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綠雪
悟蓮心
輕霧凝珠露寒晨,幻若蓮心初見魂
閑塘一方水荷香,郁郁淤泥養(yǎng)其芳
經(jīng)宿十晝窨花芽,露水芙蓉悟香茶
質(zhì)本潔來心易凈,不負(fù)容顏負(fù)霜花
入世那堪泥淖染,出世結(jié)緣入禪茶
釋和心
路畔小荷淚痕深,青衣頓首初見人
閑塘半畝波瀲滟,波面新出葉田田
采擷鮮葉入茶芽,荷茶兩味雙生花
辛苦最憐人世樂,一夕成環(huán)夕夕玦
釋然和合脫苦海,勘破放下皆無礙
至善心
一塘煙雨鎖紅萼,熙怡內(nèi)把蓮心握
清水芙蕖除旖旎,纖纖素手語依依
撥開紅萼茶一撮,經(jīng)宿荷香浸茶多
手捻香茶憶蓮須,慢解細(xì)繩散輕花
上善若水香馥長,不枝不蔓無哀殤
1.《武夷山中》宋代:謝枋得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2.《武夷山》唐代:李商隱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幾時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
3.《武夷山》唐代:李商隱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幾時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
4.《懷武夷山禪師》唐代:貫休萬疊仙山里,無緣見有緣。紅心蕉繞屋,白額虎同禪。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雜泉。終期還此去,世事只如然。
5.《武夷山仙城》唐代:徐凝武夷無上路,毛徑不通風(fēng)。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最早詠武夷茶的就是唐末乾寧進士徐夤。他在《謝尚書惠臘面茶》一詩中詠道: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香茶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臘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木宛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唐亡后仕閩王王審知。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到武夷茶在當(dāng)時已成為饋贈禮品了,而且那時的茶葉是碎茶。制法是把碎茶加工成茶餅,并在上面印著山水鳥獸的圖案。
到了宋代,武夷茶已十分出名了。當(dāng)時朝野上下,宮廷內(nèi)外,飲茶之風(fēng)盛極一時,而且經(jīng)常舉行品茶盛會,謂之“斗茶”。在“斗茶”中,武夷茶又名列前茅。這從范仲淹寫的《和章岷從事斗茶歌》里可以看到。
詩日: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宋咸平年間,丁謂任福建漕運使,督造御茶,把武夷茶列為貢品。后來,著名書法家蔡襄任福州知府時,又把武夷茶制成“小龍團”貢茶。蘇東坡有詩記曰:
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由于飲茶風(fēng)靡一時,對茶具和飲茶方法也講究起來。當(dāng)時在武夷山遇林亭設(shè)有瓷窯,燒制一種釉色紺黑、發(fā)亮的茶碗。蔡襄在《北苑十詠》詩中寫道:“兔毫紫甌新,蟹眼青泉煮。”指的就是這種精雅別致有兔毫纖紋釉斑的茶碗。
元朝大德六年左右,皇家在武夷山臥龍?zhí)陡浇O(shè)有“御茶園”。由于貢茶數(shù)量大,百姓負(fù)擔(dān)很重,朱尊在憑吊《御茶園歌》中詠道:“君臣第取一時快,詎知山農(nóng)摘不毛?!鼻宕娙瞬樯餍性谄洹队鑸@歌》中亦云:
先春次春遍采摘,一火二火長溫馨。
緘題歲額五千餅,雞狗鼠盡山邊村。
武夷茶好,泉水亦佳。這種山泉含有少量有益礦物質(zhì),用來泡茶,湯清,味甘,香純。明代陳觀有詩贊曰:
絕獻參差翠色連,白云一逕入壺天。
客來不屑求丹井,惟愛新茶煮石泉。
沿武夷伏虎巖東行,穿過一道石門,有一個幽深的巖洞曰茶洞。旅行家徐霞客曾稱贊此洞比“天臺之明巖更為奇嬌也”。洞中有一片古老虬結(jié)的茶樹,清朝李卷曾題詩贊曰:“乳花香泛清虛味,旗槍浮綠壓醍醐?!笨梢姴瓒粗璧拿F了。但武夷茶中最享有盛譽的還是九龍窠的“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名。
清代江蘇嘉定人陸廷燦,曾在武夷山下的崇安縣做過一任知縣,他在《武夷茶》一詩中對武夷茶倍加贊賞。詩曰:
桑寧經(jīng)傳熟見聞,彈琴喜訪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云。
醒睡功資宵判牒,清神雅助書論文。
春雷催出仙巖筍,雀舌龍團取次分。
詩中他不僅對武夷茶作了形象的描繪,而且極力稱道武夷茶在“清神”“醒睡”上的功效。清人邱華岳也在《重游復(fù)古洞》一詩中談到武夷茶在止渴、益思上的益處。他說“得品茶香渴已減,重吟詩好興猶增”。
芙蓉綠雪悟蓮心輕霧凝珠露寒晨,幻若蓮心初見魂閑塘一方水荷香,郁郁淤泥養(yǎng)其芳經(jīng)宿十晝窨花芽,露水芙蓉悟香茶質(zhì)本潔來心易凈,不負(fù)容顏負(fù)霜花入世那堪泥淖染,出世結(jié)緣入禪茶釋和心路畔小荷淚痕深,青衣頓首初見人閑塘半畝波瀲滟,波面新出葉田田采擷鮮葉入茶芽,荷茶兩味雙生花辛苦最憐人世樂,一夕成環(huán)夕夕玦釋然和合脫苦海,勘破放下皆無礙至善心一塘煙雨鎖紅萼,熙怡內(nèi)把蓮心握清水芙蕖除旖旎,纖纖素手語依依撥開紅萼茶一撮,經(jīng)宿荷香浸茶多手捻香茶憶蓮須,慢解細(xì)繩散輕花上善若水香馥長,不枝不蔓無哀殤。
《武夷山》
唐朝,李商隱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幾時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
白話文釋義:
(被稱為曾孫)的眾鄉(xiāng)人只得到仙人們賞賜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聽到的空中簫鼓聲不知道以后什么時候再能聽到。
武夷洞里長滿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稱為曾孫的鄉(xiāng)人們紛紛老去,再也沒來。
擴展資料:
詩句賞析
1、武夷山:李商隱在這首詩中,典故用的太多,讀起來似乎覺得云里霧里。這是李商隱的習(xí)慣,他的很多詩中都是如此。
這首詩典故中,神仙武夷山君被當(dāng)?shù)氐纳倌甑÷?,居然生氣,肚量何其狹窄,為拒鄉(xiāng)人求訪竟以毛竹作機關(guān),中者成疾,心腸何其歹毒。這樣的神仙令人生厭,避之唯恐不及還求他作甚?
2、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傳說中的仙酒。出自東漢·王充《論衡·道虛》:“(項曼都)曰:‘有仙人數(shù)人,將我上天,離月數(shù)里而止……口饑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一杯,每飲一杯,數(shù)月不饑。’”
3、空中簫鼓:出自中唐時期的筆記小說《諸山記》:“武夷山神號武夷君,秦始皇二年,一日語村人曰:‘汝等以八月十五日會山頂?!侨沾迦水吋?,……聞空中人聲,不見其形。須臾樂響,亦但見樂器,不見其人?!?/p>
4、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話傳說: “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與村落往來,蹊徑遂絕?!?/p>
5、曾孫:曾孫是神仙對眾鄉(xiāng)人的稱呼,因為神仙的年齡小者幾百歲,大者上千歲,所以這樣稱呼。
這同樣也出自武夷山神話傳說“幔亭招宴”:相傳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與皇太姥、魏王子騫等,于幔亭峰頂設(shè)彩屋、幔亭數(shù)百間,大會鄉(xiāng)人。應(yīng)召男女二千余人,沿著跨空虹橋,魚貫而上。眾鄉(xiāng)人聽見空中贊禮人稱他們?yōu)椤霸鴮O”,并命按男女分東西列坐。
亭之東幄內(nèi)奏“賓云左仙”之曲,西幄內(nèi)奏“賓云右仙”之曲。接著飲酒,數(shù)巡之后,又命歌師彭令昭唱“人間可哀”之曲。歌罷,彩云四合。又聽空中贊禮人說:曾孫可告辭回去。鄉(xiāng)人下了山,忽然風(fēng)雨暴至,虹橋飛斷?;仡櫳巾斸?,蔥翠峭拔如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毛竹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商隱
1.《酹江月/念奴嬌》
年代: 宋 作者: 卓田
武夷山字,是使君銜上,新來帶得。便覺閑中多勝事,滿眼煙霞泉石。云卷塵勞,風(fēng)生芒竹,去作山中客。曉壇朝罷,自然五福天錫。當(dāng)此弧矢懸門,步虛聲遠(yuǎn),直透云霄碧。替卻燕姬皓齒,洗盡人間箏笛。九曲溪深,千巖壁峭,大壽應(yīng)難匹。輯車有待,日邊飛下消息。
2.《水調(diào)歌頭·昔在虛皇府》
年代: 宋 作者: 葛長庚
昔在虛皇府,被謫下人間。笑騎白鶴,醉吹鐵笛落星灣。十二玉樓無夢,三十六天夜靜,花雨灑瑯玕?,幣_歸未得,忍聽洞中猿。
也休休,無情緒,煉金丹。從來天上,神仙宮府更嚴(yán)難。翻憶三千神女,齊唱霓裳一曲,月里舞青鸞。此恨憑誰訴,云滿武夷山。
3.《送鄭閣赴閩辟》
年代: 唐 作者: 貫休
便便書腹德無鄰,健筆從知又入閩。鸚鵡才須歸紫禁,
真珠履不稱清貧。武夷山夾仙霞薄,螺女潭通海樹春。
從此應(yīng)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閑人。
4.《曲肱詩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白云隨我見天臺,又趁金華路上回。
棲鳳亭中留不去,武夷山下野猿哀。
5.《贈陳孔目》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制錦堂前萬事閑,掉頭來入武夷山。
當(dāng)年種放如能學(xué),白鶴青云也不難。
6.《御風(fēng)行送武夷道人謝疊山》
年代: 宋 作者: 陳杰
武夷山中有伏龍,鬣卷云雨深重重,
化為白須一老翁。疾雷破山六丁取,
置衛(wèi)銅環(huán)森守虎,云是健將雨下土。
老翁一笑百不能,山中所讀皆仟經(jīng),
吾亦冷然御風(fēng)行。洪崖道上逢老友,
手舉無何指翁口,翁已辟谷安事酒。
青牛紫氣關(guān)河咫,大鵬風(fēng)斯九萬里,
回首蓬萊淺清水。
7.《武夷山》
年代: 宋 作者: 劉學(xué)箕
十年不到武夷山,幾與神仙絕往還。
九曲依然青嶂裹,一峰仍插畫檐間。
潺湲野水溪隨轉(zhuǎn),縹緲秋云意自閑。
我見溪山渾似舊,溪山見我鬢毛斑。
8.《武夷》
年代: 宋 作者: 趙時粟
千古武夷山,來尋九轉(zhuǎn)丹。
云封拜章石,月洗步虛壇。
白玉何勞煮,丹霞自可餐。
未窮溪九曲,賴有畫圖看。
武夷山景區(qū)北路口椿輝商務(wù)酒店為您服務(wù):芙蓉綠雪悟蓮心輕霧凝珠露寒晨,幻若蓮心初見魂閑塘一方水荷香,郁郁淤泥養(yǎng)其芳經(jīng)宿十晝窨花芽,露水芙蓉悟香茶質(zhì)本潔來心易凈,不負(fù)容顏負(fù)霜花入世那堪泥淖染,出世結(jié)緣入禪茶釋和心路畔小荷淚痕深,青衣頓首初見人閑塘半畝波瀲滟,波面新出葉田田采擷鮮葉入茶芽,荷茶兩味雙生花辛苦最憐人世樂,一夕成環(huán)夕夕玦釋然和合脫苦海,勘破放下皆無礙至善心一塘煙雨鎖紅萼,熙怡內(nèi)把蓮心握清水芙蕖除旖旎,纖纖素手語依依撥開紅萼茶一撮,經(jīng)宿荷香浸茶多手捻香茶憶蓮須,慢解細(xì)繩散輕花上善若水香馥長,不枝不蔓無哀殤《謝尚書惠蠟面茶》一詩中詠道: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香茶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臘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范仲淹寫的《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對武夷茶情有獨鐘,在《詠茶》一詩中寫道: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最早詠武夷茶的就是唐末乾寧進士徐夤。他在《謝尚書惠臘面茶》一詩中詠道: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香茶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臘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木宛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
唐亡后仕閩王王審知。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到武夷茶在當(dāng)時已成為饋贈禮品了,而且那時的茶葉是碎茶。
制法是把碎茶加工成茶餅,并在上面印著山水鳥獸的圖案。清代詩人查慎行在其《御茶園歌》中亦云: 先春次春遍采摘,一火二火長溫馨。
緘題歲額五千餅,雞狗鼠盡山邊村。清代江蘇嘉定人陸廷燦,曾在武夷山下的崇安縣做過一任知縣,他在《武夷茶》一詩中對武夷茶倍加贊賞。
詩曰: 桑寧經(jīng)傳熟見聞,彈琴喜訪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云。
醒睡功資宵判牒,清神雅助書論文。 春雷催出仙巖筍,雀舌龍團取次分。
《詠武夷茶》:春從天上來,噓拂通寰海。納納此中藏,萬斛珠蓓蕾。
一徑入煙霞,青蔥渺四涯。臥虹橋百尺,寧羨玉川家。
1、武夷洞里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
——李商隱《武夷山》翻譯:武夷洞里長滿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稱為曾孫的鄉(xiāng)人們紛紛老去,再也沒來。2、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郭沫若翻譯:都說桂林的山水冠絕天下,但在我看來都比不上武夷山上的一座小山丘。3、武夷占盡人間美,愿乘長風(fēng)我再來。
——劉白羽翻譯:武夷山簡直集中了人間所有美好的事物,希望還能乘著長風(fēng)再來游覽。4、武夷高處是蓬萊,采取靈芽余自栽。
——朱熹翻譯:武夷山再往上就是蓬萊仙境了,從這里采摘一支茶葉拿回去自己栽種。5、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朱熹翻譯:武夷山上有神仙,山下有清清的河流。6、三十六奇峰,秋晴無纖云。
——佚名《游武夷》翻譯:綺麗的山峰到處都是,整整有三十六座。天氣晴朗,一絲烏云也沒有。
7、仙跡靈蹤知幾許,云縹緲,石崢嶸。 ——李綱《江城子.再游武夷》翻譯:不曾撲捉到仙人的蹤跡,因為云霧繚繞、石頭嶙峋,看不清楚。
8、翠蕤插云表,初意隔仙凡?!麘迅摺端{(diào)歌頭》翻譯:參天大樹直達云霄,好像是想把仙界和人間隔開來一樣。
《章徵君見和所寄詩再次本韻酬贈》
宋 楊億
武夷山秀建溪清,身隱心閑事不縈。
前古是非為己任,故鄉(xiāng)人物與誰憑。
勸農(nóng)春垅巾頻折,逢客秋郊蓋暫傾。
彩服趨翔娛壽母,絳帷談?wù)撜T諸生。
潁流洗耳殊非達,谷口躬耕亦近名。
博弈自堪銷永日,絲桐兼得助高情。
莫嫌霜雪將侵鬢,須嘆塵埃漸滿纓。
早晚鳴騶催上道,圣君虛左欲相迎。
題武夷
【宋】陸游
少讀封禪書,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聞。
三十六奇峰,秋晴無纖云。
空巖雞晨號,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鴻荒想羲軒,
風(fēng)雨蛻玉骨,難以俗意論。
丹梯不容躡,修蔓亦畏捫,
溯灘進小艇,愧驚白鷺群。
學(xué)道雖恨晚,養(yǎng)氣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謝鶴與猿
詠武夷茶
【宋·】朱熹
武夷高處是蓬萊,采取靈芽采自栽。
地僻芳菲鎮(zhèn)長在,谷寒蝶蝶未全來。
紅裳似欲留人醉,錦幛何妨為客開。
咀罷醒心何處所,近山重疊翠成堆。
武夷茶歌
宋 范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
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從古栽。
《晉州會上送衛(wèi)伯紹休官南歸》
宋 李復(fù)
叔寶風(fēng)流喜高簡,非意相干以理遣。
勝日一言能造微,眾許沖情去人遠(yuǎn)。
斑斑氣韻見諸孫,秋水神清驚俗眼。
追風(fēng)逸驥自龍來,照夜靈珠須海產(chǎn)。
結(jié)發(fā)讀書棄人事,南上衡廬宿云巘。
窮源欲探昆侖深,導(dǎo)河猶恨積石淺。
十年業(yè)白出石壁,錯落青錢宜萬選。
長衢驤首向云嘶,千里霜蹄思一展。
辛勤久未脫羈銜,蹀足蟻封嗟踠踠。
去冬懷綬到并州,投鞭三月春風(fēng)滿。
溪邊行聽踏踏歌,草露忽驚人世短。
地下枯骨不沽名,便棄華簪獨恨晚。
尋山高頂白綸巾,寄食但乞青精飯。
醮壇龍虎夜星寒,海嶠云霞春洞暖。
憶昔相逢洛水橋,偶來促坐襄陵宴。
半生契闊一日逢,互嘆參差不相見。
新鬢早驚蒲柳衰,舊事重論風(fēng)雨散。
我今漸嘆暮骎骎,長卿多病嵇康懶。
肯強塵沙立暝途,逆流理檝厭牽挽。
待君植杖武夷山,南去尋君任雙趼
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不僅能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傳統(tǒng)提供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理學(xué)思想文明有著直接的、實質(zhì)性的聯(lián)系,符合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3、5標(biāo)準(zhǔn)。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游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fā)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shù)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shù)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xiāng)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余處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5.1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