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且使遽告于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睖缁€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譯文
秦國軍隊經(jīng)過成周王城的北門,戰(zhàn)車上除御者以外,車左、車右都脫去頭盔下車致敬,隨即跳上車去的有三百輛戰(zhàn)車的將士。王孫滿年紀(jì)還小,看到了,對周襄王說:“秦國軍隊不莊重又沒有禮貌,一定失敗。不莊重就缺少計謀,無禮貌就不嚴(yán)肅。進入險地而滿不在乎,又不能出主意,能夠不打敗仗嗎?”
秦軍到達滑國,鄭國的商人弦高準(zhǔn)備到成周做買賣,碰到秦軍,先送秦軍四張熟牛皮作引禮,再送十二頭牛犒勞軍隊,說:“寡君聽說您準(zhǔn)備行軍經(jīng)過敝邑,謹(jǐn)來犒賞您的隨從。敝邑貧乏,為了您的隨從在這里停留,住下就預(yù)備一天的供應(yīng),離開就準(zhǔn)備一夜的保衛(wèi)?!毕腋咄瑫r又派傳車緊急地向鄭國報告。鄭穆公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人的館舍,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裝束完畢、磨利武器、喂飽馬匹了。派皇武子辭謝他們,說:“大夫們久住在這里,敝邑的干肉、糧食、牲口都竭盡了。為了大夫們將要離開,鄭國的有原圃,就如同秦國的有具圃,大夫們自己獵取麋鹿,使敝邑得有閑空,怎么樣?”于是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楊孫逃到宋國。孟明說:“鄭國有準(zhǔn)備了,不能存有希望了。攻打鄭國不能取勝,包圍它又沒有后援,我還是回去吧?!庇谑乔剀姕缌嘶瑖突厝チ?。
起因是晉國喝秦國聯(lián)合起來打算滅了鄭國結(jié)果是鄭國的商人弦高用?;饬饲貒牡墓ゴ?,說明了弦高作為一個商人很愛國為了國家不惜自己的利益。下面是這個故事的完整樓主 弦高救國
晉文公打敗了楚國,跟各諸侯國訂了盟約,做了霸主。鄭國是個小國,因為懼怕楚國,又暗地和楚國結(jié)了盟。晉文公很生氣,就與秦穆公約定一起出兵征討鄭國。
為了生存,鄭國先與秦穆公講和,允許秦國派三個將軍帶二千人馬替鄭國守衛(wèi)北門。秦國就退了兵。鄭國也不敢惹晉國,又和晉國訂了盟約,晉軍也撤走了。
留在鄭國的秦國將軍就派人向秦穆公報告了這情況,還要求再次征討鄭國。但秦穆公不愿因此影響與晉文公的關(guān)系,就暫時忍耐下來。
過了兩年,晉文公病死,他兒子襄公即位。秦穆公決定趁晉國有喪事的機會,與駐在鄭國的三個將軍里應(yīng)外合偷襲鄭國。
鄭國離秦國很遠(yuǎn),到了第二年二月,秦國的軍隊才進入到滑國地界(河南?。.?dāng)時鄭國有個販牛的商人名叫弦高,他正趕著牛去河南洛陽做生意,碰上了秦軍,他看出了秦軍的企圖,一方面派人趕快回鄭國送信;一方面想出了對付秦軍的辦法。
一天,一個自稱是鄭國使臣的人,趕著十二頭肥牛來到秦軍駐地,要求見秦國主將孟明視。孟明視接見了他,鄭國的使臣說道:“我叫弦高,我們的國君知道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十二頭肥牛,慰勞全軍將士,以表示我們的一點心意。”
孟明視聽了大吃一驚,心想:鄭國使臣遠(yuǎn)路趕來慰勞軍隊,說明鄭國已有了準(zhǔn)備,我們的偷襲很難成功了。他連忙解釋說:“我們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么費心,請你回去吧?!笔障铝怂蛠淼氖^牛。
弦高走后,孟明視與手下的人說:“鄭國已有了準(zhǔn)備,偷襲成功沒有希望了,還是回國吧。”秦軍順路滅掉了滑國,就退兵了。
這時鄭國國君也接到了弦高的信,急忙派人到北門觀察秦軍的動靜,果然發(fā)現(xiàn)他們已做好打仗的準(zhǔn)備。他就不客氣地向秦國的三位將軍下了逐客令。秦國的三個將軍知道機密已泄露,便連夜將兵馬從鄭國撤走了。
弦高利用自己的智慧,保衛(wèi)了國家,為百姓們免除了一次戰(zhàn)爭災(zāi)難,這件事被傳為佳話。
晉文公打敗了楚國,會合諸侯,連一向歸附楚國的陳、蔡、鄭三國的國君也都來了。鄭國雖然跟晉國訂了盟約,但是因為害怕楚國,暗地里又跟楚國結(jié)了盟。
晉文公知道這件事,打算再一次會合諸侯去征伐鄭國。大臣們說:“會合諸侯已經(jīng)好幾次了。咱們本國兵馬已足夠?qū)Ω多崌?,何必去麻煩人家呢??/p>
晉文公說:“也好,不過秦國跟我們約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請他。”
秦穆公正想向東擴張勢力,就親自帶著兵馬到了鄭國。晉國的兵馬駐扎在西邊,秦國的兵駐扎在東邊。聲勢十分浩大。鄭國的國君慌了神,派了個能說會道的燭之武去勸說秦穆公退兵。
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兩國一起攻打鄭國,鄭國準(zhǔn)得亡國了。但是鄭國和秦國相隔很遠(yuǎn),鄭國一亡,土地全歸了晉國,晉國的勢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東邊滅了鄭國,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國,對您有什么好處呢?再說,要是秦國和我們講和,以后你們有什么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我們還可以當(dāng)個東道主接待使者,對您也沒有壞處。您瞧著辦吧?!?/p>
秦穆公考慮到自己的利害關(guān)系,答應(yīng)跟鄭國單獨講和,還派了三個將軍帶了兩千人馬,替鄭國守衛(wèi)北門,自己帶領(lǐng)其余的兵馬回國了。
晉國人一瞧秦軍走了,都很生氣。有的主張追上去打一陣子,有的說把留在北門外的兩千秦兵消滅掉。
晉文公說:“我要是沒有秦君的幫助,怎么能回國呢?”他不同意攻打秦軍,卻想辦法把鄭國拉到晉國一邊,訂了盟約,撤兵回去了。
留在鄭國的三個秦國將軍聽到鄭國又投靠了晉國,氣得吹胡子瞪眼睛,連忙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要求再討伐鄭國。秦穆公得到消息,雖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晉文公扯破臉,只好暫時忍著。
過了兩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晉文公病死,他的兒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勸說秦穆公討伐鄭國。他們說:“晉國國君重耳剛死去,還沒舉行喪禮。趁這個機會攻打鄭國,晉國決不會插手?!?/p>
留在鄭國的將軍也送信給秦穆公說:“鄭國北門的防守掌握在我們手里,要是秘密派兵來偷襲,保管成功?!?/p>
秦穆公召集大臣們商量怎樣攻打鄭國。兩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對。蹇叔說:“調(diào)動大軍想偷襲這么遠(yuǎn)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zhǔn)備,怎么能夠取勝;而且行軍路線這樣長,還能瞞得了誰?”
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為大將,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shù),白乙丙為副將,率領(lǐng)三百輛兵車,偷偷地去打鄭國。
第二年二月,秦國的大軍進入滑國地界(在今河南?。:鋈挥腥藬r住去路,說是鄭國派來的使臣,求見秦國主將。
孟明視大吃一驚,親自接見那個自稱使臣的人,并問他前來干什么。
那“使臣”說:“我叫弦高。我們的國君聽到三位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禮物,慰勞貴軍將士,表示我們一點心意?!苯又?,他獻上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
孟明視原來打算在鄭國毫無準(zhǔn)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現(xiàn)在鄭國使臣老遠(yuǎn)地跑來犒勞軍隊,這說明鄭國早已有了準(zhǔn)備,要偷襲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給他們的禮物,對弦高說:“我們并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么費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視對他手下的將軍說:“鄭國有了準(zhǔn)備,偷襲沒有成功的希望。我們還是回國吧。”說罷,就滅掉滑國,回國了。
其實,孟明視上了弦高的當(dāng)。弦高是個牛販子。他趕了牛到洛邑去做買賣,正好碰到秦軍。他看出了秦軍的來意,要向鄭國報告已經(jīng)來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鄭國使臣騙了孟明視,一面派人連夜趕回鄭國向國君報告。
鄭國的國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門去觀察秦軍的動靜。果然發(fā)現(xiàn)秦軍把刀槍磨擦得雪亮,馬匹喂得飽飽的,正在作打仗的準(zhǔn)備。他就老實不客氣,向秦國的三個將軍下了逐客令,說:“各位在鄭國住得太久,我們實在供應(yīng)不起。
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
三個將軍知道已經(jīng)泄露了機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連夜把人馬帶走。
起因是晉國喝秦國聯(lián)合起來打算滅了鄭國結(jié)果是鄭國的商人弦高用?;饬饲貒牡墓ゴ?,說明了弦高作為一個商人很愛國為了國家不惜自己的利益。
下面是這個故事的完整樓主 弦高救國 晉文公打敗了楚國,跟各諸侯國訂了盟約,做了霸主。鄭國是個小國,因為懼怕楚國,又暗地和楚國結(jié)了盟。
晉文公很生氣,就與秦穆公約定一起出兵征討鄭國。 為了生存,鄭國先與秦穆公講和,允許秦國派三個將軍帶二千人馬替鄭國守衛(wèi)北門。
秦國就退了兵。鄭國也不敢惹晉國,又和晉國訂了盟約,晉軍也撤走了。
留在鄭國的秦國將軍就派人向秦穆公報告了這情況,還要求再次征討鄭國。但秦穆公不愿因此影響與晉文公的關(guān)系,就暫時忍耐下來。
過了兩年,晉文公病死,他兒子襄公即位。秦穆公決定趁晉國有喪事的機會,與駐在鄭國的三個將軍里應(yīng)外合偷襲鄭國。
鄭國離秦國很遠(yuǎn),到了第二年二月,秦國的軍隊才進入到滑國地界(河南?。.?dāng)時鄭國有個販牛的商人名叫弦高,他正趕著牛去河南洛陽做生意,碰上了秦軍,他看出了秦軍的企圖,一方面派人趕快回鄭國送信;一方面想出了對付秦軍的辦法。
一天,一個自稱是鄭國使臣的人,趕著十二頭肥牛來到秦軍駐地,要求見秦國主將孟明視。孟明視接見了他,鄭國的使臣說道:“我叫弦高,我們的國君知道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十二頭肥牛,慰勞全軍將士,以表示我們的一點心意。”
孟明視聽了大吃一驚,心想:鄭國使臣遠(yuǎn)路趕來慰勞軍隊,說明鄭國已有了準(zhǔn)備,我們的偷襲很難成功了。他連忙解釋說:“我們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么費心,請你回去吧?!?/p>
收下了送來的十二頭牛。 弦高走后,孟明視與手下的人說:“鄭國已有了準(zhǔn)備,偷襲成功沒有希望了,還是回國吧?!?/p>
秦軍順路滅掉了滑國,就退兵了。 這時鄭國國君也接到了弦高的信,急忙派人到北門觀察秦軍的動靜,果然發(fā)現(xiàn)他們已做好打仗的準(zhǔn)備。
他就不客氣地向秦國的三位將軍下了逐客令。秦國的三個將軍知道機密已泄露,便連夜將兵馬從鄭國撤走了。
弦高利用自己的智慧,保衛(wèi)了國家,為百姓們免除了一次戰(zhàn)爭災(zāi)難,這件事被傳為佳話。
祖逖(266-321),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lǐng)。
成語,聞雞起舞。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蚱鹞琛!?
傳說,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fù),每次和好友劉琨談?wù)摃r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成語,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p>
譯文:祖逖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fā)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qū)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
摘錄的,引自:/view/51940.htm弦高弦高是鄭國的一位行商,經(jīng)常來往于各國之間做生意。
魯售公三十三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轄地經(jīng)商,途中遇到秦國軍隊,當(dāng)他得知秦軍要去襲擊他的祖國鄭國時,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國報告敵,惰,一面?zhèn)窝b成鄭國國君的特使,以12頭牛作為禮物,稿勞秦軍。秦軍以為鄭國已經(jīng)知道偷襲之事,只好班師返回。
鄭國避免了一次滅亡的命運。當(dāng)鄭國君主要獎賞弦高時,他卻婉言謝絕"作為商人,忠于國家是理所當(dāng)然的,如果受獎,豈不是把我當(dāng)作外人了嗎?"弦高智退秦軍晉文公打敗了楚國,會合諸侯,連一向歸附楚國的陳、蔡、鄭三國的國君也都來了。
鄭國雖然跟晉國訂了盟約,但是因為害怕楚國,暗地里又跟楚國結(jié)了盟。晉文公知道這件事,打算再一次會合諸侯去征伐鄭國。
大臣們說:“會合諸侯已經(jīng)好幾次了。咱們本國兵馬已足夠?qū)Ω多崌?,何必去麻煩人家呢?”晉文公說:“也好,不過秦國跟我們約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請他?!?/p>
秦穆公正想向東擴張勢力,就親自帶著兵馬到了鄭國。晉國的兵馬駐扎在西邊,秦國的兵駐扎在東邊。
聲勢十分浩大。鄭國的國君慌了神,派了個能說會道的燭之武去勸說秦穆公退兵。
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兩國一起攻打鄭國,鄭國準(zhǔn)得亡國了。但是鄭國和秦國相隔很遠(yuǎn),鄭國一亡,土地全歸了晉國,晉國的勢力就更大了。
它今天在東邊滅了鄭國,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國,對您有什么好處呢?再說,要是秦國和我們講和,以后你們有什么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我們還可以當(dāng)個東道主接待使者,對您也沒有壞處。您瞧著辦吧?!?/p>
秦穆公考慮到自己的利害關(guān)系,答應(yīng)跟鄭國單獨講和,還派了三個將軍帶了兩千人馬,替鄭國守衛(wèi)北門,自己帶領(lǐng)其余的兵馬回國了。晉國人一瞧秦軍走了,都很生氣。
有的主張追上去打一陣子,有的說把留在北門外的兩千秦兵消滅掉。晉文公說:“我要是沒有秦君的幫助,怎么能回國呢?”他不同意攻打秦軍,卻想辦法把鄭國拉到晉國一邊,訂了盟約,撤兵回去了。
留在鄭國的三個秦國將軍聽到鄭國又投靠了晉國,氣得吹胡子瞪眼睛,連忙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要求再討伐鄭國。秦穆公得到消息,雖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晉文公扯破臉,只好暫時忍著。
過了兩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晉文公病死,他的兒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勸說秦穆公討伐鄭國。
他們說:“晉國國君重耳剛死去,還沒舉行喪禮。趁這個機會攻打鄭國,晉國決不會插手。”
留在鄭國的將軍也送信給秦穆公說:“鄭國北門的防守掌握在我們手里,要是秘密派兵來偷襲,保管成功?!鼻啬鹿偌蟪紓兩塘吭鯓庸ゴ蜞崌?/p>
兩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對。蹇叔說:“調(diào)動大軍想偷襲這么遠(yuǎn)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zhǔn)備,怎么能夠取勝;而且行軍路線這樣長,還能瞞得了誰?”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為大將,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shù),白乙丙為副將,率領(lǐng)三百輛兵車,偷偷地去打鄭國。
第二年二月,秦國的大軍進入滑國地界(在今河南?。:鋈挥腥藬r住去路,說是鄭國派來的使臣,求見秦國主將。
孟明視大吃一驚,親自接見那個自稱使臣的人,并問他前來干什么。那“使臣”說:“我叫弦高。
我們的國君聽到三位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禮物,慰勞貴軍將士,表示我們一點心意?!苯又I上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
孟明視原來打算在鄭國毫無準(zhǔn)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F(xiàn)在鄭國使臣老遠(yuǎn)地跑來犒勞軍隊,這說明鄭國早已有了準(zhǔn)備,要偷襲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給他們的禮物,對弦高說:“我們并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么費心。你就回去吧?!?/p>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視對他手下的將軍說:“鄭國有了準(zhǔn)備,偷襲沒有成功的希望。我們還是回國吧?!?/p>
說罷,就滅掉滑國,回國了。其實,孟明視上了弦高的當(dāng)。
弦高是個牛販子。他趕了牛到洛邑去做買賣,正好碰到秦軍。
他看出了秦軍的來意,要向鄭國報告已經(jīng)來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鄭國使臣騙了孟明視,一面派人連夜趕回鄭國向國君報告。
鄭國的國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門去觀察秦軍的動靜。果然發(fā)現(xiàn)秦軍把刀槍磨擦得雪亮,馬匹喂得飽飽的,正在作打仗的準(zhǔn)備。
他就老實不客氣,向秦國的三個將軍下了逐客令,說:“各位在鄭國住得太久,我們實在供應(yīng)不起。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
三個將軍知道已經(jīng)泄露了機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連夜把人馬帶走。來源:《中華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蟾宮折桂,也有一此傳說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榮桂記》所敘最詳。
文章說江西廬陵周孟聲與其子學(xué)顏都是讀書人,在當(dāng)?shù)睾苡忻麣?。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nèi)有棵大桂樹,枝葉繁榮,樹蔭可遮蓋二畝地面。元末動亂中房屋被焚毀,樹也被燒死,樹枝被砍做燒柴,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樹干竟發(fā)出新芽,不幾年,便又郁郁蔥蔥。有人說,此樹經(jīng)火之后,外焦內(nèi)枯,現(xiàn)發(fā)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說,草木無知,卻得風(fēng)氣之先。當(dāng)年寇準(zhǔn)病故,人們?yōu)閼{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筍,田氏兄弟鬧分家,其家的荊樹無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樹又復(fù)榮,可見周家又將復(fù)興。不入,學(xué)顏之子仲方考中進士,人們就都認(rèn)為此樹重榮是祥瑞了。祥瑞之說本出迷信,牽強附會的以自然現(xiàn)象解釋社會現(xiàn)象,毫無可取,但從老樹重榮中,亦可看到桂的頑強生命力。
漢晉以后,又有月中桂樹的傳說盛行,《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有一位吳剛因?qū)W仙術(shù)違規(guī)被罰在月宮砍桂,每砍一斧,桂樹的創(chuàng)傷就會立即愈合,因此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而始終砍不倒樹。關(guān)于月中桂樹的傳奇故事被古人演繹附會得五花八門,尤其以唐宋兩代為盛。月中桂樹又被命名娑羅樹、騫樹,月中桂樹的果實每年四五月后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對月中桂樹的確深信不疑,文人學(xué)士每當(dāng)中秋望月,吟詩作服,都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在古希臘,人們常以月桂樹葉編成冠冕,奉獻給英雄或詩人,以表示崇敬。后來在英國還有“桂冠詩人”的稱號,開始是大學(xué)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時,便成為王室御用詩人的專稱。月桂屬樟科長綠喬木,春季開花,原產(chǎn)地中海地區(qū),與中國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國也有桂冠之說,是以帶桂枝編制的,取其清香高潔。三國時魏國繁欽的《弭愁賦》中有“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之句,意思是編織桂冠來打扮自己,鋪排像錦繡一樣華美文字。因為桂清香高潔,人們早就用它來形容、評價人物。漢武帝曾問東方朔,孔子和顏淵誰的道德最高尚,東方朔說:顏淵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獨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風(fēng)一樣浩蕩,天下萬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在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場,每年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yīng)試得中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都t樓夢》第九回仲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xué)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币泽笇m折桂比喻科場得意,也表現(xiàn)出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向往。
犒師救國:犒賞軍隊以拯救國家,這個故事起源于春秋時代:弦高,春秋時鄭國商人。
公元前627年,孟明視統(tǒng)帥秦兵,準(zhǔn)備對鄭國發(fā)動襲擊。秦鄭兩國路途遙遠(yuǎn),秦軍到達距離鄭國80余里的滑國時,忽然有人攔住去路,說是鄭國派來的犒勞秦師的使者,這個人就是弦高。
他本打算趕著牛群去洛陽經(jīng)商,卻遇到了來襲秦軍,于是急中生智,一面冒充使者,以自己所帶的四張皮革和12頭牛犒勞秦軍,一面急忙派人回鄭國稟告。孟明視以為鄭國早已有所準(zhǔn)備,滅掉滑國后就匆匆撤軍,鄭國因此避免了一場大災(zāi)難。
鄭穆公以存國之功賞弦高,弦高辭而不受,他是我國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愛國商人 。 弦高利用自己的智慧,保衛(wèi)了國家,為百姓們免除了一次戰(zhàn)爭災(zāi)難,這件事被傳為佳話。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