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心理描寫的八種方式
內(nèi)心獨白:
內(nèi)心獨自是作品中人物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指通過人物的內(nèi)心表白來揭示人物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讀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中,哈姆萊特那段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內(nèi)心獨白,是他對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困惑,極具哲理性。
從旁敘述:
從旁敘述中采用第三人稱的方式描寫人物心理。在這種寫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這種方式較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想法的需要敘述。用第三人稱寫人物心理時,作者是站在觀察者的角度,所以對人物的情感傾向會表現(xiàn)得相對鮮明些,甚至可以進行即時的議論。
以《項鏈》為例,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問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這里采用了從旁敘述的方式表現(xiàn)瑪?shù)贍柕聦σ酝幕貞浥c內(nèi)心的起伏。在這段話后面便有這樣精彩的議論:“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夢境幻覺:
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現(xiàn)實中無法達到某種目標,于是會陷入空想的心態(tài),而這種心態(tài)常通過幻覺或夢境的形式來得到表現(xiàn)。
比如魯迅的《阿Q正傳》中,阿Q在土地廟中做白日夢,他夢到“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對他喊著“阿Q!同去同去”,覺得自己也在鬧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這就是典型的通過夢境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文段,夢境的描寫將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其形象更為可悲,更具諷刺意味。
動作暗示:
動作是人物的體態(tài)語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個動作,通過具體描寫,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就是動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神態(tài)暗示:
一個人的神態(tài)變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態(tài)的刺激下產(chǎn)生心理波動。引發(fā)臉部表情的變化,所以它始終和人物的心理狀況聯(lián)系在一起。和動作描寫一樣,成功的神態(tài)描寫也應該根據(jù)表達的目的來選擇材料,抓住最值得寫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內(nèi)心活動、性格特點的神態(tài)來寫。
比如魯迅的《祝?!分?,祥林嫂捐門坎后四嬸仍然不讓她參與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失神的站著”“眼睛窈陷下去”。這種神態(tài)變化的簡潔描寫,已經(jīng)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祥林嫂心靈上所受的打擊,精神的全面崩潰。
語言暗示:
魯迅說:“如果刪除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边@里所說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就是具有個性特征的語言。抓住人物個性化語言進行描寫,就能展示人物的個性特征。
感官刺激:
“心理學”中將人的感覺分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幾類。在文學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間的感受,任何一種感覺的描寫都可以起到體現(xiàn)人物心理狀況的作用。
比如高爾基的《母親》中,“母親”看到的火車站骯臟的三等候車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細致,聽到的玻璃震動的聲音是那么刺耳,聞到的煙葉和成魚的臭味是那么刺鼻。這里調(diào)動了視覺、聽覺和嗅覺等多種感官來表現(xiàn)“母親”的緊張的心情。
環(huán)境烘托:
環(huán)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高興:
1、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滋滋的。
2、我的心里樂開了花。
緊張:
1、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兒,我嚇壞了。
2、我的懷里像揣著一只小兔,怦怦地跳個不停。
3、我的心里像有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久久不能平靜。
4、我的心里像打鼓似的咚咚直跳。
5、我生怕舵輪滑掉,心突突地跳,手心里都出了汗。
6、我那顆忐忑不安的心越跳越快,我不敢往下想了。
7、望著滿地的碎瓶膽片,我緊張得張開了嘴巴,呆呆地立在那兒,心里忐忑不安,萬一爸爸回來發(fā)現(xiàn)了,準會狠狠批評我的。
難過:
1、我的心像被針扎了一樣。
2、我心疼得像刀絞一樣,眼淚不住地往下流。
3、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
4、頓時,我好像掉進了冰窖里,從心頂涼到了腳尖。
5、那件事比三伏天穿棉襖還難受,
6、爸、媽又吵架了,吵得我心煩意亂的,我獨自在樓上,我該怎么辦呢,我悲傷地哭泣著。
害怕:
1、我膽怯地低著頭,不敢看爸爸那張陰云密布的臉。
2、“糟糕!”我心里咯噔一下:這下準要壞事!
著急:
1、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zhuǎn)。
沉重:
1、我的雙腿像灌了鉛似的一步一挪地往前走。
內(nèi)疚、懊悔:
1、內(nèi)疚、懊悔敲擊著我的心,翻來覆去睡不著。
1什么是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指在文章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精神面貌和內(nèi)心活動進行的描寫.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當然,心理描寫還可以細膩、生動、真實地展示人物的心路歷程,從而更好地解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常用的是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寫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聲,說出他的歡樂和悲傷、矛盾和愁郁、憂慮和希望,使讀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2常用的心理描寫方法
直接描寫
這種方法最常見。常以想、等字眼為標志,有的還使用逗號或冒號作提醒。
抒情獨白式
這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矛盾和思想斗爭。
夢境描繪式
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xiàn),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題等。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
心理分析式
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說中很常見。
神態(tài)顯示式
這通過寫人物的神情來顯示人物內(nèi)心的感情。
1、白描,也稱“粗筆描寫”、“速寫”、“寫意”,原為中國繪畫傳統(tǒng)技巧之一。
指不著顏色,也不畫背景,只采用墨線勾勒出人或物的形象的畫法。后來,這種輝煌技巧被引入到寫作中,引申為文章的表達筆法之一。
運用白描法寫人,其特點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濃重的修飾性形容詞,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辭手法,只是用簡潔樸素的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生動、傳神的形象。使用白描手法的優(yōu)點是節(jié)儉、經(jīng)濟、節(jié)奏快,有利于情節(jié)發(fā)展,因此很符合讀者的欣賞習慣。
白描法如果運用成功,可以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給人留下教為深刻的印象。 魯迅對白描法的運用就很擅長。
如他的作品《孔乙己》中對主人公的白描: 他身材高大;清白臉色,皺紋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粗略幾筆,一個窮困潦倒的沒落的知識分子形象鮮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2、工筆,也稱“細筆”,原是中國繪畫技法用語,與“寫意”對稱,屬于工整細致一類密體的畫法。
摘文章中則指用細致入微、工整細蜜的筆觸,對人物進行刻畫、雕琢的描寫手法。在小說中常用來寫景和展示人物的心理。
常用對比、比喻、擬人、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講究鋪陳和渲染,語言精細、富于色彩。
如: 一個身材不高,胸脯頗為豐滿的年輕女人,……那個女人腳上穿著麻布襪子,襪子外面套著囚犯的棉鞋,頭上扎著一快白布,分明故意讓幾綹卷曲的頭發(fā)從頭布里滑下來。那個女人整個臉上出現(xiàn)長期幽禁的人們臉上那種特別慘白顏色,使人聯(lián)想到地窖里的馬鈴薯的嫩芽。
……在那張臉上,特別是慘白無光的臉色襯托著,她的眼睛顯得很黑,很亮,稍稍有點浮腫,可是非常有生氣,其中一只眼睛略為帶點斜睨的眼神。 (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工筆雖然需要精雕細刻,但也要抓住人物或事物的主要特征,切不可面面俱到,兜攬全部。
3、語言描寫法是人物描寫技巧之一,通過對人物的語言的描繪來刻畫人物性格,分對話和獨白兩種。語言是人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它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習慣等等,使讀者聽其言,見其人,知其心。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語言,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由于情緒、性格的變化,其語言也有差異。如: 爸爸常說:“初在咱這位置上,咱就是人民的公仆,是鄉(xiāng)親們的辦事員。”
…… 爸爸卻笑者說:“把我的一生奉獻在這個位置上,我已滿足?!?(學生習作《“泥腿子”爸爸的“土”》) 樸實無華的話語,把一個甘愿為國家為人民奉獻一生的農(nóng)村基層干部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
語言描寫不要有言必錄,只需對人物的語言進行加工提煉,使其個性化、典型化、生活化,達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為主題服務的目的即可。 4、細節(jié)描寫即對人物形象特征、動作、語言、心理及處所的環(huán)境和場面等那些細微而極富表現(xiàn)力的環(huán)節(jié)所作的特寫式描寫。
它可以顯示人物、環(huán)境、場面中的細小特征和變化,對刻畫人物、顯示背景組織情節(jié)、深化主題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如: 他伸出兩手,將一大叢麥子向自己的胸前擁過來,那姿勢就想一個男人在擁就要永遠離開的心愛的女人。
擁也就擁了,父親還彎腰將臉埋在麥子之中,用鼻子嗅了嗅麥穗。我看得出,父親的本意不是想嗅麥穗,而是想親吻一下麥穗,因為父親的鼻尖只是輕輕地靠在細細的麥芒上,而父親的唇卻緊緊地貼在麥穗上。
做完這一切動作之后父親猛地站起,一抬腿又上了田埂,他把目光灑向整個麥地,兩行渾濁的淚水吧嗒吧嗒地掉了下來。 (邵志鴻《父親和他最后一茬埋葬》) 這一細節(jié)描寫將父親在即將離開自己心愛的土地時的留戀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細節(jié)描寫必須具有概括意義,能為刻畫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主題服務。 5、對人物心理活動或思想變化,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是常用的人物描寫之一。
它可以直接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礎,行動的內(nèi)在依據(jù)。心理描寫可以直接由作者進行描繪,也可以由作品中的人物表白、傾吐,還可以通過描寫人物外在形態(tài),間接地顯示,通過環(huán)境、景物、氛圍等來進行折射。
如: 今天,這條路上人怎么這么少呢?按說這里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一所中學,一所小學,一所電腦學校,一所武校,三家工廠,無數(shù)零售攤點??山裉煸趺绰飞现挥辛阈莾旱膸讉€人呢?而且表情那么古怪,難道他們心中都有鬼?細看路邊兩棵大樹,正被太陽曬得發(fā)狂,在那里張牙舞爪。
樹下的垃圾、石塊和雜草疊在一處,越堆越高,不由得讓我想到了“亂墳崗”的情景,大白天從這里經(jīng)過,都感到有一股陰森之氣。 (學生習作《今天怪怪的》) 這段心理描寫,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境由心造”這一道理。
據(jù)說《安娜·卡列尼娜》里面關于人物心理寫得很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寫得不錯,不過比較難理解,呵呵。 1、那是一個盛夏的晚上,我下樓去散步,碰見了我的原來的好朋友武文斌。
我們倆有很長時間沒見面了,所以一見面便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聊著聊著,他突然問我;“毛毛,你能做幾個俯臥撐?”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p>
沒等我說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來,一邊做,一邊還說:“我能做20多個,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剛說完不久,他便站了起來說:“一共做了25個,你也去試試吧?!?/p>
我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作。要知道,我在體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為,我太胖。
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個,便力不從心地敗下陣來,武文斌看了便說:“想不到你才做5個,我以為你多棒呢?!”聽到這話,我的臉刷地一下紅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條縫,我真想鉆進去,但這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個,我為什么不能呢?難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絕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練習的少罷了。
對,我一定要努力鍛煉,超過他。于是,從那天開始,我便下定決心,每天堅持做5個俯臥撐,一天、二天隨著天數(shù)的增加,漸漸的,漸漸的,我一口氣能做30多個。
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我已經(jīng)能做40多個了。 一年很快過去了,還是在一個盛夏的夜晚,同一地點,我再次碰見了武文斌。
我便先發(fā)制人,提出再比賽俯臥撐。他滿不在平地答應了。
還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個。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著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對我說,你能做這么多嗎?現(xiàn)在該輪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個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鍛煉時所付出的代價,我便不由得為之一振,突然爆發(fā)出一種無名的力量,一口氣做了50個。
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經(jīng)看傻了。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緩過勁來,傻呆呆地問我:“你怎么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這得感謝你呀。
要不是你觸動了我的好強心,我怎么會這么刻苦訓練呢,怎么能超過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著說。 點評: 這篇作文成功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
如在第一次做俯臥撐丟臉后,“回到家,…… 超過他。”這幾句心理活動描寫,真實而生動地寫出了小作者“回到家”,“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進行的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決定“努力鍛煉,超過他”的過程。
充分地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中心——“我是一個好強的人”。文章在敘述一年后的再次比賽的時候,有這樣一段心理活動描寫,雖然只有二句:“我想起……想起……”但它內(nèi)含的潛臺詞卻很多:“一年前那個夜晚”的整個情景,一年之中每天咬牙地刻苦訓練,都像放電影一樣,飛速地在腦海中閃現(xiàn),所以才會使得小作者“不由得為之一振,爆發(fā)出一種無名的力量?!?/p>
本文的心理活動雖然不是很多,但卻運用得恰到好處,生動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好強,而且使人物形象豐滿。 2、我想有個家 雨,淅淅瀝瀝的,依舊在下。
風,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 天地間,水霧漾漾,一片蒼茫。
在這泥濘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個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葉無舵的扁舟,漫無目的地游蕩著。 濕漉漉的我不停地打著冷戰(zhàn)。
寂寥的曠野,除了這棵杏樹,連個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我該去哪兒呢? 驀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風的撕扯中,懷著無盡眷戀,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枝頭。
我心頭不由一顫,忙伸出雙手,牢牢捧住了那嬌小的身軀。這小小的花蕾,還沒來得及綻放生命中的燦爛,就這樣過早地凋零了。
默默握著這早謝的生命,我感覺得到,她也緊緊握著我的手,而這相握的手呵,誰能溫暖誰? 我們有著同樣的悲哀和傷痛呀。 爸爸已徹底不要我啦。
家,已成了一個陌生的概念。家,如同一只渡船,載了我十六個春秋,還沒到彼岸,就拋棄了無助的我。
此刻,才知道,對那煉獄般的家,我竟也懷著刻骨銘心的依戀。 然而,現(xiàn)在已什么都不可能了,就像這朵花蕾,在枝頭的時候,還編織著許多美好的夢,只一剎那就灰飛煙滅了。
一切,都只有留給記憶和痛恨。 六年前,那個和今天一樣春雨浙浙瀝瀝的下午,不知為什么,媽媽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去了一個至今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清楚地記得媽媽那雙憤怒的淚眼。
媽媽沒走幾天,家中就多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 從那天起,洗衣做飯,忙前忙后全是我的,哪怕是一杯漱口水,那女人也要我端給她,稍有不周,就要罰我白干活一天,且不準吃飯和上學。
但只要能上學,我還奢求什么呢? 今天中午,她那五歲的兒子過生日,許多人來慶祝,只我一個人仍和往常一樣躲在被窩里默默地啃冷饅頭。 熱鬧是他們的,冷清是我的。
宴后,那個我一手帶大的男孩,要我再給他當一次馬騎,說恐怕以后再騎不上了,因為今天他外公就要帶他到很遠很遠的大城市去。 眾人面前,我這個十六歲的女孩無奈地俯下身子,習慣地用手撐著地,可是,馱了他兩圈之后,再不能自已,失聲痛哭起來,無意把他摔了下來。
不料,這下竟闖了通天大禍。 她罵我不給面子,連弟弟一個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滿足,接著,照例和爸一人扯住我一只手,她兇狠地揪著我的頭發(fā)往門上碰。
客人們怎樣也勸不住。
寫作指導:心理描寫的八種方式內(nèi)心獨白:內(nèi)心獨自是作品中人物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指通過人物的內(nèi)心表白來揭示人物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讀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中,哈姆萊特那段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內(nèi)心獨白,是他對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困惑,極具哲理性。從旁敘述:從旁敘述中采用第三人稱的方式描寫人物心理。
在這種寫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這種方式較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想法的需要敘述。
用第三人稱寫人物心理時,作者是站在觀察者的角度,所以對人物的情感傾向會表現(xiàn)得相對鮮明些,甚至可以進行即時的議論。以《項鏈》為例,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問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這里采用了從旁敘述的方式表現(xiàn)瑪?shù)贍柕聦σ酝幕貞浥c內(nèi)心的起伏。
在這段話后面便有這樣精彩的議論:“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夢境幻覺: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現(xiàn)實中無法達到某種目標,于是會陷入空想的心態(tài),而這種心態(tài)常通過幻覺或夢境的形式來得到表現(xiàn)。比如魯迅的《阿Q正傳》中,阿Q在土地廟中做白日夢,他夢到“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對他喊著“阿Q!同去同去”,覺得自己也在鬧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
這就是典型的通過夢境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文段,夢境的描寫將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其形象更為可悲,更具諷刺意味。動作暗示:動作是人物的體態(tài)語言。
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個動作,通過具體描寫,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就是動作暗示心理的手法。神態(tài)暗示:一個人的神態(tài)變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態(tài)的刺激下產(chǎn)生心理波動。
引發(fā)臉部表情的變化,所以它始終和人物的心理狀況聯(lián)系在一起。和動作描寫一樣,成功的神態(tài)描寫也應該根據(jù)表達的目的來選擇材料,抓住最值得寫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內(nèi)心活動、性格特點的神態(tài)來寫。
比如魯迅的《祝?!分校榱稚┚栝T坎后四嬸仍然不讓她參與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失神的站著”“眼睛窈陷下去”。這種神態(tài)變化的簡潔描寫,已經(jīng)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祥林嫂心靈上所受的打擊,精神的全面崩潰。
語言暗示:魯迅說:“如果刪除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边@里所說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就是具有個性特征的語言。
抓住人物個性化語言進行描寫,就能展示人物的個性特征。感官刺激:“心理學”中將人的感覺分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幾類。
在文學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間的感受,任何一種感覺的描寫都可以起到體現(xiàn)人物心理狀況的作用。比如高爾基的《母親》中,“母親”看到的火車站骯臟的三等候車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細致,聽到的玻璃震動的聲音是那么刺耳,聞到的煙葉和成魚的臭味是那么刺鼻。
這里調(diào)動了視覺、聽覺和嗅覺等多種感官來表現(xiàn)“母親”的緊張的心情。環(huán)境烘托:環(huán)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
環(huán)境描寫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描寫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繪,寫就是摹寫.描寫就是作者對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劃.作者一般綜合使用描寫、敘述等方法來塑造形象.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按內(nèi)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tài)與動態(tài)、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心理描寫方法有:
直接描寫式
抒情獨白式
夢境描繪式
心理分析式
神態(tài)顯示式
行動表現(xiàn)式
環(huán)境襯托式
幻覺展現(xiàn)式
1. 捧著那新書,我的心情沉重得像墜著一塊大石頭,想讀卻讀不下去。我在想,眼下該怎樣面對劉利同學?怎樣面對這新書?我慚愧,我懊悔,我的內(nèi)心在深深地悔恨自己昨天的所作所為。
2. 那天晚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媽媽的話不時地回蕩在我耳邊:“大雁長大了也要離開自己的媽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翔,去尋找自己的美好生活。你要向大雁學習呢!”我反復咀嚼著媽媽說的話,多有道理呀!我想了很久很久……我渴望快點長大,翱翔于廣闊的天空之中。
3. 我聽了他的話差點沒昏過去,心里真是又氣又恨又傷心??墒钱斨瑢W們的面只好把眼淚往肚子里咽,一聲不響地坐在座位上偷偷掉眼淚。
這是最為常見的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關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
“想”字或出現(xiàn)在心理活動之前,或出現(xiàn)在心理活動之后?!跋搿弊趾笥械挠谩岸禾枴?,有的用“冒號”等做標示。
例1、“推開房間,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猶豫:‘脫不脫鞋?’一轉(zhuǎn)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塊錢呢!’再也不怕臟,大搖大擺走了進去,往彈簧太師椅上一坐:‘管它,坐癟了不關我事,出了五元錢呢?!薄邥月暋蛾悐J生上城》以上的心理描寫就屬于直接描寫式,它非常恰當?shù)膶㈥悐J生患得患失、狹隘自私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心理描寫了出來。
例2、“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閑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xiàn)在的世界真不象樣……’于是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魯迅《阿Q正傳》以上的心理描寫雖然很簡潔,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將阿Q的精神勝利法活化了出來。
這種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矛盾和思想斗爭。例,“我一邊跑一邊想:看樣子是難以逃脫了。
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著用用糧食,舍不得丟,——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脫;不扔吧,叫敵人追上了也是人糧兩空。怎么辦呢?……這時,洪七還緊跟著我,呼哧呼哧直喘氣呢。
我聽著他的喘氣聲,驀地想出了一個法子??墒钱斘疫@樣想著的時候,我自己不由得渾身都顫抖了起來:兒子,多好的兒子……這叫我怎么跟他媽交代呢。
……可是,不這樣又不行,孩子要緊,革命的事業(yè)更要緊!也許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王愿堅《糧食的故事》以上的文段,心理描寫非常成功。作者用抒情的筆法,寫“我”與兒子洪七給山上的紅軍送糧,在途中遇到了敵人。
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是犧牲兒子保護糧食,還是保護兒子?“我”的內(nèi)心斗爭非常激烈,心情極度矛盾、復雜。最后, “我”毅然犧牲了兒子, 使“我”的崇高品質(zhì)得到了最好的表現(xiàn)。
這是一些學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xiàn),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題等。
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下面選一較短的進行說明?!斑@里寶玉昏昏默默,只見蔣玉菡走了進來,訴說忠順府拿他之事;只見金釧兒進來哭說為他投井之情。
寶玉半夢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覺有人推他,恍恍惚惚聽得有人悲戚之聲。
寶玉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不是別人,卻是林黛玉?!薄苎┣邸秾氂癜ご颉芬陨衔淖?,作者就描寫了夢境。
它既揭示出了寶玉關心體貼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當時社會中,處于下層地位的人任人宰割的不合理的黑暗現(xiàn)實。 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說中很常見。
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如,莫泊桑在小說《項鏈》中就運用了心理分析式。
他用“她一向就想望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現(xiàn)瑪?shù)贍柕孪M麛[脫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會,成為生活優(yōu)裕、受人奉承的高貴夫人的夢想;通過“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表現(xiàn)她自覺頗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進上流社會的資本的自信心。 這種描寫法是通過寫人物的神情來顯示人物內(nèi)心的感情。
如,我們常用“他瞥了一眼”或“他撇了撇嘴”等,來表現(xiàn)對人的輕視。又如,魯迅先生在《故鄉(xiāng)》中對閏土神情的描寫;在《祝?!分袑ο榱稚┥駪B(tài)的描寫等,都很恰當?shù)谋沓隽巳宋锏膬?nèi)心感受,將人物的情感很好的揭示出來,很值得讀者去品味。
即在小說、戲劇、記敘文中恰當?shù)拿鑼懭宋锔挥絮r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如,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對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的動作描寫,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施耐庵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林沖聽說陸謙追殺至滄州,不覺大怒,于是用了“買”“帶”“尋”等幾個連續(xù)的動詞,表現(xiàn)出林沖報仇急切的激憤心理。
在小說、戲劇、散文和記敘文中,環(huán)境描寫是不可缺少的。恰當?shù)沫h(huán)境描寫既對刻畫人物、反映主題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
同時,還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如,魯迅在《社戲》中寫小伙伴們劃船去聽戲路途中的景物描寫;孫犁在《荷花淀》中對婦女們劃船找丈夫時的景物描寫,和遇到敵人時的景物描寫等,都恰當襯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襯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寫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緊扣人物的心理,最好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方面著墨,將人物的悲喜之情恰當?shù)囊r托出來。值得強調(diào)的是,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齡、身份和性格特征。
心理描寫的文段不宜過長,否則會使文章沉悶,有損人物形象的生動性。 這種人物心理的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幻覺的展示,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題例,“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會對她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嗎?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