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2113思》是元散曲作家馬致5261遠創(chuàng)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4102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1653騎一匹瘦馬出現(xiàn)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
天凈沙.秋思
枯藤②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③。古道④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 ⑤在天涯
詞語注釋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桫f:黃昏時歸巢的烏鴉?;瑁狐S昏。 ⑵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經(jīng)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⑷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悲傷、流落他鄉(xiāng)的旅人,因為思鄉(xiāng)而愁腸寸斷。 ⑸天涯:天邊,非常遠的地方。
]作品譯文
②枯萎的藤蔓,纏繞著古樹,黃昏時分的烏鴉飛回樹上棲息。小橋下,溪水流過兩岸的人家。有個旅人騎著一匹疲憊的瘦馬,迎著凌冽的秋風,緩緩行進在古老蒼涼的道路上。傍晚的太陽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極度憂傷,漂泊在遠離故鄉(xiāng)的地方。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三、善于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遠行圖。
四、采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fā)羈旅游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1140-1207)享年67歲,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 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歷史上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
西江月①·夜行黃沙②道中
明月別枝③驚鵲⑥,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④邊,路轉溪橋忽見⑤。
注釋 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黃沙:黃沙嶺,指江西上饒的沙溪古鎮(zhèn)。
③“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④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⑤見:同“現(xiàn)”。
⑥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譯文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鵲兒,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七八顆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間兩三滴細雨灑落山前,預示著將要下大雨了。
過去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走過橋轉過溪水的源頭,小茅店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了。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上饒沙溪古鎮(zhèn)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yōu)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長相思
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名。調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多寫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長相思》、《雙紅豆》、《吳山青》、《山漸青》、《憶多嬌》、《長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詞見于黃升《唐宋諸賢絕妙好詞》卷一。此調有幾種不同格體,俱為雙調,這里列舉36字一體,前后片各四句,句句押平韻,逢第二句則疊首旬(或疊其末二字,也有不相疊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詩經(jīng)·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譯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剛剛冒出地面。
說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xiàn)。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玁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玁狁打仗。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唐代詩人)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時節(jié)變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應時而生。
伴隨著和風在夜里悄悄飄灑,滋潤著萬物輕柔而寂然無聲。野外的小路上空烏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還亮著一盞孤燈。
清晨觀賞細雨濕潤的處處春花,朵朵沉甸甸地開遍美麗的成都。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宋代詩人)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清涼的晚風中傳來遠處的蟬叫聲。一陣陣濃濃的稻花香撲鼻而來似乎在告訴(行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時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歡叫聲。
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天凈沙·秋思》 作者:白樸(元代詩人)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只無精打采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反而愈發(fā)顯得安謐而溫馨。
荒涼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xiāng)游子,在異鄉(xiāng)的西風里踟躕而行。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是游子,何處是歸宿?家鄉(xiāng)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腸寸斷。
下冊:《卜算子-詠梅》 《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長歌行》 《出塞》 《七步詩》 《卜算子-詠梅》 作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示兒》 作者:陸游(宋代詩人)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就知道,當我死后,一切就都沒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遺憾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的祖國的統(tǒng)一。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祭祖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唐代詩人)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我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濕了衣裳?;剡^頭來再看妻子和兒女,平日的憂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卷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fā)狂。
白天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xiāng)。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 早晨,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在等待陽光照耀。
春天的太陽散布恩惠,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生機。常常擔心肅殺的秋天來到,花和葉都枯黃衰敗了。
千萬條大河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回頭西歸呢?如果年輕力壯的時候不知道圖強,到了老年頭發(fā)花白,一事無成,悲傷也就沒用了。 《出塞》 作者:王昌齡(唐代詩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zhàn)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可是去邊防線打仗的戰(zhàn)士還沒有回來。
要是飛將軍李廣和大將軍衛(wèi)青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七步詩》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后,留下豆汁來做成羹,把豆渣壓干做成豆豉。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
你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上冊:《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唐代詩人)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僅隔著一條長江,從京口到鐘山也只隔幾座山而已。
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 《秋思》 作者: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捎信人即將出發(fā),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
《長相思》 作者:納蘭性德(清代詩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
詩經(jīng)·采薇賞析(節(jié)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譯文)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
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解釋:
好雨似乎懂得適應季節(jié),春天里草木發(fā)芽生長,細雨隨著微風悄悄地在夜里下著,使萬物受到滋養(yǎng)。天上烏云密布,鄉(xiāng)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燈火一閃一閃的。第二天早上,到處是濕漉漉、紅艷艷的一片,沾著雨水的鮮花裝點著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喜鵲,清爽的夜風吹來了蟬兒的鳴叫。
稻花飄香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聽得陣陣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滴滴細雨灑落山前。
過去的小客店還在村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天凈沙.秋 元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釋義:
天邊是夕陽和稀疏的晚霞,不遠處是一個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過去,只看到夜幕將要來臨前的一點薄霧籠罩著的幾棵老樹和它身上棲息的烏鴉。不遠處飛來一只孤雁,它那因為飛得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隨著它的身影望去,遠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綠的湖水,還有那點綴在它們身旁的白色小草、紅色楓葉和黃色小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⑴詩中表明作者心志的句子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請你對該句做一點賞析。
作者借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抒發(fā)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⑵詩歌首句中的“浩蕩”一詞,寫出了詩人離愁之多。
⑶詩歌的三、四兩句抒發(fā)詩人的即使辭官歸隱,也要奉獻自己畢生精力乃至生命的志愿或志向,這兩句詩包含的哲理是:“落紅”似乎成了無用之物,但從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護花,仍有價值和作用,它包含著世上的萬事萬物均具有兩面性,“有用”和“無用”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關鍵在于觀察者的視角,在于自身的價值和功用。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作者: 張維屏
新雷①
造物無言卻有情②,
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③,
只待新雷第一聲。
注釋
①這首詩作于道光四年(1824)春初,寫春將到的喜悅。詩人以自然喻人事,在對新雷的期待和春天的歡呼中,透露出作者渴望社會新變的心情。小詩短短四句,寓理于情,清麗可喜,耐人尋味。
②“造物”句:《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詩本此。造物,指天。
③著:同“著”,助詞。
詩人贊美大自然雖然默默無言,但卻有情,寒盡而帶來春天,悄悄地安排好萬紫千紅的百花含苞待放。在這寂靜之中,正蘊蓄著巨大的爆發(fā)力量,就等那一聲震撼人心的春雷。春雷炸響,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個春花盛開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詩人迎接新世界來臨的喜悅心情。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評析:
詩是抒寫感受大自然物候變化的,清新而有情致。這類詩是詩人對外界自然事
物、氣候加以精細體察而萌發(fā)于心的一種敏感、靈感凝成的景象。詩的首二句是寫仰
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闌干,暗隱時辰流轉;后二句是寫俯視,大地靜謐,
夜寒料峭,蟲聲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構思新穎別致,不落窠臼,用語清麗細膩,妙
然生趣。
簡析:
詩中月夜里春天的氣息,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和品味到的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出處: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意思是,在這樣的夜里,聽到有人用笛吹奏著“折楊柳”的曲子,那充滿傷感、思念的聲音,又有誰聽了不會油然興起懷鄉(xiāng)之情呢?淪落異鄉(xiāng)的浪子,原本就思念故園,何況又在寂寞的深夜里,聽到傷感的曲調,自然更加深了懷鄉(xiāng)情愁。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出處:陳與義《襄邑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意思是, 詩人靜臥船艙,仰看藍天白云。咦,滿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呢?轉瞬之間詩人就恍然大悟了:原來白云正默默隨我同行,和我一道向東飛去呢!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出處:元鎮(zhèn)《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意思是,不是我偏愛菊花,一年之中,菊花開過之后,再沒有別的花開放了,賞花的機會再沒有了。
【年代】:唐【作者】:王昌齡【作品】:出塞【內容】: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注釋】: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卷嵶g】: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zhàn)長久延續(xù)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驹u析】:這是一首慨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
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zhàn)未斷的感嘆。
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zhàn)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xiàn),平息胡亂,安定邊防。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jīng)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
防邊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并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么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
這句詩有什么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
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
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獨指?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p>
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瓣P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
看清這一點之后,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fā)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筑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fā)生一系列戰(zhàn)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lián)系起來。
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幌M吘秤小安唤毯R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xiàn)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
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tǒng)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xiàn)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xiàn)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
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xiàn)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
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釋: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4n)池]洗毛筆、硯臺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
[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xiàn)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夸它顏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jié),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jié)的象征。
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圣手”。
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xiàn)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tài),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草堂的南北漲滿了春水,只見鷗群日日結隊飛來。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這柴門今天才為您打開。離市太遠盤中沒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陳酒招待。若肯邀請鄰翁一同對飲,隔著籬笆喚來喝盡余杯!
游山西村
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懷疑會無路可行的時候,忽然看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xiàn)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經(jīng)臨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簡樸的古風仍然存在。
從今日起,如果可以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fā)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農家朋友柴門。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是除夕夜晚遠離家鄉(xiāng)親人獨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際的詩。全詩八句,40個字,押“十一真”韻,平仄合規(guī)則。律詩的一二句稱“首聯(lián)”,三四句稱“頷聯(lián)”,五六句稱“頸聯(lián)”,七八句稱“尾聯(lián)”。律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如這首的頷聯(lián)“一年”對“萬里”,“將盡”對“未歸”,“夜”對“人”;頸聯(lián)“寥落”對“支離”,“悲”對“笑”,“前事”對“此身”。
以上就是各詩和解釋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