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吹曲辭·出塞
張易之
俠客重恩光,驄馬飾金裝。
瞥聞傳羽檄,馳突救邊荒。
轉戰(zhàn)磨笄地,橫行戴斗鄉(xiāng)。
將軍占太白,小婦怨流黃。
騕褭青絲騎,娉婷紅粉妝。
一春鶯度曲,八月雁成行。
誰堪坐秋思,羅袖拂空床。
琴曲歌辭·昭君怨
白居易
明妃風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四星。
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蘇軾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嗪?,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八六子
秦觀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何、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水龍吟·白蓮
淡妝不掃蛾眉,為準位立羞明鏡。真妃解語,西施凈洗,娉婷顧影。薄露初習,纖塵不染,移根玉并。想飄然一葉,颼颼短發(fā),中流臥、浮煙艇??上К幣_路邊。抱凄涼、月中難認。相逢還是,冰壺浴罷.牙床酒醒。步襪空留,舞裳微褪,粉殘香冷。望海山依約,時時夢想,素波千頃。
【赤壁懷古】:
赤壁塵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答案補充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答案補充 2首不夠嗎? 答案補充
2007-07-25感
一
悔恨沉埋淚不流,
徒留心傷思悠悠.
喧聞一聲悲風冷,
無限情愁在內游.
二
勤奮何曾伴吾身,
至此被詔出龍門.
大抵愚頑皆如此,
莫怨他人嘲笑頻.
三
悠哉嬉戲轉眼過,
而今光景有如何?
只緣名系孫山后,
惹得父母口舌多.
四
淚眼茫茫咽還流,
分明愁在愁中愁.
不憐錙珠毫厘艱,
荒學應慚萬古羞. 答案補充 等找到了在幫助你吧。 答案補充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答案補充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答案補充 鰕{魚旦}篇
鰕{魚旦}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世士此誠明。大德固無儔。駕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讎高念皇家。遠懷柔九州。撫劍而雷音。猛氣縱橫浮。泛泊徒嗷嗷。誰知壯士憂。
答案補充 野田黃雀行二首
一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贈(zèng)汪(wāng)倫(lún)》
[唐(táng)] 李(lǐ)白(bái)
李(lǐ)白(bái)乘(chéng)舟(zhōu)將(jiāng)欲(yù)行(xíng),
忽(hū)聞(wén)岸(àn)上(shàng)踏(tà)歌(gē)聲(shēng)。
桃(táo)花(hu?。┨叮╰á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
不(bù)及(jí)汪(wāng)倫(lún)送(sòng)我(wǒ)情(qíng)。
蟬
虞(yu 二聲)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后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傲黜憽睜钕s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有權勢地位者的有力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边@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保ā短圃妱e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立冬
明代: 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qiu feng chui jin jiu ting ke huang ye dan feng ke li guo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yi dian chan deng ban lun yue jin xiao han jiao zuo xiao duo
王稚登(1535年~1612年)字百谷、百榖、伯榖,號半偈長者、青羊君、廣長庵主等。先世江陰人,后移居吳門(今蘇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