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發(fā)母就是楚國將軍子發(fā)的母親。
子發(fā)攻打秦國的時候,軍糧吃光了,子發(fā)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順便回家探望一下母親。子發(fā)母親問使者:“士兵們可安好?”使者回答說:“士兵們能分吃豆粒充饑。”
母親又問:“那么將軍可安好?”使者回答說:“將軍每天早晚都吃好飯好肉。”子發(fā)打敗秦國歸來,回到家的時候,他的母親關上大門不讓他進去并且叫人責備他說:“你沒聽說越王勾踐討伐吳國的事嗎?有人獻上一壇美酒,越王勾踐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讓士兵到下游同飲江水,其實江水中并沒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戰(zhàn)的勇氣因此而增加了五倍。
又有一天,有人送來一袋干糧,越王勾踐又下令賜給軍士們分了吃,其實只有一點點食物,過了咽喉就沒有了。但士兵作戰(zhàn)的勇氣因此而增加了十倍。
現在,你身為將軍,士兵們分吃豆粒充饑,惟獨你早晚吃著好飯好肉,這是為什么?《詩經》上不是說了嗎?‘我快樂而不荒廢正事,賢人都高興’,說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揮士兵進入生死相爭的戰(zhàn)場,而自己卻高高在上地享樂,即使能夠取勝,也不能說是用兵的正道。
你不是我的兒子,不要進我的門!”子發(fā)只得向他母親謝罪認錯,這才進了家門。
岳飛孝母的故事:
岳飛十分孝順,母親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訪母親,并且把母親迎接歸來。他的母有很難治愈的疾病,端藥喂藥一定要親自來。母親過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飯三天守孝。
1、原文資料:
原文出自《宋史·岳飛》,內容如下:
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
2、岳飛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zhàn)略家,抗金的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tǒng)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御戰(zhàn)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guī)模進攻戰(zhàn)役的統(tǒng)帥。
漢郭巨,家貧。
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p>
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p>
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 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漢朝的時候。
有個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舉。
家里窮苦得很。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
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
郭巨因為家里窮得不能夠奉養(yǎng)母親?,F在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
如何是好呢。于是總等著兒子走出的時候。
再到母親里去進食物。有一天。
兒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驚慌得了不得。
哭著。郭巨說。
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的。
母親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兒子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不敢違背他丈夫的話。就在地上掘坑。
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個霹靂。
把兒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黃金。
上面有字寫著。說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
莊公即位之初,地位并不穩(wěn)固,這是源于其母姜氏偏心其弟叔段,想方設法要把莊公從王位上拉下來。姜氏先請求將制地作為叔段封邑,再威逼莊公把京封給叔段。莊公心里不肯,但礙于母親請求,也只好答應。叔段到京邑后,仗著母親姜氏的支持,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積糧草,訓練甲兵,加緊擴展自己的勢力,與母親姜氏合謀,準備里應外合,襲鄭篡權。大夫祭仲建議莊公盡早鏟除姜氏和叔段,然莊公不以為然:“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彼恃寵得志,肆無忌憚。待其造逆,那時明正其罪,則國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無辭矣?!?/p>
莊公二十二年,在母親姜氏慫恿下,叔段親率甲兵萬人準備襲擊鄭都,姜氏準備開城門接應。莊公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報,說:“該是動手的時候了!”即命令公子呂率200輛戰(zhàn)車討伐叔段。京邑百姓聞訊,紛紛叛段,叔段大敗自刎。
新鄭在上古稱“有熊”,軒轅黃帝在此建都。
帝嚳時代,新鄭為祝融氏之國。西周時期,新鄭為鄶國。
公元前770年,鄭國將國都從咸林遷到今新鄭溱洧水間,仍為鄭,歷395年,稱鄭。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將國都自陽翟遷于鄭城。
韓在此立都長達145年。韓人都鄭后在此設鄭縣,治所在外廓城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實行郡縣制。為了區(qū)別陜西之鄭縣,將韓之鄭縣改為新鄭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
夏、商時,新鄭屬豫州。春秋,新鄭屬鄭國,為國都。
戰(zhàn)國,新鄭屬韓國,韓滅鄭后仍以新鄭為國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滅韓,二十六年(前221),置新鄭、苑陵二縣,屬潁川郡。
漢承秦制,新鄭縣、苑陵縣屬司隸部河南郡。新朝改苑陵縣為左亭縣,治所苑陵。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復改左亭縣為苑陵縣,與新鄭縣均屬司隸校尉部河南尹。三國,河南屬魏。
新鄭、苑陵屬司州河南尹。晉泰始二年(226),設滎陽郡,新鄭并入苑陵縣,治所苑陵,屬司州滎陽郡。
東魏天平初年,分滎陽郡,設廣武郡,苑陵縣屬北豫州廣武郡。北齊、北周,苑陵縣改屬滎州。
隋開皇十六年(596),恢復新鄭縣,隋煬帝大業(yè)初年,廢苑陵縣,并入新鄭縣,治所新鄭,屬豫州滎陽郡。唐武德四年(621),分新鄭縣為新鄭、清池二縣,屬管州。
唐貞觀元年(627),清池縣并入新鄭縣,治所新鄭,屬河南道鄭州滎陽郡。五代,新鄭縣屬鄭州。
宋熙寧五年(1072),廢鄭州,新鄭縣屬開封府。宋元豐八年(1085),恢復鄭州,新鄭縣改屬鄭州。
金,新鄭縣屬南京路鈞州。元,設行中書省,新鄭縣屬河南省汴梁路。
明初,新鄭縣屬鈞州,隆慶五年(1571),改屬河南開封府。清初,新鄭屬鈞州。
雍正二年(1724),鈞州改禹州,新鄭屬河南禹州。雍正十三年(1735),升許州為府,新鄭改屬許州府。
乾隆六年(1741),又屬開封府。中華民國2年,新鄭縣屬豫東道。
民國3年,豫東道改名開封道,新鄭縣屬開封道。民國16年(1927),廢道,改設行政區(qū),縣署改為縣政府,新鄭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鄭縣屬鄭州專區(qū)。1955年改屬開封專區(qū),1958年屬鄭州市,1961年屬開封地區(qū)行政公署,1983年又改屬鄭州市。
1994年5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行批(1994)79號文批復:“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新鄭縣,設立新鄭市(縣級),以原新鄭縣的行政區(qū)劃為新鄭市的行政區(qū)劃?!?新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擁有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5000年的黃帝文化和2700年的鄭韓文化。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新鄭,并在此一統(tǒng)天下,播撒文明,掀開了中華文明的歷史篇章,新鄭由此被譽為黃帝故里、中華第一古都。
新鄭是一座文化燦爛的名城。這里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春秋名相子產、戰(zhàn)國思想家韓非、戰(zhàn)國著名水利家鄭國、漢代軍事家張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學鼻祖李誡、元代天文學家許衡、明代名相高拱等歷史名人,流芳千古,光耀史冊;裴李崗文化遺址、黃帝故里、鄭王陵博物館、歐陽修陵園、鄭韓故城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熠熠生輝,每年都有大批的海內外炎黃子孫,慕名而來,尋根拜祖。
06年農歷三月三余萬華人在新鄭公拜軒轅黃帝更被全球炎黃子孫傳為佳話,新鄭一個縣幾天就招商80多億人民幣更是前所未有。
簡單的說吧,鄭莊公因為難產出生,所以母親不喜歡他(估計生育吃大苦頭了),而喜歡莊公的弟弟段。
還一度希望讓段來繼承王位,但是被老公拒絕了。 莊公即位后姜太后幾次要求封給段大量的土地和財務,莊公都盡量去滿足了,段胡作非為還想篡位自立,姜太后也在暗中幫小兒子。
大臣們都勸莊公先下手為強,但是莊公其實也是狡猾滴,就希望讓段胡作非為失掉人心后,把它拿下,這樣民眾就不會說是莊公不對了。 后來段果真起兵作亂,莊公帶人滅了他,還跟姜太后決裂,有生之年都不愿意見母親(不到黃泉不見面) 后來潁考叔來勸他,幫他想了辦法,挖了條地道來見母親,這樣就給了臺階下。
莊公和姜太后就此和好。
原文
鄭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賢明,有節(jié)操,博涉書史,通曉治方。每善果出聽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還堂,蒙被而泣,終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謂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為汝家婦,獲奉灑掃。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婦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yè)乎?汝自童子承襲茅土,位至方伯,豈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緣驕樂,墮于公政!”母恒自紡績,夜分而寐。善果曰:“兒封侯開國,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嗚呼!汝年已長,吾謂汝知天下之理,今聞此言,故猶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濟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當須散贍六煙,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獨擅其利,以為富貴哉!又絲(xi,麻)紡織,婦人之務,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墮業(yè)者,是為驕逸。吾雖不知禮,其可自敗名乎?”
翻譯
鄭善果的母親,二十歲時就成為寡婦了。品性賢淑聰慧,有貞節(jié),博覽史書典籍,精通治家治國的道理。每次鄭善果升堂判案,他的母親總是坐在胡床上,在屏障后面觀察。如果聽到鄭善果分析判決的合理,回來后就很高興。如果聽到鄭善果做事不合情理,或者妄自發(fā)怒,她就回到住處,蒙上被子哭泣,整天不吃飯。鄭善果跪在床前,也不敢起來。她母親才起身對他說:“我不是惱怒你,而是愧對你們家。我做了你們鄭家的媳婦,主持家務。像你的父親,是個精忠勤勉的人,做官的時候清廉自律,從來不過問私事,以身徇國,向他那樣死去,我也希望你要學習他那樣的品格。你從小就成了孤兒,我是個寡婦,只有慈愛沒有威信,使得你不懂的禮儀訓誡,怎么能不辜負忠臣的基業(yè)呢?你從小孩的時候就繼承了你父親的爵位,爵位高至方伯,難道是你自己掙來的嗎?怎么能不仔細想想這事兒妄自發(fā)怒,心里只想著驕傲享樂,耽誤了公事!”鄭善果的母親總是自己紡織,半夜才睡。鄭善果說:“我開國封侯,做到三品官,俸祿也不少,母親為什么還如此這樣勤苦呢?”鄭母回答說:“唉!你年紀已經大了,我以為你已經懂得了天下的道理,今天聽到這句話,原來你還不懂。至于國家大事,你有什么用?今天你的俸祿,原是皇上為了報答你的祖輩為國捐軀的。應當把俸祿用來供奉先人,供他們享用,妻子兒子怎么能獨自享用,作為富貴的資本呢!況且紡線織布,是婦女的本職,上自王后,下至大臣們的妻子,各有各的職責。如果荒廢了自己的本職,就是驕縱,貪圖安逸。我雖然不懂的禮節(jié),但是怎么能敗壞自己的名聲呢?”
文章出處
《隋書.烈女傳》
鄭善果,鄭州滎澤人也。
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誠,周大將軍、開封縣公。
大象初,討尉遲迥,力戰(zhàn)遇害。善果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詔令襲其官爵。
家人以其嬰孺,弗之告也,受冊悲慟,擗踴不能勝,觀者莫不為之流涕。隋開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
大業(yè)中,累轉魯郡太守。善果篤慎,事親至孝。
母崔氏,賢明曉于政道,每善果理務,崔氏嘗于閣內聽之。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若處事不允,母則不與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終日不敢食。
崔氏謂之曰: “吾非怒汝,反愧汝家耳。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
吾亦望汝繼父之心。自童子承襲茅土,今位至方伯,豈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內則墜爾家風,或亡官爵;外則虧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吾寡婦也,有慈無威,使汝不知教訓,以負清忠之業(yè),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 善果由此遂勵己為清吏,所在有政績,百姓懷之 鄭善果,鄭州滎澤人。祖父鄭孝穆,在西魏做過少司空和岐州刺史。
父親鄭誠,做過北周的大將軍、開封縣公。大象初年,討伐尉遲迥,奮力作戰(zhàn)時陣亡。
當時鄭善果九歲,因為父親為王事而死,上面下詔讓他世襲父親的官爵。家里人認為他還是個小孩,沒有告訴他,受冊封的時候悲傷得慟哭,捶胸頓足不能承受,圍觀的人沒有不為此流淚的。
隋朝開皇初年,被改封為武德郡公,官拜沂州刺史。大業(yè)中期,又轉為魯郡太守。
鄭善果一直很謹慎,侍奉親人十分孝順。鄭善果的母親,品性賢淑聰慧,精通治家治國的道理。
每次鄭善果升堂判案,他的母親總是在屏障后面觀察。如果聽到鄭善果分析判決的合理,回來后就很高興。
如果聽到鄭善果做事不合情理,母親就不和他說話,鄭善果跪在床前,整天不敢吃飯。她母親這才對他說:“我不是惱怒你,而是愧對你們家。
像你的父親,做官的時候清廉自律,從來不過問私事,以身報國,最后(為國)死去,我也希望你要學習他那樣的品格。你從小孩的時候就繼承了你父親的爵位,爵位高至方伯,難道是你自己掙來的嗎?怎么能不仔細想想這事而妄自發(fā)怒?在內敗壞了家風,或者丟失官爵;在外不遵守天子的法律,亂定罪。
我是個寡婦,只有慈愛沒有威信,使得你不懂的禮儀訓誡,辜負了清正忠誠的基業(yè),我死的時候,有何臉面對你的父親?鄭善果從此勉勵自己成為清官,有不少政績,使百姓(自發(fā)地)緬懷他。
娥皇女英,又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嚚,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脫險。
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淚染青竹,淚盡而死,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
擴展資料
史料記載:
漢代劉向所著《列女傳·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边@里說虞舜有兩位妃子,她們都是堯帝的女兒,大妃名叫娥皇,次妃名叫女英。
《山海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鄙胶=浻涊d堯帝的兩位女兒娥皇女英居住在洞庭湖。
詩人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對她們的描寫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贝颂幟鑼懙氖撬此廊ズ?,娥皇女英的愁苦哀思之情。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娥皇女英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