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的成語都帶典故如哀鴻遍野愛屋及烏安步當車安居樂業(yè)安然無恙安如泰山按圖索驥暗度陳倉暗箭傷人八面威風八仙過海百步穿楊百尺竿頭百川歸海百發(fā)百中百聞不如一見百折不撓班門弄斧半途而廢背水一戰(zhàn)必恭必敬賓至如歸伯樂相馬不恥下問不打不相識不寒而栗不合時宜不可同日而語不屈不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學無術不遠千里不自量力才高八斗滄海桑田曹沖稱象草船借箭草木皆兵車水馬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乘風破浪唇亡齒寒此地無銀三百兩打草驚蛇大材小用大公無私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大義滅親當務之急得過且過東施效顰惡貫滿盈返老還童防微杜漸分道揚鑣奮不顧身負荊請罪負隅頑抗覆水難收感恩圖報高山流水高枕無憂各得其所過河拆橋邯鄲學步汗流浹背后來居上后起之秀后生可畏囫圇吞棗狐假虎威華而不實畫餅充饑雞鳴狗盜紀昌學射江郎才盡精衛(wèi)填海井底之蛙九牛一毛舉一反三開誠布公開卷有益口蜜腹劍口若懸河老馬識途老生常談力不從心論功行賞洛陽紙貴馬首是瞻買櫝還珠門庭若市名落孫山內助之賢南柯一夢弄巧成拙披荊斬棘匹夫之勇破釜沉舟杞人憂天氣壯山河千變萬化千金買鄰千里送鵝毛千載難逢巧取豪奪請君入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杰地靈人心如面人言可畏如火如荼如釋重負如魚得水入吾彀中塞翁失馬三顧茅廬三令五申三人成虎三生有幸三折其肱傷風敗俗上下其手上行下效尸位素餐士別三日勢如破竹守株待兔雙管齊下水落石出水深火熱司空見慣四海之內皆兄弟四面楚歌太公釣魚天經地義天羅地網天下無雙天涯海角天衣無縫天真爛漫鐵杵磨針同甘共苦土崩瓦解退避三舍完璧歸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萬死不辭亡羊補牢妄自尊大望梅止渴望洋興嘆聞雞起舞臥薪嘗膽先聲奪人小時了了小心翼翼興高采烈胸有成竹休戚相關朽木不可雕栩栩如生掩耳盜鈴晏子使楚一敗涂地一代楷模一發(fā)千鈞一箭雙雕一毛不拔一鳴驚人一諾千金一錢不值一竅不通一丘之貉一日千里一事無成一絲不茍一網打盡一問三不知一葉障目一衣帶水一意孤行一字千金一字之師以卵擊石以貌取人以身試法異軍突起有備無患有名無實有恃無恐有志者事竟成羽毛未豐約法三章月下老人鑿壁偷光之乎者也指鹿為馬專橫跋扈專心致志自慚形穢。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百煉成鋼、鐵杵成針、愚公移山。
一、繩鋸木斷白話釋義: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朝代:明作者:朱舜水出處:《與奧村德輝書八首》:“諺曰:‘繩解木斷;水滴石穿。
’夫繩非木之鋸;水非石之鉆也;蓋積漸使然耳?!狈g:俗話說:‘繩子鋸久了木頭也斷;水不住往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
’那繩子不是木頭的鋸;水不是石頭的鉆了;這是逐漸使然。二、水滴石穿白話釋義:也說滴水穿石。
水經常滴在石頭上,能使石頭穿孔。比喻只要堅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朝代:宋作者:羅大經出處:《鶴林玉露》:“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巾下有一錢。乖崖杖之。
吏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授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翻譯:張乖崖在崇陽縣令;一個官員從庫中出;頭巾下有一錢。
張乖崖杖的。官員說:‘一錢什么問題?于是打我啊!張乖崖提筆判說給’:“一天一錢;千日千錢;用繩子不停的鋸木頭,木頭才會斷;水不住往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
三、百煉成鋼白話釋義:比喻久經鍛煉,變得非常堅強。朝代:晉作者:劉琨出處:·《重贈盧諶》:“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p>
翻譯:百煉鋼的含義便是化作繞指柔。四、鐵杵成針白話釋義: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朝代:明作者:鄭之珍出處:《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翻譯:就像鐵杵磨成針一樣,內心堅定鐵杵也有成針的一天。
五、愚公移山白話釋義: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難。朝代:清作者:黃宗羲出處:《張蒼水墓志銘》:“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翻譯:愚公日日夜夜地移山,精衛(wèi)鳥用石頭填海。
歷史典故: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zhàn)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zhàn)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zhàn)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自然環(huán)境:山明水秀 山重水復 山高水長 大雨滂沱 萬紫千紅 天昏地暗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風平浪靜 風吹雨打 風雨交加 風和日麗 氣象萬千 鳥語花香 花團錦簇 花紅柳綠 花枝招展 蒼翠欲滴 汪洋大海 含苑欲放 沃野千里 洶涌澎湃 彤云密布 窮鄉(xiāng)僻壤人物心情:大喜過望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驚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馳神往 心曠神怡 心亂如麻 心膽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悅誠服 心驚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亂 心煩意亂 心驚膽戰(zhàn) 心猿意馬 心潮澎湃 樂不可支 樂以忘憂 百感交集 感慨萬端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悲痛欲絕 憂心如焚 憂心忡忡 悶悶不樂 欣喜若狂 怏怏不樂 膽戰(zhàn)心驚 柔腸寸斷 悔恨交加 驚喜交集 喜不自勝 喜出望外 憤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膽 悲不自勝 悲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義憤填膺 寓言故事: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fā)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zhàn)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余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fā)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fā)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后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fā)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后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后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尸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fā)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fā)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尸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舉案齊眉--是贊美夫妻美滿婚姻的專用詞。
漢時梁鴻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當丈夫梁鴻回家時,妻子孟光就托著放有飯菜的盤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為了表示對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視丈夫的臉,總是把盤子托的跟眉毛齊平,丈夫也總是彬彬有禮地用雙手接過盤子。
琴瑟失調--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琴瑟演奏的不諧調。比喻政令不當,失去調節(jié)。也比喻夫婦不和。
成語出處: 《漢書·董仲書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相敬如賓--同舉案齊眉
說的是春秋時一個叫冀芮的人在田里除草,他的妻子把午飯送到田頭,恭恭敬敬地雙手把飯捧給丈夫,丈夫莊重地接過來,畢恭畢敬地祝福以后再用飯。妻子在丈夫用飯時,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著他吃完,收拾餐具辭別丈夫而去。這件事被當時晉國的一個大夫看見了。左傳記載了這段故事。
琴瑟之好--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比喻夫妻間感情和諧。同琴瑟靜好、琴瑟和好、琴瑟之歡、琴瑟之樂、琴瑟和同、琴瑟和調。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p>
【琴瑟靜好、琴瑟和好、琴瑟之歡、琴瑟之樂、琴瑟和同、琴瑟和調】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zhàn),當時項羽大敗章邯。
這場戰(zhàn)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lián)軍統(tǒng)帥,戰(zhàn)爭開始由滅秦之戰(zhàn)逐漸向楚漢戰(zhàn)爭轉變。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zhèn)壓黃巾軍占領了兗(yǎn)州地區(qū)后,雄心勃勃地準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
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
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yè)。
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p>
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jié),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準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御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一切準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zhàn)自潰?!?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
后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墻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yōu)勢之敵的一種作戰(zhàn)方法。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云縣)去防守邊疆。
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里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余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
他倆原來并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拼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
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墒牵麄儎倓傋吡藥滋?,才到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
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p>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并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后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干。
大伙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xié)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xiāng)占領了。
大澤鄉(xiāng)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
多泛指人民起義?!境啬撼科匆簦?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zhàn)。
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嘆~,三載依劉。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zhàn)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zhàn)者,以奇勝。”
【兵荒馬亂】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語典故: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zhàn)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例句: 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里還有閑情逸志弄這筆墨?!?/p>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 【兵戎相見】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語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
指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 【烽火連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語典故: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指戰(zhàn)火連年不斷。
成語出處: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
解釋: 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
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
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
齊王有兩個(轉載自第一范文網 ,請保留此標記。)兒子,糾和小白。
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p>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滨U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
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p>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您可以訪問第一范文網()查看更多與本文《管鮑之交的故事》相關的文章。
背水一戰(zhàn)(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單刀赴會(關羽)
東窗事發(fā)(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精忠報國(岳飛)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