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主任外出考察報告
XX年7月xx日至xx日,xx縣xx教務主任培訓班的教務主任們在縣進修學校楊xx校長帶領下赴xx市實驗小學進行為期3天的考察學習??疾爝^程中,我們聆聽了實驗小學駱xx校長、xx小學教育集團筧新校區(qū)的主任及杭州xx小學的領導的辦學思想和學校管理報告,使我深感震撼的是他們的教育思想中體現(xiàn)出來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他們工作的各個方面,從而使他們表現(xiàn)出了一種別樣的風采。尤其是xx小學的《激團隊潛能,促內涵發(fā)展》的報告讓我感受頗深。
一、常規(guī)教學落實
新校園的教學樓墻面上,印著一句話“讓每一粒種子都能蓬勃生長”。這句話的正是學校推行的大質量觀。他們以落實常規(guī)為原動力,堅守三種意識:強烈的責任意識——“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學管理的服務意識——“請讓我來幫助你”;充滿人文關懷的保障意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學校的理解是,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要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以大質量觀引領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概括起來,一是立足課堂,提高效率,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二是轉變評價的觀念和手段,變單一評價為多元、發(fā)展地看待學生;三是提高綜合學科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學校墻面上,我們看到大批照片,反映出他們豐富的校園生活——夏衍主題文化成了校本教材,各種社團活動充分保證展示。在這樣的關愛下,學生會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教學管理上,他們以堅持三長管理: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以年級組每月匯報,學校每月給年級組考核,把每個年級組每個月做的事情打出等級,形成競爭機制,自然而然的教師變被動為主動。
二、以草根研訓為助推器
“草根”研訓,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研訓,以解決教師需求為目的,說白了要對癥下藥?!安莞毖杏柧褪且ㄟ^有價值的問題引領,讓教師對教育、教學現(xiàn)象進行反思、研究、改進,提高教師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研究意識。從語文、數(shù)學到音樂、美術、勞技、品德、信息、體育,各學科、各年級段都有了老師自主研究的課題。學校構建了“一社一體四平臺”新苗成長共同體:師徒結隊,崗前培訓,班級管理論壇,大家深入討論交流、學習小結,并做案例式、沙龍式研究等等。注重常態(tài)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診斷,新苗新秀展示活動。
為保證研訓高效落實,學校實施條塊結合的三線管理模式:教導處下設語文、數(shù)學、綜合三個教研大組,由教學副校長和兩位教導主任各分管一個大組,各組再分設6、7個備課組;修訂一系列保障制度,調整相關教師崗位職責,明確自身責任;同時,將骨干教師、磨課小組和師徒結對組織等納入研訓網(wǎng)絡。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激起了老師們探究和成長熱情,創(chuàng)建了“三次設計兩次打磨”的校本研修模式。
三、考察反思
反思我們自己的教育工作實際,我深感本校的發(fā)展和改革的責任與壓力。他們的成功,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更多的是應引起我們的思考。
1、倡導現(xiàn)代化管理和個性化發(fā)展,從制度規(guī)范與人文環(huán)境兩個方面考慮,建立了一種可以引導教師自覺發(fā)展的長效機制和考核制度,形成和諧、進取的團隊氛圍。每位教師,尤其是班子成員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正確認識自己管理的工作的特點和類型,嚴格管理,真抓實干。
2、給教師以精神支持,為教師提供專業(yè)引領
創(chuàng)造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工作心態(tài)。學校一定要根據(jù)教師發(fā)展的需求,及時提供必要的高水平的專業(yè)引領。
總之,xx市實驗小學之行,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對優(yōu)質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我們學習到了教育管理的先進理念,對素質教育的本質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會進一步加強對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學習,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真正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學??沙掷m(xù)性發(fā)展。
外出考察學習報告
外出考察報告范本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范文
黨政干部外出學習發(fā)展先進經驗的考察報告
員工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高中校長外出考察報告例文
2016年上半年縣委讀書會上外出考察報告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
市水利局工作人員外出考察報告
小學教師代表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外出考察報告及改版設想范文
xx年年5月29日至6月3日,我隨報社謀劃組一行到濟南、南京對《經濟導報》和《江蘇經濟報》進行了學習考察,現(xiàn)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在探索中發(fā)展
《經濟導報》和《江蘇經濟報》與我報及絕大多數(shù)省份的經濟報相似,都誕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當時,正值改革開放轟轟烈烈的時候,政府部門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整個社會對經濟信息的需求空前高漲,而黨報及行業(yè)報紙尚未轉變思路,依然以工作報道為主,無法滿足人們對經濟信息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地經濟類報紙應運而生,并迎來了一段上升時期,從“小報”變?yōu)椤按髨蟆保瑥闹軋笞優(yōu)槿請蟆?/p>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九十年代,晚報、都市報迅速崛起,以更加實用、更加可讀的內容在很短時間內占領了市場,并不斷增加經濟信息的含量,使經濟類報紙進入了艱難時期。此時,經濟類報紙不是積極設法提升質量,通過更加吸引人的內容爭奪市場份額,而是“另辟蹊徑”,緊緊抱住政府部門及行業(yè)機構的“大腿”,希望過上“寄生”生活。當逐漸遠離了市場,而又根本不可能取代各地黨委機關報地位的尷尬處境落到頭上的時候,經濟類報紙便進入了邊緣化時期。此時,屋漏偏逢連陰雨,報刊治理整頓政策的出臺,促使政府部門將經濟報“一腳踢開”,在觀念、人員、機制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經濟報倉促“下?!?,自尋出路,進入了艱難時期。
面對這種“艱難”處境,各地經濟報作了很多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山東經濟日報》xx年更名為《經濟導報》,試圖使自己從一張地區(qū)性報紙轉變?yōu)閰^(qū)域性報紙,并改變機關報辦報模式,向市場化邁進。盡管事后《山東商報》的成功證明了這一定位的正確性,但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經濟導報》終究沒有邁進市場的門檻。無奈之下,《經濟導報》改出新經濟周刊、新生活周刊和前哨證券周刊,同樣是由于資金原因,運作數(shù)月后,除前哨證券周刊略有盈余外,其它兩個周刊都每況愈下。xx年,《經濟導報》將新生活、新經濟兩個周刊合二為一,主攻財經,主攻高端市場,經過兩三年的調整,虧損逐漸減少。xx年,《經濟導報》推出以休閑益智為主要內容的文摘周刊——他+她周刊,迅速打開了零售市場,發(fā)行量突飛猛進。xx年,收購《家庭生活報》,并更名為《新晨報》,解決了《他+她周刊》的刊號問題。目前,《經濟導報》已形成主報(周三刊,每期12版)、《新晨報》和娛商網(wǎng)三個利潤中心。
和《經濟導報》開辦“齊魯工商”、“質量在線”、“臨沂商城”等協(xié)作版面一樣,1984年創(chuàng)刊的《江蘇經濟報》也把協(xié)作辦版視為一條財路,與稅務、工商等多個廳局、地市合辦???、專版,用這種手段促經營、促發(fā)行。xx年,《江蘇經濟報》創(chuàng)辦了《精品購物導刊》、《金周刊》等,通過細分市場去占領市場,選擇都市強勢消費群體(如白領、成功人士、經營者等)及影響消費的人群(如學生、年輕人)作為終端讀者,錯開了XX市場同質化的報業(yè)競爭。在內容上,以生活服務為主,著力提供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實用到位的服務信息,不僅如此,通過表現(xiàn)形式的出新(如消費新聞、體驗式報道、編排方式等),使讀者更易于接受廣告主的訴求。通過不斷加強策劃,確立了“消費專家向導”的概念。在推廣上,通過飛機、商務大巴、高檔場館、公寓寫字樓等固定場所的贈閱及在零售市場上的投放,產生了不錯的影響。xx年,在《金周刊》的基礎上,創(chuàng)辦了新銳財富雜志《蘇商》,每期發(fā)行5萬份(其中訂閱7600份,零售一部分,其余贈閱),在蘇商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除了以廣告經營為主,《經濟導報》和《江蘇經濟報》都借助自身品牌和影響力,推出了“年度財經風云榜”、“年度最佳企業(yè)公民”、“著名企業(yè)領袖峰會”、“十大經濟新聞”、“品牌戰(zhàn)略和國際化”、“新蘇商高層評選”、“風云蘇商人物”、“中小企業(yè)論壇”等活動,并將這些活動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在發(fā)展中尋找亮點
《經濟導報》的亮點主要是《新晨報》(其前身為《他+她周刊》、《家庭生活報》、《天下財富周刊》,xx年年,三報合一,形成了《新晨報》),每周一、四出版,四開24版。辦刊初衷就是想辦一份能掙錢的文摘周刊。當初,原本想做財經類文摘,但市場調查后,決定追求“讀者的最大公約數(shù)”,放棄了這個想法,轉做新聞文摘。內容涉及時政、軍事、外交、財經、法制、情感、娛樂、時尚生活等方面。每篇稿件的處理都以讀者愿不愿讀作為取舍標準。將頭版作為經營重點,精心選擇頭條、標題導讀和最有特色的美女大照片。由于以零售為主,開始時,報社工作人員全部上街向讀者、商販推銷、贈閱,然后,根據(jù)報攤反饋情況對版面進行改進。目前,編輯部共有13人,其中文字編輯7人;主要通過批發(fā)商向報攤推廣,每期實際銷售量為3萬份左右;廣告主要由廣告公司代理。
據(jù)《新晨報》主編介紹,該報存在的問題主要是:1、報紙定位被人稱為“小報”、“黃報”,編輯人員地位較低,不被重視;2、由于以文摘為主,難以出現(xiàn)好新聞,影響編采人員的職稱評聘;3、晚報、都市報的國內新聞、社會新聞同樣以文摘為主,特別是市場上同類報紙的增多(當?shù)貓蠹埛滦ч_辦《行周刊》、《閱讀天下》等),增加了編輯難度;4、由于經營壓力,不得不刊登大量醫(yī)療廣告,同時,稿件內容也容易流于低俗,帶來了不少問題,招致了有關部門的一些批評;5、報紙零售受天氣影響較大,退報率較高。
這位主編建議:做文摘類報紙有一定的風險,如果一定要做,應將眼光放遠,盡量多用外聘人員,必須增加自采稿件。
《江蘇經濟報》的'亮點是《精品·蘇商》雜志。該雜志創(chuàng)辦于xx年,主要脫胎于《金周刊》,辦刊宗旨是“給管理以智慧,給經營以鏡鑒,給決策以勇氣,給成長以力量”,以“共建,共贏,共享”為辦刊理念,采編思想是“關心讀者的關心”,辦刊措施是“專家辦刊,開門辦刊”,目標讀者為“創(chuàng)業(yè)者,經理人,企業(yè)家”,主要內容是通過對“觀點、事件、人物”的多角度、多層次報道,達到“傳播價值資訊,整合財富資源”的目的,以此滿足讀者需求。每期128頁,銅版紙印刷,定價15元(印刷成本為8元左右)。除征訂(7600份)、零售外,主要以贈閱為主。編輯部共有27人,設編輯部、研究院、數(shù)據(jù)中心等,并成立理事會,入會企業(yè)需交納1.8——8.8萬元的費用,可以享受企劃等10項服務。僅理事會一項,雜志社的年收入就為380萬元。
據(jù)《蘇商》雜志主編介紹,該雜志的興起,與江蘇中小企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密不可分,類似雜志在外地未必能夠成功。報社的本質是企業(yè),所以在辦報時一定要引進工廠化理念。變相販賣版面的做法會導致報紙的層次越來越低。報紙的定位不可過寬,區(qū)域化、專業(yè)化、互動化的報紙應該是有前途的。經濟類報紙應將話題、專題放在第一位,把新聞放在第二位,這樣才能和機關報區(qū)分開來,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避免“第二黨報”的尷尬處境。應叫響“服務產生價值”的口號。應樹立大經營思想,圍繞經營來搞策劃。
三、關于本報的改版設想及幾點建議
1、鞏固報紙的主流地位,成立專題新聞工作室,做好“當日新聞深度化、外地新聞本地化”,以“新聞影響決策”為宗旨,找問題、提建議。強調新聞寫作故事化、現(xiàn)場化、情節(jié)化,以區(qū)別于《河北日報》,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在這方面,《北京商報》的“今日調查”可供借鑒。
2、創(chuàng)辦一份面向市場的周刊,以盤活人力資源、優(yōu)化內部結構,為報紙的整體市場化探索一條新路。
3、鑒于時機(《他+她周刊》得益于搶占先機,已經形成了有一定影響的品牌,其他文摘類報紙很難存活。如《讀者》占領市場后,其他文摘類雜志處境艱難)、市場(石家莊報紙市場已經存在大量文摘類報紙,《書刊報》、《大眾閱讀報》等本地文摘類報紙的日子并不好過)、時效性(無法與晚報、都市報相抗衡)、辦報環(huán)境(為了銷售,難免流于低俗,影響報紙的品牌;許多稿件或者不敢刊登,或者刊登后招致有關部門的批評)、編采力量(文摘需要獨特眼光和敬業(yè)精神,過去我們曾經辦過文摘類周刊,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成果)等因素,為盡量少地規(guī)避風險,不應創(chuàng)辦文摘類周刊。
4、結合《新晨報》和《蘇商》雜志的經歷,特別是《江蘇經濟報》創(chuàng)辦《精品購物導刊》的做法,可以試辦一份生活服務類周刊,營造“主報占主流,周刊占市場”的局面。目前,石家莊報紙市場還沒有針對當?shù)刈x者的服務類報紙,晚報、都市報都在拼新聞,服務類內容是個弱項;《家庭百科報》更多的是刊登一些生活常識,沒有太多地域性的內容;《精品導報》正逐步小資化,缺乏實用性。與精神方面的閱讀需求相比,石家莊讀者更需要實用性較強的報紙,幫助他們創(chuàng)富、理財、消費。北京的《精品購物指南》、《青年周末》、天津的《假日100天》、上海的《申江服務導報》、《上海壹周》、廣州的《羊城地鐵報》、河南的《今日消費》等成功地證明了服務類報紙擁有廣闊的市場,是目前石家莊讀者的“最大公約數(shù)”所在。抓住了這個“最大公約數(shù)”,才能為“二次銷售”奠定基礎。
我們所辦的周刊應以“實用第一,可讀第二”為宗旨,在滿足讀者需求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讓服務產生價值。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