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也還可愛,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p>
老婆別人的好,四仔金陵的妙。:“臘八粥,豌豆糕,荷葉烏飯炒元宵。
糖粥藕,糖芋苗,桂花酒釀小元宵。豆沙條,馬蹄糕,松子茶糕滿街跑。
豆腐腦,火腿粽,揚州春卷加年糕。油炸干,狀元豆,蛤蟆酥兒和火燒。
小刀面,大餛飩,油條水餃蒸兒糕。什錦包,三丁包,各色燒賣、棗泥餡心山藥桃。
炸鵪鶉,炸黃雀,炸田螺,手拿食品街上跑。茶葉蛋,鴨腸湯,五香驢肉老鹵干。
熱老菱,糖山芋,熟荸薺,五香藕,炒米團子,百合綠豆羹?!睎|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打一巴,嘩啦啦,日本鬼子到你家,摳你爸爸大腳丫。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三輪車跑的快,上面坐個老太太。
要5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因為老頭愛老太?!?你不跟我玩,我有人玩,我到活邊劃小船。
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落蛋糕。 騎大馬,帶把刀,問你要桔子要香蕉。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 騎大馬,帶把刀,走進城門瞧一瞧。
蘿卜絲炒肉絲,馬科斯恩科斯,沒有錢來不來斯。 我們兩好,我們兩老,我們兩上街買棉襖。
冬天給我穿,夏天給你穿! 不聽不聽打洋釘,你媽頭上十個釘! 我是你爸,多么偉大,辛辛苦苦把你養(yǎng)大。要是你不聽我的話,我就把你嫁給他! 星期天的早晨白茫茫,拾垃圾老頭排成行。
隊長手一揮,沖向垃圾堆,破鞋子破襪子滿天飛! 大頭寶寶,下鍋炒炒,麻油拌拌,筷子搗搗。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你有大頭。
XX的頭,象皮球,小陸純子來扣球,一扣扣到三排樓,三排樓,賣皮球,賣的都是XX的頭 “秦淮八絕”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和開洋干絲;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六鳳居的豆腐腦和蔥油餅;奇芳閣的麻油干絲和鴨油酥燒餅、什錦菜包和雞絲面;蓮糊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團;瞻園面館的紅湯爆魚面和薄皮包餃;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秦淮八大名妓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一直有著動人的傳說,其中以秦淮八艷最為流傳,一代佳人,或悲或癡,才女烈女,歷史悠悠,留待后人評說。
她們已不再單純是封建社會下的產(chǎn)物,而是成為了一種舊社會女性文化的象征,她們或許出身并不高貴,但人格猶如污泥中的蓮化,心不染塵,她們才華橫溢,卻屬生不逢時,有愛有恨,最終更歸于一聲嘆息 雖然關(guān)于她們的故事被反反復(fù)復(fù)演繹了無數(shù)次,留下經(jīng)典角色的卻無一二,在群星輩出的現(xiàn)在,你我心目中可曾有合適的影子將這恒古愛斷情傷的故事再次流傳。一、傾國名姬陳圓圓 陳圓圓本為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于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艷”之中,并說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nóng)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
田畹尋得陳圓圓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zhèn)山海關(guān)。
田畹對農(nóng)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shè) 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后,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
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蔽吹忍镱祷卮?,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
吳三桂在其督理御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進北京后,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
當吳三桂答應(yīng)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占,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nóng)民軍開戰(zhàn)。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zhàn)敗后,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后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nóng)民軍到山西。
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后獨占云南。 順治中,吳氏進爵云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別娶。
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后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后,遂乞削發(fā)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后來吳三桂在云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后,陳圓圓亦自沉于寺外蓮花池,死后葬于池側(cè)。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二、俠肝義膽李香君 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邊時時帶著一把絹扇,扇面是潔白的素絹,上面繪著一幅色彩濃艷的桃花圖,故稱之為“桃花扇”。此扇之圖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可為何李香君視為至寶呢?原來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畫,而是以李香君的鮮血寫成,上面凝結(jié)著她與情郎侯方域纏綿哀艷的愛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
在遠古時代,秦淮河就是揚子江的一條支流,新時器時代,沿岸就人煙稠密,經(jīng)濟發(fā)達,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nèi)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guān)至西水關(guān)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yè)區(qū)的居民地。
從南朝開始,秦淮河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兩岸酒家林立,濃酒笙歌,無數(shù)商船晝夜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文人才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
六朝時,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更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紛紛化作詩酒風流,千百年來傳于后世。烏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風流的中心,東晉時曾經(jīng)聚居了王導(dǎo)、謝安兩大望族而名滿天下。
隋唐以后,秦淮河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shù)文人騷客來此憑吊,儒學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貢院,成為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于是秦淮逐漸復(fù)蘇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富賈云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江南佳麗之地。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節(jié)時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燈萬盞,秦淮兩岸,華燈燦爛,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在清代江南貢院考區(qū)高中狀元者達58名,占清代狀元總數(shù)的52%。
明清兩代名人,吳承恩、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翁同龢、張謇等均出于此。
秦淮河是南京的文化搖籃,是江寧的母親河。
相傳在7000萬年以前,秦淮河自然淋漓的雛形就已形成。秦淮河本名龍藏浦,漢時稱淮水又稱小江,唐代以后稱秦淮河。
秦淮河由南向北縱貫江寧區(qū),主河道一百多公里,是我區(qū)境內(nèi)最大最主要的水系。沿河兩岸圩田地區(qū)歷來是魚米之鄉(xiāng),丘陵地區(qū)依山傍水風景如畫,不但促進了江寧古城鎮(zhèn)的發(fā)育,而且養(yǎng)育著世世代代的江寧人民。
屈曲秦淮濟萬家,這里流淌著歷代無數(shù)篇章。吳大帝孫權(quán)筑淮立埭,鑿?fù)ㄔ脐幹械?。明朝初期天生橋工程開建后,秦淮河與溧水河又成為通往皖南、浙北的水運航道。特別是進入金陵城內(nèi)的那一段號稱十里秦淮,更是紅樓鱗次櫛比,畫舫游船首并尾接,成為文人騷客游憩的必至場所,使得秦淮河流域的歷史故事更加多姿多彩。
秦淮河歷史故事以人為主線,山水結(jié)合,天人合一。穿越時空隧道從遠古走來,既神奇夸張,又涉及江寧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 《小秦王鞭山開河》、《秦始皇趕山塞?!贰ⅰ陡鹣晌糖鼗春语@靈》、《秦淮河與湖熟板鴨》、《林(靈)順興建湖熟橋》和《河定橋的來歷》等一系列歷史故事。
2008年秦淮河的歷史故事被區(qū)政府列入第一批江寧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八龍
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柳如是:文學和藝術(shù)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艷”之首。
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艷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后人贊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顧橫波: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受誥封為“一品夫人”。據(jù)清余懷《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莊妍靚雅,風度超群。
鬢發(fā)如云,桃花滿面;弓彎纖小,腰支輕亞”,工于詩畫,尤善畫蘭,個性豪爽不羈,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呼之“眉兄”,柳如是自稱為“弟”。 馬湘蘭:她的蘭花圖和蘭花詩卻堪稱一絕,是當時文人雅士爭相收藏的寵物。
馬湘蘭之所以能把蘭花描繪得出神入畫,栩栩如生,全賴于她的愛蘭、知蘭,她不但將院宅里種滿各色蘭花,日日勤加灌護,而且憑著自己的蘭心蕙質(zhì),能深悟蘭花清靈清雅的氣韻,所以才能將蘭花的品態(tài)展現(xiàn)于畫箋和詩箋上。而她自己的品格,因受蘭花的熏陶,也化成一種如蘭的圣潔;她的一生,則象一株空谷幽蘭,吐芳于世,卻又遺世獨立,癡心戀系情郎王稚登,終又未成婚嫁,正如題畫詩中所述:“囊空難向街頭買,自寫幽香紙上看?!?/p>
馬湘蘭本名馬守真,小字玄兒,因祖籍湘南,又酷愛蘭花,所以常在畫幅中題名“湘蘭子”,所寫的兩卷詩集,也命名為《湘蘭集》,因而人們漸漸稱她為馬湘蘭,真名反而被人淡忘了。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蘇州名姬,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金牛里(現(xiàn)常州奔牛)人氏。
父業(yè)“驚閨”, 俗呼貨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陳氏家,改姓陳,居蘇州桃花塢。
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yōu)。戲曲家尤西堂少時“猶及見之”。
陳圓圓“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艷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
寇白門:《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后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秦淮八艷”之一。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云,“一落筆盡十余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
李香君: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問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李香君與復(fù)社領(lǐng)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
侯曾應(yīng)允為被復(fù)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鋮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
清軍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董小宛: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fā)、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又稱“針神曲圣”,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名廚.曾“自西湖遠游于黃山白岳之間”。清代詩人、畫家吳偉業(yè)題董白小像詩,對她游歷黃山作了描述:“鈿轂春澆斗畫裙,卷簾都道不如君。
白門移得絲絲柳,黃海歸來步步云?!毙院们屐o。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
我們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于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lǐng)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甡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的船一樣。
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陳設(shè)著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家具,桌上一律嵌著冰涼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
窗格里映著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紋,也頗悅?cè)四?。“七板子”?guī)模雖不及大船,。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我們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
于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lǐng)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甡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的船一樣。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
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陳設(shè)著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家具,桌上一律嵌著冰涼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窗格里映著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紋,也頗悅?cè)四俊?/p>
“七板子”規(guī)模雖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干,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處卻在它的艙前。
艙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頂,兩邊用疏疏的欄干支著。
里面通常放著兩張?zhí)俚奶梢?。躺下,可以談天,可以望遠,可以顧盼兩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這個,便在小船上更覺清雋罷了。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這燈彩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
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
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
我們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
我們終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麗過于他處,而又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亮耍瑚龅乃?,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坐在艙前,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
這時我們已過了利涉橋,望見東關(guān)頭了。沿路聽見斷續(xù)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
我們明知那些歌聲,只是些因襲的言詞,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fā)出來的;但它們經(jīng)了夏夜的微風的吹漾和水波的搖拂,裊娜著到我們耳邊的時候,已經(jīng)不單是她們的歌聲,而混著微風和河水的密語了。于是我們不得不被牽惹著,震撼著,相與浮沉于這歌聲里了。
從東關(guān)頭轉(zhuǎn)灣,不久就到大中橋。大中橋共有三個橋拱,都很闊大,儼然是三座門兒;使我們覺得我們的船和船里的我們,在橋下過去時,真是太無顏色了。
橋磚是深褐色,表明它的歷史的長久;但都完好無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堅美。橋上兩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間應(yīng)該有街路?這些房子都破舊了,多年煙熏的跡,遮沒了當年的美麗。
我想象秦淮河的極盛時,在這樣宏闊的橋上,特地蓋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麗麗的;晚間必然是燈火通明的?,F(xiàn)在卻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橋上造著房子,畢竟使我們多少可以想見往日的繁華;這也慰情聊勝無了。
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nèi)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大異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于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著的多些,故覺夜來的獨遲些;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復(fù)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游蹤盡處,。
秦淮河是南京的文化搖籃,是江寧的母親河。
相傳在7000萬年以前,秦淮河自然淋漓的雛形就已形成。秦淮河本名龍藏浦,漢時稱淮水又稱小江,唐代以后稱秦淮河。
秦淮河由南向北縱貫江寧區(qū),主河道一百多公里,是我區(qū)境內(nèi)最大最主要的水系。沿河兩岸圩田地區(qū)歷來是魚米之鄉(xiāng),丘陵地區(qū)依山傍水風景如畫,不但促進了江寧古城鎮(zhèn)的發(fā)育,而且養(yǎng)育著世世代代的江寧人民。
屈曲秦淮濟萬家,這里流淌著歷代無數(shù)篇章。吳大帝孫權(quán)筑淮立埭,鑿?fù)ㄔ脐幹械馈?/p>
明朝初期天生橋工程開建后,秦淮河與溧水河又成為通往皖南、浙北的水運航道。特別是進入金陵城內(nèi)的那一段號稱十里秦淮,更是紅樓鱗次櫛比,畫舫游船首并尾接,成為文人騷客游憩的必至場所,使得秦淮河流域的歷史故事更加多姿多彩。
秦淮河歷史故事以人為主線,山水結(jié)合,天人合一。穿越時空隧道從遠古走來,既神奇夸張,又涉及江寧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 《小秦王鞭山開河》、《秦始皇趕山塞?!贰ⅰ陡鹣晌糖鼗春语@靈》、《秦淮河與湖熟板鴨》、《林(靈)順興建湖熟橋》和《河定橋的來歷》等一系列歷史故事。
2008年秦淮河的歷史故事被區(qū)政府列入第一批江寧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八龍。
秦淮河,古名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qū)東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帶,鑿晰連崗,導(dǎo)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據(jù)這一傳說,改稱秦淮。后人指出:,實是。唐杜牧《泊秦淮》詩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的詩句,出現(xiàn)了“秦淮”河名。對此河之來歷,《六朝事跡編類》載:“淮水……分派屈曲,不類人工,疑非始皇所開”,經(jīng)地質(zhì)、考古學者證實,秦淮河屬自然河道,非人工所烎。但其中某些地段為人工所開鑿,仍不能排斥。
1 游賞心亭 王圭
六朝遺跡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
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樹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
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芳樽。
2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 游秦淮 秦大士
金粉飄零野草新,女墻日夜枕寒津。
興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4 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5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6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7 登賞心亭 陸游
蜀棧秦關(guān)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游。
全家穩(wěn)下黃牛峽,半醉來尋白鷺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蕭蕭木葉石城秋。
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
8 秦淮雜詩 王士禎
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艷景似殘秋。
9 秦淮泛舟 王安石
強扶衰病衰淮舸,尚怯春風溯午潮。
花與新吾如有意,山於何處不相招。
10 秦淮海圖 唐寅
淮海修真遺麗華,它言道是我言差。
金丹不了紅顏別,地下相逢兩面沙。
11 高郵雨泊 王士禎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12 桃花扇
孔尚任
梨花似雪柳如煙,
春在秦淮兩岸邊;
一帶妝樓臨水蓋,
家家分影照嬋娟。
白骨青灰長艾蕭,
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興亡夢,
兒女濃情何處消。
13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秦淮河相傳是秦始皇為了破金陵(南京)之王氣而開鑿的。
在其上最古老的“長干橋”旁,公元前400多年建造了最古老的城池---越城,是越王勾踐所建。 從南朝開始,秦淮河兩岸酒家林立,氣氛奢靡,無數(shù)歌船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王孫公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比如李香君、董小宛都是后世傳名的秦淮佳麗。
一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所以唐朝詩人杜牧寫了“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首著名的《泊秦淮》來描述當時六朝金粉,醉生夢死的景象。
明朝時秦淮河畔更加繁華,明太祖朱元璋又下令元宵節(jié)時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燈萬盞,盛況空前。 史書記載“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
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里珠簾” 清朝著名小說《儒林外史》中也寫道:“(南京)城里一道河,東水關(guān)到西水關(guān)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p>
其實秦淮河歷史悠久,遠遠不只是因一首《泊秦淮》而成名的。 這秦淮河相傳是秦始皇為了破金陵(南京)之王氣而開鑿的。
在其上最古老的“長干橋”旁,公元前400多年建造了最古老的城池---越城,是越王勾踐所建。 這一帶又叫“長干里”,李白曾有一首著名的詩“長干行”就是描寫這里的,其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幾句更是膾炙人口,而且還發(fā)展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等著名成語。
沿古河道向西又有古石頭城遺址,仍是三國時的城防工事,諸葛亮經(jīng)過這里時曾寫下了“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的名言,所以南京又有“石城”的別名。 六朝時,秦淮河更成為文人騷客聚會的勝地,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都紛紛入詩,文彩風流傳于后世。
到近代由于戰(zhàn)亂不斷,秦淮河漸漸淤塞,解放后開始疏通整治,近年來更精心修葺,南京市政府規(guī)定在秦淮風光帶內(nèi)的所有建筑物全部都要按照古秦淮風格設(shè)計,無論是修舊還是建新,都要遵守這一規(guī)則,重現(xiàn)了當年白墻黑瓦,飛檐翹角的特色,成為江南古建筑的代表。 。
秦淮八艷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愛情故事的八位才藝名妓。明末在秦淮一帶的八個名妓,又稱“金陵八艷”。秦淮八艷的事跡,最先見于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眉生、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八艷簡介
共同點
秦淮八艷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jīng)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xiàn)出崇高的民族節(jié)氣。
其次,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八人個個能詩會畫,只是大部分已經(jīng)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來較多。她們創(chuàng)作勤奮,努力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故宮博物館曾展出了馬湘蘭的蘭花長卷,無錫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圖。
最后一點就是,她們對愛情和友誼十分忠誠。秦淮八艷都是被逼上青樓的。沒有人想過這樣的賣笑生涯。她們無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終生廝守,可她們的從良卻總是歷經(jīng)坎坷。八艷中的柳如是、顧眉生、寇白門后來都從良跟隨明末的歷史名臣。明亡后,八艷中許多人都因政治原因而遭到追捕。陳圓圓,董小宛也由此出現(xiàn)在當時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的生命中。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