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滴無痕》 許久許久 圣潔的康乃馨 不在夢中鋪滿我的雙臂 母親墳前 斜陽殘照里 桑葚又落 鷓鴣又啼 許久許久 溫暖的搖籃曲 不在夢中暈染我的耳輪 母親墳前 萱草疏影里 織機不響 炊煙不起 許久許久 寧靜的燭光 不在夢中叩擊我的眸子 母親墳前 紙錢輕飏里 蟋蟀停歌 蝴蝶停翼 許久許久 滾燙的叮嚀 不在夢中吻別我的前額 母親墳前 淚水顫動里 西風(fēng)更細(xì) 寒雨更密 許久許久 盼歸的眼神 不在夢中牽引我的血脈 母親墳前 黃土隔絕里 淚滴無痕 孤月無語 許久許久 粗礪的手掌 不在夢中矯直我的脊骨 母親墳前 未來泥濘里 王冠何求 荊冠何懼。
《淚滴無痕》 許久許久 圣潔的康乃馨 不在夢中鋪滿我的雙臂 母親墳前 斜陽殘照里 桑葚又落 鷓鴣又啼 許久許久 溫暖的搖籃曲 不在夢中暈染我的耳輪 母親墳前 萱草疏影里 織機不響 炊煙不起 許久許久 寧靜的燭光 不在夢中叩擊我的眸子 母親墳前 紙錢輕飏里 蟋蟀停歌 蝴蝶停翼 許久許久 滾燙的叮嚀 不在夢中吻別我的前額 母親墳前 淚水顫動里 西風(fēng)更細(xì) 寒雨更密 許久許久 盼歸的眼神 不在夢中牽引我的血脈 母親墳前 黃土隔絕里 淚滴無痕 孤月無語 許久許久 粗礪的手掌 不在夢中矯直我的脊骨 母親墳前 未來泥濘里 王冠何求 荊冠何懼 (作者:谷米子)。
萱草
中國的母親花——萱草
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征之前,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于《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另一稱號忘憂(忘憂草),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詩經(jīng)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dāng)游子要遠(yuǎn)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游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fēng)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又名‘宜男草’,《風(fēng)土記》云:‘妊婦佩其草則生男’,故稱此名。
關(guān)于萱草的詩詞:
萱草 明 高啟
幽花獨殿眾芳紅,臨砌亭亭發(fā)幾叢。
亂葉離披經(jīng)宿雨,纖莖窈窕擢薰風(fēng)。
佳人作佩頻朝采,倦蝶尋香幾處通。
最愛看來憂盡解,不須更釀酒多功。
萱草 唐 李咸用
芳草比君子,詩人情有由。
只應(yīng)憐雅態(tài),未必解忘憂。
積雪莎庭小,微風(fēng)蘚砌幽。
莫言開太晚,猶勝菊花秋。
萱草 宋 蘇東坡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萱 唐 李嶠
徒步尋芳草,忘憂自結(jié)叢。
黃英開養(yǎng)性,綠葉正依籠。
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fēng)。
還依北堂下,曹植動文雄。
萱草 宋 蘇轍
萱草朝始開,呀然黃鵠嘴。
仰吸日出光,口中爛如綺。
纖纖吐須鬣,內(nèi)冉隨風(fēng)哆。
朝陽未上軒,粲粲幽閑女。
美女生山谷,不解歌與舞。
君看野草花,可以解憂悴。
萱草 宋 朱熹
春條擁深翠,夏花明夕陰。
北堂罕悴物,獨爾淡沖襟。
對萱草 唐 韋應(yīng)物
何人樹萱草,對此郡齋幽。
本是忘憂物,今夕重生憂。
叢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
還思杜陵圃,離披風(fēng)雨秋。
詠常季庭前萱草 清 姚永概
階前忘憂草,乃作貴金花。
六出向我笑,須端綴粟芽。
君持杯謂我,所憂胡瑣瑣。
酌酒對此花,自計未為左。
我思植瑤草,灌以醴泉流。
枝葉日茂美,佩之百疾瘳。
世間閑草木,那得解余愁。
斯言儻不遂,愿逐廬遨游。
1、《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yuǎn)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2、《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
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干了。在這風(fēng)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yuǎn)去,不禁令人興嘆:養(yǎng)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母別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應(yīng)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fēng)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譯文:
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一家人住在關(guān)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zhàn)功,又被加封了爵土。還得到了賞賜的金錢二百萬,于是便在洛陽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婦。
新婦來了不滿足,就要丈夫拋舊婦;她是他掌上的蓮花,我卻是他們眼中的釘子。喜新厭舊是俗世的常情,這本來也不足為悲,我就要收拾行裝,無奈地離開。但悲傷的是,留在丈夫家的,還有兩個親生的小孩。一個才剛剛會扶著床沿走路,一個才剛剛能夠坐起來。
坐著的孩子啼哭,會走路的孩子牽著我的衣服。你們夫婦新歡燕爾,卻讓我們母子生離死別,從此不得相見。此時此刻,我的心有訴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還不如林中的烏鵲,母鳥不離開小雛,雄鳥總在它們身旁呵護(hù)。
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園的桃樹,曾經(jīng)遮蔽著花房的花瓣已經(jīng)隨風(fēng)落去,幼小的果實還將掛在梢頭經(jīng)歷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聽我說,洛陽有無數(shù)的紅樓美女。 但愿將軍將來又立了什么功勛,再娶一個比你更嬌艷的新婦吧。
4、《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fēng)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fēng)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yuǎn)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p親的奉養(yǎng)每天都在疏遠(yuǎn),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5、《國風(fēng)·邶風(fēng)·凱風(fēng)》
先秦:佚名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
和風(fēng)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yǎng)兒辛苦忙。和風(fēng)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fēng)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yǎng)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黃雀婉轉(zhuǎn)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yǎng)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yīng)當(dāng)。
1、《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勸孝歌》徐熙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3、《歲暮到家》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fēng)塵。
4、《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5、《慈母愛》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zhí)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萱草在古2113時的中國有母親花之稱,就像現(xiàn)在的康乃馨。兒子要出門遠(yuǎn)行都要在自家院子種上一株萱草,代5261表自己,母親看見萱草就像看見自己的兒子。
這首詩的意思是:門外的臺階4102旁長出了萱草花,然而遠(yuǎn)行的游子還在天涯。慈愛1653的母親倚在堂前,看兒子種下的萱草花,可是卻不見兒子回家。該詩以萱草比喻游子,展?,F(xiàn)了一位母親思念遠(yuǎn)行的游子,殷切期盼兒子回家的心情。最后一句表面上是不見萱草花,事實是暗喻不屬見兒子。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