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鄭板橋為蘇州網(wǎng)師園濯纓水閣寫的一聯(lián):
曾三顏四;
禹寸陶分。
“曾”即孔子弟子曾參。他說過:“吾日三省我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復(fù)習(xí)三個方面,此為“曾三”。
“顏”為孔子弟子顏回,他有四勿,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惫史Q顏四。
“禹寸”,是說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陰?!队文献印分^:“大圣大責(zé)尺壁,而重寸之陰”。
陶分,指學(xué)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時光。他說過,“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dāng)惜分陰”。
1、明朝名臣于謙幼時即聰穎過人。
一位僧人見小于謙頭梳雙髻,即出句戲曰: 牛頭喜得生龍角 小于謙應(yīng)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齡稍大后,于謙頭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見了,又出上聯(lián)相戲: 三角如鼓架 于謙回?fù)舻溃? 一禿似擂槌 2、明人解縉小時就善對句。九歲時,父親攜他到長江邊洗浴,父子把衣服脫了掛在江邊一老樹上。
父親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樹為衣架 解縉隨即對句曰: 萬里長江作浴盆 3、某日,解縉的父親與友人對弈,開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解父一時語塞,站在一旁的解縉應(yīng)聲替父解圍: 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 4、解縉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屬同村的鄉(xiāng)紳所有。有一年春節(jié)時,解縉在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 門對千棵竹 家藏萬卷書 鄉(xiāng)紳見了心中老大地不高興,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
縉知鄉(xiāng)紳用意,便于上下聯(lián)尾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鄉(xiāng)紳見了更為氣惱,再命家丁把竹子連根挖掉,縉聞知,在聯(lián)尾再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鄉(xiāng)紳沒“轍”,只好自生悶氣。 5、一秀才不服解縉的才華,找到解縉,振振有詞地道出一副“佳對”: 牛跑驢跑跑不過馬 雞飛鴨飛飛難比鷹 解縉對這種淺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著對那位秀才說:“我也送先生一副對聯(lián)?!?/p>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6、宋人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句試之: 三代夏商周 劉對曰: 四詩風(fēng)雅頌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設(shè)也!”對句的妙處在于以“四詩”概括“風(fēng)雅頌”:因為《詩經(jīng)》中的“雅”詩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與“風(fēng)”、“頌”合起來恰成“四詩”。 7、梅堯臣以詩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
到了晚年,他應(yīng)歐陽修之邀參加《唐書》的修撰。成稿之后還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們莫不嘆惜。
先前梅堯臣受命修《唐書》時,曾對他的妻子刁氏說: 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雖是夫妻日常對話,卻自然成聯(lián),聞?wù)呓苑Q善對。 8、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于松下走棋,陣風(fēng)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9、蘇軾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蘇的才學(xué),但又覺得該殺殺他的傲氣,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個閏月,王安石即以此為題出了上聯(lián)要蘇軾答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軾苦思多日,終不能對出。
直到幾百年后才有一位無名氏勉強(qiáng)對出了下聯(lián)(寬對):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蘇東坡邀黃庭堅來家作客。黃到門外,蘇忙著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旁的柳樹下攀談起來。
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蘇小妹見此情景即戲語道: 阿兄門外邀雙月 蘇東坡笑對曰: 小妹窗前捉半風(fēng) 按:“雙月”謂“朋”,“半風(fēng)”(“風(fēng)”繁體作“風(fēng)”)指“虱”。 11、一天傍晚,蘇東坡對蘇小妹說:“我出一上聯(lián),請你花一夜工夫?qū)Τ鱿侣?lián)。”
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風(fēng)前吹出聲聲慢 蘇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對出。因為“水仙子”、“碧玉簪”和“聲聲慢”俱為詞牌名,下聯(lián)亦須以詞牌名為對,同時還要描繪出一幕情景,難度確實是很大的。
正在搜腸刮肚之際,忽見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來,蘇小妹靈機(jī)一動對出了下聯(lián): 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按:“虞美人”、“紅繡鞋”、“步步嬌”也是詞牌名。 12、蘇東坡任職杭州期間常外出游山賞水。
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時來到廟中稍息,廟中老道人見他衣著簡樸,便視為普通游士,態(tài)度冷漠地說了聲:“坐!”又對道童喊:“茶!”在談話之間,道人發(fā)現(xiàn)來客頗有學(xué)識,便請進(jìn)廂房敘話,并道:“請坐!”又呼道童:“敬茶!”當(dāng)最終得知來客是蘇東坡時,老道士連連作揖打恭并請他到客廳“坐坐!”。進(jìn)了客廳,道人躬身示禮:“請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臨別時,道人再三請東坡留下“墨寶”。
東坡含笑揮筆書就一聯(lián):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閱后,羞慚不已。 13、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蘇東坡一向友善,兩人相遇常?;ラ_玩笑。
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長江之上,船小風(fēng)輕,對月飲酒,十分暢快,酒過三巡,佛印向東坡索句,東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語。佛印循指望去,但見岸上一農(nóng)夫荷鋤歸村,身后一條黃狗正邊走邊啃一截剩骨。
佛印頓悟東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將自己手中拿著的一把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視微笑。
原來他倆用“形體語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詼諧的雙關(guān)“啞聯(lián)”: 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出句) 水流東坡詩( 尸 ) (佛印對句) 14、一日,佛印對東坡大談佛事,躺在簾子后邊的蘇小妹見佛印把佛法說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這位和尚一“默”,遂題一上聯(lián)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給蘇東坡。東坡接過一看便朗聲大笑,上聯(lián)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東坡把上聯(lián)交給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對出了下聯(lián):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這是一副“析字聯(lián)”,對得十分巧妙。
15、據(jù)傳,宋人梁皓(一作灝)屢考不中,仍不泄其氣,奮發(fā)讀書,終于在82。
西席桃李滿桑梓;東坦龍蛇盡楷模 。
——這副對聯(lián)只有14個字,卻巧妙地運用了六個典故:西席:尊稱老師。古人何以尊稱老師為“西席”呢?這與漢明帝劉莊有關(guān)。
據(jù)《稱謂錄》卷八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shè)幾。故師曰西席。”
此事有史料可查: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他當(dāng)太子時就拜桓榮為老師,登上皇位后,對桓榮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nèi),請桓榮坐向東的位子,并替桓榮擺好桌案和手杖,親自手拿經(jīng)書聽桓榮講解經(jīng)文。
他為何讓老師“向東”坐呢?因為漢代室內(nèi)的座次以“西席”(面向東方)為最尊?!拔飨?,就是“坐西面東”的座次,明帝這樣安排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由于皇帝安排老師坐西席,于是人們就把家庭教師,甚至所有的老師都尊稱為“西席”了。桃李:喻指學(xué)生。
典出《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p>
此話原來是誰對誰說的呢?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zhì),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yǎng)和保舉過不少人。后來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了北方。
在北方,他遇到個叫子簡的人,就大發(fā)牢騷,抱怨那些受自己培養(yǎng)、保舉的人不肯為他出力。子簡聽后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李,夏天才可以在樹下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
可是,如果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那么,不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滿身長的刺還會刺人?!苯又雍営终f:“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yīng)該先選準(zhǔn)對象,然后再加以培養(yǎng)。
你選拔的人本來就是不應(yīng)該選拔的?。 边@里,子簡以“種樹”來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來,人們就把老師培育出的優(yōu)秀人才喻稱為“桃李”,并漸漸地把所教育的學(xué)生、栽培的后輩都稱作“桃李”了。
桑梓:代稱家鄉(xiāng)。典出《詩經(jīng)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這四句詩的大意是:我見到了桑樹和梓樹,便想起家園四周父母也種了它們,引起了我對父母的懷念,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對著它們。
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谶@樣的詩意,《后漢書》中也有“松柏桑梓,猶宜恭肅”(面對松柏桑梓,就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恭敬肅穆的樣子)的句子。
因為桑樹、梓樹是父母親手栽種的,它們生長于家鄉(xiāng),所以后人便用它們來代指家鄉(xiāng);又由于簡潔順口的需要,人們便把這兩種樹名合稱為“桑梓”,因而“桑梓”也就漸漸地成為“家鄉(xiāng)”的代稱了。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聞黃鸝》詩中就有“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的感傷之句。
東坦:指代女婿。據(jù)《辭源》“東坦”條注,“東坦”為“東床坦腹”的略語。
“東坦”何以指代女婿呢?這與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關(guān)。晉代太傅郗鑒想在丞相王導(dǎo)家物色個女婿,便派他的門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選。
門生來到東廂房王家子弟齊集的地方一個個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鑒報告說:“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難分上下。不過,聽說您要選女婿,他們個個都打扮得衣冠楚楚,舉止文雅,希望能被選中,只有一個后生躺在東邊的床上,敞開衣襟,露著肚皮,滿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選女婿似的?!?/p>
郗鑒聽了,高興地說:“這個人正是我要選的佳婿?!庇谑芹稻桶雅畠涸S配給了這個人。
這個躺在床上袒露肚子的人,就是后來成為大書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為美談流傳了下來,漸漸地人們就把好女婿稱為“東床佳婿”、“東床坦腹”、“東床”和“東坦”等。
龍蛇:比喻非常人物。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意思是說:幽深的大山,廣闊的水域,確實是生長龍蛇的地方。據(jù)《辭?!分性蓬A(yù)的注釋“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可見,原來的意思是說,不尋常的地域環(huán)境,往往會生長出不尋常的事物,即有鐘靈毓秀、地靈人杰之意。
唐朝大詩人李白有詩《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其中“窮溟出寶貝,大澤饒龍蛇”兩句也可以作為佐證。此外,“龍蛇”一詞還常常用來:比喻隱匿、退隱,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盤曲的樹枝,形容書法雄健灑脫、筆勢豪放等等。
但就上面對聯(lián)的內(nèi)容來看,這里的“龍蛇”應(yīng)該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有才干的杰出人物??#河髦改7度宋?。
“楷?!币辉~,出自清代汪灝受康熙命所編的《廣群芳譜》??瑯?,即黃連樹,這種樹枝干疏而不屈,剛直挺拔。
相傳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墳頭。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墳?zāi)惯吺仂`三年。
惟獨子貢在孔子生病時因外出經(jīng)商而未能探視,他則祭守六年。子貢在奔喪時曾折樹枝為哭喪棒,并將其插入墓旁,后來此樹枝便萌發(fā)長成葉茂枝疏、干直質(zhì)良的大樹。
模樹,據(jù)說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張“明德慎罰”、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此樹四季常青,枝繁葉茂,其葉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澤純正。
因為這兩種樹都生長在圣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zhì)地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模范人物稱為“楷模”。綜上所述,六個典故的含義搞清了,整個對聯(lián)的大意也就明亮了——老師教育有方,得意門。
對聯(lián)的典故出自蘇東坡;鄭板橋后補(bǔ)橫批:客分三等.
宋代大文豪蘇東城平生喜歡訪僧問禪,有一次脫掉官服,換上便衣到某座寺廟中去游玩拜會.
這座廟的方丈看到來人貌不出眾,穿戴尋常,坐在自己位子上沒有動,只是懶洋洋地抬手讓小和尚給他看座,算是打了個招呼:“坐,茶.”
蘇東城看到方丈如此慢待自己,有些不高興,便想戲弄一下這個以衣冠取人的僧人,于是吩咐站在一邊的小和尚:“取善簿來.”意思是要布施一些香火錢.
善簿取來以后,蘇東坡當(dāng)著方丈的面,提筆寫道:香火錢100兩.方丈在旁邊伸著脖子看到,心中一喜,熱情地站了起來:“請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
蘇東城一笑,又在善簿上落款:東城居士蘇軾.那方丈一看嚇了一跳,他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似尋常的人居然是名動天下的大學(xué)士蘇軾,急忙向他深施一禮,滿臉堆笑地說:“請上坐.”又急忙吩咐:“快,上好茶.”
兩人落座以后,方丈素聞蘇東城詩詞書畫冠絕天下,千金難求,于是借這個千載難逢的機(jī)會請他為廟里題字.蘇東城爽快地答應(yīng)了,信筆在備好的紙上寫下了一聯(lián): 坐,請坐,請上坐;
茶,上茶,上好茶.
這副對聯(lián)生動的表現(xiàn)了和尚的勢力心
啟發(fā)就是不能以衣帽取人
(1)中藥:紙殼——枳殼,防風(fēng)——防風(fēng)(就是本名),陳皮——陳皮,半下——半夏
(2)慶——罄,余——魚
故事:(1)從前有個放牛郎經(jīng)常采藥去賣。一天又來到了藥鋪,店主人的女兒洪娘子在站柜臺,稱完藥材后笑道:“近日聞得外頭流傳一聯(lián),想請教一下,不知可否指點?”
放牛郎微笑說道:“愿領(lǐng)教?!?/p>
洪娘子說出了上聯(lián):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
放牛郎見這里面嵌有“陳皮”、“半夏”兩味中藥名,且用“下”諧“夏”音,他想了很久也沒有對出,只好說:“洪娘子,容我明天對上,好嗎?”洪娘子說:“原來你也是‘不能敲半下’呀!好吧,今天的草藥錢也暫時留下,等對出了再來取吧?!?/p>
放牛郎知道洪娘子有意為難,但也無可奈何,便默默離開了藥店。他走到街上,忽然看見一個小孩拖著個爛燈籠在玩,心頭豁然開朗,即刻轉(zhuǎn)身跑回藥店,興沖沖地對出了下聯(lián):
燈籠籠燈,紙殼原來只防風(fēng)。
洪娘子一驚,覺得這下聯(lián)以“紙”諧“枳”,且嵌“枳殼”、“防風(fēng)”兩味中藥名,雖對得不甚工整,卻也十分難得,不由得對放牛郎有了好感。后來,兩人結(jié)成了夫妻。
(2)版本1——吳中才子祝枝山,為訪唐伯虎,到了杭州,轉(zhuǎn)眼到了歲除。在杭州,他住在周文賓府上。除夕夜,當(dāng)祝枝山聽說,杭州人貼無字聯(lián),取一年無事的風(fēng)俗后,大笑道:“杭州人但求沒事,我偏要教他們有事?!闭f罷,趁著酒興,帶著周德、祝僮,到外面去寫無字聯(lián)。他們?nèi)说搅私稚?,只見家家戶戶的無字聯(lián),都已貼齊。走到一家門口,周德介紹說:“這是積善人家,常行好事,是杭州有名的善人?!弊Vι教峁P在無字聯(lián)上寫:
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余。
版本2——一天中午,佛印正在寺院,聽說蘇東坡要來,便將一條西湖魚洗凈剖開清蒸好??伤灿幸庀牒吞K東坡開玩笑,一看旁邊有只磬,就順手把魚扣在磬下面。
蘇東坡就座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shù)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于是故意長嘆一聲:“唉! ”
佛印素知蘇東坡性情開朗達(dá)觀,笑口常開,今天卻見他愁眉苦臉,好生納悶,就問道:“你今天為何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啊?”
東坡回答道:“大和尚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寫副對聯(lián),誰知剛寫好上聯(lián),下聯(lián)卻怎么也想不出來,故此心煩不已呀! ”
老和尚不知是計,心想:以你蘇東坡的文才都對不出來,這對聯(lián)一定是深奧難測了。便好奇地問道:“不知這上聯(lián)是什么?可否說給我聽聽?”
蘇東坡連連說:“可以,可以。這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狈鹩∫宦?,嗤一聲樂了,心想這種對聯(lián)家家戶戶都貼爛了,你蘇東坡卻來捉弄我。不知肚子里又有什么鬼花招。他也不動聲色地說:“我就來給你說出下聯(lián),是‘積善人家慶有余’吧! ”
蘇東坡忙稱贊道:“啊呀,高才高才,我是‘向陽門弟’,你是‘積善人家’;我是‘春常在’你是‘慶有余’。喲!你的磬里有魚??!那就拿出來吃吧! ”
佛印這才明白,原來蘇東坡繞來繞去,就是為了這磬下面扣著的魚??!
【對聯(lián)的定義】 對聯(lián)起源桃符,是一種對偶文學(xué),大致可分詩對聯(lián),以及散對聯(lián),嚴(yán)格區(qū)分大小詞類相對,可見對聯(lián)起源律詩,是根本的錯誤。
傳統(tǒng)的對聯(lián)小類相對,對仗比所謂詩對聯(lián)工整。隨著唐朝詩對聯(lián)興起,散文對聯(lián),排斥在外,稱非主流對聯(lián)。
(對聯(lián)又稱作楹聯(lián)) 非主流對聯(lián)指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qiáng)調(diào)詞性相當(dāng),又不失對仗的對聯(lián)。 【古代經(jīng)典對聯(lián)】 上聯(lián):好讀書不好讀書。
對聯(lián) 下聯(lián):好讀書不好讀書。 此聯(lián)為【明】徐渭所作。
上聯(lián)指年少時好讀書卻不愛好讀書,年老時愛好讀書不好讀書。 上聯(lián):閑人免進(jìn)賢人進(jìn)。
原對:盜者莫來道者來。 新聯(lián):撈者莫來勞者來。
吾聯(lián):罪客勿來醉客來。 此聯(lián)為【明】擔(dān)山和尚所作。
上聯(lián):理想莫享醴。 下聯(lián):前途弗圖錢。
上聯(lián):獨覽梅花掃臘雪. 下聯(lián):細(xì)睨山勢舞流溪. 此聯(lián)的妙處在于上聯(lián)急讀如音階:‘多來米發(fā)索拉西’。下聯(lián)為方言讀數(shù)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聯(lián):暑鼠涼梁,提筆描貓驚暑鼠。 原對:饑雞盜稻,呼童拾石打饑雞。
古對:渴鶴汲漈,令奴響槍擊渴鶴。 此聯(lián)又作‘暑鼠量梁’。
上聯(lián):暑鼠涼梁,筆璧描貓暑鼠驚竟沿檐,撞樁斯死,老貓食尸。 原對:缺! 吾對:饑雞盜稻,同童拾石饑雞逸亦飛扉,碰棚彼斃,矢石落籮。
此聯(lián)為網(wǎng)友改上聯(lián)而出之新聯(lián),余勉而對矣。 上聯(lián):雞饑爭豆斗。
下聯(lián):鼠暑上梁涼。 上聯(lián):溪西犀喜戲。
下聯(lián):囿右鼬悠游。 上聯(lián):今宵消夏。
下聯(lián):明晌賞花。 上聯(lián):士農(nóng)工(宮)商角徴羽。
下聯(lián):寒熱溫涼(良)恭儉讓。 吾聯(lián):鋁銅金鉬(木)水火土。
此聯(lián)也是一奇聯(lián)。上聯(lián)分兩部分:士農(nóng)工商;宮商角徴羽。
前為四業(yè),后為五音,而有一個字重復(fù),一個字諧音。原對寒熱溫涼為四覺,溫良恭儉讓為君子的五種德行。
我的鋁銅金鉬為四種金屬,金木水火土為五行。 上聯(lián):游西湖,提錫壺,錫壺落西湖,惜乎錫壺。
下聯(lián): 做邊幅, 捉蝙蝠, 蝙蝠撞邊幅, 貶負(fù)蝙蝠。 原對:古對: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聯(lián):過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聯(lián):過桐巖,射彤雁,彤雁斃桐巖,痛焉彤雁。
九畹:三峽的九畹溪。 上聯(lián):泥肥禾尚瘦。
下聯(lián):晷短夜差長。 此聯(lián)諧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長’。
上聯(lián):削發(fā)又犯法。 下聯(lián):出家卻帶枷。
此聯(lián)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聯(lián):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聯(lián):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聯(lián):畫廟廟畫妙化廟。
下聯(lián):名園園名圓明園。 上聯(lián):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lián):瑯玕不是狼肝。 此聯(lián)為【明】王洪所對。
上聯(lián):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lián):瑯玕不是狼肝。
為絕代佳句.。
1、明朝名臣于謙幼時即聰穎過人。
一位僧人見小于謙頭梳雙髻,即出句戲曰: 牛頭喜得生龍角 小于謙應(yīng)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齡稍大后,于謙頭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見了,又出上聯(lián)相戲: 三角如鼓架 于謙回?fù)舻溃?一禿似擂槌 2、明人解縉小時就善對句。九歲時,父親攜他到長江邊洗浴,父子把衣服脫了掛在江邊一老樹上。
父親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樹為衣架 解縉隨即對句曰: 萬里長江作浴盆 3、某日,解縉的父親與友人對弈,開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解父一時語塞,站在一旁的解縉應(yīng)聲替父解圍: 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 4、解縉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屬同村的鄉(xiāng)紳所有。有一年春節(jié)時,解縉在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 門對千棵竹 家藏萬卷書 鄉(xiāng)紳見了心中老大地不高興,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
縉知鄉(xiāng)紳用意,便于上下聯(lián)尾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鄉(xiāng)紳見了更為氣惱,再命家丁把竹子連根挖掉,縉聞知,在聯(lián)尾再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鄉(xiāng)紳沒“轍”,只好自生悶氣。 5、一秀才不服解縉的才華,找到解縉,振振有詞地道出一副“佳對”: 牛跑驢跑跑不過馬 雞飛鴨飛飛難比鷹 解縉對這種淺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著對那位秀才說:“我也送先生一副對聯(lián)。”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6、宋人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句試之: 三代夏商周 劉對曰: 四詩風(fēng)雅頌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設(shè)也!”對句的妙處在于以“四詩”概括“風(fēng)雅頌”:因為《詩經(jīng)》中的“雅”詩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與“風(fēng)”、“頌”合起來恰成“四詩”。 7、梅堯臣以詩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
到了晚年,他應(yīng)歐陽修之邀參加《唐書》的修撰。成稿之后還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們莫不嘆惜。
先前梅堯臣受命修《唐書》時,曾對他的妻子刁氏說: 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雖是夫妻日常對話,卻自然成聯(lián),聞?wù)呓苑Q善對。 8、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于松下走棋,陣風(fēng)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9、蘇軾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蘇的才學(xué),但又覺得該殺殺他的傲氣,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個閏月,王安石即以此為題出了上聯(lián)要蘇軾答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軾苦思多日,終不能對出。
直到幾百年后才有一位無名氏勉強(qiáng)對出了下聯(lián)(寬對):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蘇東坡邀黃庭堅來家作客。黃到門外,蘇忙著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旁的柳樹下攀談起來。
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蘇小妹見此情景即戲語道: 阿兄門外邀雙月 蘇東坡笑對曰: 小妹窗前捉半風(fēng) 按:“雙月”謂“朋”,“半風(fēng)”(“風(fēng)”繁體作“風(fēng)”)指“虱”。 11、一天傍晚,蘇東坡對蘇小妹說:“我出一上聯(lián),請你花一夜工夫?qū)Τ鱿侣?lián)?!?/p>
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風(fēng)前吹出聲聲慢 蘇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對出。因為“水仙子”、“碧玉簪”和“聲聲慢”俱為詞牌名,下聯(lián)亦須以詞牌名為對,同時還要描繪出一幕情景,難度確實是很大的。
正在搜腸刮肚之際,忽見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來,蘇小妹靈機(jī)一動對出了下聯(lián): 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按:“虞美人”、“紅繡鞋”、“步步嬌”也是詞牌名。 12、蘇東坡任職杭州期間常外出游山賞水。
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時來到廟中稍息,廟中老道人見他衣著簡樸,便視為普通游士,態(tài)度冷漠地說了聲:“坐!”又對道童喊:“茶!”在談話之間,道人發(fā)現(xiàn)來客頗有學(xué)識,便請進(jìn)廂房敘話,并道:“請坐!”又呼道童:“敬茶!”當(dāng)最終得知來客是蘇東坡時,老道士連連作揖打恭并請他到客廳“坐坐!”。進(jìn)了客廳,道人躬身示禮:“請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臨別時,道人再三請東坡留下“墨寶”。
東坡含笑揮筆書就一聯(lián):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閱后,羞慚不已。 13、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蘇東坡一向友善,兩人相遇常?;ラ_玩笑。
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長江之上,船小風(fēng)輕,對月飲酒,十分暢快,酒過三巡,佛印向東坡索句,東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語。佛印循指望去,但見岸上一農(nóng)夫荷鋤歸村,身后一條黃狗正邊走邊啃一截剩骨。
佛印頓悟東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將自己手中拿著的一把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視微笑。
原來他倆用“形體語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詼諧的雙關(guān)“啞聯(lián)”: 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出句) 水流東坡詩( 尸 ) (佛印對句) 14、一日,佛印對東坡大談佛事,躺在簾子后邊的蘇小妹見佛印把佛法說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這位和尚一“默”,遂題一上聯(lián)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給蘇東坡。東坡接過一看便朗聲大笑,上聯(lián)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東坡把上聯(lián)交給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對出了下聯(lián):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這是一副“析字聯(lián)”,對得十分巧妙。
15、據(jù)傳,宋人梁皓(一作灝)屢考不中,仍不泄其氣,奮發(fā)讀書,終于在82歲時中了狀元。在給皇帝的謝表中,梁。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