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意歸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先把全文讀一遍,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認真的讀,讀懂每個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個段落大意合理地連接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題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從審題入手,弄懂題目的含義,然后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綜合歸納法,如寫事的文章。
記敘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
四、抓重點詞句(中心句、中心段或過渡段)。
有些文章結構上的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或內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點歸納法。
有時一篇文章,其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
擴展資料:
對于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要素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經過、結果構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聯起來,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注意,“串聯”不是“拼湊”,不是簡單地把這些元素放到一起即可,而是根據總結出的元素,進行二次概括,即刪掉與重點無關的語句、刪掉句意重復的語句,從中提取最重要、最簡潔的要素形成文章的主要內容。
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運用句子摘錄法,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抄”。
如老舍筆下的《貓》,既寫了大貓,又寫了滿月的小貓。我們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必須把文中兩個中心句串聯起來,貓的性格很古怪,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還有的時候,中心句表達比較煩瑣,我們還需要“縮”,精簡一些修飾性的詞語,使課文大意表達得更精煉。
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來;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則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時,要對各段的大意做適當的修改,刪除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
一、作文,就是用筆說話 “作文、作文,難死小人!”“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心就煩?!?/p>
……這些,成了某些學生的口頭禪。其實啊,作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為什么這樣說呢? 作文與說話本是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說話。
人們平常說話時,何曾有為難、發(fā)愁或勞累的感覺呀?作文呢,其實就是說話,只是不用口而用筆罷了。對此,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作文就是用筆說話?!?/p>
換句話講,把嘴說的話用筆記錄下來,就是作文。也可以說,凡是會說話、會寫字的人,就會寫作文。
因為:平日說什么,就可以寫什么;想說什么,就可以寫什么;想怎么說,就可以怎么寫。 1.說什么就寫什么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像百花筒,像七彩陽光。
校內、校外,同學們聚集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說話,都說一些什么內容呢?無非是向別人講述自己每天或每時每刻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把自己用口說的這些內容,改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寫下來,就是作文,就是文章。換句話說,同學們作的哪一篇文章,能離得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呢?2.要說真話,寫真話 平常,同學們湊在一起,總要說真話,說自己的心里話。
除非想有意欺瞞對方,人才說假話。說假話、謊話不好。
為什么要說真話呢?說真話,說發(fā)自內心的實在話,怎想的就怎說,這是一種良好的品格。也只有說真話、實在話,別人才愛聽,才能感動他人。
說假話、謊話,心口不一,讓別人厭煩,不能感動自己,又豈能打動他人呢?3.怎么說就怎么寫 人在平常說話時,除要有意模仿他人之外,一般都是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因此,由于性別、年齡、性格、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歷等方面的差異所致,所有人說話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說話的個性和“棱角”。
這就好比人的長相,是各有特別之處的。個性、特點,這就是美,是不分優(yōu)劣的。
作文呢,也是如此,提倡:嘴上怎么說,手就怎么寫,即“我手寫我口”;寫自己想說的話、愛說的話,不說空話、套話,不刻意追求、模仿他人說話的腔調兒。這樣,由于寫了自己想寫的情景,說了自己喜愛說的話,貼緊了現實生活,抒發(fā)了真情實感,因此寫出來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內容具體;生活氣息濃厚,語句表達順暢,有特色。
可以這樣講:“解放”自己的口和手,著眼于現實生活,緊緊貼近生活的脈搏,隨心所欲,怎么說就怎么寫,平日愛怎么說就怎么寫,充分體現自己的語言個性,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個“秘訣”。 作文的目的,無非是要別人了解自己,表達自己喜怒愛憎的思想感情,進而感染、打動讀者。
因此,作文也一定要寫真話,寫實在話,寫自己的心里話,不能說假話、謊話。這是作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4.學會跟蹤觀察 跟蹤觀察(也可以叫做追蹤觀察),就是對生活中的某一個事物或者自己周圍的某一個人物,進行連續(xù)的、多次的、反復的觀察(這種觀察,一般不是一次兩次能夠完成的),從而獲取具體、詳實的作文素材。這是學會觀察、養(yǎng)成留心生活習慣的最初始的階段。
比如,同學們經常吃某種蔬菜(或水果),但不見得就能很好地把它寫出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這種蔬菜(水或果)不是真正了解、熟悉。
要想寫好這種蔬菜(或水果),就需要對它的生長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同時做到觀察一次就及時地如實記載一次。若生長過程太長,要作好計劃,定期觀察,并一一記下這種蔬菜(或水果)不同階段的外形、顏色等。
這樣,就為寫好這種蔬菜(或水果)做了充分的準備。 6.學會隨機觀察 隨機觀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領域內,面對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及時捕捉生活中各個方面各個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聽到的并由此想到的事件。
隨機觀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準備,也不可能有什么專門的目的、方向。因此,這種觀察是比較難做到的,是學會留心生活、養(yǎng)成良好觀察習慣的最高階段,當然也是同學們應該全力追求以及努力達到的目標。
因為,作文中的材料,決大多數來自“隨機觀察”。 這就要求我們,不管什么時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論走到哪兒、干什么(上學,遛商場,走市場,串親戚,看電影,外出旅游,參觀等),時刻注意著耳(聽)、著眼(看)、著手(觸)、著心(想)。
總之,自己生活的領域有多大,就把隨機觀察的范圍擴展到多大;處處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隨機觀察納入生活,使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徹底丟掉為了眼下作文才去觀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 留心處處皆學問,留心處處皆文章。
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對此曾強調指出:“在實際生活里養(yǎng)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工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yǎng)成。如果養(yǎng)成了,對于寫文章大有用處。”
7.從觀察中積累素材 從觀察中積累素材,就是積累從觀察中得來的內容和體驗。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同學們,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時每刻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或有意思的內容,觸摸到的、品嘗到的、耳聞目睹到的新鮮事物,及時記錄下來。
在觀察中積累,這是重要的積累作。
1、第一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由于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
采用第一人稱,由于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范圍內的人物和事件?;顒臃秶酝獾娜宋锖褪虑榫筒荒軐戇M去。
2、第三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稱敘事那么親切自然。
3、順敘法 【特點】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事情,這就跟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要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
否則,容易出現羅列現象,犯平鋪直敘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帳,使人讀了索然無味。 4、倒敘法 【特點】倒敘并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
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
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敘法 【特點】 插敘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jié)作注釋、說明。
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jié)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6、補敘法 【特點】 補敘主要用于對上文的敘述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的作用,一般不發(fā)展情節(jié)、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7、分敘法 【特點】 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不條不紊。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進行交叉地敘述。
采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時間。 8、詳敘法 【特點】 詳敘一般用在對每件事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具體敘寫。
詳敘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細節(jié)進行詳盡、細致的描敘。作文時,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部分,要詳敘。
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而又與也須交代的,則幾筆帶過,這樣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則文章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顯得繁瑣。
9、略敘法 【特點】 略敘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疏密相間,形成敘述的起伏。
略敘一般用于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點】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樸實真切,震動人心。
直接抒情一般適用于抒發(fā)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jié)奏時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間接抒情法 【特點】 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這種記敘中的議論一般是利用判斷來進行;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
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美麗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敘后議法 【特點】 先敘后議是先敘事后議論,因此議論要起總結上文,點膽中心的作用。
議論時,要對事件的主要內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進行議論。這樣才能做到敘事和議論的統(tǒng)一。
議論的方法,可以通過文章的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進行議論,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進行議論。 13、先議后敘法 【特點】 采用先議后敘的方法,首先開門見山地提出記敘的要點和中心,并以此統(tǒng)全文,使全文所記事件的意義,通過議論之后,顯得清楚明白。
在敘事的時候,要根據議論的中心,抓住重點進行寫作。 14、夾敘夾議法 【特點】 夾敘夾議的特點是敘事和議論穿插進行,寫法上靈活多變,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達意。
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寫作要注意敘事的連貫性,議論插入要自然。 15、以物為線索 【特點】 在敘事的過程中,讓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復出現,并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它的形象。
這種物件往往起過渡作用或象征和點明中心思想。 16、以人為線索 【特點】 以人為線索敘事,要注意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人物性格的統(tǒng)一,還要注意人物年齡特征、外貌、動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統(tǒng)一。
否則,容易造成混亂。 17、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特點】 這種寫法,思想發(fā)展的主線要分明。
思想變化。
1、有很多種寫作手法。
2、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3、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采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夸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后照應、對比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寫作方法。[1]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夸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
有的干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寫起?!庇械膶W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常內容空泛籠統(tǒng),不知所云。
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
由于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yǎng)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
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編的準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后,說:“我勸你不要忙于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p>
于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于寫成了小說《點心》,并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
后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fā)現的東西……”魯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p>
這是魯迅長期創(chuàng)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
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fā)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于作文教學,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
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欲望,引導他們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采取“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并進行講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
這樣不自覺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
內容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xù)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chuàng)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
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p>
有的說:“由于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里、在車上、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于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并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征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征來寫。
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制作》后,我又布置一篇作文《**菜的制作》,從而引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于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chuàng)作熱情被激發(fā)了,紛紛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yōu)秀作品。
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
文章描寫方法:
1、白描: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
2、細描: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
3、襯托:襯托是指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主要對象用另外的人或物來陪襯或烘托的手法。
4、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huán)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fā)結合得很緊密。
5、情中見景:情中見景的目的是營造“情景交融”意境,讓讀者在濃郁的“情”中體悟到清晰的景,體悟到最真摯最濃郁的情,從而得到美的享受。
6、用典:用典亦稱用事,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以為比喻,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
擴展資料:
側面描寫是作家在進行文章或小說寫作時所使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描寫手法的其中一種。
1、以旁面寫正面,即通過對周圍人物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
2、以對面寫正面。
3、以反面寫正面。
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以側面烘托為輔:
這是側面描寫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正面描摹時,或以人物映襯,或用環(huán)境烘托,或通過事物加以點染。
不宜正面描寫的,用側面描寫加以渲染:
側面描寫不僅能填補正面描寫難以言說的空白,還能淋漓盡致的呈現描寫對象難為人知之妙點、美點。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描寫方法
小說應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
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最重要的,可以用的描寫方法也很多:例如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等. 注意的是,一個人物要塑造得成功必須要有它自己的性格,不能亂套.即如果他是一個冷漠的人,那你就不應該把太多的對白給他.
故事情節(jié)就得自己思考了. 提幾點建議,小說一開始應作多一點鋪墊。然后就是要盡快展開劇情,要不的話讀者看著悶就不會再看下去了??梢栽谛≌f中穿插一點道理,或者加上一些引導讀者思考的句子,讓小說有一定的深度.
最后就是環(huán)境描寫.這里分兩個部分:
一.. 自然環(huán)境. 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對景物的描寫.利用景物去襯托出人物的心情,這是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最大用處. 即,如果人物心情沮喪,就可以寫一些:微風吹佛,樹葉沙沙地響,像在嘲笑自己(這是我小學寫的,雖然拙了點,但能很好地為自然環(huán)境描寫作說明)
二.. 社會環(huán)境,也就是故事背景.小說中的故事發(fā)生在哪個年代?這就是故事的背景.即使是幻想類的作品,其背景也應該要有一個參照. 有了故事背景后,寫作其間就要注意了.例如,你選擇的背景是西歐15世紀。那你文章中的稱渭就應該按照西歐的稱謂來寫,不能出現"在下"等只有中國才有的詞語;人物的行為方式也應該按照西歐的來設定,"三跪九叩"就不應該出現了。文章中不能有空間跳躍,即使是寫穿梭時空的小說也不例外..例如,如果你的主人公身處中國古時候的某一個年代,那么你就不能讓"丫環(huán)"和"售貨員"這兩種稱呼同時出現了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