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出自(春秋)《論語?學(xué)而第一》。 3.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yīng);父母有命令,應(yīng)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4.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
出自《孝經(jīng)》。 5.呼喚應(yīng)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yīng)馬上答應(yīng),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9.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p>
孟子說: “(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guān)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背鲎裕ù呵铮?《孟子?離婁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說: “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p>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 “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紳h〗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秳裥⒏琛?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秳裥⒏琛?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秳裥⒏琛?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秳裥⒏琛?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秳裥⒏琛?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继啤巾n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继啤矫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jī)杼?!度纸?jīng)》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yán)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yán)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jīng)》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jīng)》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chǎn)。字嚴(yán)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陡裱詫β?lián)》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继啤巾n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继啤酵踅?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陡裱月?lián)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陡裱月?lián)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fù)我。《詩經(jīng)》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lián)璧》
游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游子:出門遠(yuǎn)游的人。
2、意恐:擔(dān)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yán)嚴(yán)實實,
是擔(dān)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diǎn)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diǎn)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dāng)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xì)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diǎn)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xì)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dāng)事者的直覺,翻出進(jìn)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罢l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霸姀姆胃?,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梢姟队巫右鳌妨艚o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參考資料:/view/47162.htm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p>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yán)父。
——《孝經(jīng)·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抉R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鋭t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lián))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仙?。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詩歌的一種名稱。
2. 寸草:在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這里"心”字雙關(guān)。
[簡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xì)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qiáng)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1、《送母回鄉(xiāng)》——唐代李商隱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母親對自己養(yǎng)育之恩都無法報答,那人生還有什么可追求的嗎?
2、《游子吟》——唐代孟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3、《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對雙親的奉養(yǎng)每天都在疏遠(yuǎn),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4、《憶母》——宋代倪瑞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譯文:自己常暗地里因思念自己的母親而流淚,但只恐怕母親思念自己的淚水會流得更多呀。
5、《十五》——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guān)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yáng)州后,就安家于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每當(dāng)月圓之夜,聽到杜鵑啼叫,雖然南北遠(yuǎn)隔,但是仍然深深的牽掛彼此。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p>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献?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献?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献?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f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dá)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yán)父。
——《孝經(jīng)·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抉R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鋭t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nèi)睦者,家道昌?!皱?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jìn)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钬剐?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鼙?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彀貜]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徒?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jī)會。
——費(fèi)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ü帕_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rèn)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意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quán)。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ǖ拢└璧?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ㄇ疤K聯(lián))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郀柣?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quán)。
——(法)司湯達(dá) 老年,好比夜鶯,應(yīng)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dāng)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ㄓⅲ┧_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yuǎn)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lián))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yuǎn)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溃R克·吐溫 共產(chǎn)主義不僅表現(xiàn)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xiàn)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guān)系上。
——(前蘇聯(lián))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ㄓ┥勘葋?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yīng)僅此為止?!焕?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_素 家庭的基礎(chǔ)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 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yùn)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_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zé)任感的孩子,產(chǎn)生于愛和管教適當(dāng)結(jié)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勘葋?黃昏,你把清晨驅(qū)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
—。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抖Y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p>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献?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献?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献?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献?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f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
——《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薄墩撜Z?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yùn)于掌?!献?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献?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献?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献?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秴问洗呵铩?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dá)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yán)父?!缎⒔?jīng)?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nèi)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K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jìn)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惡曛\ 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鼙?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jī)會?!M(fèi)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
——(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rèn)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意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quán)?!ǚǎ├ǜ?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前蘇聯(lián))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郀柣?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
——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quán)。——(法)司湯達(dá) 老年,好比夜鶯,應(yīng)有他的。
勸孝歌(清末徐熙) 孔子著孝經(jīng),孝乃德之屬。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曙嬆钢?,饑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恐生產(chǎn)時,身為鬼眷屬。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xù)。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母臥濕簟席,兒眠干被褥。兒睡正安穩(wěn),母不敢伸縮。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哺乳經(jīng)三年,汗血耗千斛。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勖艨制?,愚怠憂碌碌。有善先表揚(yáng),有過則教育。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孝順理當(dāng)然,不孝不如禽。
游子吟(唐朝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時她忙著縫兒子遠(yuǎn)征的衣服,又擔(dān)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diǎn)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p>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献?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献?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献?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献?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f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dá)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yán)父。
——《孝經(jīng)·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抉R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nèi)睦者,家道昌?!皱?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jìn)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钬剐?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鼙?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彀貜]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徒?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jī)會。
——費(fèi)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ü帕_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rèn)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ㄒ獯罄﹣喢灼跛?年老受尊敬是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quán)。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ǖ拢└璧?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ㄇ疤K聯(lián))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郀柣?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quán)。
——(法)司湯達(dá) 老年,好比夜鶯,應(yīng)有他的夜曲?!ǖ拢┛档?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dāng)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ㄓⅲ┧_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yuǎn)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lián))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yuǎn)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溃R克·吐溫 共產(chǎn)主義不僅表現(xiàn)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xiàn)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guān)系上。
——(前蘇聯(lián))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ㄓ┥勘葋?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yīng)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_素 家庭的基礎(chǔ)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 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yùn)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_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zé)任感的孩子,產(chǎn)生于愛和管教適當(dāng)結(jié)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qū)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2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