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江上
王士禛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對雙親的奉養(yǎng)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2、墨梅
元代: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3、墨梅
宋代:張嵲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譯文
在山邊的幽谷里和水邊的村莊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讓過客魂斷不舍。一直遺憾的是東風沒有情趣,越發(fā)地吹拂著煙霧似的朦朧細雨使黃昏更加暗淡。
4、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代:納蘭性德
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荷裳。被風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從此羈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螀。
譯文
秋夜雨灑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風上畫出的水墨畫。能否請求高高的梧桐樹和燒殘的燈燭細做掂量,不要在此時再添人的愁緒池塘里,荷葉已經(jīng)被秋風吹殘,那今夜誰來代替荷葉為鴛鴦們遮風擋雨呢?你將上路遠行,從此旅途勞頓,夢醒之時,唯有悲切的寒蟬聲相伴。
5、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圖題詩
清代: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譯文
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1.《畫菊》
宋代: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2.《畫》
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畫雞》
明代: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4.《浣溪沙·淺畫香膏拂紫綿》
宋代:陳克
淺畫香膏拂紫綿。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病起心情終是怯,困來模樣不禁憐。旋移針線小窗前。
5.《浣溪沙·淺畫香膏拂紫綿》
宋代:陳克
淺畫香膏拂紫綿。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病起心情終是怯,困來模樣不禁憐。旋移針線小窗前。
1. 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2. 竹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4. 墨竹圖題詩
清代: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5. 金陵圖
唐代: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
6. 水調(diào)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清代:納蘭性德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游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但向畫圖尋。
7. 題秋江獨釣圖
清代: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8. 畫鷹
唐代: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
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9. 題畫
明代: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陽猶在小橋西。
微吟不道驚溪鳥,飛入亂云深處啼。
10. 南鄉(xiāng)子·妙手寫徽真
宋代:秦觀
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墻頭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11. 蓮藕花葉圖
元代:吳師道
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
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12. 題畫梅
清代: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13. 畫鴨
元代:揭傒斯
春草細還生,春雛養(yǎng)漸成。
茸茸毛色起,應解自呼名。
14.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宋代:蘇軾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
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
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
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15. 題寒江釣雪圖
清代:釋敬安
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
1、飛透紙窗斜取勢,吹回溪面舞因風。身游水墨畫圖中?!?李洪《浣溪沙?梅菁山遇雪》
白話譯文:風通過紙糊的窗戶吹到畫上,畫中的溪水因風的吹動開始舞動,我如同身在水墨畫中一樣。
2、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白話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3、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宋 張嵲《墨梅》
白話譯文:在山邊的幽谷里和水邊的村莊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讓過客魂斷不舍。一直遺憾的是東風沒有情趣,越發(fā)地吹拂著煙霧似的朦朧細雨使黃昏更加暗淡。
4、天教水墨畫羅漢, 魁岸古容生筆頭?!?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畫歌》
白話譯文:上天教我用水墨畫羅漢圖,魁梧的身體和久遠的容貌出自于筆下。
5、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燮《墨竹圖題詩》
白話譯文: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1、《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代: 紀昀
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
譯文:
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參差不齊的樹影映在江面上。
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頭。
2、《題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xiàn)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xiāng)了。
3、《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qū)山走海置眼前。
譯文:
畫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極之天,如羅浮之山與南海相連。
此畫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筆驅(qū)趕著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4、《望洞庭》
唐代: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唐代: 李白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
洪波洶涌山崢嶸,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譯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圖。舉燭前觀,但見滄洲清逸,招人欲去。
仙山高峻崢嶸,四周洪波洶涌,神山光華匹照,猶如丹丘,遙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