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卻滅火
可燃物一旦達到著火點,就會燃燒或持續(xù)燃燒。在一定條件下,將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燃燒即會停止。對于可燃固體,將其冷卻在燃點以下;對于可燃液體,將其冷卻在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可能會中止。用水撲滅一般固體物質引起的火災,主要是通過冷卻作用來實現(xiàn)的,水具有較大的比熱容和很高的汽化熱,冷卻性能很好。在用水滅火的過程中,水大量地吸收熱量,使燃燒物的溫度迅速降低,使火焰熄滅、火勢得到控制、火災終止。水噴霧滅火系統(tǒng)的水霧,其水滴直徑細小,比表面積大,和空氣接觸范圍大,極易吸收熱氣流的熱量,也能很快地降低溫度,效果更為明顯。
(二)隔離滅火
在燃燒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燒的主要因素。將可燃物與氧氣、火焰隔離,就可以中止燃燒、撲滅火災。例如,自動噴水一泡沫聯(lián)用系統(tǒng)在噴水的同時噴出泡沫,泡沫覆蓋于燃燒液體或固體的表面,在發(fā)揮冷卻作用的同時,將可燃物與空氣隔開,從而可以滅火。再如,在撲滅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火災時,迅速關閉輸送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管道的閥門,切斷流向著火區(qū)的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的輸送管道,同時打開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通向安全區(qū)域的閥門,使已經(jīng)燃燒或即將燃燒或受到火勢威脅的容器中的可燃液體、可燃氣體轉移。
(三)窒息滅火
可燃物的燃燒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濃度以上才能進行,低于最低氧濃度,燃燒不能進行,火災即被撲滅。一般氧濃度低于15%時,就不能維持燃燒。在著火場所內,可以通過灌注非助燃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蒸汽等,來降低空間的氧濃度,從而達到窒息滅火。此外,水噴霧滅火系統(tǒng)工作時,噴出的水滴吸收熱氣流熱量而轉化成蒸汽,當空氣中水蒸氣濃度達到35%時,燃燒即停止,這也是窒息滅火的應用。
(四)化學抑制滅火
由于有焰燃燒是通過鏈式反應進行的,如果能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產(chǎn)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濃度,即可使燃燒中止?;瘜W抑制滅火的常見滅火劑有干粉滅火劑和七氟丙烷滅火劑?;瘜W抑制滅火速度快,使用得當可有效地撲滅初期火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該方法對于有焰燃燒火災效果好,而對深位火災由于滲透性較差,滅火效果不理想。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采用化學抑制滅火的滅火劑與水、泡沫等滅火劑聯(lián)用會取得明顯效果。
滅火主要的三種方法是:隔絕空氣法、冷卻法、封鎖燃燒物法。
隔絕空氣法:利用不可燃物質如滅火毯、沙子、干粉等隔絕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造成窒息,達到滅火的目的。冷卻法:采用物理降溫方法,使可燃物溫度降到燃點一下,以達到滅火目的。
封鎖燃燒物法:利用防火溝、防火墻等隔絕燃燒物,切斷火源傳播途徑,常用在森林和草原滅火中。 拓展內容:滅火的原理是什么?滅火的原理主要有三種:①隔絕空氣②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③.清除可燃物。
燃燒需要可燃物、達到燃燒溫度和氧氣,只要想方設法減少任何一個條件燃燒都無法繼續(xù)進行。
一、冷卻法:
水有冷卻作用,所以在火場上水是常用的滅火工具,用水或消防水槍將可燃物冷卻至燃點以下,已到達滅火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電氣火災未切斷電源前不能用水撲救,否則容易發(fā)生觸電事故;
2、高溫狀態(tài)下化工設備的火災不能用水撲救,因為高溫設備遇冷水后驟冷,易變形爆裂;
3、對于硫酸、鹽酸、硝酸的火災不可用水滅火,酸液濺到人的身體上會灼傷人;
4、對于鉀、鈉、碳化鈣等引起的火災,更不可用水滅火反而會水助火勢。
二、抑制法:
通過降低燃燒物周圍的氧氣濃度可以起到滅火的作用,可采用濕毛巾,濕棉被、沙土、泡沫等阻燃材料覆蓋燃燒物使其缺少氧氣而達到滅火。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手持式滅火器進行滅火。
三、隔離法:
隔離或移開火源處或其周圍的可燃物,燃燒會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通常草原及山林大火,在火場外圍挖一條壕溝或者將外網(wǎng)的可燃物先燒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火攻火”是典型的隔離法滅火。
擴展資料:
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遭遇火災,一旦遇到火災,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商場,我們要做的只有三件事:
1、及時報警 發(fā)現(xiàn)火情后,要及時發(fā)出警報,通知他人。這樣既可以喚起別人的警惕,及時采取措施,還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有利于盡快將火撲滅。
通知他人時,可以大聲呼喊"著火啦",如果因緊張喊不出聲音,可以敲打壺、碗、盆等可發(fā)出響聲的東西,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在通知他人的同時,還應及時報警。因為火勢的發(fā)展往往是難以預料的,不同的火源應采取不同的撲救方法。如果撲救方法不當有可能釀成無法控制的火災。所以,發(fā)現(xiàn)火災,要及時報警。
2、盡力滅火
火災初期階段,火勢尚小,如果能夠正確及時地采取撲救措施,將火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就可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
我們這里所說的滅火是指初期滅火。所謂初期滅火是指火只在地面等橫向蔓延期間,或者在火蔓延到窗簾、隔扇等縱向表面之前即進行滅火。
火焰一旦蔓延到縱向表面,就會很快到達頂棚,那時就需要消防隊撲救了。
滅火時要充分利用配備的滅火器具或就地取材靈活運用身邊的東西,如:用坐墊、褥墊、浸濕的掃帚等拍打火,用毛毯蓋火,把窗簾撕下、用腳踩滅火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未成年人不可貿然參加滅火。
3、盡快逃生 如果火已經(jīng)開始擴大蔓延,那就必須立即沿著疏散標志盡快疏散逃生,火災留給專業(yè)消防隊員撲救。
疏散時,如果能來的及就把正在燃燒的房間窗戶和門關閉,防止火焰和煙氣向其他房間蔓延,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
撲救戰(zhàn)術歌:
化工火災情勢險,防毒滅火是關鍵, 關閘斷源防擴散,冷卻裝置才安全。
以快取勝要勇敢,堵截火勢防蔓延, 重點突破排險情,分割包圍達全殲。
油罐火災燃燒猛,冷卻超壁莫遲延, 查明情況要仔細。防止沸溢和噴濺,
滅火劑量巧計算,備足力量一齊殲, 筑堤導流排危險,滅盡余火防復燃。
倉庫火災情勢雜,庫內物資需了然, 集中力量搶主動,重點突破攻火點。
搶救危險責重物,防危減損計周全, 注意墻倒房坍塌,堆集物下?lián)潢幦肌?/p>
影院火災多危險,疏散群眾應當先, 快速進攻打火點,圍堵分割截蔓延。
合理利用地形物,有利滅火且安全, 保證供水不間斷,二鼓作氣把火殲。
高層建筑起火災,煙囪作用易上竄, 攀登鋪設巧安排,保證送水上樓臺。
上栽下堵阻火路,滅火救人兩不誤, 內之外補打火點,積極控制防蔓延。
森林火災不一般,點多線長撲救難, 積極組織廣漢兵,嚴密部署不怠慢。
無風天氣多方圍,有風天氣阻堵斷, 利用地形抓時機,有效進攻分片殲。
爆炸物品達火災,先發(fā)制火是關鍵, 行動搶在爆炸前,輕拿輕放急疏散。
爆炸成災威脅大,周圍群眾達撤遠, 水槍陣地要隱蔽,向匐前進最安全。
房屋著火不要慌,進屋戰(zhàn)斗防砸傷, 被拆排煙找火源,注意門頂尖壁出。
屋內有人先施救,外壓內攻滅火頭, 先打上來后打下,掃射推進把火殲。
參考資料:滅火-百度百科
①隔絕空氣法。就是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而窒息的滅火方法。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隔絕空氣就是為了隔絕氧氣,燃燒就停止了。用撲火工具直接撲壓滅火,就是使可燃物與空氣形成短暫隔絕狀態(tài)而窒息。
②冷卻法。可燃物的溫度低于燃點,火也可以熄滅,火災就可以消除,冷卻法就是采用降溫的方法使火災停止燃燒。
③封鎖燃燒物質法。是設法把燃燒物質與未燃燒的物質分開或用改變燃燒狀態(tài)來滅火的方法。為了切斷火源,經(jīng)常采取開防火線、挖防火溝、生土帶、化學除草開設隔離帶等方法。
滅火的基本方法
(1)隔離法 將正在發(fā)生燃燒的物質與其周圍可燃物隔離或移開,燃燒就會因為
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將靠近火源處的可燃物品搬走,拆除接近火源的易燃建筑,
關閉可燃氣體、液體管道閥門,減少和阻止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qū)域等等。
(2)窒息法 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qū)域,或用不燃燒的惰性氣體沖淡空氣,使燃燒
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如用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等惰性氣體灌注容器設
備,用石棉毯、濕麻袋、濕棉被、黃沙等不燃物或難燃物覆蓋在燃燒物上,封閉起
火的建筑或設備的門窗、孔洞等等。
(3)冷卻法 將滅火劑(水、二氧化碳等)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把燃燒物的溫度
降低到可燃點以下,使燃燒停止;或者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
不受火焰輻射熱的威脅,避免形成新的著火點。此法為滅火的主要方法。
(4)抑制法(化學法) 將有抑制作用的滅火劑噴射到燃燒區(qū),并參加到燃燒反應
過程中去,使燃燒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的游離基消失,形成穩(wěn)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離基,
使燃燒反應終止。
一、基本的滅火方法有以下四種
1.冷卻滅火:對一般可燃物來說,能夠持續(xù)燃燒的條件之一就是它們在火焰或熱的作用下達到了各自的著火溫度。因此,對一般可燃物火災,將可燃物冷卻到其燃點或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會中止。水的滅火機理主要是冷卻作用。
2.窒息滅火:各種可燃物的燃燒都必須在其最低氧氣濃度以上進行,否則燃燒不能持續(xù)進行。因此,通過降低燃燒物周圍的氧氣濃度可以起到滅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等的滅火機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離滅火:把可燃物與引火源或氧氣隔離開來,燃燒反應就會自動中止?;馂闹?,關閉有關閥門,切斷流向著火區(qū)的可燃氣體和液體的通道;打開有關閥門,使已經(jīng)發(fā)生燃燒的容器或受到火勢威脅的容器中的液體可燃物通過管道導至安全區(qū)域,都是隔離滅火的措施。
4.化學抑制滅火:就是使用滅火劑與鏈式反應的中間體自由基反應,從而使燃燒的鏈式反應中斷使燃燒不能持續(xù)進行。常用的干粉滅火劑、鹵代烷滅火劑的主要滅火機理就是化學抑制作用。
二、滅火基本原理
1、控制可燃物:
如對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的建筑,采取局部排風或全部通風的辦法,以降低房內可燃、易燃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使之不超過爆炸濃度極限;以難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磚石水泥代表木料建筑房屋;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將性質上會發(fā)生相互作用的物品分開存放等等。
2、隔絕助燃物:
如將易燃、易爆物質產(chǎn)生置于密閉的設備中進行,容易自燃的物品必須隔絕空氣存放等等。
3、消除著火源:
一方面,采取控溫、遮陽、防雷、安裝防爆裝置等措施避免產(chǎn)生火源;另一方面在建筑物之間構筑防火墻,留出防火間距,在能形成可爆介質的廠房設泄壓窗、輕質屋蓋,在可燃氣體管道上裝阻火器、安全水封等。
擴展資料:
窒息滅火法是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qū)或用不燃燒區(qū)或用不燃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的滅火方法。具體方法是:
1、用沙土、水泥、濕麻袋、濕棉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燃燒物;
2、噴灑霧狀水、干粉、泡沫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
3、用水蒸氣或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灌注發(fā)生火災的容器、設備;
4、密閉起火建筑、設備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氣體或不燃液體(如二氧化碳、氮氣、四氯化碳等)噴灑到燃燒物區(qū)域內或燃燒物上。
參考資料:滅火百度百科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