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南渡前后詞風變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及情趣,詞風活潑明快、清新自然;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由婉約趨于含蓄深沉又貼激情豪邁,作品變成多寫家國之痛、身世之幽,情調(diào)低沉。本文試圖圍繞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生活經(jīng)歷和作品內(nèi)容,來淺析李清照前后詞風轉(zhuǎn)化之過程。
關(guān)鍵詞:李清照 生活經(jīng)歷 詞風比較 李清照(約1084--約1155),自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被譽為婉約正宗,其獨樹一幟的“易安體”,在宋代文壇上放射出獨特的光彩。李清照的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
其詞流傳至今的,據(jù)今人所輯約有45首。李清照不僅在詞的創(chuàng)作方面具有相當高的水平,而且還在詞的理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她在《詞論》中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詞論》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篇重要的理論文章。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豐富跌宕的生平際遇是分不開的。靖康之變將她的生活劃分為美滿幸福與流離困苦前后兩個不同的時期。
前期,她的詞爽朗明快,善于描寫自然景物,反映愛情生活,歌唱離情別意,輕快活潑的語言,可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后期,她生逢國變,家破人亡,顛沛流離,受盡人間殘酷的折磨,詞的內(nèi)容多為思舊懷鄉(xiāng)或反映個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對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的關(guān)懷也時有流露。
其過于凄苦哀傷之情調(diào),是那個時代與國家苦難在詞中藝術(shù)的體現(xiàn)。追尋詩人南渡前后不同的生活軌跡,我們能逐步地感受到李清照詞風由清麗婉約演變?yōu)槌劣艏ぐ旱淖兓^程。
一、南渡前,作品主要是對大自然的描繪和真摯情感的抒發(fā)。 1、描寫少女的浪漫情懷,鮮活清新,空靈飛動。
李清照的文學成就,與她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母王氏亦工文章。
書香門第給李清照以較高的天賦和極好的家庭熏陶,為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另外,家庭氣氛的寬松開明,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靈,其秉賦和潛能都獲得了極大的發(fā)揮,奠定了其獨立自由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 李清照少女時代的閨閣詞,大多數(shù)是為了抒發(fā)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她善于把熱愛大自然的主觀意識賦予在客觀存在的事物中,在這些詩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天真活潑的少女對生活和大自然繪聲繪色的描摹。
且看以下三首: 《如夢令》: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詞用白描手法,回憶在溪亭的一次盡興的游玩,境界優(yōu)美怡人,尺幅之短卻給人足夠美的享受。
溪亭、暮日、蓮塘、蕩舟、鷗鷺美不勝收的景致,讓人流連忘返;“沉醉”“興盡”“誤入”“爭渡”“驚奇”寥寥數(shù)語,傳神地寫出了少女的快樂嫵媚、天真浪漫。 《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墉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人來,襪劃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作者用筆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調(diào)的“肖像”,傳神之筆略加點染,并勾勒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嬌羞多情的復雜心態(tài)。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李清照化用了孟浩然《春曉》的意境,靈巧有致?!爸?,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兩句,無限凄婉、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妙在短幅中藏無數(shù)曲折。
在這里,李清照借少女惜花、惜春的感傷,含蓄地述說著閨中生活的寂寞和對愛情的向往。 李清照早期的“閨閣詞”,通過對大自然和人物情態(tài)的描述,抓住富有生活特征的細小事物,努力刻畫出人物的情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情景交融、清新開朗、機柕天成。
有評論家認為她此時的作品題材狹義,沒有深度和廣度,試想一位養(yǎng)尊處優(yōu)十六、七歲的少女,能有這樣的才華,是多么的不容易,難怪王灼稱贊:“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2、描寫琴瑟合鳴的新婚生活,輕倩綽約,自然嫵媚 李清照十八歲時與宰相趙挺的兒子趙明誠結(jié)為夫婦。
婚后,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幸福生活,夫婦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盡管其間由于政局變化使兩家長輩經(jīng)歷了一些變故,但生活大體上是安寧的。由于李清照潛心于金石書畫的整理與研討,長期的“意會心謀、目注神授”,她的形象思維和審美能力受到極深刻的影響,這表現(xiàn)在詞作中,就幫助她形成了高超的意境和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與心愛的丈夫朝夕相處,李清照時時表現(xiàn)出楚楚可愛、嬌媚依人的神情,她的詞記錄了這段生活與情感。 《減字木蘭花》說: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喜愛梅花,常常通過詠梅自我比擬,這首詞不是詠梅詞,卻以梅花的形象比喻自己,以活潑、清淅、淺俗的話言表現(xiàn)了一個少婦嬌羞動人的姿容。
這是婚后的甜蜜,是對丈夫的撒嬌,從中也表露出她對自己美麗的自信。 在另一首《漁家傲》中,我們也可以找到相似的情調(diào):“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開頭: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句子積累:
出生于書香門第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
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
她在文學領(lǐng)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chuàng)作。她的詞作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易安體”。
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xiàn)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xiàn)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
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fā)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
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
她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我崇敬過許多詩人,如詩仙李白,他天才英麗詠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壯語;詩圣杜甫,他才智卓越,寫下“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千古絕句。這些大文豪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人物就是你李清照。
你是中國女詩人的魁首,有獨特的才華和身世。你從小天資卓越,記憶力強,過目的詩就能成誦,在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下走向了文學之路。
你的詩詞伴隨著人生經(jīng)歷跌宕起伏?!俺S浳魍と漳撼磷聿恢獨w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個傍晚,你醉酒而歸,殘陽已西斜卻在藕花深處迷路。詩中與酒中包含的是浪漫的情趣與祥和。因為在那時你無憂無慮,幸福的家庭,閑適的生活,與丈夫風花雪月的對語。這時剛開始筆下多描寫的是浪漫情懷。
靖康之亂徹底改變了你的生活,國家滅亡使無奈的你們唯有倉皇南渡。在那之前,你們已經(jīng)把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投入到金石文物的收集與研究之中去了,它們就是你們的心血。而且在現(xiàn)實又逼迫你們拋下心血向一個你并不所知的地方逃難,這是在事業(yè)上的挫折。而又更令人感傷的是在情感上的打擊,丈夫在途中病故,于是你在情感上失去了巨大的后盾,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丈夫是女子的全部,于是你變得孤單單的,你的心也變得空落落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戚戚慘慘凄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已從你詩中讀出你空虛的內(nèi)心世界,國破之恨,亡夫之愁,孤獨之憂……寂寞的人知道,寂寞的花知道,你原本憔悴不堪的心更加支離破碎。在這種家破人亡,顛沛流離而又孤獨無依的情況下越來越人比黃花瘦。最后你只好懷著一顆破碎的心在江南的旅居中寂寞地死去。我感嘆偉大的女豪杰逝世了,我感傷你再也無法留下更精彩的詩詞了。這真是文學史上的一大遺憾。
人生旅途的顛沛流離令人感傷,人生經(jīng)歷的跌宕欺負令人惆悵,化為泡影的理想抱負令人凄楚。而你一個弱女子卻豪邁地誦“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熊”蕩氣回腸的豪言壯語,這又如何不令人肅然起敬?李清照,我想對你說你是當之無愧的優(yōu)秀女詩人,高風亮節(jié),貞烈不屈,做到了生為人杰,死為鬼雄。
從弦上緩緩流出,一個才華絕頂?shù)呐樱^歲月,穿越時空,由遠及近,姍姍飄來。
默默徘徊于窗前,低訴著愁思。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求你再停留一會兒,我夢中的女神,我心中的陽光。
少女時期,你天真無邪,秀發(fā)香腮,“半筏嬌恨寄幽懷”。在“露濃花瘦”的暮春之季,你著輕衣蕩秋千,以致“薄汗”淋漓,“蹴罷秋千”,遇人來訪,只得“襪劃金釵溜”。文化的汁液將你澆灌的貌美如花,內(nèi)秀如竹,品評史實人物也胸有塊壘,大氣如虹。一時間,“李家有女初長成,筆走龍蛇起雷聲”。我心中的女神,你博古通今,你告訴我,女子應好讀,應自強,女子絕不比男兒差。我心中的陽光,有你在,我的心永遠亮著。
正當你在享受著嬌寵和才氣為你編織的光環(huán)時,上天發(fā)現(xiàn)了你更博大的藝術(shù)才華,如果只讓你寫些閨怨閑愁,歷史會從你身邊白白走過。于是,天降煞星,一錘砸爛了汴京的瓊樓玉宇,斬斷了你的愛河。你的愁緒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兒女情愁了,國已不國,家已不家,人亦已不人……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
亂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就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
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亦代代不絕。更何況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亂世呢?問題在于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xiàn)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這樣的難。
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
一日孩子來玩,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了,我老了,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之事也?!?/p>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勉強沒有摔倒。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進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了那首濃縮她一生和全生心痛楚的也是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是的,她的國愁、家愁、情愁,還有學業(yè)之愁,怎一個愁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從她的身世和詩詞文章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尋覓三樣東西。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河山”。在這點上她與同時代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是相同的。
但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
她曾有過美滿的家庭,有過幸福的愛情,但轉(zhuǎn)瞬就破碎了。她也做過再尋真愛的夢,但又碎得更慘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jié)”災入史冊,生前生后受此奇辱。
她能說什么呢?也只能獨自一人愁。三是尋覓自身的價值。
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shù)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以說呢?她只好一個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
李清照的悲劇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會的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人,她處在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又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著許多別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哀。
本來,三千年封建社會,來來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隨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倉皇南渡后不是又夾風夾雨,稱兒稱臣地茍延了152年嗎?盡管與李清照同時代的陸游憤怒地喊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但朝中的大人們不是照樣做官,照樣花天酒地嗎?你看,雖生亂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樣手搖折扇,歌風詠月,琴棋書畫了一生嗎?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個孫姓的女子一般,不學什么詞藻,不追求什么愛情,不是照樣生活嗎?但李清照卻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
無論對待政事學業(yè)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yè)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從骨子里講,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氣節(jié)和政治上的堅定外,還追求人格的超塵拔俗。她總是清醒地堅持著一種做人的標準,頑強地守護著自己的節(jié)操。
在未遭大難,生活還比較穩(wěn)定時,已見出她高標準的人格追求。當年趙明誠在萊州做官,她去探親,見室中詩書不多,竟大不悅,作詩曰:“寒窗敗幾無書吏,公路生平竟如此”。
以后世事紛擾,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紀的高閣之上,穿越時空,俯視眾生,所以有一種特殊的寂寞:“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又換秋色,又還寂寞?!保ā稇浨囟稹罚┯幸槐緯小栋倌旯陋?》,李清照是千年孤獨,環(huán)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追求相通:“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如果李清照像那個孫姓女孩一樣,是一個已經(jīng)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爭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筆喚天。
她憑著極高的藝術(shù)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zhuǎn)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永遠高懸于歷史的星空。李詞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詩人的人品,于哀怨纏綿中蘊涵執(zhí)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說為愁,實為寫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們百年千年地讀下去。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經(jīng)如淡煙薄霧,可是當我們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
紀念遠逝的曼妙紅顏
我已心的維度仰視李清照清麗瘦削的背影,傾聽她漸行漸遠的跫音,俯身捧起歷史長河沉淀的瑰寶,已此紀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紀念那遠逝的曼妙紅顏。
我追尋易安的足跡,追尋那個天真矜持的宦門少女的身影,追尋那個才情國人,婉約清麗的閨閣女子的倩影,追尋那個終日凝 、柔腸愁結(jié)的思婦的背影,追尋那個顛沛流離,晚境凄涼的落泊紅顏。
我走進那個書香飄溢的庭院,探頭窺見正直豆蔻年華的易安.她來了。踩著小碎步,拈著香汗巾,顧盼生姿,眉宇間自有一種風采.她看見院中佇立著一位陌生人,不禁心慌,未語臉先紅,‘‘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吧青梅嗅’' 。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宅門拐角外的背影,目送這位
天真矜持的宦門少女.我頭望天高云淡處,雁過無痕。
我流連在露濃花瘦的塘邊,看盡塘中的綠肥紅瘦,看見一位婉約清麗的妙齡女子泛舟湖上,誤入藕花深處,漿聲冷冷, ‘‘驚起一灘鷗鷺’',是易安。此時的她雙頰微紅,高唱‘‘興盡晚回舟’',雙漿輕搖,向蓮花更深處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這位沉醉不知歸路,薄汗輕衣透的女子.我遠眺,藕荷人連天,江月滿星輝。
我主力在煙波浩淼的江邊,望江樓上,那個終日凝 、柔腸愁結(jié)的思婦,還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語還休?;ㄗ燥h零水自流的黯然神傷,有誰會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閑愁,有誰體會?載不動的許多愁,有誰分擔?如今分擔?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語淚先流?縱有橫世才情,身為女子,易安卻更家希望與丈夫朝夕相對,比翼雙飛,無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紅顏漸老的易安多少次獨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盡西風卷簾的無情,失落在人比黃花瘦的傷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詩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滿地黃花堆積的深院中,目送這位千古麗人. 。
此時,我倘徉在蓑草連天的野外,看盡征鴻,怎耐梧桐更兼細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顯。風中的梧桐顫抖著深深寒意,低泣著歲月的滄桑。我似乎聽見易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低吟??匆娡韥盹L急中,易安斟上三杯兩盞淡酒獨酌。哎!我能葡 枝干上的落葉,拂不去你欣中蕩的的塵埃;我能撫平黃土上溯風奔過的痕跡,撫不平人事變遷,韶華飛逝在你額頭刻下的印記??!~
心中的易安漸行漸遠,我想留住這位宋朝走來的曼妙紅顏,卻無法挽留,聊作此篇,以紀念我心中的李易安,紀念遠逝的詞魂.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chǔ)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