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讀書,邊成長作文
我的媽媽是個小學語文老師,記憶中我比普通的孩子看書都要早。4歲開始,我就枕著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入眠,漸漸地好書便與我的生命產(chǎn)生了牽絆,它離不開我,我離不開它,一路伴我前行。
上幼兒園時,我擁有了幾本連環(huán)畫和注音版的童話書,那是最早的讀物。坐在沙發(fā)上,我看得如癡如醉,每個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都能讓我在合上書本后激動整個晚上。有時我會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感傷;有時我會幻想著和森林里的動物一起狂歡;有時我也會暗下決心,將來要成為一個拯救人類的大英雄!
書,給我的幼年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進入小學,我的閱讀量逐漸增加。我不僅從圖書館、同學那兒借書,還到書店買書。爸爸媽媽又給我訂了《兒童文學》、《小學生作文》、《少年科學》等雜志。家里書架上、書桌上、凳子上全是書,不算小的書房只容一人通過,真是“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書”啊!每天在書的海洋中遨游,其樂無窮。我大量閱讀中外名著,最初看得很快,囫圇吞棗地,只是了解故事情節(jié)。后來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懂得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學會了做讀書筆記,我便將優(yōu)美的詞句摘錄下來,細細品味。日積月累,我的語言寶庫豐富起來了。那些好詞好句也酵母似的發(fā)揮了作用:我的每次作文都能得高分,時常作為范文在班中宣讀;有幾篇作文刊登在報紙上。迎著同學羨慕的目光,看到那些充滿墨香的文字,我心里樂滋滋的。
書,讓我的每一天過得很充實!
近來,我開始接觸一些文言文。那簡練的文字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了我。當我第一次拿到《三國演義》的文言版,就如同見到了一位分別已久的故人,我們互相想念,牽掛著對方,但卻因為種種原因遲遲不能相見,如今終于再度聚首,心中感觸頗多。認認真真地啃著,雖然費了不少力氣,可是心情卻是無比的愉悅。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書架。我突然感覺到讀書如做人,做人如讀書。當你心里真正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再大的困難只不過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絆腳石多了,它們就反而成為了墊腳石。雖然生澀的文言文我不大看得懂,但通過大量的閱讀,我的文言文水平自然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這樣,我就會更有興趣去品讀其他文言文作品,像這樣循環(huán)往復(fù),對我的幫助不是顯而易見嗎?
書,增加了我的思想深度!
一路有你——好書相伴,我品味經(jīng)典,收獲知識,學習愛的哲學。人生得一好書,夫復(fù)何求?
老師的話:
看你的文章,仿佛眼前流過一條明澈的小溪,清純、可愛,娓娓動人。希望能保持這樣的文風,用純凈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內(nèi)涵。文章脈絡(luò)清晰,語句流暢,用詞靈動,感情真實,令人愛不釋手。希望繼續(xù)努力,在閱讀和寫作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漫談邊教學邊研究
我經(jīng)常收到一些青年教師的來信,信中常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是怎樣提高教學效率的?我經(jīng)常和一些青年教師座談大家共同關(guān)心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你是怎樣提高教學效率的?
仔細想來,我提高教學效率主要靠邊教學、邊研究,從科研的角度來認識教學,八年教學。人們從事某項勞動,大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重復(fù)式,一種是科研式。比如工人造機器,農(nóng)民種莊稼,重復(fù)式的勞動就是只沿襲前人,沿襲自己的昨天,循規(guī)蹈矩,一成不變,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這樣做,勞動效率當然只能今天和昨天一樣,昨天和去年一樣,談不上提高,勞動者本人心理也會感覺累,感覺枯燥無味,疲乏厭倦??蒲惺降膭趧诱吣??他們總是千萬百計地從舊中奪出新來,千方百計地想比昨天于得更巧、更好,勞動效率更高。由于立足于干方百計想新辦法,他們工作效率當然高,勞動者本人的心理也會感覺輕松快樂,積極充實,進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勞動。
重復(fù)式的勞動倘施加于演員、攝影這樣光彩誘人的職業(yè),也會使人感覺疲倦、困苦、索然無味。反過來倘科研式的勞動施加于焊接、種菜這樣平凡普通,看似千篇一律的職業(yè),也會使人感覺常干常新、興味盎然。
于是我便努力叮囑自己一定要從科研的角度看自己的教育工作,要力求從舊中看出新來。今天的我應(yīng)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認識、新的提高。我的觀念更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自己新、他人新、世界新、工作新,人工作起來效率才高。從科研的角度來看,就常覺得:今天講課要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語言要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要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態(tài)要比昨天更自然;板書要比昨天更富啟發(fā)性;如學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做不到多方面比昨天強,就只做一個方面中的某一小點,這樣囑咐自己去上課時,精神上就感覺很愉快,就總覺得有新的值得研究的課題。
邊教學、邊研究,具體從哪幾面入手呢?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一、看多家之言。二、堅持寫日記。三、堅持寫文章。
一、看多家之言
我總覺得,教書的人自己要多看書,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匯貫通,才能領(lǐng)會到理論的精神實質(zhì)。我剛教書的時候,便聽說有個叫凱洛夫的蘇聯(lián)人,提倡“三段”、“五環(huán)”式的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有很多老師說,只有符合凱洛夫“五六環(huán)節(jié)”要求的課才是好課。后來又看了贊科夫“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看了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理論;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再看美國教育家杜威“兒童中心”的理論;布魯納的課程結(jié)構(gòu)理論;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再看捷克、法國、英國、瑞士等國教育家的主張和咱們中國自己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朱喜、梁啟超、陶行知、葉圣陶的教育理論,才明白凱洛夫只是諸多國家中的一個國家——蘇聯(lián)諸多教育家中的一位教育理論家。這樣想來,就明確了我們根本沒有必要使上千萬中小學教師都非以凱洛夫的教育理論為指導(dǎo)不可。看得多了,就理解了各家各派的理論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時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們的責任在于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去吸收各家理論的長處,同時又要防止沿著這個長處走得太遠,從而越出了真理的范圍而導(dǎo)致失
誤。
學習理論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自我的長處,一定要注意以我為主,以我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為主。用各家各派理論來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教學特長,發(fā)展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這樣學理論才有用途。如果為了學理論而學理論,忘記了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而學理論,消滅了自己的風格、個性、特長而躺在某一派理論的書本上,這樣的學習就成為無用甚至是有害的學習了。
我常想,教師學理論有點象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絕不會釀出蜜來,需要在成千上萬朵花上采集花粉,再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才能釀出蜜來。教師呢?學了幾家?guī)着桑踔翈资規(guī)资衫碚撝泻侠淼牟糠?,來?yīng)用于自己的工作實踐,應(yīng)用于發(fā)展自己的教學風格、個性與特長,那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效率,一定能釀出甜甜的教學之蜜。
我還覺得教書,不一定只看與本學科知識有關(guān)的書籍,還應(yīng)該看看其它學科的書籍,可能的話盡量看一點教育以外的書籍。這些年,盡管忙,但我仍努力堅持著《外國教育動態(tài)》、《國外科技動態(tài)》、《人民教育》、《教育研究》、《遼寧教育》、《普教研究》等雜志。除了看《教育學》、《心理學》、《外國教育史》、《中國教育思想史》等教育書籍外,也擠時間看弗洛伊德、榮格、雅科卡、卡耐基、尼克松、戈爾巴喬夫等人的著作,看毛澤東的著作,也看《周易》、《論語》、《道德經(jīng)》等。《袖珍西方名著手冊》一書我買了一年多點,由于翻來復(fù)會地看,看上去已經(jīng)象一本很破舊的書了。
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時間,形式上看影響工作。實際上,正因為看書,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無效勞動,從而去掉它;因為看書,才學習了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看書,才使教學管理更制度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多家之言,才使自己有可能掌揭必要的進行教學研究的`理論,才能使教學研究少走彎路。
二、堅持寫日記
研究,就需要有素材,需要第一手實踐的事實與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素材、事實、數(shù)據(jù)都需要積累,而積累比較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寫日記。
這些年來,我一直堅持記兩種日記。一種是工作日記,每天做了什么工作,接待了哪些客人,開了什么會,到外地講了什么課,做了什么事,每天必記。從1978年2月20日到中學教書那天起,一直記到今天晚間,一天也不缺。到今天已經(jīng)記完了11本約66萬字了。另一種日記我從八十年代第一天開始寫。記敘、議論、抒情、抄寫、說明相結(jié)合。寫所思所感,寫風土人情,寫善良的學生,贊喜歡的書籍,頌感人的文章……到昨天晚間11年多來一天不缺,已經(jīng)完成110多萬字了。
日記能幫我記住自己做過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記住自己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人很奇怪,許多好的、成功的做法,不知不覺會忘了做,甚至記不起曾經(jīng)做過。寫了日記,常翻一翻,能使我們達到昨天曾達到的高度。至于要搞教育科研,寫文章,需總結(jié)回憶自己過去的有關(guān)情況,日記當然是最好的材料庫了。
寫日記還有利于研究自己、改變自己。很少有人寫日記讓自己狹隘、自私、消極、懶惰。神經(jīng)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記中勸自己、鼓勵自己,要寬厚、要助人、要積極、要勤奮。這發(fā)自內(nèi)心的勸說和鼓勵,同來自外界們勸說鼓勵相比,作用更大些。經(jīng)常這樣勸說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靜、更清醒、更寬厚助人,積極勤奮,更具科學頭腦。
日記文體不限,可敘述、可論述、可描寫、可抒情,亦可兩者三者兼而有之。隨心所欲,信手拈來,以我手寫我口、寫我心。想到哪寫到哪,不用考慮潤色詞句,怎么高興、怎么輕松就怎么寫。
日記長短不限,有話即長,無話即短。剛開始,寫幾句話,時間長了,能力強了,便增到三、五百字。即使這時,我也不限定自己每天必須寫上50O字不可。仍然是順其自然,想說的話多,我有時寫一兩千字,要說的話少,也有時只寫三、五十字。不過份約束自己,便覺得寫日記是樂趣,不是負擔。
每天有了什么新思想,恐它稍縱即逝,那就拿出筆來,將它記在左手腕上,晚間一整理就是一篇日記。人很奇怪,在某個特定的時間,腦中常常突發(fā)奇想,閃著智慧的光芒,比自己平時想的要高明得多。但倘不及時抓住,這一想法立即逝去,時過境遷之后,再也不會憶起。為了超越自己,為了研究出更高效的教學方法,人必須善于抓住這些靈感。
望著這些年自己寫完的26本、170多萬字的日記,我覺得它們真象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資料庫。我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取寫論文的資料:教學的成功與失敗,自己的歡樂與苦惱,學生的思想狀況與學習成績,教學方法適用的群體與個體范圍,以及多方面的具體數(shù)據(jù)。
三、堅持寫文章
看多家之言,提高了理論水平,寫日記積累了素材,這都僅僅是搞科研的準備工作。搞科研,主要的工作形式之一就是寫文章。教師這一職業(yè)決定了每位教師都具備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會,但有機會是另一回事,有沒有科研能力是另一回事。寫文章就是抓住機會、利用機會進行科研的有效途徑。人一旦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本職工作,那么無論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會有無窮無盡的研究價值,同時也就有無窮無盡的樂趣。
大的遠的不說,每天的教學活動、課外活動、班級管理盡可以寫成文章。寫成調(diào)查報告、教學雜感、實驗報告等等都行,如:《談今日六節(jié)課的節(jié)奏》、《數(shù)學課堂記實》、《語文課堂學生興趣分類》、《45分鐘學生注意力變化》、《課約三分鐘學生注意力分類》、《不同性格學生自習課表現(xiàn)異同》、《五分鐘記憶力比賽結(jié)果分析》、《男女同學自習課目制力比較》、《課間操動作到位情況與學生性格的關(guān)系》、《眼保健操樂曲與學生動作協(xié)調(diào)狀況分析》、《長跑過程中學生的耐力比較》、《氣功人靜時間差異調(diào)查》……。
單是一堂語文課,就可以從多側(cè)面,多角度選材寫成文章。如,學生因性別、性格、智力、體力、興趣、愛好、基礎(chǔ)的不同,在課堂上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理解力均有不同,這就可以分別寫出幾十篇文章。總之,不是生活中缺少科研內(nèi)容,常常是我們自己缺少發(fā)現(xiàn)科研內(nèi)容的能力。
常有人以為,寫是輸出,輸出是有資歷、有經(jīng)驗、水平高的人做的事。青年人寫文章,常被無知的人譏笑為:吃了一把草,便想擠出兩杯奶;自身只有一杯水,卻想往外側(cè)一桶。我總認為,寫作既是輸出,也是輸入。
因為要寫,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常就要先看別人對這個問題是怎么認識的。比如我寫《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就要先看教育理論家對這一問題怎么談的,有幾派不同的觀點,又要富有經(jīng)驗的老師和前輩是怎樣做的,我和人家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顯然這樣學習理論與經(jīng)驗,比平時隨意翻翻,吸收與消化對結(jié)果要強得多。
寫作文又是輸入實踐經(jīng)驗的一種方式。人平時工作的計劃性、目的性往往不夠強。如果寫《談培養(yǎng)學生的效率感》這篇文章,那么這個學期就會制訂出一系列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效率感的計劃、措施。這個學期教學的目的性、計劃性就明確得多。實踐一個學期后,按提綱寫文章,總結(jié)本學期的得失利弊,邊寫邊明確了下個學期地措施、計劃。這樣下個學期的實踐效果一定會好于本學期。堅持寫文章確實有助于輸入教學能力,決不象有人認為的那樣,會將原有的教學能力也輸出了。
剛開始寫,最好選題要小一些,這樣自己駕馭。剛開始就寫大題目,如“當今世界”、“論蔡國教失”、“談我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等等,往往有害無益。剛開始寫,不要想盡善盡美、一鳴驚人。而要有不怕“一鳴煩人”的精神淮備。文章寫出來了,許多人批評,許多人心煩,甚至罵娘,我們把這些批評意見中合理的成分吸收過來再寫,這計水平就逐漸提高了。
剛開始寫,不可急于發(fā)表,或言能發(fā)表就寫,不能代表就不寫。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目已科研水平,提高教學效率。就算一輩子寫了數(shù)百篇都沒發(fā)表,但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學效率提高了,不是最大的收獲嗎?
以這樣的觀念指導(dǎo)自己,我每學期都堅持寫幾篇文章,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表了66篇。
有的青年教師問我;“你又當書記兼校長,還當兩班班主任,教兩班語文,還有23個社會兼職,哪還有時間看書、寫文章呢?”說心里話,我看書,寫文章不是加重了負擔,延長了工作時間,相反的倒為我節(jié)省了不少勞動時間,減輕了負擔。如果采用重復(fù)式的勞動方式,我早就被各種事務(wù)性工作壓垮了。正因為讀書、寫日記、寫文章,才使我初步進入了科研式勞動的境界,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工作效率。
真誠地希望青年教師都能夠邊教學邊研究,都能夠看多家之言、寫日記、寫文章,采用科研式的勞動方式,提高數(shù)學效率,朝著教學的自田王國邁進。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chǔ) | 作文指導(dǎo)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