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答母親深恩的詩句,不是王維,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 得三春暉。
1.當我們在外地過節(jié)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 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2. 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 (“飛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3. 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 ( 誰知盤中 餐,粒粒皆辛苦 ) 。
4. 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 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 得三春暉?!保?/p>
5. 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 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6.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 傷悲”)
7. 人們常用杜甫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兩句詩來形容老師對學生默 默無聞的培養(yǎng),潛移默化的熏陶。
8. 人生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挺一挺,走過去,前面定然是一片明媚的天空, 這種情形可用陸游《游山西村》中的(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來概括。
9. 我想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來勸告那些妄圖分裂祖國的臺獨分子。
10.我們常用(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來贊頌老師燃燒自己,照亮 別人的奉獻精神。
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2、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3、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山居即事》4、籬間犬迎吠,出屋候荊扉。歲晏輸井稅,山村人夜歸。
——《贈劉藍田》5、兩妹日成長,雙鬟將及人。已能持寶瑟,自解掩羅巾。
念昔別時小,未知疏與親。今來始離恨,拭淚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同居雖漸慣,見人猶未覓。
宛作越人語,殊甘水鄉(xiāng)食。別此最為難,淚盡有馀憶。
——《別弟妹二首》6、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發(fā)。荊扉但灑掃,乘閑當過歇。
——《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7、徒思赤筆書,詎有丹砂井。心悲常欲絕,發(fā)亂不能整。
青簟日何長,閑門晝方靜。頹思茅檐下,彌傷好風景。
——《林園即事寄舍弟》8、夜靜群動息,蟪蛄聲悠悠。庭槐北風響,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當云浮。吾生將白首,歲晏思滄州。
高足在旦暮,肯為南畝儔。 ——《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9、夜靜群動息,時聞隔林犬。
卻憶山中時,人家澗西遠。羨君明發(fā)去,采蕨輕軒冕。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10、惆悵故山云,徘徊空日夕。何事與時人,東城復南陌。
——《嘆白發(fā)》。
王維的《送別》中表達自已思念著沒有回到母親身邊的親人的詩句是“但去莫復問, 白云無盡時?!?/p>
“但去莫復問, 白云無盡時?!痹娙嗽诘弥讶恕安坏靡狻焙螅瑢τ讶说膭裎?。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為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無窮無盡的。這里明說山中白云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無常,已含蘊其中。這兩句意蘊非常復雜、豐富,詩的韻味很濃。句中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思念,也有自己對現實的憤懣,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曠達超脫,又帶著點無可奈何的情緒。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