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算機發(fā)展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柜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xiàn)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fā)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于現(xiàn)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么大,后逐步發(fā)展而成。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fā)展的最新階段。
到1976年,由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制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發(fā)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tǒng)化的方向更新?lián)Q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fā)展,制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絡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yè)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
于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由IBM于1980年推出。
IBM推出以英特爾的x86的硬體架構及微軟公司的MS-DOS操作系統(tǒng)的個人電腦,并制定以PC/AT為PC的規(guī)格。之后由英特爾所推出的微處理器以及微軟所推出的操作系統(tǒng)發(fā)展幾乎等同于個人電腦的發(fā)展歷史。
Wintel架構全面取代了IBM在個人電腦主導的地位。二、分類 從計算機的類型、運行方式、構成器件、操作原理、應用狀況等劃分,計算機有多種分類。
從數(shù)據表示來說,計算機可分為數(shù)字計算機、模擬計算機以及混合計算機三類; 數(shù)字計算機按構成的器件劃分,曾有機械計算機和機電計算機,現(xiàn)用的電子計算機,正在研究的光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神經計算機等等。 電子計算機就其規(guī)?;蛳到y(tǒng)功能而言,可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計算機和單片機。
綜合起來說,計算機的分類是這樣的: (1)按照性能指標分類 ① 巨型機: 高速度、大容量 ② 大型機: 速度快、應用于軍事技術科研領域 ③ 小型機: 結構簡單、造價低、性能價格比突出 ④ 微型機: 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 (2)按照用途分類 ① 專用機: 針對性強、特定服務、專門設計 ② 通用機: 科學計算、數(shù)據處理、過程控制解決各類問題 (3)按照原理分類 ① 數(shù)字機: 速度快、精度高、自動化、通用性強 ② 模擬機: 用模擬量作為運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 混合機: 集中前兩者優(yōu)點、避免其缺點,處于發(fā)展階段三、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不論何種計算機,它們都是由硬件和軟件所組成,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人們把沒有安裝任何軟件的計算機稱為裸機。
硬件 ①存儲器。 ②中央處理器--控制器和運算器 ③外部設備--I/O設備 軟件 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可分為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兩部分。
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包括: ①操作系統(tǒng) ②數(shù)據庫管理系統(tǒng) ③編譯系統(tǒng) ④網絡系統(tǒng) ⑤標準程序庫 ⑥服務性程序四、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及各個部件的主要功能硬件 計算機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電子線路和物理設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如中央處理器( CPU )、存儲器、外部設備(輸入輸出設備、I/O設備)及總線等。 ①存儲器。
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數(shù)據,程序是計算機操作的依據,數(shù)據是計算機操作的對象。存儲器是由存儲體、地址譯碼器、讀寫控制電路、地址總線和數(shù)據總線組成。
能由中央處理器直接隨機存取指令和數(shù)據的存儲器稱為主存儲器,磁盤、磁帶、光盤等大容量存儲器稱為外存儲器(或輔助存儲器) 。由主存儲器、外部存儲器和相應的軟件,組成計算機的存儲系統(tǒng)。
②中央處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據存儲器內的程序 ,逐條地執(zhí)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中央處理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數(shù)據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譯碼器、算術邏輯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計數(shù)器(指令地址計數(shù)器 )、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設備是用戶與機器之間的橋梁。輸入設備的任務是把用戶要求計算機處理的數(shù)據、字符、文字、圖形和程序等各種形式的信息轉換為計算機所能接受的編碼形式存入到計算機內。
輸出設備的任務是把計算機的處理結果以用戶需要的形式(如屏幕顯示、文字打印、圖形圖表、語言音響等)輸出。輸入輸出接口是外部設備與中央處理器之間的緩沖裝置,負責電氣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轉換。
五、數(shù)值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形式詳細介紹見:六、常用外部設備鍵盤、鼠標、顯示器、打印機七、什么是CPUCPU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 Unit)的縮寫,它可以被簡稱做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不過經常被人們直接稱為處理器(processor)。
不要因為這些簡稱而忽視它的作用,CPU是計算機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心臟對于人一樣。實際上,處理器的作用和大腦更相似,因為它負責處理、運算計算機內部的所有數(shù)據,而主板芯片組則更像是心臟,它控制著數(shù)據的交換。
CPU的種類決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統(tǒng)和相應的軟件。CPU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組和內部總線等構成,是PC的核心,再配上儲存器、輸入/輸出接口和系統(tǒng)總線組成為完整的PC。
CPU的基本結構、。
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知識是計算機中綜合性知識,占30分。
包含的科目有數(shù)據結構,軟件工程,算法設計與分析,數(shù)據庫設計等。而這些科目都屬于計算機專業(yè)必修課,也是一個程序員的必備理論基礎。
我們知道二級的目標定位就是程序員的水平,所以這些科目都是必考內容。 那么如何備考呢?實際上很簡單,只要買一本教育部考試中心出版的計算機二級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大綱級指導書(一定是教育部出版發(fā)行的那種),回來抽個時間仔細研讀一番就可以了,而且無須做大量練習題,因為二級要求不高,停留在概念的階段。
復習時,不要將其看的太重,因為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除非計算機專業(yè)的。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
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基本數(shù)據結構及其操作。 3。
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
掌握逐步求精的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5。
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應用相關技術進行軟件開發(fā)的能力。 6。
掌握數(shù)據的基本知識,了解關系數(shù)據庫的設計。 考試內容 一、基本數(shù)據結構與算法 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復雜度的概念和意義(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2。
數(shù)據結構的定義;數(shù)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數(shù)據結構的圖形表示;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的概念。 3。
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插入與刪除運算。 4。
棧和隊列的定義;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5。
線性單鏈表、雙向鏈表與循環(huán)鏈表的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6。
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歷。 7。
順序查找與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換類排序,選擇類排序,插入類排序)。 二、程序設計基礎 1。
程序設計方法與風格。 2。
結構化程序設計。 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對象,方法,屬性及繼承與多態(tài)性。 三、軟件工程基礎 1。
軟件工程基本概念,軟件生命周戎概念,軟件工具與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 2。
結構化分析方法,數(shù)據流圖,數(shù)據字典,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 3。
結構化設計方法,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 4。
軟件測試的方法,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測試用例設計,軟件測試的實施,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tǒng)測試。 5。
程序的調試,靜態(tài)調試與動態(tài)調試。 四、數(shù)據庫設計基礎 1。
數(shù)據庫的基本概念:數(shù)據庫,數(shù)據庫管理系統(tǒng),數(shù)據庫系統(tǒng)。 2。
數(shù)據模型,實體聯(lián)系模型及E-R圖,從E-R圖導出關系數(shù)據模型。 3。
關系代數(shù)運算,包括集合運算及選擇、投影、連接運算,數(shù)據庫規(guī)范化理論。 4。
數(shù)據庫設計方法和步驟: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相關策略。 。
1.信息技術基礎 (1)信息的載體和形態(tài) 信息本身并不是實體,必須通過載體才能體現(xiàn)。
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等可以承載信息,是信息的載體,也是信息的常見表現(xiàn)形態(tài)。 (2)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傳播、儲存必須依附于某種載體,載體就是承載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脫離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儲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處理的。 ③信息是可以傳遞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時效性。 2.信息的編碼 (1)二進制代碼的特征 ①二進制數(shù)由“0”與“1”兩個數(shù)字組成,運算規(guī)則為“逢二進一”,每個數(shù)碼在不同的數(shù)位上,對應不同的權值。
②將十進制整數(shù)轉換成二進制整數(shù)可用“除二取余”法,將二進制數(shù)轉換成十進制數(shù)可用“按權展開相加”法。 ③計算機內部采用二進制表示數(shù)據信息,但是不便于書寫,在實際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進制的形式。
④二進制轉換成十六進制:從二進制的低位開始,每四位二進制數(shù)轉換成一位十六進制數(shù)。反之,每一位十六進制數(shù)轉換成四位二進制數(shù)。
(2)ASCII碼的概念 計算機內的英文字符以二進制編碼的形式來表示,其中使用最廣的是ASCII碼,即美國國家信息交換碼。標準的ASCII碼用一個字節(jié)中的7個位來表示,可以表示128種編碼,其中數(shù)字、字母是按順序依次排列的。
(3)漢字編碼方案(GB2312、GBK、GB18030)及觀察內碼 漢字在計算機內也是以代碼形式表示的,這些代碼稱為漢字編碼。 ①GB2312使用2個字節(jié)編碼,它包括一級漢字常用字(以拼音順序排列)和二級漢字非常用字(以偏旁筆畫順序排列)。
②GB18030對收錄的字符分別以單字節(jié)、雙字節(jié)和四字節(jié)進行編碼。 ③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軟件觀察內碼時,ASCII碼(英文字符)只占1個字節(jié),漢字編碼占2個字節(jié)。
(4)多媒體信息的編碼 ①聲音信號是通過采樣和量化實現(xiàn)模擬量的數(shù)字化。采樣頻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數(shù)字化聲音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數(shù)據量也越大。
②圖像由像素(pixel)組成,像素越多圖像越清晰。黑白位圖的圖像所只有黑、白兩種顏色,每個像素只需要一個位就可以表示,因此黑白位圖的圖像大小計算公式為:水平像素點的個數(shù)*垂直像素點的個數(shù)/8。
以一幅800*600像素的黑白圖像為例,它所占的空間大小為:800*600(位),即800*600*1/8=60000字節(jié)。 ③彩色圖像所占空間除了它的像素點的個數(shù)之外,還與它的顏色種類的多少有關,表示顏色種類越多,色彩越逼真,儲存的空間越大。
3.信息技術與社會 (1)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數(shù)字化是信息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主題,數(shù)字化已經越來越深入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2)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信息技術本身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技術,例如: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網格計算、機器人技術、數(shù)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區(qū)、因特網2和下一代因特網、虛擬現(xiàn)實的實用化。
(3)保護知識產權 開發(fā)者設計開發(fā)的計算機軟件,在開發(fā)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護。作為軟件的使用者,應樹立法制觀念,遵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自覺使用正版軟件,抵制盜版及未授權的軟件。
(4)計算機病毒的特征 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編制的一些能夠通過修改程序,盡可能地把自身復制進去,進而去傳染給其他程序的,具有破壞他人計算機系統(tǒng)的計算機程序。 病毒具有寄生性、傳染性、潛伏性、破壞性、爆發(fā)性。
(5)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計算機病毒防治從預防、檢查和殺毒三方面著手。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安裝殺毒軟件并經常升級,同時做好數(shù)據的備份工作。
(6)網絡道德規(guī)范 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一方面要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另一方面要文明上網,做到生活學習兩不誤。 第二節(jié) 信息的獲取、加工與管理 1.信息獲取的方法 信息是人類社會的重要資源,信息資源的多樣性及信息獲取方法的多樣性,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如何及時、準確、高效地獲取所需信息,大眾媒體和因特網已成為當前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
2.因特網上信息的瀏覽與獲取 (1)網站的訪問與瀏覽 通過網址訪問相應網站來獲取所需信息,通過超鏈接在不同頁面間跳轉。 (2)保存網頁內容 網頁中使用的文字、圖像、聲音等元素,根據需要可保存于本地計算機中。
(3)收藏夾的使用 讓瀏覽器記住多個網站的地址,以便下次瀏覽,可將網址收藏在“收藏夾”中,收藏夾中內容可根據需要進行分類、整理。 (4)網上資源檢索 網上資源可以通過主題目錄和使用搜索引擎等方法進行檢索,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等。
(5)因特網信息資源評價 從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中確認權威、可信的信息源,從而鑒別信息的真實性;理解信息的價值與時效性。 評價因特網信息資源的三種主要方式: ①統(tǒng)計評價,從統(tǒng)計角度來評價網站的可信度。
②專家或核心刊物評價,從專家學術專著或核心期刊上羅列的一些專業(yè)學術網站的資源表,來選擇或評價所需的網站,該方法參考價值較高。 ③個人推薦,憑借個人對因特網上信息資源的了解和主觀認識進行的評價,該方法參考價值較低。
3.現(xiàn)代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 (1)。
作為一個真正的IT人員,我們不僅要懂得高級語言的編程使用,更要懂得電腦基礎的知識。這是我們成為杰出的IT人員的基石,只有踏上這些基礎知識我們才能走的更高。
首先我們要懂得電腦是如何工作的?電腦的工作原理就是開和關兩種狀態(tài),這是由其中的部件只有開和關這兩種狀態(tài)最穩(wěn)定決定的。
而我們用0和1去表示他們,電腦將0和1進行了充分的組合,也就是部件的串聯(lián),造就了豐富多變各種各樣的事物,也就是我們看電腦功能的強大。
可以通過0和1進行編碼輸入計算機,也可以通過解碼將其還原成原來的事物。這就是電腦工作最基本的原理。
0和1編碼也就是我們說的二進制Binary,二進制的出現(xiàn)正是伴隨著計算機的誕生而出現(xiàn)的,計算機的一切工作計算都是由二進制編碼完成的。就像十進制Decimal正是專門為我們人類使用方便而產生的。另外還有十六進制Hexadecimal,由于人類研究二進制比較復雜,才引出了十六進制去方便研究二進制。
而這些簡單的二進制是如何和世界轉變的呢?這里又引出了ASCII碼,BCD碼,國標碼等這些都是幫助計算機實現(xiàn)其功能的必需品。
這些東西都是電腦正常工作的必備條件,只有我們把這些東西,弄明白了我們才能在計算機方面走的更高更遠。
IT 人員必學的基礎知識(二)——進制相互轉化
二進制是計算機處理數(shù)據的工具。單位有位(bit),字節(jié)(Byte),千字兆(KB),兆字節(jié)(MB),千兆字節(jié)(GB)。
相互轉換關系: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二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之間的轉換圖:
其中二進制可以作為這幾種之間相互轉化的基礎,通過二進制很多可以變得很簡單:
IT人員必學基礎知識(三)——編碼理解
上篇說的二進制等之間的轉換,而要完成這些轉換,需要人為的定制一些規(guī)則,這就是第一篇提到的ASCII碼,BCD碼和國標碼。
1、ASCII碼,即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r), 包括了32個通用字符,10個十進制數(shù)碼,52個英文大小寫字母和34個專用符號。這是沒有拓展的,最常用的。圖:
2、BCD(Binary-Coded Decimal)碼,又稱為“二-十進制編碼”專門解決用二進制數(shù)表示十進制數(shù)的問題。BCD制編碼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有8421碼,5421碼等等。
例:13可以寫作8421碼0001 0011
3、國標碼(GB2312),主要是編碼漢字的,有兩個7位二進制編碼表示,即每個編碼需要占兩個字節(jié),是針對中國一些信息編制的一些編碼。
IT人員必學基礎知識(四)——補充總結
這是計算機計算十進制運算時的大致過程,它將幾種進制和幾種編碼運用到了極致。這就是計算機運用簡單的事物早就不簡單的事情。計算機中任何一個過程都需要運用到這些知識,另外還有原碼,反碼,補碼等等。
在計算機內,定點數(shù)有3種表示法:原碼、反碼和補碼。原碼(true form)就是二進制定點表示法,即最高位為符號位,“0”表示正,“1”表示負,其余位表示數(shù)值的大小。
反碼表示法規(guī)定:正數(shù)的反碼與其原碼相同;負數(shù)的反碼是對其原碼逐位取反,但符號位除外。補碼(two's complement)表示法規(guī)定:正數(shù)的補碼與其原碼相同;負數(shù)的補碼是在其反碼的末位加1。
這個隨便搜一下就知道?。旱谝还?jié) 計算機概述 一、計算機發(fā)展概況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1957-1964) 第三代中小集成電路計算機(1964-1972) 第四代大規(guī)模、超大集成電路計算機(1972-現(xiàn)在) 二、計算機的應用 1.科學計算 2.數(shù)據處理 3.實時控制 4.計算機輔助工作 CAD CAM CAI CAE 5.人工智能 三、計算機信息處理的特點 (1)能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各種數(shù)據加工任務。
(2)具有龐大的數(shù)據存儲容量和極快的數(shù)據存取速度。 (3)能提供方便的適用方式與豐富多樣的信息輸出形式。
(4)方便而迅速的計算機通信使信息共享很容易實現(xiàn)。 (5)高效率的計算機輔助開發(fā)手段。
模擬練習 【例1·單選題】第四代計算機的主要特征是( )。 A.電子管 B.晶體管 C.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 D.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正確答案』D【例2·單選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英文縮寫是( )。
A.CAD B.CAI C.CAM D.CAT『正確答案』A第二節(jié) 數(shù)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一、數(shù)據與信息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數(shù)據所下的定義是:“數(shù)據是對事實、概念或指令的一種特殊表達形式,這種特殊的表達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法或者用自動化的裝置進行通信、翻譯轉換或者進行加工處理?!? 信息是對人們有用的數(shù)據,這些數(shù)據可能影響到人們行為決策。
二、二進制 (一) 二進制的相關概念 1.二進制,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中采用二進制計數(shù)法,在二進制計數(shù)法中只有兩個數(shù)碼:即0和1,其基數(shù)為二,即逢二向高位進一。 2.二進制數(shù)與十進制數(shù)的轉換 3.八進制與十六進制 有關二進制、十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數(shù)之間的相互轉換,可以利用“附件”中的計算器來進行。
(二) 二進制單位(補充內容) 位bit:用于表示一個二進制位、存儲信息的最小單位。 字節(jié)Byte:存儲信息的基本單位。
1字節(jié)=8位 1Byte=8bit 換算單位: 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字長:計算機一次能處理的二進制位數(shù)。 常用:8位、16位、32位、64位 三、數(shù)值數(shù)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數(shù)值數(shù)據在計算機中采用二進制形式表示,其表示方式有定點表示法和浮點表示法兩種。
四、西文字符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西文包括:英文字母、數(shù)字符號、標點符號、運算符號、控制符號 ASCII碼-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二進制) 基本ASCII用7位二進制數(shù)表示,占用一個字節(jié),最高位為0。 例:英文字母'B'的7位ASCII碼為100 0010。
存儲時為0100 0010。 比較大?。簲?shù)字<大寫字母<小寫字母 五、中文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漢字的輸入碼 漢字輸入方法:鍵盤輸入、語音輸入、掃描輸入、手寫輸入方法等。
鍵盤輸入法: 數(shù)字編碼(區(qū)位碼) 拼音編碼(全拼、雙拼) 字形編碼(五筆字型) 型音編碼(自然碼) 2.漢字的國際交換碼與機內碼 國標碼: 計算機與其他系統(tǒng)或設備之間交換漢字信息的標準編碼,又稱國際碼。1981年,我國頒布了國家標準《信息交換用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漢字國標碼字符集中共收錄了漢字和圖形符號7445個,其中一級漢字3755個,二級漢字3008個和圖形符號682個。
一級漢字為使用頻度高的常用漢字,按漢語拼音安母順序排列;不常用的漢字為二級漢字按部首排列。 在漢字交換碼中,每個漢字用兩個字節(jié)表示。
漢字機內碼(內碼): 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用來存儲和處理中、西文信息的代碼。 漢字內碼:用兩個字節(jié)表示。
內碼與國標碼的關系: 它們的區(qū)別在于國際碼兩個字節(jié)的最高位都是“0”,而機內碼兩個字節(jié)的最高位都是“1”。 3.漢字的字形碼 漢字輸出碼又叫做漢字字形碼或漢字字模。
漢字輸出碼的和用是輸出漢字,對漢字字形經過點陣的數(shù)字化后形成的一串二進制數(shù)稱為漢字輸出碼。 點陣字形由排成方陣(如16*16、24*24、48*48……)的一組二進制數(shù)字表示一個字符。
16*16點陣字形常用于屏幕顯示,筆畫生硬,細節(jié)難以區(qū)分:打印輸出常用24*24、40*40、48*48,甚至96*96或更高,點陣的數(shù)字越大,說明筆鋒越完整,字跡越清晰美觀。 點陣字形的字節(jié)計算:點陣數(shù)/8 4.常用漢字輸入法簡介 模擬練習 【例3·判斷題】'9'的ASCII碼小于'a'的ASCII碼。
( )『正確答案』對【例4·單選題】存儲信息的基本單位是( )。 A.bit B.byte C.KB D.MB『正確答案』B【例5·判斷題】漢字輸入碼是為了解決將漢字輸入計算機而編制的代碼。
( )『正確答案』對【例6·單選題】24*24點陣字庫中的一個漢字需占( )字節(jié)的存儲空間。 A.16 B.72 C.48 D.64『正確答案』B【例7·單選題】不同的漢字輸入方法輸入漢字后,該漢字的內碼是( )的。
A.相同的 B.完全不相同 C.大部分相同 D.部分相同『正確答案』A第三節(jié) 計算機硬件 一、計算機系統(tǒng)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tǒng)是由硬件、軟件及用戶等三部分組成的人機系統(tǒng)。 二、計算機的邏輯結構 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基本思想:馮·諾依曼原理 1.輸入設備 2.輸出設備 3.存儲器 (1)主存儲器 主存儲器也叫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其特點是存取速度快、可靠性高,但容量有限。
(2)輔助存。
1,自己漢字輸入法要會的--鍵盤的使用2,立下一些快捷方式F1 打開當前程序或者 Windows 的幫助內容 F2 重新命名選定的文件 F3 在桌面上的時候打開“查找文件”對話框 F5 刷新窗口的內容 F10或ALT 激活當前程序的菜單欄 DELETE 刪除被選擇的選擇項目,如果是文件,將被放入回收站 SHIFT+DELETE 刪除被選擇的選擇項目,如果是文件,將被直接刪除而不是放入回收站 SHIFT+DELETE 剪切被選擇的項目到剪貼板(在“桌面”,“我的電腦”,“資源管理器”外使用)SHIFT 在放入 CD 的時候按下不放,可以跳過自動播放; 在打開 Word 的時候按下不放,可以跳過自啟動的宏 CTRL+ALT+DELETE 打開 Windows 任務管理器 CTRL+SHIFT+ESC 打開 Windows 任務管理器 CTRL+F4 關閉當前應用程序中的當前文本(如 Excel 中) CTRL+F6 切換到當前應用程序中的下一個文本(加SHIFT 可以跳到前一個窗口) CTRL+A 選擇所有項目CTRL+N 新建一個新的文件 CTRL+O 打開“打開文件”對話框 CTRL+P 打開“打印”對話框 CTRL+S 保存當前操作的文件 CTRL+X 剪切被選擇的項目到剪貼板 CTRL+Z 撤銷上一步的操作 CTRL+C 或 CTRL+INSERT 復制被選擇的項目到剪貼板 CTRL+V 或 SHIFT+INSERT 粘貼剪貼板中的內容到當前位置 ALT+連字符(—) 顯示多文檔界面程序的系統(tǒng)菜單 (如 Excel 中) ALT+BACKSPACE 撤銷上一步的操作 ALT+SHIFT+BACKSPACE 重做上一步被撤銷的操作 ALT+F4 關閉當前應用程序 ALT+SPACEBAR 打開程序最左上角的菜單 ALT+TAB 在打開的項目之間切換 ALT+ESC 以項目打開的順序循環(huán)切換 ALT+ENTER 將 Windows 下運行的命令行窗口在窗口和全屏幕狀態(tài)間切換; 查看選定的文件的屬性;選定任務欄時打開“任務欄和開始菜單”屬性 ALT+雙(單)擊 查看選定的文件的屬性 ALT+PRINT SCREEN 將當前活動程序窗口以圖象方式拷貝到剪貼板 ALT+菜單名中帶下劃線的字母 顯示相應的菜單 PRINT SCREEN 將當前屏幕以圖象方式拷貝到剪貼板 APPLICATION(右擊) 打開當前活動項目的快捷菜單 ESC 取消當前任務 WIN 或 CTRL+ESC ?打開開始菜單 WIN+D 顯示桌面 WIN+M 最小化所有被打開的窗口 WIN+SHIFT+M 重新恢復上一項操作前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WIN+E ?打開資源管理器 WIN+F 打開“查找文件”對話框 WIN+L 如果連接到網絡域,則鎖定您的計算機;如果沒有連接到網絡域,則切換用戶 WIN+R 打開“運行”對話框 WIN+U 打開“輔助工具管理器” WIN+BREAK 打開“系統(tǒng)屬性”對話框 WIN+CTRL+F 打開“查找計算機”對話框 WIN+F1 打開 Windows 的“幫助和支持中心” WIN+TAB 切換任務欄中運行的程序 “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 快捷鍵 按住SHIFT再單擊窗口的關閉按鈕 關閉所選文件夾及其父文件夾(僅適用于“我的電腦”) HOME 顯示當前窗口的頂端 END 顯示當前窗口的底端 BACKSPACE 查看上一級文件夾 左箭頭 當前所選項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折疊該項,或選定其父文件夾 右箭頭 當前所選項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展開該項,或選定第一個子文件夾 ALT+左箭頭 向后移動到上一個視圖 ALT+右箭頭 向前移動到上一個視圖 NUM LOCK+減號(-) 折疊選定的文件夾 NUM LOCK+加號(+) 展開選定的文件夾 NUM LOCK+星號(*) 展開所選定的文件夾及其子文件夾 F4 顯示“地址”欄列表 F6 在左右窗格間切換 CTRL+G 轉到 ?CTRL+拖動文件 復制文件 SHIFT+拖動文件 移動文件 CTRL+SHIFT+拖動文件 創(chuàng)建快捷方式 右鍵+拖動文件 移動(復制)文件;創(chuàng)建快捷方式到當前位置 SHIFT+雙擊 用資源管理器打開所選文件 IE?? 快捷鍵 查看和瀏覽 Web 頁 F1 顯示 Internet Explorer 幫助,或顯示對話框中某個項目的相關幫助信息 F11 在全屏幕和常規(guī)瀏覽器窗口之間進行切換 TAB 在 Web 頁、地址欄和鏈接欄中向前移動到下一個項目 SHIFT+TAB 在 Web 頁、地址欄和鏈接欄中向后返回到上一個項目 ALT+HOME 進入您的主頁 ALT+右箭頭 轉到下一頁 ALT+左箭頭 或 BACKSPACE 返回前一頁 SHIFT+F10 顯示某個鏈接的快捷菜單 CTRL+TAB 或 F6 在不同框架之間向前移動 SHIFT+CTRL+TAB 在不同框架之間向后移動 上箭頭 向文檔起始處滾動 下箭頭 向文檔結尾處滾動 PAGE UP 向文檔起始處翻頁 PAGE DOWN 向文檔結尾處翻頁 HOME 移動到文檔的開頭 END 移動到文檔的結尾 CTRL+F 在 Web 頁中查找 F5 或 CTRL+R 僅當 Web 上的頁面與本機存儲的 Web 頁時間戳不同時,才刷新當前 Web 頁 CTRL+F5 即使 Web 上的頁面與本機存儲的 Web 頁時間戳相同,仍然刷新當前 Web 頁 ESC 停止下載 Web 頁 CTRL+O 或 CTRL+L 轉到新位置 CTRL+N 打開新窗口 CTRL+W 關閉當前窗口 CTRL+S 保存當前頁 CTRL+P 打印當前頁或當前框架 ENTER 激活選定的鏈接 CTRL+E 在瀏覽欄中打開搜索頁 CTRL+I 在瀏覽欄中打開收藏夾 CTRL+H 在瀏覽欄中打開歷史記錄 使用地址欄 CTRL+單擊 在歷史記錄或收藏欄上,打開多個文件夾 ALT+D 選擇地址欄中的文字 F4 顯示地址欄的歷史記錄 CTRL+左箭頭 在地址欄中時,將光標左移。
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有操作系統(tǒng)原理、數(shù)據結構、網絡原理是比較重要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另外還包括數(shù)據庫原理、算法設計、編譯原理、電子電路、編程語言等知識。
1、操作系統(tǒng)原理。
操作系統(tǒng)是學習計算機技術的重要基礎,通過學習操作系統(tǒng)體系結構、操作指令、任務調度、并發(fā)管理、資源管理、權限管理、安全管理等內容,能夠對計算機形成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理解,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2、網絡原理。
當今是互聯(lián)網時代,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網絡原理涉及到網絡體系結構、協(xié)議、數(shù)據通信管理、安全等內容,另外還涉及到如何操作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學習計算機網絡要注重實驗,通過實驗能夠建立數(shù)據通信過程等畫面感。
3、編程語言和數(shù)據結構。
編程語言是操作計算機的重要工具,是一定要掌握的重點內容,程序設計本質上就是算法設計和數(shù)據結構的結合,所以在學習數(shù)據結構之前應該掌握編程語言的使用,對于初學者來說,C、Java、Python等語言都是不錯的選擇。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9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