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注解】:1、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2、醅:沒有過濾的酒。
【韻譯】: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天快黑了,大雪要來啦…… 能否共飲一杯否?老兄!【評析】 詩意在描寫雪天邀友小飲御寒,促膝夜話。
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語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細細品味,勝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這首詩可以說是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
給友人備下的酒,當然是可以使對方致醉的,但這首詩本身卻是比酒還要醇濃?!熬G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p>
酒是新釀的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爐火又正燒得通紅。這新酒紅火,大約已經(jīng)擺在席上了,泥爐既小巧又樸素,嫣紅的火,映著浮動泡沫的綠酒,是那樣地誘人,那樣地叫人口饞,正宜于跟一二摯友小飲一場。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備下這酒與爐火,卻又與天氣有關。
“晚來天欲雪”── 一場暮雪眼看就要飄灑下來??梢韵胍?,彼時森森的寒意陣陣向人襲來,自然免不了引起人們對酒的渴望。
而且天色已晚,有閑可乘,除了圍爐對酒,還有什么更適合于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呢?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結了緣的。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謂“獨酌無相親”,說明酒還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
杜甫的《對雪》有“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之句,為有酒無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這里,也是雪中對酒而有所待,不過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時那樣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來的。
他向劉十九發(fā)問:“能飲一杯無?”這是生活中那愜心的一幕經(jīng)過充分醞釀,已準備就緒,只待給它拉開帷布了。詩寫得很有誘惑力。
對于劉十九來說,除了那泥爐、新酒和天氣之外,白居易的那種深情,那種渴望把酒共飲所表現(xiàn)出的友誼,當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這里顯示了除物質(zhì)的因素外,還包含著動人的精神因素。
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
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nèi)卻是那樣溫暖、明亮。
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fā)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lián)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煉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皣鸂t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嚴辰吟 【注解】 小釜:專指火鍋用的小鍋 【評析】 比起“金樽清酒”“玉盤珍饈”這種高端人士的小資情調(diào),這兩句描寫火鍋的詩反而更接地氣些,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日常。
只有關系親密到一定程度,才會這么放松自在的”圍爐聚飲“,才會毫無顧忌的嬉笑怒罵插科打諢,這才有了一個可以盡興暢聊的”歡呼出“。無論在口味上有多么不同,都能輕松適應鍋里的”百味消融“,都能“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讓對過往的感懷,對明日的憧憬,對友情、愛情、親情的珍重,都融在眼前這鮮香四溢的“小釜中”。
火鍋的百味,正如人生的百味。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這就是古人吃火鍋的情懷。
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幸虧了南陽劉秀起了義,感動的二十八宿下天曹。逐日家東征西討復了漢業(yè),譬如那冷了火的鍋底兩番燒。
【評析】 先說鼓詞,始于明代,盛于清朝的古代說唱藝術,也就是古中國版的RAP。流傳至今,依然還存在鼓詞的藝術形式,即現(xiàn)在的京韻大鼓,京東大鼓,陜北說書等。
再說賈鳧西,這真真是一個妙到極處的妙人兒。不為掙錢,不圖糊口,瘋瘋癲癲,于飲水處,唱鼓詞,率性而為,敢愛敢恨,潦倒邋遢瘋癲中藏不住事士大夫的氣節(jié)和文人的瀟灑放蕩。
最后說鼓詞里的火鍋,賈鳧西將劉秀建東漢的歷史比作,冷了火的火鍋鍋底再次起火,兩番來燒。這個比喻簡直妙極,形象的無話可說。
也暗含了一種嘲諷,兩番燒的鍋底,味道終究是變了,淡了,難長久!滿江紅·火鍋涮羊肉 晚來驟雨,天欲冷,瑟瑟秋風??赐ヌ?,笑語歡聲,其樂融融。
一碗麻醬撒香蕈,三盤肥羊酒滿盅。銅鍋亮、香湯白霧熏,辣油紅。
一頭沉,自錫盟。黃瓜條,肉鮮濃。
韭花香油蔥,味各不同。世祖珍饈名千古,高宗盛宴味無窮。
看今朝、客滿東來順,真興隆?!咀⒔狻?、一頭沉:是指羊大腿外側(cè)的一塊肉,肉質(zhì)鮮嫩。
錫盟即錫林郭勒盟,據(jù)說最好的一頭沉肉來自內(nèi)蒙錫林郭勒盟飼養(yǎng)的羊。2、黃瓜條:是羊后腿的大腿內(nèi)側(cè)部分,一片肉兩種顏色。
與磨襠肉相連,形如兩條相連的黃瓜。肉色淡紅,肉質(zhì)細嫩,肥瘦適中,也是很多老北京的最愛。
3、世祖:即元世祖忽必烈,傳說涮羊肉是由他初創(chuàng)的。有一年冬天,部隊突然要開拔,而他饑腸轆轆,定要吃羊肉,聰明的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開水鍋中燙之,并加調(diào) 料、蔥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贊不絕口。
后來,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賜名為"涮羊肉"。4、高宗:即清。
1.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壚。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4. 秋風詞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5. 碰杯聲共語聲喧,玉箸紛紛斗綺筵,盞里人情干更滿,鍋中世故涮還鮮
新交捉臂遲逢憾,舊識摟肩早盡歡,信道桃哀滿天下,面紅耳熱正纏綿
燒酒要老肉別老,
歲歲涮羊。
今又涮羊,
家家火鍋分外香。
一人一碗香調(diào)料,
酒要干光,注:“干”要讀四聲。
肉要干光,
下了雜面再加湯。
問劉十九
一. 作品譯文
1.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
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要來。
能否共飲一杯?朋友!
2.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
用紅泥燒制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
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二. 白話譯文
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香氣撲鼻。用紅泥燒制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三. 作品鑒賞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diào)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xiàn)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熬G蟻新醅酒”,開門見山點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釀好的,未經(jīng)過濾,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詩歌首句描繪家酒的新熟淡綠和渾濁粗糙,極易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讓讀者猶如已經(jīng)看到了那芳香撲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詩人圍爐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家酒?!凹t泥小火爐”對飲酒環(huán)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酒已經(jīng)很誘人了,而爐火又增添了溫暖的情調(diào)。詩歌一、二兩句選用“家酒”和“小火爐”兩個極具生發(fā)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喚起讀者對質(zhì)樸地道的農(nóng)村生活的情境聯(lián)想。后面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樣一個風寒雪飛的冬天里,在這樣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刻,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xiàn)出詩人那種濃濃的情誼?!把边@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暢飲的闊大背景,寒風瑟瑟,大雪飄飄,讓人感到冷徹肌膚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襯出火爐的熾熱和友情的珍貴?!凹揖啤?、“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分割開來,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韻了無,但是當這三個意象被白居易納入這首充滿詩意情境的整體組織結構中時,讀者就會感受到一種不屬于單個意象而決定于整體組織的氣韻、境界和情味。寒冬臘月,暮色蒼茫,風雪大作,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三個意象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態(tài)、有情有意的圖畫,其間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陣陣芳香。
四.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陜西渭南)人。800年(貞元十六年)中進士,歷任左拾遺、東宮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蘇州刺史、太傅等職。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所寫的 《秦中吟》、《新樂府》,敢于針對當權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他又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白居易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生動感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極為廣泛。在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上,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主張?,F(xiàn)存詩3000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1、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出處:唐·白居易《問劉十九》
釋義: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2、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
出處:清·黃宗羲《山居雜詠》
釋義:二十兩棉花裝成的薄薄的破棉被來遮蓋睡眠,三根松木架著空空的鍋子,無物可煮。
3、白秫新收釀得紅,洗鍋吹火煮油蔥。
出處:宋·陳藻《仲秋過盧北山子俞嘗新醞作》
釋義:新收的白糯米釀造出紅酒,洗干凈鍋,吹燃爐火,煮起油蔥。
4、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出處:宋·蘇軾《寒食雨二首》
釋義: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濕的蘆葦燃在破灶底。
5、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出處:宋·蘇軾《新城道中二首》
釋義:生活在西山一帶的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吃了好鬧春耕。
擴展資料:
三五好友,圍爐而坐,燙著小酒,聊著天,這似乎成為中國人朋友相聚時最常見的方式之一。作為一種起源于民間的傳統(tǒng)飲食方式,火鍋雖已歷經(jīng)千年演變,器皿材質(zhì)、食材等均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仍有一共同點,即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
史書《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坐在鼎四周,將牛羊肉等放入鼎鐘煮熟分食,學界大多以此作為火鍋的萌芽。
火鍋在明清時期已經(jīng)進入了興盛期。《清代檔案史料從編》中記載:“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而到1796年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使用1550個火鍋用來承辦筵席?!?/p>
參考資料:
新華網(wǎng)-火鍋博物館館主告訴你:關于火鍋的N個故事
新華網(wǎng)-兩千年前青銅火鍋出土
1、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出處:嚴辰吟《無題》
解釋:歡呼的地方是大家在圍著爐子吃飯,各種味道都消融在這個鍋中。
2、洗鍋吹火煮油蔥。
出處:陳藻《仲秋過盧北山子俞嘗新醞作》
解釋:洗鍋之后生活,然后放上油和蔥。
3、譬如那冷了火的鍋底兩番燒。
出處:賈鳧西 《木皮散人鼓詞》
解釋:就好比火鍋的鍋底冷后又熱啦兩會。
4、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
出處:佚名《無題》
解釋:各自挑選食用自己需要的和喜歡的。
5、熊熊烈火燒出天下美味,滾滾沸水煮盡人間佳肴。
出處:嚴辰吟《無題》
解釋:大火燒出啦天下的美味,沸騰的水煮出啦人間美食。
贊美火鍋的詩有哪些:
1、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2、友朋設宴慶云樓,美食十二配郎酒。觚觥交錯杯杯盡,門前石獅口水流。
有人說,人生就像火鍋。
吃一頓火鍋,或許能夠體味到人生的起起落落。
火鍋有平靜、小火、大火、沸騰,當鍋里沸騰時,人們便知道應該往鍋里下菜了。
人生有起伏、平淡、波瀾不驚,也可能會遇見讓人興奮的好運。
不同之處在于,火鍋是可以看見未來的,你知道鍋底始終是會沸騰,你知道你點了哪些菜,也知道哪些菜的大概味道。
但人生,很多都是未知的,你不知道人生何時會失意與如意,也不知道失意的時間究竟會有多長。
火鍋里有各種菜品,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
人生路上會遇見各種人,有喜歡的人,有厭惡的人。
吃火鍋時,有人一起吃才不會冷清。
人生路上,有人一同前行才不會孤單。
吃火鍋時,時間越長,有的菜越煮越香,變得更有味道。
人生路上,時間與越長,和一些人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地深厚。
吃火鍋時,煮化了的土豆片,怎么夾都夾不起來。
人生路上,消失了的記憶,怎么找都找不回來。
吃火鍋時,菜品熟了才敢吃;吃了不熟的菜,身體會不舒服。
人生路上,朋友要熟悉才敢交心;和不熟的朋友交心,可能會被出賣。
吃火鍋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必須要晾一會兒。
人生路上,著急找不到真實的朋友,必須要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
吃火鍋時,沒有人吃的一頓火鍋是相同的,環(huán)境、氛圍、所點的菜品、人,都各不相同。
人生路上,沒有人的人生是一樣的,遇見的人、見過的事,都不相同。
1、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學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系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后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p>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鐘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 “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
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痹谒磥?,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
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里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 蘇東坡吃到了一位老婦人做的環(huán)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绷攘?8字,勾畫出環(huán)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huán)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p>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贊美,“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皬膩砑衍萍讶恕备桥c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lián)。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 2、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莼”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敖z莼”則是用莼花絲做成的莼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面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
并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p>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shù)魚鱉。”
“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制或蘸美至極。
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
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diào)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菰脆調(diào)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xiāng)味憶回鄉(xiāng)。”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xiāng)父老不患貧。
淡云出岫刪發(fā)何日,也味爭如鄉(xiāng)味醇?!?"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p>
3、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許多關于美食的詩。 《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面。 "春日春盤細生菜" "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wèi)八處士》) 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 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鄭板橋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 "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 "惟。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