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靠左行駛,是以英國為首的島派國家的行駛原則,源于歐洲中世紀(jì)人們騎馬步行的風(fēng)俗習(xí)慣。當(dāng)初,上馬石都設(shè)在道路的左側(cè)。目前車輛靠左行駛的國家有:英國、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愛爾蘭、馬耳他、新幾內(nèi)亞、斐濟(jì)、湯加、瑙魯、牙買加、圭亞那、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非等三十多個國家。
印尼的全稱是印度尼西亞,從地理位置上,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屬于東南亞地區(qū)
印尼的首都是雅加達(dá),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東帝汶,文萊等互為鄰國
印尼是東盟國家之一,特產(chǎn)橡膠等,主要城市有雅加達(dá),萬隆等
南美洲主要國家有巴西,智利,阿根廷,委內(nèi)瑞拉,玻利維亞等
松迪亞塔1230-1255瓦利1255-1285薩庫拉1285-1300曼薩·穆薩1312-1337馬格漢一世1237-1341蘇萊曼1341-1360卡薩1360-?馬利.賈塔二世?-1374穆薩二世1374-1390馬格漢三世1390-1433。馬里帝國(Mali Empire),又名曼丁戈帝國(Manding Empire)或曼迪聯(lián)邦(MandenKurufa),是西非中世紀(jì)時的一個強(qiáng)大伊斯蘭教帝國,是北部非洲以南的廣闊內(nèi)陸中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古代最重要的伊斯蘭文化與財富中心之一。
全世界國土面積過5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有51個,其中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有29個,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剛果<金>,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印尼,蘇丹,利比亞,伊朗,蒙古,乍得,秘魯,尼日爾,安哥拉,馬里,南非,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毛里塔尼亞,玻利維亞,埃及等,其它的22個國家面積在50萬平方公里至100萬平方公里之間。
馬里人屬于黑種人或者黑白混血人種
馬里全國總?cè)丝?970萬。全國有23個民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
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tǒng)拜物教,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馬里地處西非中部,東臨尼日爾,西與塞內(nèi)加爾、毛里塔尼亞毗連,南同幾內(nèi)亞、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交接,北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國土面積124.1萬平方公里。
地形
馬里全境主要由塞內(nèi)加爾河上有盆地、尼日爾河中游和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組成。沙漠主要在北部,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境內(nèi)地勢平坦,多為海拔300米的平原和臺地,中部為大平原,西部和西南部海拔約為500~800米之間。
氣候
馬里為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qū)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和涼季(11月至次年2月)。熱季酷熱干燥,最高氣溫可達(dá)50℃;雨季多陣發(fā)性狂風(fēng)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于雨季;涼季最低氣溫也不低于14℃。全國平均降雨量為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jìn)遞增。
馬來西亞的國鳥——犀鳥
犀鳥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大型鳥類,佛法僧目犀鳥科,為本科動物的統(tǒng)稱。犀鳥以某些種類上嘴基部的骨質(zhì)盔突而著名。嘴就占了身長的1/3到一半,寬扁的腳趾非常適合在樹上的攀爬活動,一雙大眼睛上長有粗長的眼睫毛。最古怪的是在它的頭上。長有一個銅盔狀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的角一樣,故而得名犀鳥。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亞洲南部。犀鳥最大的特點是它那張大嘴,它那張一尺多長的大嘴和嘴上托著的鋼盔狀的突出物——盔突,象犀牛鼻子上的角一樣,所以才有犀鳥之稱。雖然它的嘴巴看起來很笨拙,實際上非常靈巧。剝開堅果,輕而易舉;采摘漿果,輕巧自如;捕捉老鼠和昆蟲又是那樣的得心應(yīng)手。多數(shù)犀鳥的盔突是角質(zhì)中空的,少數(shù)是實心的。 犀鳥碩大的身軀長達(dá)一米長,眼上生有粗長的睫毛,這是其它鳥類所少有的。
馬來西亞的是犀鳥之家,因而百余年來被譽(yù)為“犀鳥之鄉(xiāng)”。由此可見,之所以馬來西亞的國鳥是犀鳥,因為犀鳥數(shù)量在其境內(nèi)很多,且歷史悠久.。馬來西亞奧委會還選用了馬來西亞的重點受保護(hù)動物犀鳥作為申亞吉祥物的原型,雖然個別東南亞國家也有犀鳥,但數(shù)量最多的還是在馬來西亞砂嶗越州。這也印證上面的說法.。另外犀鳥是一種形態(tài)優(yōu)美、色采艷麗的鳥兒,它深受沙撈越人的喜愛和崇拜,是當(dāng)?shù)厝说男哪恐械纳聒B,地方非常尊貴。在他們居住的長屋里放置盡可能多的犀鳥雕刻被視作是一種無上榮光,他們認(rèn)為這些華麗而鮮艷的雕刻是獻(xiàn)給神最好的貢品,在每年的“鳥節(jié)”上,以犀鳥雕刻祭神是一種必須的儀式。
南非是一個多種族與多民族國家。按種族成分,一般分為4類:非洲人、白人、有色人和亞裔人。
非洲人指班圖尼格羅人和最早土著科伊桑人,主要包括祖魯人(為第一大族,聚居納塔爾省)、科薩人(為第二大族,聚居開普省東部的特蘭士凱)、茨瓦納人(為第三大族,聚居德蘭士瓦省西北與博茨瓦納交界地區(qū),部分在開普省的塔翁和奧蘭治省的塔巴恩邱),還有佩迪人(聚居德蘭士瓦的北部和東部)、索托人(聚居奧蘭治省,部分在德蘭士瓦)、聰加人(聚居德蘭士瓦東部與莫桑比克交界地區(qū))、斯威士人(聚居德蘭士瓦與斯威士蘭交界地區(qū))、恩德貝萊人(聚居德蘭士瓦北部與津巴布韋交界地區(qū))、文達(dá)人(聚居北部路易斯特里哈特以北地區(qū))等;科伊桑人部落,散布在西北部納米布和卡拉哈里沙漠地區(qū)。
白人主要包括阿非利坎人(舊稱布爾人,為南非第四大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全國各城市)、英裔非洲人(主要分布在東部及全國各城市)和猶太人(聚居城市,一半以上在威特沃特斯蘭礦區(qū),部分住在約翰內(nèi)斯堡)。有色人,為南非的第五大族,主要分布在開普省,由17世紀(jì)以來不同種族和民族的人混合形成。亞裔人主要包括印尼人(聚尼納塔爾)、開普馬來人(聚居開普省)和華人(約3萬,聚居德班、伊麗莎白港和開普敦等城市)。此外,城市和礦區(qū)還有不少移民群體,包括英格蘭人、德意志人、蘇格蘭人、荷蘭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法蘭西人、希臘人、波蘭人、威爾士人、阿爾斯特人等。[1]
AFG-阿富汗
AHO-荷屬安的列斯
ALB-阿爾巴尼亞
ALG-阿爾及利亞
AND-安道爾
ANG-安哥拉
ANT-安提瓜和巴布達(dá)
ARG-阿根廷
ARM-亞美尼亞
ARU-阿魯巴
ASA-美屬薩摩亞
AUS-澳大利亞
AUT-奧地利
AZE-阿塞拜疆
BAH-巴哈馬
BAN-孟加拉國
BAR-巴巴多斯
BDI-布隆迪
BEL-比利時
BEN-貝寧
BER-百慕大
BHU-不丹
BIH-波黑
BIZ-伯利茲
BLR-白俄羅斯
BOL-玻利維亞
BOT-博茨瓦納
BRA-巴西
BRN-巴林
BRU-文萊
BUL-保加利亞
BUR-布基納法索
CAF-中非
CAM-柬埔寨
CAN-加拿大
CAY-開曼群島
CGO-剛果(布)
CHA-乍得
CHI-智利
CHN-中國
CIV-科特迪瓦
CMR-喀麥隆
COD-剛果(金)
COK-庫克群島
COL-哥倫比亞
COM-科摩羅
CPV-佛得角
CRC-哥斯達(dá)黎加
CRO-克羅地亞
CUB-古巴
CYP-塞浦路斯
CZE-捷克
DEN-丹麥
DJI-吉布提
DMA-多米尼加
DOM-多米尼加共和國
ECU-厄瓜多爾
EGY-埃及
ERI-厄立特里亞
ESA-薩爾瓦多
ESP-西班牙
EST-愛沙尼亞
ETH-埃塞俄比亞
FIJ-斐濟(jì)
FIN-芬蘭
FRA-法國
FSM-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
GAB-加蓬
GAM-岡比亞
GBR-英國
GBS-幾內(nèi)亞比紹
GEO-格魯吉亞
GEQ-赤道幾內(nèi)亞
GER-德國
GHA-加納
GRE-希臘
GRN-格拉納達(dá)
GUA-危地馬拉
GUI-幾內(nèi)亞
GUM-關(guān)島
GUY-圭亞那
HAI-海地
HKG-中國香港
HON-洪都拉斯
HUN-匈牙利
INA-印度尼西亞
IND-印度
IRI-伊朗
IRL-愛爾蘭
IRQ-伊拉克
ISL-冰島
ISR-以色列
ISV-美屬維爾京群島
ITA-意大利
IVB-英屬維爾京群島
JAM-牙買加
JOR-約旦
JPN-日本
KAZ-哈薩克斯坦
KEN-肯尼亞
KGZ-吉爾吉斯斯坦
KIR-基里巴斯
KOR-韓國
KSA-沙特
KUW-科威特
LAO-老撾
LAT-拉脫維亞
LBA-利比亞
LBR-利比里亞
LCA-圣盧西亞
LES-萊索托
LIB-黎巴嫩
LIE-列支敦士登
LTU-立陶宛
LUX-盧森堡
MAD-馬達(dá)加斯加
MAR-摩洛哥
MAS-馬來西亞
MAW-馬拉維
MDA-摩爾多瓦
MDV-馬爾代夫
MEX-墨西哥
MGL-蒙古
MHL-馬紹爾群島
MKD-馬其頓
MLI-馬里
MLT-馬耳他
MNE-黑山
MON-摩納哥
MOZ-莫桑比克
MRI-毛里求斯
MTN-毛里塔尼亞
MYA-緬甸
NAM-納米比亞
NCA-尼加拉瓜
NED-荷蘭
NEP-尼泊爾
NGR-尼日利亞
NIG-尼日爾
NOR-挪威
NRU-瑙魯
NZL-新西蘭
OMA-阿曼
PAK-巴基斯坦
PAN-巴拿馬
PAR-巴拉圭
PER-秘魯
PHI-菲律賓
PLE-巴勒斯坦
PLW-帕勞
PNG-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POL-波蘭
POR-葡萄牙
PRK-朝鮮
PUR-波多黎各
QAT-卡塔爾
ROU-羅馬尼亞
RSA-南非
RUS-俄羅斯
RWA-盧旺達(dá)
SAM-薩摩亞
SEN-塞內(nèi)加爾
SEY-塞舌爾
SIN-新加坡
SKN-圣基茨和尼維斯
SLE-塞拉利昂
SLO-斯洛文尼亞
SMR-圣馬力諾
SOL-所羅門群島
SOM-索馬里
SRB-塞爾維亞
SRI-斯里蘭卡
STP-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SUD-蘇丹
SUI-瑞士
SUR-蘇里南
SVK-斯洛伐克
SWE-瑞典
SWZ-斯威士蘭
SYR-敘利亞
TAN-坦桑尼亞
TGA-湯加
THA-泰國
TJK-塔吉克斯坦
TKM-土庫曼斯坦
TLS-東帝汶
TOG-多哥
TPE-中華臺北
TRI-特立尼達(dá)和多巴哥
TUN-突尼斯
TUR-土耳其
TUV-圖瓦盧
UAE-阿聯(lián)酋
UGA-烏干達(dá)
UKR-烏克蘭
URU-烏拉圭
USA-美國
UZB-烏茲別克斯坦
VAN-瓦努阿圖
VEN-委內(nèi)瑞拉
VIE-越南
VIN-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YEM-也門
ZAM-贊比亞
ZIM-津巴布韋
馬來群島,也叫南洋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群。位于東半球,赤道附近。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fēng)氣候。
1、東亞東亞(East Asia),亞洲東部的簡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等五個國家。東亞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鴨綠江等。2、南亞南亞指位于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位于0°-37°N,60°E―97°E之間,非島嶼基本在10°N―30°N之間,南北和東西距離各約3100千米。南亞共7個國家,尼泊爾、不丹為內(nèi)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為島國。
3、東南亞東南亞(SEA)位于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xì)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文萊和菲律賓等國。
4、中亞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qū),地處亞歐大陸的結(jié)合部,位于俄羅斯、中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國或地區(qū)性大國中間的地理位置,是貫通亞歐大陸的交通樞紐,歷來是東進(jìn)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經(jīng)之地,古代的絲綢之路途經(jīng)此地。
5、西亞西亞(Western Asia),亞洲西部,自伊朗至土耳其,是聯(lián)系亞、歐、非三大洲和溝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樞紐。經(jīng)緯度定位為12°35′N~43°34′N,26°16′E~74°56′E。
6、北亞北亞包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遠(yuǎn)東兩大部分,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的自然地理大區(qū)。北西界是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洲界,南界西段為哈薩克高地北麓,東段以俄羅斯與蒙古和中國的國境線為界,大部位于北緯50°以北,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帶伸入北極圈內(nèi)。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8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