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昌齡《題凈眼師房》
白鴿飛時日欲斜,禪房寂歷飲香茶。傾人城,傾人國,斬新剃頭青且黑。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齒能誦經(jīng)。吳音喚字更分明。日暮鐘聲相送出,袈裟掛著箔簾釘。
2. 黃庭堅《戲題承天寺法堂前柏》
樹底蒲團禪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有人試問西來事,無處安排玉如意。方者風旛動不同,不道風幡境亦空。開口已非無問處,高僧不語人歸去。
3. 陳與義《夏夜》
閑弄玉如意,天河白練橫。時無李供奉,誰識謝宣城。兩鶴翻明月,孤松立快晴。南陽半年客,此夜?jié)M懷清。
4. 晁說之《再和》
人生行樂留連耳,何用千鍾貯寶璣。主簿休官如習早,使君下榻似陳稀。已看燕寢玉如意,更聽雕梁金縷衣。莫道塞垣風景惡,開花何處待郎歸。
5. 林憲《臺州郡治十二詩太守尤延之命賦·凝思堂》
遠思八表外,澹然何所凝。蒼巖窅空闃,修竹風泠泠。秋老竹亦瘦,月上巖更清。手持玉如意,天豁河漢明。
6. 錢昭度《句》
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一聲金錯刀。
如意,顧名思義,即如人之意。如意首形狀如心、如云、如芝,長柄宛曲,一柄在握,賞心悅目。如意,是人的真心隨緣而生妙用的自在狀態(tài)。古人多用來象征吉祥。
《題凈眼師房》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齡白鴿飛時日欲斜,禪房寂歷飲香茶。
傾人城,傾人國,斬新剃頭青且黑。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齒能誦經(jīng)。
吳音喚字更分明。日暮鐘聲相送出,袈裟掛著箔簾釘。
《戲題承天寺法堂前柏》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樹底蒲團禪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有人試問西來事,無處安排玉如意。
方者風旛動不同,不道風幡境亦空。開口已非無問處,高僧不語人歸去。
《夏夜》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閑弄玉如意,天河白練橫。時無李供奉,誰識謝宣城。
兩鶴翻明月,孤松立快晴。南陽半年客,此夜?jié)M懷清。
《再和》年代: 宋 作者: 晁說之人生行樂留連耳,何用千鍾貯寶璣。主簿休官如習早,使君下榻似陳稀。
已看燕寢玉如意,更聽雕梁金縷衣。莫道塞垣風景惡,開花何處待郎歸。
《臺州郡治十二詩太守尤延之命賦·凝思堂》年代: 宋 作者: 林憲遠思八表外,澹然何所凝。蒼巖窅空闃,修竹風泠泠。
秋老竹亦瘦,月上巖更清。手持玉如意,天豁河漢明。
《句》年代: 宋 作者: 錢昭度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一聲金錯刀。
帶“如意”的詩句有
1.《滿庭芳·蝴蝶夢魂》
年代: 宋 作者: 洪適
蝴蝶夢魂,芭蕉身世,幾人得到龐眉。十分如意,天賦古今稀。晝?nèi)这度?,摩鵬翼、曾化鯤池?;标幭拢顟M房魏,那敢作封彝。雁行,爭接翅,北門矩燭,西掖綸絲。幸歸來半世,園路先治。漁唱樵歌不到,鶯燕語、何畏人知。編花史,修篁千畝,封植具穹碑。
2.《水龍吟·當年誰種官梅》
年代: 宋 作者: 楊無咎
當年誰種官梅,自開自落清無比。一朝驚見,危亭岑立,繁華叢里。知是賢侯,有難兄弟,素書時寄??v舞攜如意,吟搔短發(fā),無從訴、心中喜。
卻對斜枝冷蕊。似于人、不勝風味。冰姿斜映朱唇淺破,欣然會意。青子垂垂,翠陰密密,尤堪頻憩。待促禁近,邦人指點,作甘棠比。
3.《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蔡伸
淺褐衫兒壽帶藤。碾花如意枕冠輕。鳳鞋弓小稱娉婷。約略梳妝隨事好,出塵標韻出塵清。一枝梅映玉壺冰。
4.《感皇恩·無事小神仙》
年代: 宋 作者: 周紫芝
無事小神仙,世人誰會。著甚來由自縈系。人生須是,做些閑中活計。百年能幾許,無多子。近日謝天,與片閑田地。作個茅堂待打睡。酒兒熟也,贏取山中一醉。人間如意事,只此是。
5.《木蘭花/玉樓春》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阿茸十五腰肢好。天與懷春風味早。畫眉勻臉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稱小。東城楊柳西城草。月會花期如意少。思量心事薄輕云,綠鏡臺前還自笑。
6.《喜遷鶯·曙河低》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曙河低,斜月淡,簾外早涼天。玉樓清唱倚朱弦。余韻入疏煙。
臉霞輕,眉翠重。欲舞釵鈿搖動。人人如意祝爐香。為壽百千長。
帶如意的詩句:
感皇恩 朱敦儒
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ㄖ耠S宜旋裝綴。槿籬茅舍,便有山家風味。等閑池上飲,林間醉。都為自家,胸中無事。風景爭來趁游戲。稱心如意。?;钊碎g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感皇恩: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韻。陳旸《樂書》:祥符中,諸工請增龜茲部如教坊,其曲有雙調(diào)《感皇恩》。《金詞》注:大石調(diào);《中原音韻》注:南呂宮。黨懷英詞,名《疊蘿花》。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如意,舊時漢族民間用以搔癢的工具。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大約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之時,又稱“搔杖”。我國南北朝對此物的稱謂不同。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癢,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講經(jīng)時,也持如意,記經(jīng)文于上,以備遺忘。
如意的寓意: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廣泛,它可作為防身器物,戰(zhàn)爭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揮之物,寓意萬事順利,吉祥如意。作為吉祥之物,它在漢族民間及宮廷中都有廣泛的使用,常人遠行前,家人或友人會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講經(jīng)時,常用“如意”作隨身攜帶的道具。清代,“如意”在宮廷中得到了最廣泛的應(yīng)用。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禮儀的臣下必敬獻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順利;在皇帝會見外國使臣時,也要饋贈“如意”,以示締結(jié)兩國友好,國泰民安。在帝后、嬪妃的寢室中均有“如意”,以頤神養(yǎng)性,兆示吉安;特別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宮中萬壽,中秋元旦時節(jié),都需要臣下敬獻數(shù)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梢?,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宮廷禮儀、漢族民間往來、陳設(shè)賞玩為一體的珍貴之物。“如意”最廣泛的講法是由“笏”發(fā)展而來的,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記事的筆記本,為了增加美觀便在上面繪上祥云的圖案,寓意吉祥如意。 時光冉冉,許多歷史上盛行的玉器飾品(包括翡翠飾品)如玉簪、玉釵、龍鉤、頂戴、板指、玉帶、扁方、香囊等等,在如今大眾化的珠寶消費市場上已基本絕跡,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場中還或許能見到這些飾物,但如意卻能夠穿越歷史被人們接受并流傳下來,受到了當代人們的普遍欣賞,成為雅俗共賞,雅俗樂用的飾品。如今在北京,廣東四平、揭陽、河南南陽,鎮(zhèn)平以及揚州等地,仍有不少玉雕工藝師運用翡翠、和田玉、獨山玉等制作各種造型的如意雕件。
/link?url=
帶如意的詩句: 感皇恩 朱敦儒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
花竹隨宜旋裝綴。槿籬茅舍,便有山家風味。
等閑池上飲,林間醉。都為自家,胸中無事。
風景爭來趁游戲。稱心如意。
?;钊碎g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感皇恩: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韻。
陳旸《樂書》:祥符中,諸工請增龜茲部如教坊,其曲有雙調(diào)《感皇恩》。《金詞》注:大石調(diào);《中原音韻》注:南呂宮。
黨懷英詞,名《疊蘿花》。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
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
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如意,舊時漢族民間用以搔癢的工具。
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大約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之時,又稱“搔杖”。
我國南北朝對此物的稱謂不同。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癢,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
和尚講經(jīng)時,也持如意,記經(jīng)文于上,以備遺忘。 如意的寓意: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廣泛,它可作為防身器物,戰(zhàn)爭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揮之物,寓意萬事順利,吉祥如意。
作為吉祥之物,它在漢族民間及宮廷中都有廣泛的使用,常人遠行前,家人或友人會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講經(jīng)時,常用“如意”作隨身攜帶的道具。清代,“如意”在宮廷中得到了最廣泛的應(yīng)用。
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禮儀的臣下必敬獻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順利;在皇帝會見外國使臣時,也要饋贈“如意”,以示締結(jié)兩國友好,國泰民安。在帝后、嬪妃的寢室中均有“如意”,以頤神養(yǎng)性,兆示吉安;特別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宮中萬壽,中秋元旦時節(jié),都需要臣下敬獻數(shù)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
可見,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宮廷禮儀、漢族民間往來、陳設(shè)賞玩為一體的珍貴之物?!叭缫狻弊顝V泛的講法是由“笏”發(fā)展而來的,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記事的筆記本,為了增加美觀便在上面繪上祥云的圖案,寓意吉祥如意。
時光冉冉,許多歷史上盛行的玉器飾品(包括翡翠飾品)如玉簪、玉釵、龍鉤、頂戴、板指、玉帶、扁方、香囊等等,在如今大眾化的珠寶消費市場上已基本絕跡,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場中還或許能見到這些飾物,但如意卻能夠穿越歷史被人們接受并流傳下來,受到了當代人們的普遍欣賞,成為雅俗共賞,雅俗樂用的飾品。如今在北京,廣東四平、揭陽、河南南陽,鎮(zhèn)平以及揚州等地,仍有不少玉雕工藝師運用翡翠、和田玉、獨山玉等制作各種造型的如意雕件。
/link?url=。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