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山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jīng)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中國五岳之一,陜西省名山?! ?/p>
2.終南山 終南山 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陜西寶雞眉縣,東至陜西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主峰位于周至縣境內(nèi),海拔2604米。對聯(lián):“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p>
3.太白山 位于秦嶺北麓,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三縣境內(nèi),東距西安市區(qū)7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 米?! ?/p>
4
.清涼山 清涼山的名勝古跡和革命舊址,有的已修葺整理,有的已對外開放,還新建落成了中國第一座新聞出版專業(yè)性紀念館——延安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來此游覽觀賞,成為革命圣地延安主要旅游風景區(qū)之一?! ?/p>
7. 耀縣的藥王山 位于陜西 耀縣城東1.5公里處,是唐代醫(yī)學(xué)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藥王山本名五臺山,由5座山巒組成,山巒頂平如臺,形如五指,為紀念醫(yī)學(xué)大師孫思邈,后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yī)宗圣地。遠遠眺望,綠樹叢中,殿宇環(huán)山依巖而建,氣勢壯觀迷人?! ?/p>
8.王順山 “天下名山此獨奇,望中風景畫中詩?!边@是明朝詩人劉璣筆下的王順山風光。藍田王順山,古稱玉山,因中國古代二十四 孝之一——王順擔土葬母于此而得名,是陜西有名的自然旅游景點,距古都西安僅60公里,西蘭高速公路于312國道相接,
9.南宮山 位于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縣城東南32公里處,其冰川地貌,集奇、險、野、秀、幽于一身,千姿百態(tài)、奇趣橫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科考價值?! ?/p>
推薦旬邑縣:有紅色馬欄、綠色石門、百年西頭、北宋泰塔等旅游景點。有三水泡饃、花子饃、旬邑御面等美食。
從西安岀發(fā)。沿環(huán)山公路行駛,從戶縣的嶗峪口進入秦嶺。一路上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空氣中彌漫著山的味道,水的味道。天然的氧吧!
太舒服了。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一直往山里開。你就會來到一個叫西寺溝的景點。這是個還沒有開發(fā)的景區(qū),不收費。山間小路,農(nóng)家樂的美食,池子里養(yǎng)的冷水魚。滿滿的三大水池。
從沒有見過這么多,這么大的黃色的冷水魚。太壯觀了。在這里孩子可以玩水。體力好的可以沿著山路爬上山頂。還可以到指定的水邊進行燒烤。吃飽玩累了,還可以打打麻將。下午三奌以后就可以開車返回了。一天過的很快。美麗的大秦嶺。另人留連忘返的大秦嶺。再見。
西安室內(nèi)好玩的地方有下面幾個:陜西歷史博物館、驪山森林公園、秦始皇陵、華清池、黃巢堡森林公園等。
華清宮(華清池 ? 驪山)景區(qū)位于城東30公里,與兵馬俑相毗鄰。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和眾多歷史事件享譽海內(nèi)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qū)。
清涼黃龍山 AAAA
黃龍縣林草覆蓋率高達87%。夏天的黃龍山,清爽異常。大嶺山、無量山松濤陣陣、鳥語婉轉(zhuǎn);關(guān)山下、密林處蛙鼓蟬鳴、溪水淙淙。崇山峻嶺,-無邊,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山花爛漫,野果飄香,觀賞站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和人工喂養(yǎng)的天山馬鹿、野雞、野豬、野羊,令人留連忘……
2.黃龍無量山景區(qū) AAA
無量山景區(qū),2016年2月無量山獲批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位于黃龍縣城西南五公里,渭清公路邊。此山古名“仙鶴山”,以群鶴繞山旋飛而得名。明嘉靖三年(1574年),山上建立了無量祖師廟,故而更名“無量山”。據(jù)洛川縣劉《志》記載:“仙鶴山東有五臺山(山西),……
3.柏峪神道嶺景區(qū) AAA
柏峪神道嶺景區(qū)位于黃龍縣柏峪鄉(xiāng),距黃龍縣城53公里。景區(qū)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以摘星臺為中心,建有御封亭、大嶺飯店、五角樹水上樂園、獅子溝、曬經(jīng)山、南峙寺、王莊村灌溉渠和五角樹村垂釣園等旅游景觀等,已形成集觀光、休閑、避署納涼、餐飲和娛樂為一體的人文生態(tài)旅游景……
4.瓦子街戰(zhàn)役烈士陵園
瓦子街戰(zhàn)役烈士陵園,始建于1949年4月4日,當時占地17畝。園內(nèi)安葬著我軍在宜瓦戰(zhàn)役中犧牲的包括714團團長任世鴻、參謀長武治安在內(nèi)的5287名烈士的遺骨。一直是黃龍縣重要的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精心重點保護,經(jīng)過多次大的整修,現(xiàn)在的……
5.無量山蓮云寺
無量山蓮云寺座落在黃龍縣城西南五里處,海拔1356米。四周蒼松翠柏環(huán)抱,自然風光幽雅俊秀。遠觀其勢,猶如一條蛟龍盤臥在林海之中,近觀其形,宛若一頭壽龜,昂首眺望仙山靈氣,霧漫霞云。無量山,古名“仙鶴山”。據(jù)寺院碑文記載“有群鶴繞梁數(shù)飛不絕”而得名。山頂有一平臺……
6.黃龍縣博物館
黃龍縣博物館位于黃龍縣南環(huán)路134號,1999年成立,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隸屬黃龍縣文化體育事業(yè)局。1964年以前,黃龍縣未設(shè)專門的文物管理機構(gòu),業(yè)務(wù)由黃龍縣文化館代管。6月20日成立“黃龍縣文物管理所”,負責全縣的文物管理工作。1986年5月16日成立了……
7.穆柯寨
穆柯寨位于黃龍縣石堡鎮(zhèn)水磨灣村東500米,北臨石堡川河,東西為深溝,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山頂有一夯筑方錐臺,底邊長25米,殘高4米,夯層不清晰,下有地洞百余米。相傳,北宋時期,朝廷為了防御和抵抗遼國入侵,在黃龍境內(nèi)駐兵,據(jù)說這里曾是穆桂英的一個練兵場,方錐臺……
8.黃龍小寺莊石窟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城東南黃龍縣城北35公里小寺莊東山下。也稱圣壽寺石窟。高2.6米,寬2.7米,深3.5米,內(nèi)雕一佛、二弟子、二脅侍菩薩、二天王及二供養(yǎng)人像,共九尊石刻。正中壇基上為釋迦牟尼佛,結(jié)跏趺坐于束腰形仰蓮須彌座上。佛袒胸,外著通肩大衣,……
9.黃龍泄湖狩獵場
黃龍泄湖狩獵場是陜西省林業(yè)廳、陜西省公安廳等部門批準設(shè)立的專業(yè)狩獵場,位于黃龍縣縣城北3公里,屬石堡鎮(zhèn)泄湖林區(qū),面積約177平方公里。由大面積天然林,人工林等自然生長灌木組成天然屏障。從而成為野豬,野獾,狗獾,草兔,野雞等多種飛禽走獸的繁衍之地。是您假日,休閑……
10.柳溝營城
柳溝營城時代:清地點:黃龍縣圪臺鄉(xiāng)柳溝村保護范圍:城墻東、西、南、北各外延3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A區(qū)四周各延伸5米。2008年,柳溝營城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p>
陜西,簡稱“陜”或“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省會西安,位于中國內(nèi)陸腹地,黃河中游,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nèi)蒙古,介于東經(jīng)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總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中國經(jīng)緯度基準點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國家授時中心位于該省。
陜西省地勢呈南北高、中間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貌構(gòu)成,其中黃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0%,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橫跨三個氣候帶,陜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季風氣候,關(guān)中及陜北大部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陜南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特色小吃也有很多文名全國
羊肉泡饃
陜西美食的名片,肉質(zhì)軟爛、味道鮮美。羊肉泡饃,亦稱羊肉泡,古稱“羊羹”,關(guān)中漢族風味美饌,源自陜西省渭南市固市鎮(zhèn)。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饑,素為陜西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陜西名吃的“總代表”。
肉夾饃
陜西傳統(tǒng)美食,外焦里嫩、口味酥脆。臘汁肉夾饃是陜西省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傳統(tǒng)的陜西臘汁肉夾饃的制作方法包括鹵汁臘肉的制作(選料與刀工、腌漬風干、鹵肉)和白吉饃的制作。主要選用五花豬肉、面粉、高湯等原料加入各種香料和調(diào)味料加工而成。臘汁肉夾饃在2012年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口感肉香、饃脆、瓤松軟。
涼皮
陜西傳統(tǒng)小吃,清爽可口、風味獨特。陜西涼皮為傳統(tǒng)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麥面粉制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淀粉制作。一般涼拌食用(但在漢中地區(qū),熱食更為廣泛),種類繁多,制作方法各異,調(diào)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于秦始皇時期,比較常見的種類有有麻醬涼皮、秦鎮(zhèn)米皮、漢中面皮、岐山搟面皮、面筋涼皮等。
油潑面
陜西特色美食,香辣可口、面條勁道。油潑面是一種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將手工制作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后撈在碗里,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diào)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后調(diào)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青椒土豆絲、青椒雞蛋、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
甑糕
陜西特色小吃,軟甜粘勁,非常好吃。甑糕小吃歷史悠久。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銅制、木制、鐵制等,后經(jīng)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
臊子面
陜西傳統(tǒng)美食,麻辣鮮香、味道濃厚。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于陜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胡辣湯
陜西傳統(tǒng)小吃,當?shù)厝朔浅O矚g的早餐。胡辣湯的主要制作材料有胡辣湯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湯、面筋、面粉、粉條、黃花菜、花生、木耳等。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tǒng)湯類名吃。
饸饹
陜西傳統(tǒng)小吃,味道香濃、營養(yǎng)豐富。饸饹,也叫河漏,是將豌豆面、莜麥面、蕎麥面或其他雜豆面和軟,用饸饹床子(一種木制或鐵制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面條要粗些,但比面條勁道、質(zhì)軟,烹飪方式和面條差不多。豆面有時候需要加入面丹來調(diào)節(jié)面的軟硬度和口感,適合于沒有小麥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面條的面類。在北方尤其是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常見
粉湯羊血
山西特色美食,鮮嫩味美、入口即化。粉湯羊血,又稱粉湯血豆腐、粉湯紅絲,是陜西省著名的傳統(tǒng)風味半湯類小吃。粉湯羊血,營養(yǎng)成分較為全面,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尤其是有機鐵的微量元素含量是所有小吃中最多的。
鍋盔
陜西傳統(tǒng)小吃,做工精良、入口尋味。鍋盔源于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后發(fā)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陜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guān)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涇陽鍋盔.武功縣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扶風縣鍋盔,鳳翔縣鍋盔,西和鍋盔。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在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三秦兒女自強不息、辛勤耕耘,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舉世睹目的文明成果。陜西人為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譜寫了重要的篇章。先后有周秦漢唐等十四個朝代在此建都。一代又一代陜西人在廣闊的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紛呈的歷史活??!陜西的名勝古跡十分多,
要說陜西省有什么特色景點,那真是太多了。不過,在眾多的景點中,華山算是一個非常出名的一個,華山地勢非常險峻,有各種驚險的峭壁,還有鐵索。是世界最刺激的景點之一,被稱為天下第一山。
除了華山以外,陜西最著名的世界級景點,就是兵馬俑了,它是世界史上的一個奇跡,是古代不可思議的智慧展現(xiàn)。
大雁塔是國內(nèi)最著名的塔類建筑之一,于唐朝年間建立,有著一千三百多年的輝煌歷史。
在北京,八達嶺長城可以說是游人必去的景點。而在陜西,也有著毫不遜色的明長城,明長城共計將近14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城墻之一。
華清池是一處溫泉景點,它偌大的名氣,主要是來自于“楊李”二人的千古愛情故事。
在大陸的西方,第一峰是珠穆朗瑪峰。而在東方,第一峰則是太白山。在幾千米高的太白山上,還有著一處“神湖”。
翠山地質(zhì)公園的海拔也不低,有兩千多米。除了作為游覽景點以外,這里還可以研究許多地質(zhì)運動。
所有的中國人,都被稱為是“炎黃子孫”。而在陜西黃陵縣,黃帝的陵墓就位于此地。在黃帝陵內(nèi),不僅建筑好看,而且還有這數(shù)不清的柏樹。每年,都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游客來這里祭拜黃帝。
1、漢中。是地球上同緯度生態(tài)最好的地方。這片被巍峨秦嶺和蒼莽巴山環(huán)繞的盆地,被長江兩大支流漢江與嘉陵江滋養(yǎng)的秀土,雖然位于中國西部,但卻擁有與江南同樣的秀色,是一處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風水寶地。游歷漢中,撲面而來的是滿目蒼翠。
2、佛坪自然保護區(qū)。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也是中國首個野外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3、黎坪國家森林公園。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競秀,被稱為西北的“九寨溝”;紫柏山山岳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風景如畫,霧靄蒸騰,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稀罕見
4、商洛。為秦楚文化交融之地,素有“秦風楚韻”之稱,是楚文化發(fā)源地之一,古代為秦楚交兵之地,戰(zhàn)國時,張儀曾許諾楚國六百里商地,誘騙楚王來到武關(guān),最后被扣押,至終老。曾經(jīng)也是秦孝公封于商鞅的封邑,現(xiàn)依然存有 商鞅封邑遺址 。漢朝名臣“四皓”先生的隱居處。李自成“八進八出”商洛山,曾在商洛屯兵多年。
5、金絲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商洛商南縣東南部新開嶺腹地,距商南縣城60公里,距太吉河鎮(zhèn)18公里。內(nèi)風光秀麗,具有有窄、長、秀、 奇、險、幽的特點,被譽為“峽谷奇觀,生態(tài)王國”。
6、木王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商洛市鎮(zhèn)安縣,總面積3616公頃。園內(nèi)原始森林茂密,草場千畝,珍稀動植物品種繁多。
7、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陽縣城東南部的鶻嶺以南,鄖嶺以北,距縣城30千米。
8、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南坡的柞水縣營盤鎮(zhèn),海拔1000--2802米,總面積2123公頃,距西安42公里。
9、安康。古稱金州,地處陜西省南端,素有“秦巴萬寶山”、“中藥材搖籃”和“天然生物基金庫”的美譽。周邊與四川、重慶、湖北毗鄰,漢江橫貫其中,陽安、襄渝和西康三條電氣化鐵路在安康交匯,旅游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北接西安,南連三峽,東承湖北道教圣地武當山及神龍架自然保護區(qū),西鄰漢中三國遺址,是連結(jié)國家規(guī)劃的“西安——三峽——張家界”綠色生態(tài)旅游長廊中的重要驛站,又是陜西綠色生態(tài)旅游的品牌。
10、南夢溪。是陜南寧陜縣境內(nèi)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好旅游區(qū)。南夢溪藏于終南山腹地(寧陜縣江口鎮(zhèn)沙坪村大堰溝西溝),西安西南114公里,210國道1047公里西側(cè),距西漢高速出口45公里,主干流溪長8公里,總面積1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條,瀑布86處;有麝鹿、黃麂、狗熊、紅腹錦雞、雉雞、狼、豹子、羚牛、鹿、麻羊、大鯢、豪豬等珍稀野生動物,其中極具美學(xué)觀賞價值的紅腹錦雞,區(qū)域內(nèi)已超過2萬只。
有黃檀樹、紫檀樹、野生蝴蝶蘭、木本茉莉、食人花、野生茶樹、野生白玉蘭、藤蔓木瓜、野生棗皮、野生杜仲、紅豆杉、迎春、細辛、苦竹等植物;現(xiàn)存烽火臺4座,古樹90棵,奇山、奇洞、奇花異草、奇石、怪石、古樹、奇樹、飛瀑、奇峰峭壁、怪潭、峽谷、竹園等景觀,星羅密布。在籍村民100人,區(qū)域內(nèi)無人居住。
千年的文化積淀賦予西安獨有的地上、地下文物遺存,使她猶如一本活的歷史教科書。大家可以從秦始皇陵兵馬俑領(lǐng)略大秦帝國的雄風;從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唐華清宮遺址、曲江文化新區(qū)見識盛唐文化的濃墨重彩;從城墻及鐘鼓樓看到大明王朝西北重鎮(zhèn)的英姿。當然,還有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大清真寺等很多知名景區(qū)。這些數(shù)不盡名勝古跡和稀世文物,在默默地訴說著這座中華人文之都的輝煌與滄桑。要是在古代,大家一定早想策馬揚鞭,“一日看盡長安景”了吧。
1,世界第八大奇跡。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fā)現(xiàn)震驚世界。這一建在公元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tài)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建筑規(guī)模與藝術(shù)效果無不堪與“世界七大奇跡”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之譽不脛而走,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名詞。
2,大雁塔位于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nèi),相傳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nèi)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jīng)籍。這座塔初名為經(jīng)塔。后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贊嘆。
這座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成為古城西安獨具風格的標志。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經(jīng)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yōu)秀典型。塔身用青磚砌成,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則是后人為了區(qū)別于薦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內(nèi)有木梯,可以盤旋登塔,憑欄遠眺,可飽覽關(guān)中大好風光。大雁塔的底層南門兩側(cè),鑲嵌兩塊石碑,一塊“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貞觀廿二年(648),為玄奘所譯諸經(jīng)作的總序。另一塊“大唐三藏圣教序論”是唐高宗為“圣教序”所作的紀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shù)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貴資料。
3.安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qū),呈長方形,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shè)施。構(gòu)成了一套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御體系。
西安城墻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公元1370——1378)年間,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墻為基礎(chǔ)擴展形成。明城墻呈長方形,周長約13.79公里,高12米,頂寬12至14米,底寬15至18米。墻體以黃土為主,加少許石灰、細沙、麥秸節(jié),和水調(diào)和,分層夯打。城墻之上平整寬廣,每隔120米建一座凸出墻外的敵臺,臺上建敵樓,全城共有98座。墩臺之間距離相當,每2座敵臺能夠形成有利的火力夾擊點,從而在戰(zhàn)時有效地射殺攀爬城墻的敵人。城墻頂部外沿筑有2米高的垛墻,其上留有垛口,共有5984個,既能射箭、瞭望,又能有效躲避敵人箭矢。墻頂內(nèi)沿建有半人高的女兒墻,無垛口,其作用是為了防止士兵及輜重在往來城墻時跌落。城墻的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zhuǎn)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每角各修一座角樓。
城墻外有環(huán)繞城墻一圈的“護城壕”(護城河)。護城河寬30余米,深12—15米。城墻內(nèi)有6米寬的馬道和6處斜坡,方便守軍調(diào)動上城。
4.地。
看點“給我一天,還你萬年”: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西安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歷史博物館,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精華,藏品豐富精美,是展示中國古代文明和陜西歷史文化的藝術(shù)殿堂。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西安市小寨東路91號,小寨東路與翠華路的交叉路口西北側(cè),占地約7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國家級博物館,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陜西省是中國古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歷時達1100多年之久,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中心舞臺,因此地面、地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僅帝王陵墓就有70多座。早在1973年,-總理陪同外賓來西安參觀設(shè)在碑林的陜西省博物館時就指出:陜西文物很多,展室狹小,在適當時候新建一個博物館,地點可選在大雁塔附近。
1991年6月20日,按照周總理的遺愿建成并正式開館的陜西歷史博物館,無論在博物館的建筑、內(nèi)部設(shè)施或陳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堪稱我國博物館之最。這座由我國著名女建筑師張錦秋設(shè)計的建筑,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反映一個博大、輝煌的時代風貌,既體現(xiàn)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氣勢,又兼收并蓄傳統(tǒng)園林和民居的設(shè)計手法。主題建筑整體采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調(diào),創(chuàng)造了一個莊嚴、質(zhì)樸、宏偉,具有濃郁傳統(tǒng)文化氣氛的現(xiàn)代空間環(huán)境。
這里館藏文物多達37萬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shù)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tài),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瑯滿目、精品薈萃。除了常規(guī)陳列外,館內(nèi)還經(jīng)常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0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