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游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4、《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5、《曉行望云山》
宋·楊萬里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dòng)是真山。
1、《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3、《游鐘山》宋·王安石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4、《望天門山》唐·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5、《曉行望云山》宋·楊萬里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dòng)是真山。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 《題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zhèn)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
時(shí)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rèn)巢來。 安徽天柱山 【望岳】杜甫 西岳???蝰蕩ψ穡罘迓蘗⑷綞鎩? 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fēng)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華山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李白 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
氣清岳秀有如此,郎將一家拖金紫。 門前食客亂浮云,世人皆比孟嘗君。
江上送行無白璧,臨歧惆悵若為分。 衡山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dú)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shí)來,云車爾當(dāng)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黃山 。
1)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張養(yǎng)浩《雙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
2)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3)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4)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5)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guān)山月》)
6)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云間》)
8)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9)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wù)f雞鳴見日升。 (王安石《登飛來峰》)
10) 七八個(gè)星天外, 兩三點(diǎn)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1)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13)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14)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15)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王昌齡《從軍行》)
16) 東風(fēng)才有又西風(fēng), 群木山中葉葉空。 (李公明《早梅》)
17)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 雪堆遍滿四山中。 (陸游《梅花絕句》)
18) 凝光悠悠寒露墜, 此時(shí)立在最高山。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9) 明月未出群山高, 瑞光千丈生白毫。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20)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 山上長松山下水。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1) 南北千山與萬山, 軒車誰不思鄉(xiāng)關(guān)。 (高衢《和三鄉(xiāng)詩》)
22) 滿眼傷心冬景和, 一山紅樹寺邊, 山迥少來僧。 (周賀《冬日山居思鄉(xiāng)》)
23)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4)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zhèn)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
時(shí)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rèn)巢來。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
口絕稱人意。
獨(dú)游滄江上。
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
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
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
投跡歸此地。
《詠江郎山》
辛棄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無依傍,
撐持天地與人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2.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宋·王安石《書胡陰先生壁》 3.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東漢·曹操《觀滄海》 5.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6.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唐·杜甫《望岳》 7.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8.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宋·范仲淹《漁家傲》 9.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 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東漢·曹操《短歌行》 13.蟬鳴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 15.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宋·王觀《卜算子》 16.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17.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宋·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18.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元·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19.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20.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李商隱《無題》 2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22.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 2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晉·陶淵明《飲酒》 25.旦辭爺娘去,暮至黑山頭。
北朝民歌《木蘭詩》 26.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北朝民歌《木蘭詩》 27.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shí)雪滿天山路。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8.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2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gè)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shí)間:3.7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