 此地無銀三百兩 從容不迫 從善如流 摧枯拉朽 寸草春暉 打草驚蛇 大材小用 大放厥詞大腹便便 大公無私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大顯神通 大義滅親 呆若木雞 單刀赴會 單槍匹馬 當務之急黨同伐異 倒行逆施 道不拾遺 道路以目 道聽途說 得隴望蜀 得心應手 得意忘形 德高望重 雕蟲小技。
后羿射日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帝有十個兒子,他們是十只三足鳥。三足鳥放射的光芒,就是人們看見的太陽,所以天帝就命令他們每天東升西落,輪流負責人間的光明和溫暖。
有一天,他們同時出現在天空中。結果,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人們也死傷嚴重。
于是,天帝就派后羿下凡救助人們擺脫苦難。后羿想勸說天上的十個太陽,讓它們每天輪流出來,但太陽并不聽他的勸告,后羿只好張弓搭箭,射下了九個太陽。最后留一個太陽繼續(xù)照耀大地,人們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擴展資料:
后羿是民間傳說后羿射日的主人公。史上留名的,共有兩位名字帶羿字的。一位生于帝堯時代的大羿,一位生于夏朝時代的后羿,屬有窮部落。
古籍記載的是羿彃日、大羿射日、后羿篡權,究竟是誰射日,學術上有爭議。后羿,又稱夷羿,夏王朝第六任帝。
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同堯帝時代的羿一樣,也善于射箭,民間傳說中是嫦娥的丈夫,射日的英雄。
堯帝時代的大羿,簡稱羿,善于射箭,古籍記載曾助堯帝射九日。傳說天帝實在看不過去,就派擅長射箭的 羿 下凡解除災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后羿射日
水滴石穿【典故】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
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
張乘崖喝住小吏,發(fā)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
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p>
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釋讀】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
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