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詩中鄉(xiāng)情
1.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1、冬日,暖茶沁心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冷的日子,將一盞熱茶捧在手里,熱氣氤氳的芬芳里都是溫柔與沉醉。
2、冬日,清粥暖胃
《食粥》
宋·陸游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
●清粥小菜的滋味,平凡卻動人。在寒肌冰骨的冬日,要是能喝上一碗清香暖胃的粥,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3、冬日,醇酒暖身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冬天有寒風呼嘯的冷,也有紅泥火爐的暖。找一個雪天,與三兩好友把酒言歡,小醉微醺或者酩酊大醉,都能一夢千秋。
4、冬日,以動治“凍”
《病后作》
清·袁枚
我年六十四,今春猶聰強。
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厭長。
有時逸性發(fā),跳躍如生獐。
●冬天是一年四季里最寒冷的季節(jié),莫讓寒冷的空氣阻擋親近大自然、挑戰(zhàn)大自然的腳步。不懼嚴寒去運動,讓冬天不再單調(diào)枯燥,樂趣十足。
5、冬日,沐浴暖陽
《負冬日》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冬日的暖陽,平靜,但充滿了力量,將心中那沉沉的陰霾一掃而光。靜靜地享受著這份安逸,溫潤了心靈,溫暖了記憶。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詩中鄉(xiāng)情 1.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出自唐代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隨風 一作:隨君)
釋義:
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jīng)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2、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出自兩漢的《舊題蘇武詩 / 別詩四首·其一》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
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釋義:
兄弟的親密關系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朋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相親。四海之內(nèi)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何況我們是枝干相連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個身體。從前親近的如鴛鴦,現(xiàn)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與居于東方的商星彼此出沒不相逢。
從前總是在一起,現(xiàn)在遙遠的像北方的胡人與南方的秦國人。在即將離別之際,越發(fā)覺得情誼日益親切。麋鹿遇到好草總是嗷嗷呼叫它的同伴一起來吃,它可以用來比喻我宴飲嘉賓的心情。我有一樽酒,想贈給遠行的兄弟。希望你再多留一會酌飲此酒,以敘我們平日的親愛之意。
3、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出自唐代高適的《東平別前衛(wèi)縣李寀少府 / 送前衛(wèi)縣李宷少府》
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云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梁山匹馬遲。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其。
釋義:
黃鶯往來楊柳低垂,春風中送友使人傷感。你將到千里之外我自然產(chǎn)生別怨,論交情我們已有十年。汶水云開孤帆遠去,梁山路道曲折匹馬遲緩。此地本可乘興游賞,難留你使我更覺凄慘。
4、袛應瘴鄉(xiāng)老,難答故人情。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fā)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
接淅報官府,敢違王事程。宵征江夏縣,睡起漢陽城。
鄰里煩追送,杯盤瀉濁清。袛應瘴鄉(xiāng)老,難答故人情。
釋義:
等不到煮飯就得向官府報到,豈敢違背王事規(guī)定的期程?連夜乘船從江夏出發(fā),一覺醒來已經(jīng)到達漢陽城。麻煩鄉(xiāng)里鄰居趕來送行,杯盤里瀉的酒有濁有清。我只該在蠻瘴之鄉(xiāng)老死,難得再有機會報答故人的深情。
5、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出自唐代韋應物的《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釋義:
在江漢就曾經(jīng)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盡醉而還。離別后如浮云飄流不定,歲月如流水一晃過十年。今日相見雖然歡笑如舊,可惜人已蒼老鬢發(fā)斑斑。為何我不與故人同歸去?因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此君一出天下暖”詩句的意思是棉花給人們帶來溫暖,作者借花主志。
民國政府總理、著名慈善家熊希齡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句名言:“此君一出天下暖”,其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不妨在此說一下。
熊希齡,從小有“湖南神童”之稱,他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文采出眾。相傳他在沅水校經(jīng)堂念書時,有一年的花朝之日,他與新科舉人、秀才們,歡聚一堂、把酒言歡。觀花賞月之余,開始吟詩作畫。有畫牡丹的,也有畫荷花的,更多的是畫梅蘭竹菊。唯獨熊希齡,獨辟蹊徑,與眾不同,他以棉花入畫。一株棉花,躍然紙上,枝葉俊秀,蓓蕾初綻,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在場的人,開始愕然,對之嗤之以鼻,暗想此等畫作,豈能登大雅之堂?熊希齡不以為意,畫畢,從容在畫的留白處,落筆寫下了早已成竹在胸的七個字——此君一出天下暖,一時驚動四座,可謂技壓群芳,全場士人,無不刮目相看。熊希齡是在借棉花言志,足見青年熊希齡,抱負不同凡響。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