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姓項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生于相(今宿遷)城南梧桐巷。公元前206年項羽踏平咸陽,封劉邦為漢王,自己稱西楚霸王,此后人們便尊稱項羽為霸王。在宿遷民間關于“霸王舉鼎”的典故流傳著兩個不同版本的傳說。
一個是說,秦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lián)絡桓楚一起反秦?;赋焊邭鈸P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滿口答應,合兵從羽起義。
另一個版本則是一個愛情故事。少年時代的項羽一次路過沭陽虞家溝,在一個池塘邊看到一群采摘菱角的女孩在打鬧嬉戲。突然,“哎呀”一聲,其中一人落入水中。項羽縱身跳入水中,將落水的姑娘救了起來,這個姑娘就是虞姬。
項羽走后,虞姬的心里一直掛念著這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她請求哥哥去打聽。有一天虞姬的哥哥去趕宿遷的廟會,廟里有個千斤銅鼎,好多人上前去試,都沒搬動半分。有一個青年竟然能將銅鼎舉過頭頂。虞姬的哥哥見這位舉鼎人很像妹妹描述的救命恩人,就向別人打聽。
后來,虞姬的哥哥到梧桐巷找到了項羽,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臨別時,他邀請項羽到家中做客,虞姬發(fā)現(xiàn)哥哥領來的小伙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恩人,四目相對,驚喜萬分。虞姬父母見他倆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對,心下也就喜歡,便擇了吉日讓二人完了婚。
項羽舉兵反秦后,虞姬的哥哥成了項羽手下的大將,虞姬也跟隨項羽南征北戰(zhàn),二人形影不離,恩恩愛愛。
內容來自度娘~~~~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項羽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寫字,叔父項梁改教他擊劍,他想學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認真鉆研,但力氣很大,能舉起幾百斤重的鼎。同劉邦爭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烏江邊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
【出處】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史記·項羽本紀》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p>
【釋義】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近義詞】拔山蓋世、拔山舉鼎
【反義詞】軟弱無力
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亦稱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秦惠文王之子,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zhàn),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當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