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峽》 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三峽歌》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秋興》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行云飛去明星稀。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巴水流若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三峽歌》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三暮行太遲,巫山巫峽氣蕭森。 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百年生計一舟中,孤舟一系故園心。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使君艛艓上巴東,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秋興》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 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重《上三峽》 李白 巫山夾青天。
1、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__白居易《長恨歌》
2、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__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
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__王之渙《登鸛雀樓》
6、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__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7、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__李白《渡荊門送別》
8、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__李白《峨眉山月歌》
9、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__李白《望天門山》
10、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__蘇軾《前赤壁賦》
11、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__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12、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__白居易《暮江吟》
13、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__杜甫《絕句二首》
14、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__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15、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__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16、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__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1.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 李白
2.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三峽歌》陸游
3.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巫山曲 》 孟郊
4.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興》 杜甫
5.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6.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7. 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昆侖山高邙山矮,禹王馬蹄長青苔。馬去“門”開不見家,門旁空留“梳妝臺”。
8. 梳妝臺呵,千萬載,梳妝臺上何人在?烏云遮明鏡,黃水吞金釵。但見那:輩輩艄公灑淚去,卻不見:黃河女兒梳妝來。梳妝來呵,梳妝來!——黃河女兒頭發(fā)白。挽斷“白發(fā)三千丈”,愁殺黃河萬年災!登三門,向東海:問我青春何時來!
9. 我沒見過梳妝臺,憑想象,梳妝臺應該是一塊平滑的巨石,佇立在青山綠水間,巨石四周綠草青蔥,山花爛漫,云霧繚繞,輕煙縹緲,亦夢亦幻。在我的心目中,梳妝臺是一道最亮麗、最獨特的風景。
10. 黃河明珠三門峽,景色優(yōu)美人人夸。三峽庫區(qū)早建成,中流砥柱譽天涯?!顿澣T峽》 鐘志剛
11. 三門峽市位于河南省的最西邊,北靠黃河,南依秦嶺山脈,是一個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旅游城市。
12. 距市區(qū)14公里有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的三門峽大壩。該壩誕生于1957年,是我國在黃河干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座防洪、防凌、灌溉和發(fā)電、供水的效益工程。
13.
雄奇壯觀:讀音: xióng wěi zhuàng guān 解釋: 氣勢偉大美麗。
14. 游山逛水:讀音:yóu shān guàng shuǐ 解釋:山、水:指風景;逛:閑游。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15. 肅然起敬:讀音:sù rán qǐ jìng 解釋: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三門峽—-梳妝臺
賀敬之
望三門,三門開:
“黃河之水天上來!”
神門險,鬼門窄,
人門以上百丈崖。
黃水劈門千聲雷,
狂風萬里走東海。
望三門,三門開:
黃河東去不回來。
昆侖山高邙山矮,
禹王馬蹄長青苔。
馬去“門”開不見家,
門旁空留“梳妝臺”。
梳妝臺啊,千萬載,
梳妝臺上何人在?
烏云遮明鏡,
黃水吞金釵。
但見那:輩輩艄工灑淚去,
卻不見:黃河女兒梳妝來。
梳妝來啊,梳妝來!
━━黃河女兒頭發(fā)白。
挽斷“白發(fā)三千丈”,
愁殺黃河萬年災!
登三門,向東海:
問我青春何時來?!
何時來啊,何時來?……
━━盤古生我新一代!
舉紅旗,天地開,
史書萬卷腳下踩。
大筆大字寫新篇:
社會主義━━我們來!
我們來呵,我們來,
昆侖山驚邙山呆:
展我治黃河萬里圖,
先扎黃河腰中帶━━
神門平,鬼門削,
人門三聲化塵埃!
望三門,門不在,
明日要看水閘開。
責令李白改詩句:
“黃河之水`手中'來!”
銀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風走東海。
走東海,去又來,
討回黃河萬年債!
黃河女兒容顏改,
為你重整梳妝臺。
青天懸明鏡,
湖水映光彩━━
黃河女兒梳妝來!
梳妝來呵,梳妝來!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萬里錦繡任你裁!
三門閘工正年少,
幸福閘門為你開。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無限青春向未來!
1958年3月
選自《賀敬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上三峽》 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三峽歌》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秋興》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三門峽-梳妝臺》這首詩不是古詩,而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賀敬之所作。
此詩是文言文,意思直白,無需翻譯?!度T峽-梳妝臺》一改以往賀敬之信天游與民歌的風格,從語言到氣勢上與賀老的原作品的截然不同,其中“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p>
、“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等句,大有泣鬼神而吞山河之勢。梳妝臺是屹立于黃河三門峽峽谷中的一個小島(巨石)。
和它一樣的小島(巨石)原來一共有6個,1957年興建三門峽大壩時,鬼島、神島、人島和梳妝臺被炸掉,只有煉丹爐和中流砥柱依然屹立于黃河中心。原文:三門峽—梳妝臺 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
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
昆侖山高邙山矮,禹王馬蹄長青苔。馬去“門”開不見家,門前空留“梳妝臺”。
梳妝臺啊,千萬載,梳妝臺上何人在?烏云遮明鏡,黃水吞金釵。但見那,輩輩艄公灑淚去,卻不見,黃河女兒梳妝來。
梳妝來啊,梳妝來!——黃河女兒頭發(fā)白。挽斷“白發(fā)三千丈”,愁殺黃河萬年災!登三門,向東海:問我青春何時來?!何時來啊,何時來?…… ——盤古生我新一代!舉紅旗,天地開。
史書萬卷腳下踩。大筆大字寫新篇:社會主義——我們來!我們來啊,我們來,昆侖山驚邙山呆:展我治黃萬里圖,先治黃河腰中帶—— 神門平,鬼門削,人門三聲化塵埃!望三門,門不在。
明日要看水閘開。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 銀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風走東海。
走東海,去又來,討回黃河萬年債!黃河女兒容顏改,為你重整梳妝臺。青天懸明鏡,湖水映光彩—— 黃河女兒梳妝來!梳妝來啊,梳妝來!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摘,萬里錦繡任你裁!三門閘工正年少,幸福閘門為你開。并肩挽手唱高歌啊,無限青春向未來!賞析:寫三門峽往昔的1—4節(jié)為一部分,寫現狀和未來的5—9節(jié)為一部分。
然而應以第6節(jié)為切線,分全篇為兩部分:歷史世象部分(1—6節(jié),含往昔與現狀);理想憧憬部分(7—9節(jié),即遠眺未來)。剴切而論,前者反映了以內容色彩為標志的劃分思路,其受一般理性的規(guī)約是明顯的。
讓我們還是回到“這一個”具體文本上來,因為解決問題的鑰匙秘藏其中,它主要由作品的藝術手法體現出來。雖然人們無一例外地指出了詩中蟬聯(lián)的修辭特色,卻又無一例外地就此打住了。
為什么不追問下去呢?殊知某個特定的、復呈的修辭手段之于主題結構,往往總負有特殊的使命。誠然,這首詩特有氣勢。
然氣勢并非散漫不羈,而是率由意脈運載著“氣”,在掀蕩和起伏中造成“勢”,以作用于讀者的心理律動。凡意脈又總會有詩人“故意”或無意傾露的若干端點,本詩的蟬聯(lián)部位即是這種端點的顯示。
我們知道,蟬聯(lián)一般表現為上句或上段末尾幾字,作為下句或下段開頭的幾字,首尾相咬銜枚而下,遂成奔暢氣勢。作品1—6節(jié)就盡在一個蟬聯(lián)區(qū)內,7—9節(jié)則構成了又一個蟬聯(lián)地帶:一為歷史世象,一為理想憧憬。
這既反映了詩人對作品內容的理性態(tài)度,也透露了詩人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生理心理脈沖,即全詩一氣呵成,只是在對歷史事實的描抒結束后,適時中輟蟬聯(lián),換了一次較長的氣,繼而氣韻益足地將詩情推向峰巔。不如此把握和區(qū)劃文本,不僅會割斷意脈,更無緣窺得名詩結構的妙諦。
結構決定功能。匠心獨運的審美結構,當然會產生不同凡響的審美效應。
三門峽怪石嶙峋,山水險要。在這里,一石一溝都被冠以誘人的名字,如米湯溝、娘娘河、煉丹爐、梳妝臺等等,每個名字中都包含有美麗而詭奇的神話故事。
眾象紛呈,詩人卻從中獨拈“梳妝臺”,并將它與“三門峽”組合配對,以一道波折號相與連接,可謂機鋒獨躍,用心深焉。以藝術價值論,這并不意味著后者對前者的附麗和注腳,而是置二者于平等地位;若自思維角度揣想,它們組合配對誰也離不了誰。
也許詩人宿構之初,從眾景點中發(fā)現了梳妝臺,于是連鎖式地有了相對應形象“黃河女兒”的誕生。這樣便使黃河的擬人化有了依托,而梳妝臺作為道具也有了背景。
沒有“臺”的狀寫,“門”(三門峽和黃河的總指代)也就散泛無奇,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如許鮮明動人的“黃河女兒”的抒情形象;沒有“門”的描抒,“臺”的形象勢必顯得纖巧單薄。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補足、相互加強的互輔關系。
詩人以這兩個形象作為端點,拋出雙曲線構思,從而獲致清妙而厚重、平易而獨特的審美效果。這是名詩的又一奧妙所在。
革命浪漫主義氣韻,在這首詩里有著強烈濃郁的存在。詩人采用什么創(chuàng)作方法,首先取決于他要表達的主題題材這一文本的內在要求。
追溯三門峽深痛巨創(chuàng)的往昔,反映新中國主人對它的改造,尤其是暢想其幸福妙曼的未來,實在是歷時久遠、積淀豐富、場面宏闊、空前絕后的“重頭戲”。對此,革命浪漫主義所具有的開放、鮮明、激越等項功能正堪負載。
其次,也還與抒情主體體察到的抒情客體有關。詩人“望”三門峽——梳妝臺之日,建設工程正值草創(chuàng)階段,舊貌仍斑斑可考。
詩人的審美理想是要運用夸張、想象、幻想的形式,將觀照對象“反映得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