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 華屋秋墟 秋月春風 百歲千秋 冰壺秋月 冰壸秋月 春花秋實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蘭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筆法 春秋鼎盛 春秋無義戰(zhàn) 春去秋來 春蛇秋蚓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蛙秋蟬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獨有千秋 多故之秋 多事之秋 富于春秋 各有千秋 華星秋月 疾風掃秋葉 兼葭秋水 琨玉秋霜 老氣橫秋 利析秋毫 臨去秋波 凜若秋霜 落葉知秋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皮里春秋 皮里陽秋 天高云淡 秋風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飄香 果實累累 北雁南飛 滿山紅葉 五谷豐登。
1. 王勃(唐代) - 《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 王維(唐代)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3. 李商隱(唐代) -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4. 王績(唐代) - 《野望》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5. 王勃(唐代) - 《山中》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6. 李煜(五代) -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7. 杜牧(唐代) -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8. 朱庭玉(元代) - 《天凈沙·秋》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
9. 李白(唐代) -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10. 王維(唐代) -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11. 賈島(唐代) - 《題詩后》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12. 杜牧(唐代) - 《長安秋望》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13. 韋應物(唐代) -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14. 王績(唐代) - 《秋夜喜遇王處士》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15. 柳永(宋代) -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
16. 嚴維(唐代) - 《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秋風蕭瑟、
平分秋色、
老氣橫秋、
秋風落葉、
望穿秋水、
多事之秋、
春秋筆法、
秋高氣爽、
秋風瑟瑟、
春去秋來、
秋雨綿綿、
葉落知秋、
秋毫無犯、
一日三秋、
春秋鼎盛、
千秋萬代、
春花秋實、
秋月寒江、
秋收冬藏、
秋風習習、
冰壺秋月、
千秋萬歲、
華星秋月、
秋色宜人、
千秋萬世、
皮里春秋、
秋風過耳、
秋實春華、
丹楓迎秋、
社燕秋鴻
秋高氣爽 華屋秋墟 秋月春風 百歲千秋 冰壸秋月 春花秋實 春秋無義戰(zhàn) 春去秋來 春蛇秋蚓 ,秋收冬藏 春蛙秋蟬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獨有千秋 多故之秋 富于春秋 各有千秋 華星秋月 兼葭秋水 利析秋毫 ,不見輿薪 皮里春秋 秋風送爽 怒放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飄香北 滿山紅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北風吹北云,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衰。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fā)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凄清臨晚景,疎索望寒階。
濕庭凝墜露,摶風卷落槐。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jīng)心事違。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秋天風凄凄,百花都凋蔽。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萬事銷身外, 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 明日對秋風。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描寫秋天的成語:
(1)一葉知秋
解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將要來了。比喻從事物的某些細微跡象就預料到事物的發(fā)展趨向和變化。
(2)春華秋實
解釋:春天開花,秋天結(jié)果。
(3)金風玉露
解釋:泛指秋天的景物。
(4)春秋筆法
解釋:相傳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貶。后來稱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為春秋筆法。
(5)秋風落葉
解釋: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2、描寫秋天的詩句:
(1)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2)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譯文
秋風凌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jié),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
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3)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nèi)的游子,不知家鄉(xiāng)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fā)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4)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就要潤濕了人的衣裳一樣。
(5)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
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一、描寫秋天的詞語: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秋風送爽、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秋色迷人、秋色宜人、果實累累;
北雁南飛、滿山紅葉、五谷豐登、蘆花飄揚;
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谷飄香、秋高馬肥;
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谷飄香、春華秋實;
北雁南飛、寒蟬凄切、梧桐葉落、金秋時節(jié);
大雁南飛、碩果累累、秋高氣爽、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春華秋實、秋收冬藏、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桂子飄香、稻谷飄香、秋風紅葉;
二、描寫秋天句子:
2、秋雨打著她們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壓著大地。
已經(jīng)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
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
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里。
2、秋風過處,五谷飄香。那一片片莊稼,遠看,好似翻滾著千層波浪;近看,稻谷笑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玉米樂開了懷。
3、將圓未圓的明月,漸漸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籠起一片輕煙,股股脫脫,如同墜人夢境。晚云飄過之后,田野上煙消霧散,水一樣的清光,沖洗著柔和的秋夜。
4、秋風一吹,樹上的葉子像一只只蝴蝶慢慢地,慢慢地著落在地上,給大地鋪上一層金色的地毯。
5、樹林里的樹可真呀!有黃樹葉有紅樹葉,還有綠樹葉,樹中在空中飛來飛去真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飛翔。
6、秋姑娘來到公園,她吹醒了桂花,吹醒了秋菊,桂花的香味使過路人止步往返,秋菊的絢麗令大家陶醉不已。
7、操場上那些小草,不再像春天那樣綠,而是都黃了,聾拉著頭,遠遠望上去也別有一種美。
8、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fā)起的水汽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于
是,山谷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qū)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游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
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一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秋天是個傷感
的季節(jié)。當秋風吹過,柳湖岸邊兩旁的樹木漸呈枯黃的葉子時,讓人不由得生出幾縷感傷。此刻,
仿佛心境也隨著飄舞的落葉一同墜落。生命的無奈,酸甜苦辣在這一刻涌上心頭,尤如我憂郁的心
境。春花秋實,夏雨冬雪,應景而知天,生命之短暫,全怪四季更替的輪回。在這個季節(jié)里,所有
的平靜或沖動,悲哀或快樂,交織在一起,無論你的情緒如何,這個季節(jié)都會與你從心靈上進行對
話。永遠伴隨著你的,好象是你一位知己的朋友,安靜地聽你訴說,同你細語傾訴。
9、秋風過處,五谷飄香。那-片莊稼,遠看,好似翻滾著千層波浪,近看,稻谷笑彎了腰,高
梁漲紅了臉,玉米樂開了懷。
10、微涼的風,無聲無息的被擋在門外,無法進得]內(nèi)的世界,只因門]外屬于自然,門內(nèi)卻屬于
人生。直到門內(nèi)的人透過窗戶望見了門外落葉的幾抹金黃,才發(fā)覺到了什么。秋,原來果真是金色
的,并不遜色于春的翠綠。不過,那就是一襲輕紗般的美夢, 飄過身畔,隨后被白雪所替代。
9.秋天的顏色格外不同,黃色的楓葉,紅色的辣椒。藍藍的天,天高云淡,秋韻湖水,水清而
透徹,秋蟲唧唧,秋蟬鳴叫。小橋流水,夕陽燦紅。在這個秋日的午后,任思緒飄遠,寫下秋天的
詩歌。
這個問題以前有很多答案的。
金秋時節(jié)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 春華秋實 秋收冬藏 成語: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風過耳、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盈盈秋水 一葉知秋 一日三秋 葉落知秋 望秋先零 望穿秋水 萬代千秋 霜氣橫秋 社燕秋鴻 秋月春風 秋水伊人 秋收冬藏 秋毫之末 秋毫無犯 秋高氣爽 秋風落葉 秋風過耳 千秋萬代 平分秋色 皮里春秋 明察秋毫 臨去秋波 利析秋毫 老氣橫秋 琨玉秋霜 華星秋月 各有千秋 多事之秋 打秋風 叢蘭欲秀,秋風敗之 春秋鼎盛 春秋筆法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冰壺秋月 暗送秋波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時維九月,序?qū)偃铮痪徘铮ň徘镲L露);勁秋(悲落葉于勁秋);雁天;旻天; 旻序(請尊對旻序,高宴有余歡);陰中(秋為陰中,萬物以成);白藏 初秋; 新秋; 早秋; 頭秋; 小秋;孟秋; 上秋;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殘秋;季秋;寒秋;凜秋 殘秋:秋之末尾。 寒秋:深秋。
季秋:秋之末。 孟秋:秋季開始的第一個月。
秋令:秋天。也指秋天的氣候。
秋收:秋季的收成。秋收季節(jié)。
秋景:秋天的景色。同義的有:秋色(秋色宜人);秋光(大好秋光)。
“秋景”也作“秋收”解:今年秋景很好。 秋風:入秋后吹的風。
秋風蕭瑟天氣涼。 金風:秋風。
還有:商風(商風肅而寒生兮);商飄(歲暮商飄飛);寒商(寒商動秋閨);鯉魚風(九月鯉魚風)閶闔風 秋風蕭蕭;秋風蕭瑟;秋風瑟瑟;金風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谷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 北雁南飛 雁是侯鳥,北方進人深秋時,雁便往溫暖的南方飛去。 寒蟬凄切 天冷蟬不再叫或低聲叫,發(fā)出的聲音凄涼悲切,象征著深秋季節(jié)。
例:“寒蟬凄切,冷雨初歇。” 金風送爽 金風,秋風。
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xiàn)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
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jié)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秋風瑟瑟 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鳳吹物發(fā)出瑟瑟的響聲,借此表示秋天的景象。
秋高氣爽 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
也常說成“天高氣爽”。例:“秋高氣爽,牛羊肥壯。”
天高云淡 云淡,指天空晴朗、少云。天空晴朗,云彩很少。
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梧桐葉落 古代傳說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葉,叫一葉知秋。
所以用“梧桐葉落”表示秋天來臨。 玉露生寒 晶瑩的露珠使人產(chǎn)生寒冷的感覺。
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相關詞語(Artsdome 匯編) 凋謝;凋;零;落;謝;凋零;凋落;凋謝;零落;飄零;枯;蔫;萎;干巴;干枯;枯黃;枯槁;枯干;枯萎;枯朽;萎蔫 凋零:草木凋謝零落。
“秋霜過后,草木凋零?!?飄零:花葉凋謝墜落。
“黃葉驛零,已是深秋時節(jié)了?!币脖扔髟獾讲回S,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枯黃:干枯焦黃?!斑^了中秋,樹葉逐漸枯黃?!?/p>
萚兮萚兮,風其吹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 萚:飄落的枯葉。女:同“汝”,你;此處指飄落的枯葉。
漂:同“飄”,吹。 落葉啊落葉啊,秋風吹你……落葉啊落葉啊,秋風飄你 《詩經(jīng)·鄭風·萚兮》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風凄凄,百花都凋蔽。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成語: 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風過耳、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2、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3、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4、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5、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7、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8、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9、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10、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11、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12、時維九月,序?qū)偃?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ji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13、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14、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15、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16、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17、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18、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19、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20、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21、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22、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23、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24、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25、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xiàn)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26、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27、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28、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29、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30、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31、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2、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33、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34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35、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36、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37、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38、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39、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40、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41、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fā)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42、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43、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