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 / 琵琶引》唐代:白居易
釋義: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2.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夜雪》白居易 【唐代】
釋義: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yàn)椴粫r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3. 氣象杳難測,聲音吁可怕 。---《縣齋有懷》
釋義:死亡本身并不可怕,但是懼怕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4. 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佚名
5. 釋義:光讀好書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不夠的,小到家事,大到國家大事,都要關(guān)心。
6.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孟浩然 【唐代】
釋義:昨天夜里風(fēng)聲雨聲一直不斷,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7. 遠(yuǎn)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畫》唐代:王維
釋義:遠(yuǎn)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
一聽南堂新瓦響,似聞東塢小荷香。蘇軾
谷鳥驚棋響,山蜂識酒香。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蘇軾
砧響家家發(fā),樵聲個個同。杜甫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王昌齡
海日初融照仙掌,淮王小隊(duì)纓鈴響。溫庭筠
重頭歌韻響崢琮。入破舞腰紅亂旋。晏殊
重吟真曲和清吹,卻奏仙歌響綠云。李白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謝靈運(yùn)
景煦聽禽響,雨馀看柳重。韋應(yīng)物
金石有正聲,詎將群響隨。范仲淹
須臾響急冰弦絕。魯迅
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2 魯迅有《贈人》(其二)詩:“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fēng)輕,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3 古箏詩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dú)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小重山》
鳴箏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彈箏北窗下,
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
心傷曲不道.
蕭綱《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
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
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diào),
啄木飛來霜樹杪.
蘇軾《甘露寺彈箏》
秦箏吐絕調(diào),
玉柱揚(yáng)清曲,
弦依高和斷,
聲隨妙指續(xù).
徒聞音繞梁,
寧知顏如玉.
沈約《詠箏》
佳人當(dāng)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fēng)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無緒,那復(fù)發(fā)秦箏.
張九齡《聽箏》
明月照人古,開簾彈玉箏.
常建《高樓夜彈箏》
寶箏鈿剝陰塵覆,錦帳看消畫燭幽.
廖融《退宮妓》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云垂.
李白《邯鄲南亭觀妓》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崖.
李商隱《無題四首》
出簾仍有鈿箏隨,見罷翻令恨識遲.
盧綸《宴席賦得姚美人后箏歌》
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
李商隱《送千牛將軍赴闕五十韻》
齊瑟彈東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風(fēng)》之五十四
萬松亭下清風(fēng)滿,秦聲一曲此時聞.
劉禹錫《傷秦妹行》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詩提到箏,在《箏》一詩中,描寫了一女箏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張牯在《箏》里有兩句“夜風(fēng)生碧柱,春水咽紅弦”寫出了古箏音色如水的特點(diǎn).更有李端在《聽箏》中寫了三國的故事“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藝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
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fēng)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紫袖紅弦明月中,
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一萬重.
魯迅《贈人》(其二)
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fēng)輕,
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李端 唐《聽箏》
鳴箏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蕭綱 南朝《彈箏》
彈箏北窗下,
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
心傷曲不道。
蘇軾 宋《甘露寺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
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
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diào),
啄木飛來霜樹杪。
沈約 南朝《詠箏》
秦箏吐絕調(diào),
玉柱揚(yáng)清曲,
弦依高和斷,
聲隨妙指續(xù)。
徒聞音繞梁,
寧知顏如玉。
李白 唐《春日行》
佳人當(dāng)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fēng)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唐] 李賀 李平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bǔ)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琵琶行》白居易 唐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一段是描寫音樂的)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蝦?。╤á ma)陵] 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dú)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zhāo zh?。╇y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杜甫
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載不朽遭樊崇。蘇軾
深俯東溪澳,遠(yuǎn)延南山樊。張九齡
列科叨甲乙,從宦出丘樊。劉禹錫
道是樊川輕薄殺。楊萬里
樊山霸氣盡,寥落天地秋。李白
謁帝俱來下,冠蓋盈丘樊。王維
郡邑經(jīng)樊鄧,山河入嵩汝。孟浩然
幾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吳韋盡成土。白居易
一聽南堂新瓦響,似聞東塢小荷香。蘇軾
谷鳥驚棋響,山蜂識酒香。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蘇軾
砧響家家發(fā),樵聲個個同。杜甫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王昌齡
海日初融照仙掌,淮王小隊(duì)纓鈴響。溫庭筠
重頭歌韻響崢琮。入破舞腰紅亂旋。晏殊
重吟真曲和清吹,卻奏仙歌響綠云。李白
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謝靈運(yùn)
景煦聽禽響,雨馀看柳重。韋應(yīng)物
金石有正聲,詎將群響隨。范仲淹
須臾響急冰弦絕。魯迅
帶“聲”的詩句如下:唐·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唐·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唐·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dú)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劉禹錫《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令人忽憶瀟湘渚,回暗迎神三兩聲。
古人為何愛鐘愛帶“聲”作詩?古人多愛通過“聲”來作詩,一方面,生活中處處皆聲音,搜集大量的創(chuàng)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烘托整個詩的氣氛,更形象的表達(dá)詩人的情感。
參考資料顧青 .唐詩三百首.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01月。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5.5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