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詢濟南風(fēng)景者》
(清)王蘋
湖干煙亂柳毿毿,是處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漲暖,可憐只說似江南。
《趵突泉詩》
(元)趙孟頫
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虞東???。
云霧蒸潤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水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與孤。
《趵突泉》
(宋)曾鞏
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溫嘗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鑒,最憐沙際涌如輪。層城齊魯封疆會,況托娥英詫世人。
《登千佛山寺》
(明)邊貢
窈窈寺門敞,蒼蒼山徑微。風(fēng)輕不落帽,云近忽凝衣。
《泛湖次暮春佛寺韻》
(明)邊貢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層層。橫橋積雨斜仍斷,臥石臨溪凈可憑。
《觀珍珠泉》
(清)愛·玄燁
一泓清淺漾珠圓,細浪瀠洄小荇牽。偶與諸臣閑倚檻,堪同漁藻入詩篇。
《濟南二首》
(清) 顧炎武
落日天邊見二峰,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濟南雜詩》
(金)元好問
白煙消盡凍云凝,山月飛來夜氣澄。且向波間看玉塔,不須橋畔覓金繩。
《鵲山亭》
(宋) 曾 鞏
大亭孤起壓城顛,屋角峨峨插紫煙。濼水飛綃束野岸,鵲山溪黛入晴天。
《題珍珠泉》
(清)愛·弘歷
濟南名泉多,岳陰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與珍珠。
《詠趵突泉》
(明) 胡纘宗
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頻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游歷下亭》
(清) 黃景仁
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橋風(fēng)月一亭孤。秋云拂鏡荒蒲芡,水氣銷煙冷畫圖。
《珍珠泉》
(清)蒲松齡
稷下湖山冠齊魯,官寮勝地有佳名。玉輪滾滾無時已,珠顆涓涓盡日生。
《白云湖夜泛》
(明)李開先
夾岸人煙水四圍,蘇堤景物亦依稀。中流擊楫黿鼉出,樹底鳴榔鳥雀飛。
《北渚亭》
(宋)蘇轍
西湖已過百花汀,未厭相攜上古城。云放連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登匯波樓》
(元)張養(yǎng)浩
何處登臨思不窮?城樓高倚半天風(fēng)。鳥飛云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說的就是“泉城”濟南。 這是一處以泉水眾多、風(fēng)光明秀而著稱于世的美麗城市。
大明湖、千佛山與趵突泉, 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大明湖湖面寬闊,由眾泉匯流而成, 夏日湖上荷花映日,綠柳成蔭, 趕上荷花節(jié)期間去大明頗有一番風(fēng)味。
千佛山為佛教名山,古名歷山,有舜耕歷山之說, 登山遠眺,明湖如鏡,黃河似帶,泉城風(fēng)貌,盡收眼底。 濟南號稱“泉城”, 有泉水百余處,其中名泉七十二處。
大明湖即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 泉水由南岸流入, 水滿時從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門流出, 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巖構(gòu)成, 因而湖水“恒雨不漲,久旱不涸”, 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
公園面積86公頃,其中湖面46公頃。 湖上有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大小島嶼六處, 公園自然景觀優(yōu)美宜人。
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游船穿行。 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fēng)景的最好寫照。
公園的人文景觀十分豐富, 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北極廟等三十余處名勝古跡 掩映于綠樹繁花之間,展現(xiàn)出悠久的歷史文化。 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 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
趵突泉,三窟并發(fā),聲如隱雷, “泉源上奮,水涌若輪”。 趵突泉 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 嚴(yán)冬,水面上水氣裊裊, 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 構(gòu)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
泉城廣場美麗夜景 歷代著名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yǎng)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 最早見于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 隋唐時名蓮子湖,歷水波,宋時曾名西湖, 到金元時始稱大明湖。
公園內(nèi)碑刻石碣較多, 著名者有杜甫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為清代何紹基書寫,另有鐵保書對聯(lián), 何紹基、翁方綱等的碑記,皆具深厚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shù)水平。 大明湖邊的人工河 千佛山,東西橫列如屏,風(fēng)景秀麗, 山北側(cè)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回環(huán),松柏夾道,濃蔭蔽日。
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車從山東側(cè)環(huán)山盤路上山, 山上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 內(nèi)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
南側(cè)千佛崖,存有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余尊, 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 歷山院在興國禪寺的東側(cè),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
內(nèi)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一覽亭。 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于一體的萬佛洞。
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豐采。 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山東麓, 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還散落著 “唐槐亭”、“齊煙九點”、“云經(jīng)禪關(guān)”古坊等名勝。 泉城廣場上抖空竹的老人。
古人寫關(guān)于泉城(濟南)的詩句如下:
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入芙蓉?!ㄌ疲├畎住段粑矣锡R都》
新亭結(jié)構(gòu)罷,隱見清湖明。跡籍臺觀舊,氣冥海岳深。——(唐)杜甫《登歷下古城》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唐)杜甫
青山何重重,行進士囊底。巖高曰氣薄,秀色如新洗?!ㄋ危┨K轍《靈巖寺》
西湖已過百花汀,未厭相攜上古城。云放連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宋)蘇轍《北渚亭》
靈巖開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鳥獸仙。一路紫苔通東窕,千巖青靄落潺丟。——(宋)王安石《送道光法師住持靈巖》
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溫嘗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鑒,最憐沙際涌如輪。層城齊魯封疆會,況托娥英詫世人。——(宋)曾鞏 《趵突泉》
大亭孤起壓城顛,屋角峨峨插紫煙。濼水飛綃束野岸,鵲山溪黛入晴天。——(宋) 曾 鞏《鵲山亭》
白煙消盡凍云凝,山月飛來夜氣澄。且向波間看玉塔,不須橋畔覓金繩?!ń穑┰脝枴稘想s詩》
羨煞濟南山水好,幾時真做濟南人——(金)元好問
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虞東???。云霧蒸潤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水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與孤?!ㄔ┶w孟頫 《趵突泉詩》
何處登臨思不窮?城樓高倚半天風(fēng)。鳥飛云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 ——(元)張養(yǎng)浩《登匯波樓》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元)張養(yǎng)浩
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頻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鳎?胡纘宗《詠趵突泉》
徑折全疑盡,峰回陡自開。蒼然萬山色,忽擁岱宗來。 ——(明) 王世貞《陪段侍御登靈巖絕頂》
窈窈寺門敞,蒼蒼山徑微。風(fēng)輕不落帽,云近忽凝衣?!鳎┻呚?《登千佛山寺》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層層。橫橋積雨斜仍斷,臥石臨溪凈可憑?!鳎┻呚暋斗汉文捍悍鹚马崱?/p>
夾岸人煙水四圍,蘇堤景物亦依稀。中流擊楫黿鼉出,樹底鳴榔鳥雀飛?!鳎├铋_先《白云湖夜泛》
白云樓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紅。淵客泣來無覓處,恐隨流水入龍宮。——(明)晏 譬《北珍珠泉》
一泓清淺漾珠圓,細浪瀠洄小荇牽。偶與諸臣閑倚檻,堪同漁藻入詩篇?!ㄇ澹邸ば睢队^珍珠泉》
濟南名泉多,岳陰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與珍珠?!ㄇ澹邸ず霘v《題珍珠泉》
落日天邊見二峰,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ㄇ澹?顧炎武《濟南二首》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清)顧炎武《賦得秋柳》
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橋風(fēng)月一亭孤。秋云拂鏡荒蒲芡,水氣銷煙冷畫圖?!ㄇ澹?黃景仁《游歷下亭》
稷下湖山冠齊魯,官寮勝地有佳名。玉輪滾滾無時已,珠顆涓涓盡日生?!ㄇ澹┢阉升g《珍珠泉》
潭西精舍聽泉聲,七十三泉新得名。潤物始知流澤遠,出門無失在山青?!ㄇ澹┖轮补А段妪?zhí)镀呤?/p>
卓地青蓮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腸紆。更無山附始知峻,尚許客登何患孤!——(清)黃景仁《華不注》
湖干煙亂柳毿毿,是處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漲暖,可憐只說似江南。——(清)王蘋《客有詢濟南風(fēng)景者》
山對濟南城,人言帝舜耕。登臨記晚秋,幾案與云平。——(清)翁方綱《千佛山》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鐵保
泉城,是濟南市的別稱,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因“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泉5A級風(fēng)景區(qū),內(nèi)含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珍珠泉、白石泉等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風(fēng)光而得名。氣候?qū)贂釡貛?,四季分明。濟南是山東省省會,位于魯中西部,是我國環(huán)渤海地區(qū)南翼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中心城市,是國家批準(zhǔn)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國務(wù)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軟件名城、國家創(chuàng)新型城市之一。濟南是山東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區(qū)域性金融中心,北連京津,南接滬寧,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qū),是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區(qū)和京滬經(jīng)濟發(fā)展軸上的重要交匯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是中華文明中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fā)祥地,是第11屆全國運動會和第7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主辦城市。
唐朝詩人李賀《夢天》詩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齊煙九點”即由此詩句演化而來。
詩中“齊州”本指中國,清代人因濟南古稱齊州,便借用該詩句描繪濟南的山景。 海右古亭--歷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島子上,年代久遠,幾多變遷。
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內(nèi)嵌有杜甫絕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大明湖園中之園--鐵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園內(nèi)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huán)境清幽曠遠,建筑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
著名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就鑲嵌在這里。 濟南自古以來,是個風(fēng)景勝地,尤以泉水、垂楊取勝;“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起江南美景,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以人才薈萃,猶如天地山川間之靈氣全都獨鐘于此似的。
歷下故城之西南方,有斛泉水,涌自地面,匯集成潭,潭邊垂柳依依,微風(fēng)輕佛時,柳絮若綿,處處飄揚,蔚為奇觀,遂稱“柳絮泉”。泉畔有屋十?dāng)?shù)楹,我國詞中才媛李清照,即誕生于此。
而后高宅旸與廖炳奎皆曾寫過詠懷“柳絮泉”古跡之詩: 一斛清泉柳絮揚,蕭蕭故宅但斜陽; 風(fēng)流不獨詞人盡,金石飄零亦漸亡。 龍?zhí)段魅ヵ廊獤|,錦繡人才住此中; 過眼煙云金石錄,年年惱恨是春風(fēng)。
不將牙慧拾前人,譜出新詞字字新; 一盞寒泉分柳絮,瓣香合供藕花神。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
原發(fā)布者:風(fēng)之蝶夢2016
《濟南雜詩》(金)元好問白煙消盡凍云凝,山月飛來夜氣澄。且向波間看玉塔,不須橋畔覓金繩?!稘想s詩》十首之九荷葉荷花爛漫秋,鷺鷥飛近釣魚舟。北城佳處經(jīng)行遍,留著南山更一游?!稘想s詩》十首之十看山看水自由身,著處題詩發(fā)興新。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長作濟南人?!稘想s詩》華山真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橋下見游魚?!对绱骸罚ù竺┫洗簾o賴,清晨坐水亭。草芽隨意綠,柳眼向人青?!稘隙住罚ㄇ澹╊櫻孜渎淙仗爝呉姸?,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肚Х鹕健罚ㄇ澹┪谭骄V山對濟南城,人言帝舜耕。登臨記晚秋,幾案與云平。
珍珠泉 乾隆
濟南多名泉,岳陰水所潴。
其中孰巨擘,趵突與珍珠。
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工夫,
珍珠擅天然,創(chuàng)見訝仙區(qū)。
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
幾曲繞瓊房,一泓映綺疏。
可以滌心志,可以鑒眉須,
圓流有靈孕,顆顆旋相于。
乍如歷海嶠,鮫人捧出余,
又如對溟渤,三五顯方諸。
作霖仰堯題,澤物留神謨,
我來值暮春,農(nóng)夫正新畬。
看彼芃芃者,欣此涓涓如,
安得符圣言,遠近均沾濡。
《昔我游齊都》(唐)李白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
茲山何峻秀,綠翠入芙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
《登歷下古城》(唐)杜甫新亭結(jié)構(gòu)罷,隱見清湖明。跡籍臺觀舊,氣冥海岳深。
《北渚亭》 (宋)蘇轍西湖已過百花汀,未厭相攜上古城。云放連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靈巖寺》 (宋)蘇轍青山何重重,行進士囊底。巖高曰氣薄,秀色如新洗。
《趵突泉》(宋)曾鞏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溫嘗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鑒,最憐沙際涌如輪。層城齊魯封疆會,況托娥英詫世人。
《鵲山亭》(宋) 曾 鞏大亭孤起壓城顛,屋角峨峨插紫煙。濼水飛綃束野岸,鵲山溪黛入晴天。
《送道光法師住持靈巖》(宋)王安石靈巖開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鳥獸仙。一路紫苔通東窕,千巖青靄落潺丟。
《濟南雜詩》 (金)元好問白煙消盡凍云凝,山月飛來夜氣澄。且向波間看玉塔,不須橋畔覓金繩。
《濟南雜詩》十首之九荷葉荷花爛漫秋,鷺鷥飛近釣魚舟。北城佳處經(jīng)行遍,留著南山更一游。
《濟南雜詩》十首之十看山看水自由身,著處題詩發(fā)興新。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長作濟南人。
《濟南雜詩》華山真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橋下見游魚。
《趵突泉詩》(元)趙孟頫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虞東海枯。
云霧蒸潤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水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與孤。
《東城》元 趙孟(描寫濟南東郊)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
《早春》(大名湖)溪上春無賴,清晨坐水亭。草芽隨意綠,柳眼向人青。
《丁丑春日再過泉亭酒家二首》明 許邦才趵突泉頭賣酒家,板橋迤邐跨河斜。東風(fēng)解得丹青意,畫出垂楊間杏花。
《登千佛山寺》 (明)邊貢窈窈寺門敞,蒼蒼山徑微。風(fēng)輕不落帽,云近忽凝衣。
《泛湖次暮春佛寺韻》 (明)邊貢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層層。橫橋積雨斜仍斷,臥石臨溪凈可憑。
《詠趵突泉》(明) 胡纘宗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頻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登匯波樓》(元)張養(yǎng)浩何處登臨思不窮?城樓高倚半天風(fēng)。鳥飛云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
《陪段侍御登靈巖絕頂》(明) 王世貞徑折全疑盡,峰回陡自開。蒼然萬山色,忽擁岱宗來。
《白云湖夜泛》(明)李開先夾岸人煙水四圍,蘇堤景物亦依稀。中流擊楫黿鼉出,樹底鳴榔鳥雀飛。
《北珍珠泉》(明)晏 譬白云樓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紅。淵客泣來無覓處,恐隨流水入龍宮。
《觀珍珠泉》(清)愛·玄燁一泓清淺漾珠圓,細浪瀠洄小荇牽。偶與諸臣閑倚檻,堪同漁藻入詩篇。
《濟南二首》(清) 顧炎武落日天邊見二峰,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題珍珠泉》 (清)愛·弘歷濟南名泉多,岳陰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與珍珠。
《游歷下亭》(清) 黃景仁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橋風(fēng)月一亭孤。秋云拂鏡荒蒲芡,水氣銷煙冷畫圖。
《珍珠泉》 (清)蒲松齡稷下湖山冠齊魯,官寮勝地有佳名。玉輪滾滾無時已,珠顆涓涓盡日生。
《五龍?zhí)镀呤罚ㄇ澹┖轮补段骶崧犎?,七十三泉新得名。潤物始知流澤遠,出門無失在山青。
《賦得秋柳》(清)顧炎武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
《華不注》(清)黃景仁卓地青蓮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腸紆。更無山附始知峻,尚許客登何患孤!《千佛山》(清)翁方綱山對濟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臨記晚秋,幾案與云平?!稘想s詩》清 董元度濟南春好愛新晴,樓外秋千柳外鶯。
仿佛江南金粉地,穿街只少賣花聲。《客有詢濟南風(fēng)景者,示以絕句》清 王蘋湖干煙亂柳毿毿,是處桃花雨半含。
七十二泉春漲暖,可憐只說似江南。春山泉響隔鄰分,市口浮嵐壓帽裙。
誰信出門如畫里,不須著色李將軍。
濟南因境內(nèi)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山東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濟南,擁有豐富的名城資源,并形成了遐邇聞名的龍山文化、名士文化、泉文化,于1986年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城內(nèi)“七十二名泉”爭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壕秘撌⒚?,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其中,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由泉水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fēng)光。
關(guān)于泉城的古詩:宋代-李清照《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白話釋義: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被美景陶醉而流連忘返。游興滿足,天黑往回劃船,不小心劃進了荷花池深處。劃呀,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濟南的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
擴展資料:
濟南因在古代的“四瀆”,即四大神圣河流之一的濟水之南而得名。一百多年前,黃河改道,奪了濟水的河床,于是也列于華夏“四瀆”之一的母親河——黃河開始經(jīng)過濟南,并由此奔流到大海。從此,濟南成為黃河下游的最大的都市。
如今濟南是北依黃河,南朝東岳泰山,居于孕育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岳”、“瀆”之間;更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特點,遍地涌出了千百個清冽的泉源,僅市區(qū)內(nèi)就有一百多處,號稱名泉者就有七十二處之多。
眾多的泉水既匯成了美麗的大明湖,更成為一條長河的發(fā)源地。小清河汩汩東流數(shù)百里,至羊角溝而入大海。一條近千里直達大海的長河竟然發(fā)源于繁華城市中心。
古代的學(xué)者稱贊這一景觀為宇內(nèi)唯一,今天我們也可以驕傲地宣稱它是“世界之最”了。因此,濟南當(dāng)之無愧地擁有了“泉城”的雅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wǎng)-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天下泉城——濟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如夢令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7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