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是六街三市、少人行
宋
劉辰翁
《虞美人·黃柑擘破傳春霧》
2、三清路上少人行
唐
呂巖
《敲爻歌》
3、三人行甚樂
宋
胡寅
《遇雨晚宿和彥達》
4、誰似三君丈人行
宋
家鉉翁
《人有畫花中四倫者偶記毗陵舊詩即題其上》
5、三人行處豈無節(jié)
宋
邵雍
《首尾吟》
6、人行沌品三程路
宋
鄭清之
《聞蟬》
含有“三”的詩句有:
1、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巍ど劭倒?jié)《山村詠懷》
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唐 · 杜甫《春望》
3、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杜甫《八陣圖》
4、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 魏晉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5、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唐 · 杜甫《蜀相》
7、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8、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 · 白居易《暮江吟》
9、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一》
10、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1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唐 · 李白《望廬山瀑布》
12、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 唐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4、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 唐 · 白居易《觀刈麥》
15、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唐 · 李嶠《風》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蓱z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
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p>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
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p>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
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迸e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卑⒛复蟊?。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p>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
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p>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
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备寐勚闹写髿g喜。
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
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
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
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追答: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
1.飛流直下三千尺2、三杯兩盞淡酒3、轉軸撥弦三兩聲4、采三秀兮于山間1. 詩句原文:《望廬山瀑布》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賞析: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馁濏灐?/p>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tài)。“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
“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lián)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
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fā)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2.詩句摘自原文:《聲聲慢·尋尋覓覓》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注釋:①將息:將養(yǎng)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么。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賞析: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fā)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
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
下 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 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3.詩句摘自原文: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白居易 《琵琶行》賞析: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
社會的動蕩,世態(tài)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于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于運用了優(yōu)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xiàn)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4.詩句摘自原文:《九歌 山鬼》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4]。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澹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賞析:讀這首詩先得注意兩點:一是“山鬼”究竟是女神還是男神?宋元以前的楚辭家多據《國語》、《左傳》所說,定山鬼為“木石之怪”、“魑魅魍魎”,而視之為男性山怪。但元明時期的畫家,卻依詩中的描摹,頗有繪作“窈窕”動人的女神的。
清人顧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為“巫山神女”之說,又經游國恩、郭沫若的闡發(fā),“山鬼”當為“女鬼”或“女神”的意見,遂被廣泛接受。本文的品賞即以此說為據,想來與詩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為接近〖注一〗。
蘇雪林提出《九歌》表現(xiàn)“人神戀愛”之說以后,大多數研究家均以“山鬼”與“公子”的失戀解說此詩,筆者卻以為不妥。按先秦及漢代的祭祀禮俗,巫者降神必須先將自己裝扮得與神靈相貌、服飾相似,神靈才肯“附身”受祭〖注二〗。
但由于山歸屬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遙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臨祭祀現(xiàn)場的。本詩即按照這一特點,以裝。
秋蒲歌
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故人昔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三萬里河入東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長竹猶帶三分翠,老杏已開七成花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清商隨風發(fā),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qū)區(qū),懼君不識察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吏祿三百石,歲宴有余糧
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