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熱心于研究煉氣養(yǎng)性之理,以求健康長壽。
在他的養(yǎng)生詩中,最精彩的一篇當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詩中寫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guī)律。同時也是一曲養(yǎng)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后世養(yǎng)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fā)老當益壯的胸襟。
善于養(yǎng)神,是重要的修身養(yǎng)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壽的良方。東晉名士陶淵明《飲酒》詩曰: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典型的養(yǎng)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家和萬事順,家和萬事興,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霸娛ァ倍鸥υ诎彩分畞y的年月里,顛沛流離,備受艱辛,體衰神傷。
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體貼,小兒親昵。這在他的《江村》詩中得到印證: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復何求?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
溫馨的家庭生活給了詩人至純至厚的情,至深至廣的愛,才使他晚年一度過得安閑而自在一些。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zhàn)B生方法的。
他的“養(yǎng)生方法 ”之一就是勤煉氣功。他在《負冬日》詩中寫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
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這不是一般煉氣功的人所能達到的。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nèi)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
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的一首詩,給人一個深刻的啟示: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yī)藥,收集民間驗方,編成《蘇沈良方》以濟世救人。他在一首養(yǎng)生健身詩中寫道: 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fā)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fā)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jīng)常練習氣功,“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北闶撬毩暁夤r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yǎng)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xiàn)代人提高健康素養(yǎng)無疑具有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
陸游鐘情食養(yǎng),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寫道: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yǎng)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
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明代開國功臣,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軍師劉伯溫作過一首養(yǎng)生自娛詩: 買條黃牛可耕田,結間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 為吏為官皆是夢,能詩能酒總神仙。
世間萬事皆增價,老了文章不值錢。劉伯溫剛滿60歲,即看透世事,歸隱山林,給自己身心一派綠水青山,實現(xiàn)了返璞歸真,怡養(yǎng)天年。
去過那“能詩能酒總神仙”的無拘無束輕松愉快逍遙自在的日子。 明代名醫(y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yǎng)詩》,是根據(jù)多年從醫(yī)治病,保健養(yǎng)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guī)律。
詩的全文如下: 惜氣存精養(yǎng)神,少思寡欲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shù)不同罷了。
“吃喝玩樂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寫的《好了歌》頗耐人尋味: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家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愛,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蔡軒瑣記》中的《人心難足歌》是這樣寫的: 終日奔波只為饑,才教食足又思衣。 衣食若還多充足,洞房捻冷便思妻。
娶得妻來鴛被暖,奈何送老恐無兒。 有妻有子雙雙樂,終日思量屋舍低。
起得高樓并大廈,又無官職受人欺。 縣丞主薄皆嫌小,欲去朝中掛紫衣。
人心似海何時滿,奈何閻羅下帖追。 “閑掃蕭齋靜掃蠅,修行何必定如僧?!?/p>
這是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偶成》詩中的詩句。他主張動靜結合,在讀書間隙不妨做點清掃書。
王維的詩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其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炙敝粒懵渫菝?。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其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飲酒二十首并序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
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
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其一∶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其三∶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nèi),持此欲何成!其四∶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六∶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其九∶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其十∶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十一∶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客養(yǎng)千金軀,臨化消其寶,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十三∶長公曾一仕,壯節(jié)忽失時;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十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規(guī)規(guī)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十四∶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十五∶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十七∶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十八∶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十九∶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將養(yǎng)不得節(jié),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二十∶羲農(nóng)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1、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回想來時的路,也曾歡喜,僅僅為一句他人的贊揚;也曾失落,僅僅為一次失敗的考試;也曾相信,僅僅為一些勵志的文句;也曾懷疑,僅僅為一次不太滿意的自我展示;也曾徘徊嘆息,也曾努力前行。
2、思念與孤單在寂寞的風塵里嘆息于是我在歲月的這頭等你;記憶和憂傷在時空的輪回中飄渺于是我于歲月的此端凝眸;心思的蓓蕾隨著記憶的風帆慢慢沉淀在心間??偸菚跉q月深處一個人游離散漫孤獨那份偌大的空間里,歡喜熱鬧與孤單孤獨相伴。原來世界一個人的時候方才覺得如此心疼。
3、手執(zhí)時光,漫步歲月,花還是花,花已不是花,今日的花也不是昨天的朵。人生如戲,轟轟烈烈一場,輕輕巧巧又一場;一出戲又一出戲不斷上演;歷盡滄桑酸楚,走遍九曲回環(huán)路,生命不休,不落幕,不散場。
4、歲月無聲,卻遠去了你我。只留得各自天涯,相顧兩無言;只留得容顏在歲月里漸漸憔悴;只留得癡心在思念里滄海桑田。一曲離歌起,醉落相思無人依;一念相思起,兩頰清淚淚相伴。
5、悠悠歲月,時光荏苒,你走過秋雨,走過冬雪,看過了秋的蕭瑟,感受了冬的酷寒,但是只要是你有一顆素潔的心,懷揣一縷陽光,擎起一朵幽蘭,莫傷莫悲,莫憂莫怨,你亦不冷不寒。
無論如何,都要心中有盼,心中有愿,盼是天邊的星星,點綴在孤寂的夜晚,愿是淡雅的菊,綻放在肅殺的秋天??v使不曾實現(xiàn),卻溫婉了歲月,芬芳了流年。
6、時光清淺,歲月闌珊,大自然給秋速寫了一段如夢如幻的流年,多少人站在秋的冰山一角中仰慕,哀嘆。將散亂在秋季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的編織,從古至今,從舊到新,然后將其安放在陽光下,裸露在雨水里,在時光老人細細的雕磨中,成為最精致的季節(jié)。
7、青春易逝,歲月蹉跎的何止吹彈即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得如水蜜桃表層粉霜的愛情,也如掉進溪水中的桃花瓣,隨波遠去,了無蹤跡。
那年夏天,白衣飄飄,裙裾嫣然,原本以為能與你開花結果,但后來才明白,盛夏不產(chǎn)果實,果實豐收季都在未來的秋天,年輕的朋友請耐心等待,盛夏的季節(jié)不適合戀愛。
8、煙火,溫情。合攏十指,婷立于歲月的枝頭,聆聽風在遠方低低的呼喚。許一段深愛時光,微笑生華,寧和知意。
9、人生,聚也匆匆,散也匆匆,好多的情,扛不過歲月春秋;好多的人,抵不過關山路遠。生命,始終緊跟著現(xiàn)今,不管曾經(jīng)有過多么醉人的情形,到頭,珍惜的還是此刻現(xiàn)今。
10、在這個匆匆流逝的歲月里,我固執(zhí)的學會不再去回瞬,不再去回憶那些已流失的夢,可夢中的你,卻總是能喚起我塵封已久的思緒。
人生在世,為國為民為己,又為了子女成龍成鳳,確實不可不忙,不得不忙。
然而什么是“閑”?老年養(yǎng)生為什么要看重“閑”呢?明代戲曲作家高濂在《燕閑清賞箋》的開篇曾對“閑”作了一個描述性定義:“心無馳獵之勞,身無牽臂之役,避俗逃名,順時安處,世稱曰閑。而閑者,匪徒尸居肉食,無所事事之謂。
俾閑而博弈樗蒲,又豈君子之所貴哉?”也就是說,“閑”,首先是悠閑,心無所追逐,身無勞苦之役;其次是避俗逃名,“擾擾馳名者,誰能一日閑。”(唐·韓愈《把酒》)要閑就不能為世俗功名利祿所累,而要隨分隨緣,順時安處。
當然休閑者,也決不是尸居肉食,無所事事之人,而是無拘束地做自己所雅好之事。善養(yǎng)生者之所以看重“閑”,就在于閑可以養(yǎng)性,可以悅心,可以怡生安壽,讓人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楚辭·漁父》云:“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更衣?!?/p>
春寒賜浴華清池——《長恨歌》蝶戀花(宋祁)雨過蒲萄新漲綠。蒼玉盤傾,墮碎珠千斛。
姬監(jiān)擁前紅簇簇,溫泉初試真妃浴。驛使南來丹荔熟。
故剪輕綃,一色頒時服。嬌汗易曦凝醉玉,清涼不用香綿撲。
清人史夢蘭《全史宮詞》亦云: 雨過華清樹影涼,風來前殿玉龜香。 至尊浴罷金輿出,嬪御分尋十六湯。
蘇軾亦喜好上公共浴堂沐浴,有一年,他在公共浴堂沐浴后,身心暢快,詩興大發(fā),專門寫了二首《如夢令》詞記述他沐浴的感受,寫得非常詼諧,其一云: 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其二云: 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呵氣。
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宋人王桓路經(jīng)此地洗了各溫泉浴,并寫下《宜浴溫泉》詩云: 上方新浴覺身輕,恰喜溫和水一泓。 膏澤不因人世熱,此泉尤是在山青。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