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絕句
(杜甫·五言)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編輯本段]【注釋】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語出《詩經(jīng)·七月》:“ 春日遲遲”。歐陽炯《春光好》中有:“天初暖,日初長”。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
鴛鴦:一種水鳥,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
[編輯本段]【譯文】
春天的陽光和煦溫暖,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春風吹來,帶著花草的清香,河灘上冰雪融化,泥土變得潮濕而松軟,引得燕子飛來含泥筑巢,溫暖的沙子上還偎依著一雙雙的鴛鴦。
[編輯本段]【賞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qū)別(參見《鶴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fā)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yōu)美,格調(diào)柔和,很能引發(fā)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jīng)·七月》:“春日遲遲?!贝禾旃庹諘r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lǐng)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gòu)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tài)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tài)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yōu)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復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此詩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觀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體察物情。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與兒童屬對何異”。無非譏其造語平淡,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殊不知,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周紫芝《竹坡詩話》云:“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碧K軾也說:“大凡為文……漸老漸熟,乃造平淡?!边@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至為恰當。
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3.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5.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6. 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7. 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8. 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9. 清平調(diào)·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10. 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王昌齡王昌齡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11.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12. 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13. 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14.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15. 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16. 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17. 西宮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18. 青樓怨香幃風動花入樓,高調(diào)鳴箏緩夜愁。
腸斷關(guān)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19. 出塞行白花原頭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20. 重別李評事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杜甫杜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21.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2.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23. 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24.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25. 贈花卿 / 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26. 戲為六絕句·其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27.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 杜甫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李商隱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
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28. 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29.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30. 霜月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31. 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32.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33. 端居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34. 暮秋獨游曲江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你這個問題可太可怕了,就好比要別人拼寫出泰坦尼克號所有遇難者的名字一樣。要知道中國是詩的國度,目前現(xiàn)存最早有記錄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但真正詩的產(chǎn)生應(yīng)該還要遠早于《詩經(jīng)》成篇年代。按毛主席理論,詩歌實際上是勞動人民勞作中為了消除疲憊而唱的勞動號子的演變,那么至少原始社會后期就已經(jīng)有了詩歌的雛形了。戰(zhàn)國后世至于漢代詩歌才有了比較長足的發(fā)展,中國律詩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產(chǎn)生了很多代表佳作,詩歌史上漢律歷來為人所稱道,表明早在漢代律詩就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高峰。東漢末年以及魏晉南北朝社會戰(zhàn)亂不休,詩歌出現(xiàn)了一種復古傾向,此時產(chǎn)生的古詩體長詩代表的有《古詩十九首》《孔雀東南飛》等等,還有個什么描寫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叫什么,名字已經(jīng)記不清了是北朝這種長詩的代表作,這是詩歌發(fā)展的第二階段,而此時絕句還沒產(chǎn)生,或者準確的說絕句即使產(chǎn)生了也只是萌芽狀態(tài),還沒有成為一種主流詩體。絕句真正流行起來并從民間歌謠似的詩歌而登上大雅之堂,成為文人士大夫階層所接受的詩體當是唐代。有唐一代詩風甚健,如果真要去民間收集整理的話,恐怕流傳下來的詩歌總是百萬之巨了,當時社會些許認得幾個字的人都能吟詩,那么據(jù)此推測,從唐代有據(jù)可考的絕句名篇以至宋元明清及于民國,期間歷時千年,所出絕句何止千萬,如何一一道來?就是想道來誰又有這樣學養(yǎng)?如果兄弟只是想了解絕句這種詩體,建議你按照朝代搜集官方認可的詩詞總集,如果還不滿足于此兄弟還可以去搜集臺灣刊行的版本,因為大陸數(shù)十年來政治掛帥,工農(nóng)階級當家,對描寫政治壓迫以外的詩歌總是視為毒草,這樣可能把一些真正的佳作視為流毒而加以批判至于斷絕流傳。這樣基本上就能窺見概貌,不論如何,總體上真正的歷史名篇,大部分都是會流傳的,而且經(jīng)歷時間的淘洗,現(xiàn)在仍然傳世的絕對是名篇中的名篇,基本能代表所處時代的最高成就。
上篇回答里提到的“漢律”是“漢樂府”之誤,時間長了記錯了,呵呵,抱歉。中國詩歌史中關(guān)于絕句和律詩誰先誰后的問題,歷來說法不一,大概有三種觀點:一、絕句晚于律詩是發(fā)展自律詩。二、絕句早于律詩。三、絕句起源于劉宋時代。總體上詩歌發(fā)展歷程如下:古歌謠——(詩經(jīng) )——楚辭——漢樂府——(古詩 )——(詩詞 )——元曲——自由詩。因為漢樂府和古詩的關(guān)系并不能像唐詩宋詞一樣分的涇渭分明,而且所處時代都是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所以普通愛好者可以不用分的這么清晰。
七言絕句絕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南宋)夏元鼎 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zhuǎn)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墨竹圖題詩 (清)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絕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四首(其二)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首(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六言絕句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五言絕句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終南望馀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
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送上人 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yīng)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何滿子 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渡漢江 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詩名: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 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皷|”,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 “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于畫意。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 “杏花雨”,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靶且灰孤牬河?,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lián)系起來?!罢匆掠麧瘛保靡律阉茲裎礉駚硇稳莩醮杭氂晁朴腥魺o,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賞下去,到他想起應(yīng)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倍膛癫痪褪切〈瑔??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處? 天涯一望斷人腸。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1.絕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絕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四首(其二)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首(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3. 六言絕句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五言絕句4.五言絕句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偉大詩人。作品充滿對祖國、對人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各種詩體都寫得很好,是公認的中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典范;他本人則被尊為“詩圣”。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二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就象兩座并立的高峰。 ①白鷺――一種水羽毛鳥,羽毛白色,腿很長,捕食魚蝦。 ②西嶺――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③東吳――指現(xiàn)在江蘇省一帶地方,古代是吳國所在地。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外界的景物。 最先引起詩人注意的是黃鸝的只有兩個,各自占據(jù)一株青青楊柳的梢頭,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聲泣語,比唱歌還要動聽。詩人又把目光投向水邊上的沙灘,那里正有一行白鷺展翅起飛,向高高的藍天忘記翩翩而去,它們雪白的身影映著碧藍的晴空,顯得十分瀟灑,優(yōu)美。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麗的天然畫,而黃鸝的叫聲,白鷺的動態(tài),更使畫面充滿勃勃生機。詩人足不出戶,卻好像置身在欣欣向榮的大自然之中了。 草堂的四壁并沒有限制詩人的視野,更沒有妨礙詩人的想象,反而給他的觀賞增添了幾分藝術(shù)情調(diào)。那終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從百里之外收納進來,不恰好成為一幅山水壁畫?那停泊在門前的幾艘航船,聽說正準備揚帆萬里,定然是下岷江、轉(zhuǎn)長江、遠到東吳去吧!西嶺遠隔百里,卻說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門外,又說它要遠下東吳。遠景把它移近,近景將它推遠,在遠和近的推移變化之間,千秋西嶺和萬里東吳,全都聚攏到詩人的草堂跟前來了。 這首四名小詩,句句都是寫景。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發(fā)聲的,飛行的,靜止的,靜而欲動的,紛然呈現(xiàn)在草堂 周圍,與詩人共同組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廣闊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寄托著詩人濃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萬物、對祖國山河的無限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