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1/2004/06/10/41@2099979.htm十八羅漢“出”少林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因此,先說十六羅漢。
佛經(jīng)中講,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們遵佛的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十六羅漢的名稱: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xí)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rèn)為:十八羅漢的最后兩位應(yīng)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guī)定了下來。在佛教中,羅漢所證的果次于佛和菩薩,因此地位也比他們低,他們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的。
羅漢的修行非常好,所以是“金身”,但從普度眾生的角度來考察,就很難說了。因此,菩薩的地位要比他們高的多。
菩薩為了入世救世,有時甚至犧牲自我,不計個人得失,是這些“小乘”羅漢不能比的。在很多的佛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經(jīng)常呵罵阿羅漢,說他們是“焦芽敗種”,自私自利,是應(yīng)該向菩薩好好學(xué)習(xí)的。
十八羅漢簡介: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hù)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
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八羅漢的出現(xiàn);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tǒng)偏好有關(guān)。 羅漢,即為阿羅漢,梵名(Arhat)他們是佛的得道弟子,是小乘佛教修行所獲的最高果位。
修到羅漢的境地,已經(jīng)斷盡三界煩惱,滅除見、修二惑,永遠(yuǎn)解脫輪回。從這個意義上說,阿羅漢果位,又可稱為“無極果”或“無學(xué)果”,表示已經(jīng)到達(dá)極點,所學(xué)已盡,再沒什么可學(xué)的了。
阿羅漢這個詞是梵文音譯,有三義: 其一曰“殺賊”,即殺一切煩惱之賊,佛教把眾生因無明迷妄所引起的各種煩惱、疑惑、癡迷等情,稱之為心中之“賊”,認(rèn)為它們是擾亂人們內(nèi)心清靜、妨礙修行的有害情感。而阿羅漢已經(jīng)滅盡了這種種“心中之賊”。
“ 其二曰“應(yīng)供”,謂到了阿羅漢果位,已經(jīng)斷滅一切能導(dǎo)致生死流轉(zhuǎn)的“有漏”法,身心清靜,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 其三曰“無生”(或不生),即是說阿羅漢已進(jìn)入永恒不變的涅槃境界,不再進(jìn)行生死輪回,已達(dá)不生不滅的境界。
” 從“十六羅漢”到“十八羅漢” 十六羅漢像出現(xiàn)的較早。主要依據(jù)唐代玄奘法師翻譯的《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創(chuàng)作,佛經(jīng)上講,他們受佛的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流通、護(hù)持佛法。
十八羅漢的興起,一種說法是:主要與畫家的創(chuàng)作有關(guān),而沒有什么經(jīng)典依據(jù)。所以后兩位羅漢的名稱諸說不一。
元明以后,寺院多塑十八羅漢,因此十八羅漢反比十六羅漢之說更流行了。第二種說法是:古代的中國人認(rèn)為“九”是吉利數(shù),因此總認(rèn)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學(xué)士。
“十八”是一個吉數(shù),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shù)量表達(dá)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xué)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yōu)椤笆肆_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jié)有關(guān)。
在歷史上嵩山少林寺也出現(xiàn)過少林十八羅漢 。功夫羅漢潘國靜是現(xiàn)代少林十八羅漢之一!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的蘇軾。
蘇軾之父蘇洵,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系云門宗四世圓通禪師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出身望族,嫁與蘇洵之后,專心事佛,蘇家供有禪月大師所繪的十八羅漢像。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統(tǒng)記》中認(rèn)為:第十七位羅漢和第十八位羅漢應(yīng)該是迦葉尊者與君徒缽嘆尊者(《彌勒下生經(jīng)》中記載)。
另有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rèn)為:十八羅漢的最后兩位應(yīng)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guī)定了下來。 西藏認(rèn)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龍羅漢,納達(dá)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排名及名稱由來: 第一位,賓頭盧尊者(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梵語(Pindolabharadvaja)。他曾經(jīng)乘坐的他的鹿騎進(jìn)入皇宮勸說國王學(xué)佛修行。
第二位,迦羅迦伐磋尊者(“喜慶羅漢”、“歡喜羅漢”,知一切善惡法)梵語(Kanakavatsa)。它清楚世間一切善惡丑,所以在很就很久以前,他是在古代印度做一名雄辯家,他在辯論時,常帶笑容,所以叫歡喜羅漢。
第三位,迦諾迦跋厘惰督尊,(舉缽羅漢,住東勝身洲)梵語(Kanakabha^radvaja)。舉缽羅漢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
所以手里一直拿著缽。 第四位,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住北俱盧洲)梵語(Suvinda)。
托塔羅漢,托塔羅漢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為佛主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第五位,諾巨羅尊者,(靜坐羅漢,住南贍部洲)梵語(Nakula)。
靜坐羅漢又名為大力羅漢,因為他過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無窮,能搬動任何重物。 第六位,跋陀羅尊者,是佛的侍者,(過江羅漢,主管洗浴之事,住在耽沒羅洲)梵語(Bhadra)。
他是一名賢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第七位,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住僧迦荼洲)第八位,督羅佛多羅尊者,住缽刺拿洲。
梵語(Karika)。騎象羅漢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
第八位,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 住缽刺拿洲。)梵語(Vajraputra)。
笑獅羅漢原先是一名獵人,因為學(xué)佛,所以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第九位,戌博迦尊者,(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住在香碎山中)梵語(Ji^vaka)。
又說開心羅漢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開心羅漢。 第十位,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他是一個私生子)梵語(Panthaka)。
探手羅漢是一個路邊生,因打坐完經(jīng)常把手舉起伸懶腰,所以叫探手羅漢。 第十一位,侯羅尊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出家成為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密行第一”,住畢利楊瞿洲。)
梵語(Ra^hula)。沉思羅漢是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佛陀十大弟子中。
“ 十八羅漢最初只有16位,它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朝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佛經(jīng)上說他們是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佛教傳到中國后,十六羅漢成為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題材,后來演變成為十八羅漢。
1.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伐那婆斯的意思是雨。據(jù)稱他出世時正碰上天下大雨,雨點打得后園芭蕉葉沙沙作響,所以取名叫“伐那婆斯”——雨。
出家后常在芭蕉樹下修行,世間的喧嚷煩惱不能侵?jǐn)_他的心。2.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他原是古印度的捕蛇人,經(jīng)常攜一個布口袋進(jìn)山捕蛇,以免行人被蛇咬傷。
他捉毒蛇后拔掉毒牙將其放生,最終以善心修得阿羅漢果,又稱為“布袋羅漢”。3.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
他一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所以他修成羅漢后,又稱“長眉羅漢”。4.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他是佛祖釋迦牟尼惟一的親生兒子。
幼年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成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為“密行第一”。所謂“密行”,即在沉思中覺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
故其又稱“沉思羅漢”。5.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知一切善惡法。6.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他曾中一名勇敢的戰(zhàn)士,后來出家,佛祖讓他靜坐,放棄從前當(dāng)兵時的那種粗魯、野蠻性格,于禪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證悟后說法度眾。
7.托缽羅漢:迦諾迦跋里墮閣尊者,他化緣的樣子不同于其他的修行者,每次都是舉起鐵缽向人求乞,修成羅漢后世人俗稱為“舉缽羅漢”或“托缽羅漢?!?8.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他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與他爭王位而作亂。
他對弟弟說:“我心里只有佛,從來沒有想當(dāng)國王?!彼齑蜷_衣服,弟弟見他心中果然有一尊佛,于是停止作亂。
戍博迦尊者出家后證得羅漢果,被稱為“開心羅漢”。9.看門羅漢:注荼半陀迦尊者,又名周羅盤陀。
他出家后去化緣,常用拳頭拍打屋門叫人出來面布施。后來佛祖送他一根錫仗,他化緣時就用它在人家門前搖動,屋里人聽到錫仗搖動的聲音果然開門布施,因此又稱為“看門羅漢”。
10.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一位馴象師。
象的力量非常大,耐勞又能致遠(yuǎn),也是佛法的象征,所以世人稱他為“騎象羅漢”。11.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又名般陀,譯成漢語即“路邊生”,原來這位羅漢是個私生子。
其母為大富長之女,與家奴私通,逃到別國,久而有孕,臨產(chǎn)思?xì)w,于中路產(chǎn)兩子,長名莫訶般陀,弟名周羅般陀。長子即半托迦尊者,他打完坐后即雙手舉起伸懶腰,長吁一口氣,又稱“探手羅漢”。
12.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是佛陀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他手托佛塔,懷記佛陀的教法,并啟化眾生廣植福德以成就佛道。
13.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他是一位佛學(xué)理論家,尤其以闡述耳根清凈聞名于世,故稱為“挖耳羅漢”。14.笑獅羅漢:伐羅弗多羅尊者,他原是一位獵人,出家后戒了殺生。
修成羅漢時,有兩只小獅子跑到他身邊感激他放下屠刀。他后來經(jīng)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15.騎鹿羅漢:賓度羅尊者。出身于婆羅門貴族,原為拘舍彌城優(yōu)填王的大臣。
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xué)佛修行,所以稱為“騎鹿羅漢”。16.喜慶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17.降龍羅漢:慶友尊者。慶友是難提密多里的意譯。
傳說古印度有一個惡魔叫波旬,他煽動那竭國人殺害僧人,并將所有佛經(jīng)劫持到那竭國。龍王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jīng)藏于龍宮。
后來慶友降伏了龍王取回佛經(jīng),立了大功,所以被世人尊為“降龍羅漢”。18.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傳說他所住的寺廟外,常有猛虎長嘯。
賓頭盧認(rèn)為是老虎肚子餓了,便將自己的的飯食分一些喂這只老虎。時間一長,猛虎便被他降伏了,常和他一起戲耍,所以又稱“伏虎羅漢”?!?/p>
其實,十八羅漢最初只有16位,它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朝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佛經(jīng)上說他們是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佛教傳到中國后,十六羅漢成為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題材,后來演變成為十八羅漢。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他原是古印度的捕蛇人,經(jīng)常攜一個布口袋進(jìn)山捕蛇,以免行人被蛇咬傷。他捉毒蛇后拔掉毒牙將其放生,最終以善心修得阿羅漢果,又稱為“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伐那婆斯的意思是雨。據(jù)稱他出世時正碰上天下大雨,雨點打得后園芭蕉葉沙沙作響,所以取名叫“伐那婆斯”——雨。出家后常在芭蕉樹下修行,世間的喧嚷煩惱不能侵?jǐn)_他的心。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他是佛祖釋迦牟尼惟一的親生兒子。幼年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成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為“密行第一”。所謂“密行”,即在沉思中覺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故其又稱“沉思羅漢”。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又名般陀,譯成漢語即“路邊生”,原來這位羅漢是個私生子。其母為大富長之女,與家奴私通,逃到別國,久而有孕,臨產(chǎn)思?xì)w,于中路產(chǎn)兩子,長名莫訶般陀,弟名周羅般陀。長子即半托迦尊者,他打完坐后即雙手舉起伸懶腰,長吁一口氣,又稱“探手羅漢”。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他一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所以他修成羅漢后,又稱“長眉羅漢”。
騎鹿羅漢:賓度羅尊者。出身于婆羅門貴族,原為拘舍彌城優(yōu)填王的大臣。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xué)佛修行,所以稱為“騎鹿羅漢”。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他曾中一名勇敢的戰(zhàn)士,后來出家,佛祖讓他靜坐,放棄從前當(dāng)兵時的那種粗魯、野蠻性格,于禪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證悟后說法度眾。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傳說他所住的寺廟外,常有猛虎長嘯。賓頭盧認(rèn)為是老虎肚子餓了,便將自己的的飯食分一些喂這只老虎。時間一長,猛虎便被他降伏了,常和他一起戲耍,所以又稱“伏虎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一位馴象師。象的力量非常大,耐勞又能致遠(yuǎn),也是佛法的象征,所以世人稱他為“騎象羅漢”。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他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與他爭王位而作亂。他對弟弟說:“我心里只有佛,從來沒有想當(dāng)國王?!彼齑蜷_衣服,弟弟見他心中果然有一尊佛,于是停止作亂。戍博迦尊者出家后證得羅漢果,被稱為“開心羅漢”。
看門羅漢:注荼半陀迦尊者,又名周羅盤陀。他出家后去化緣,常用拳頭拍打屋門叫人出來面布施。后來佛祖送他一根錫仗,他化緣時就用它在人家門前搖動,屋里人聽到錫仗搖動的聲音果然開門布施,因此又稱為“看門羅漢”。
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是佛陀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他手托佛塔,懷記佛陀的教法,并啟化眾生廣植福德以成就佛道。
笑獅羅漢:伐羅弗多羅尊者,他原是一位獵人,出家后戒了殺生。修成羅漢時,有兩只小獅子跑到他身邊感激他放下屠刀。他后來經(jīng)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托缽羅漢:迦諾迦跋里墮閣尊者,他化緣的樣子不同于其他的修行者,每次都是舉起鐵缽向人求乞,修成羅漢后世人俗稱為“舉缽羅漢”或“托缽羅漢。”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慶友是難提密多里的意譯。傳說古印度有一個惡魔叫波旬,他煽動那竭國人殺害僧人,并將所有佛經(jīng)劫持到那竭國。龍王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jīng)藏于龍宮。后來慶友降伏了龍王取回佛經(jīng),立了大功,所以被世人尊為“降龍羅漢”。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他是一位佛學(xué)理論家,尤其以闡述耳根清凈聞名于世,故稱為“挖耳羅漢”。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蘇軾,他在《自南海歸過清遠(yuǎn)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一文中,一一列舉出十八羅漢的姓名。
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中列的十六羅漢名,新增補的兩位羅漢,第十七位是“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位是“賓頭盧尊者”,這與第一位其實是同一位,只不過一個用全稱,一個用尊稱而已。
后來,宋代志盤在《佛祖統(tǒng)計》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見解,認(rèn)為第十七位應(yīng)是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yīng)是君徒缽嘆尊者,也就是“四大羅漢”中不在“十六羅漢”中的那兩位。 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間,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認(rèn)為第十七位羅漢應(yīng)是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yīng)是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
皇帝欽定,自此十八羅漢就以御封為準(zhǔn)了。藏傳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是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彌勒。
十八羅漢取代十六羅漢后,影響越來越大。十八羅漢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廟中則比較常見,一般塑在大雄寶殿中,作為釋佛或“豎三世佛”的環(huán)衛(wèi)存在。
十八羅漢原本沒有固定的形象,是后來的藝術(shù)家憑著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的,現(xiàn)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fā)愿所造的。 [編輯本段]【羅漢名稱】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
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后,宋·蘇東坡分別為此二畫題十八首贊,并于貫休所作標(biāo)出羅漢名稱。
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
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日本鐮倉光明寺也有十八羅漢像,據(jù)考證系南宋至元代期間之作。
關(guān)于十八羅漢的名稱,前十六尊者,皆如《法住記》所載,并無異說。此十六羅漢之名稱,即如下列︰ (1)賓度羅跋羅墮阇(Pindolabharadvaja),坐鹿羅漢: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xué)佛修行。
(2)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歡喜羅漢: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3)迦諾迦跋厘墮阇(Kanakabharadvaja),舉缽羅漢: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
(4)蘇頻陀(Suvinda),托塔羅漢: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諾矩羅(Nakula),靜坐羅漢: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6)跋陀羅(Bhadra),過江羅漢:過江似蜻蜓點水。 (7)迦理迦(Karika),騎象羅漢:本是一名馴象師。
(8)伐阇羅弗多羅(Vajraputra),笑獅羅漢:原為獵人,因?qū)W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9)戍博迦(Jīvaka),開心羅漢: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Panthaka),探手羅漢: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11)羅怙羅(Rāhula),沉思羅漢: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Nāgasena),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13)因揭陀(A?gaja),布袋羅漢: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14)伐那婆斯(Vanavāsi),芭蕉羅漢:出家后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Ajita),長眉羅漢:傳說出生時就有兩道長眉。
(16)注荼半托迦(Cūlapanthaka)??撮T羅漢:為人盡忠職守。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至于后二位羅漢,則眾說紛紜,并不一致。茲列出幾種主張如下︰ (1)以慶友為第十七尊,賓頭盧為第十八尊。
其中,慶友即難提蜜多羅,亦即《法住記》的作者;賓頭盧即位列十六羅漢之首的賓度羅跋羅墮阇。 (2)另有加上大迦葉與軍屠缽嘆二位尊者。
依《佛祖統(tǒng)紀(jì)》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樂(湛然)首創(chuàng)此說,宋代凈覺(仁岳)亦采此種說法。此系合并《法住記》所載十六尊者,與《彌勒下生經(jīng)》的四大聲聞,省略其中重復(fù)的二位尊者所成。
(3)西藏地區(qū)所傳,則加上達(dá)摩多羅與布袋和尚。其中,達(dá)摩多羅被認(rèn)為是編纂〈優(yōu)陀那品〉的法救,但無明確的證據(jù)。
其像為背負(fù)梵篋,類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與中國唐末的契此和尚頗有關(guān)聯(lián)。
另從其周圍圍繞若干幼童看來,也可能與多產(chǎn)神訶梨帝母(Hāritī)的配偶半支迦(Pa?cika)有關(guān)。此外,又有加上降龍、伏虎二尊者,或加摩耶夫人、彌勒二者等不同說法。
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因此,先說十六羅漢。
佛經(jīng)中講,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們遵佛的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最早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中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骺羅如是等十六諸大聲聞----守護(hù)佛法,”但未列出其余十四人的名字。
最早十六羅漢的名字,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唐、玄奘法師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中最早記載的。 “阿羅漢”有三義: 其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 其二曰“應(yīng)供”,謂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 其三曰“無生”,謂不在受生死輪回的束縛,已達(dá)不生不滅的境界。
十六羅漢的名稱: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xí)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羅漢的形象:是后來的藝術(shù)家憑著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的,原本沒有定型的形象。
現(xiàn)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fā)愿所造。 后來如王維、貫休、李公鱗、張僧鷂、仇英等著名畫家都畫過十六羅漢圖。
十八羅漢是怎麼來的呢?古代的中國人認(rèn)為“九”是吉利數(shù),因此總認(rèn)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學(xué)士”----唐朝以后,十六羅漢又被加了兩個尊者,成“十八羅漢”。 最早知道“十八羅漢”的是北宋的蘇東坡,他自民間得到蜀、簡州、金水張氏所畫之“十八羅漢圖”,但十八羅漢的名字蘇東坡卻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統(tǒng)記》中認(rèn)為:第十七位羅漢和第十八位羅漢應(yīng)該是迦葉尊者與君徒缽嘆尊者(《彌勒下生經(jīng)》中記載)。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rèn)為:十八羅漢的最后兩位應(yīng)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guī)定了下來。
西藏認(rèn)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龍羅漢,納達(dá)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羅漢。 有些寺廟除十六羅漢外,另加上玄奘和彌勒,或錯將第一尊者賓頭羅跋羅惰奢分為二人再加慶友,有的將《因果見識頌》作者摩那羅多和《法住記》作者難提密多羅認(rèn)為是降龍和伏虎,都不對。
五百羅漢:他們的來歷,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指跟隨佛祖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其二指參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結(jié)集三藏或第四次結(jié)集三藏的五百比丘,其三指言五百羅漢為五百大雁所化(見《賢愚經(jīng)》),其四說五百羅漢的前身是五百蝙蝠(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其實,在任何佛經(jīng)中都沒有記載五百羅漢的名號,“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
至于五百羅漢怎麼到中國以及他們的名字----略!不過,由于五百羅漢人數(shù)眾多,面孔一時難以分清,以至有些人借機混了進(jìn)來,硬充羅漢。如成都寶光寺的羅漢堂內(nèi),康熙和乾隆分別被塑為奢夜多尊者和直福德尊者。
在佛教中,羅漢所證的果次于佛和菩薩,因此地位也比他們低,他們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的。 羅漢的修行非常好,所以是“金身”,但從普度眾生的角度來考察,就很難說了。
因此,菩薩的地位要比他們高的多。菩薩為了入世救世,有時甚至犧牲自我,不計個人得失,是這些“小乘”羅漢不能比的。
在很多的佛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經(jīng)常呵罵阿羅漢,說他們是“焦芽敗種”,自私自利,是應(yīng)該向菩薩好好學(xué)習(xí)的。
1999年,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小區(qū),16棟三層,十八個人在一間破舊的房子里聚在一起開會,馬云站在中間講了整整兩個小時,就這樣“忽悠”他們一起來創(chuàng)業(yè)。
在會中,有一段經(jīng)典語錄,馬云將自己的錢掏出來,說,“啟動資金必須是閑錢,不許向家人朋友借,因為失敗的可能性極大?!比缓蠼又终f,“現(xiàn)在,你們每個人留一點吃飯的錢,將剩下的錢全部拿出來?!?/p>
就是靠這十八個人拼湊起來的閑錢,成為了馬云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的最初本金。這就是馬云的十八羅漢的典故由來,這十八個人也被為十八羅漢。
擴展資料外界一直有個誤區(qū),認(rèn)為這18個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碰上了狗屎運,一鳴驚人??磳W(xué)歷,他們幾乎都是大學(xué)生;看籍貫,來自全國各地;說運氣,從中國黃頁到阿里巴巴,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提前離職,堅持下來的都是信念異常堅定的人。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非循規(guī)蹈矩之人,敢于嘗試,敢于冒險和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是,敢于一次次歸零,重新來過。
用逍遙子的話說,阿里人基本都是跳出藩籬尋找自我的人。這就是當(dāng)年中國黃頁的員工,也是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wǎng)—— 阿里上市前夜,最初十八羅漢今何在?。
說,十八羅漢曾經(jīng)是十八個強盜,個個武藝高強,經(jīng)常打家劫舍。但強盜怎么成正果,當(dāng)了羅漢呢?
有一天,十八個強盜聚在一起,商量好三天后去打劫李員外家。
這個李員外的家資萬貫,平時樂善好施,深受百姓的敬仰。這一天,李員外正要外出,經(jīng)過牛圈時,忽然聽得有人叫“李員外”,他急忙停步,四下看看并無一人,只有一頭大黃牛,心中非常奇怪,問了一聲:“是誰叫我?”只見大黃牛的嘴一張一合道:“是我?!崩顔T外說:“你是神仙?還是妖怪?”黃牛道:“我不是神仙,更不是妖怪,我是你的舅舅。只因在你小的時候,我借了你家的錢,昧了心沒有還,死后閻君讓我變牛來還債,這是對我的報應(yīng)?!秉S牛停了停又說道:“三天后的晚上,有十八個強盜要來你家搶劫,你要提前做好準(zhǔn)備大黃牛說完后,就低頭吃草去了。
李員外聽黃牛說后,深信不疑。心中想道:這十八個強盜遠(yuǎn)近聞名,連官府也奈何不得,既然要搶我家,這場災(zāi)難是逃不脫了,這該如何是好?他悶悶不樂地回到書房。坐了一會兒,忽然心頭一亮,道:“我不如辦上幾桌酒席,等他們來后,再贈些金銀,此難可免了?!敝饕饽枚ǎ纯探屑胰饲叭?zhǔn)備。
到了第三天晚上三更時分,十八個強盜來到李員外家門口,大吃一驚,只見李家院門大開,李員外站在門口,高聲叫道:“得知眾位英雄光臨敝舍,老夫有失遠(yuǎn)迎,略備薄酒,請眾英雄賞光,請!”眾強盜面面相覷,退又不是,只好隨李員外進(jìn)去。
進(jìn)了院內(nèi),只見客廳明燈高懸,早已擺好三桌上好的酒菜。李員外讓眾強盜入席痛飲,自己作陪。眾強盜酒足飯飽后,李員外又拿許多金銀財寶,對眾強盜說:“些許薄禮,不成敬意,望乞笑納。”眾強盜拿了金銀財寶,揚長而去。
走在路上,眾強盜議論紛紛:“這次去肯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要不,他怎么能知道咱們要去?!”強盜頭子說:“三天后咱還去,我就不信搶不了他。
三天的時間轉(zhuǎn)眼就到。晚上三更以后,眾強盜來到李員外家門口,只見還和上次一樣,李員外等在門口,客廳仍然擺著三桌酒席。眾強盜心里雖然驚奇,但面上毫不推辭,霎時風(fēng)卷殘云吃了個精光。飯后,李員外照樣拿來許多金銀財寶送給他們。
眾強盜回到家中,頭子說:“三天后咱們再去,如果還和前兩次一樣,肯定是咱們中間有人走漏了消息,到那時,不管是誰,可別怪我無情。并宣布:三天以內(nèi)誰也不能離開這里,更不能接觸任何人。”
三天后,眾強盜來到李員外家,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只見和前兩次一樣,李員外在門口笑臉相迎,客廳內(nèi)三桌酒席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眾強盜入席后,強盜頭子再也忍耐不住,對李員外說:“我們?nèi)蝸頁屇慵遥愣际孪戎?,究竟是誰告訴你的?''
李員外說:“是我們家的大黃牛于是將大黃牛說的話全部告訴了他們。
眾強盜聽后,紛紛離席跪下,對李員外說:“舅舅借外甥的錢生前不還,死后還要罰他變牛償還,象我們這作惡太多,死后還不知要變幾百次牛馬。現(xiàn)在我們決心洗手不干,請您給我們指一條明路吧。”
李員外見他們決心痛改前非,說道:“改惡從善,既往不咎。你們可到西天求如來佛祖,讓佛祖教化你們?!?/p>
眾強盜連忙叩頭道謝,連夜向西天而去,一路上受盡了千辛萬苦。這一天來到一座高山,只見一條小路蜿蜒通向山頂,眾強盜順著山路向山上走去。剛走半山腰,聽得上面有人說話你們是何方之人,為何來到我的寶山?眾強盜急忙跪下說:“我們原來是一伙強盜,只因作惡太多,想求佛祖如來教化?!敝宦犇侨苏f:“你們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眾強盜忙說:“不敢,只求佛祖洗清我們的罪孽?!蹦侨苏f:“既然如此,隨我走吧。我走到哪那里,你們必須跟我走到那里?!?/p>
眾強盜抬頭一看,見前面小路上站著如來,忙叩頭后隨如來走去。走到一座懸崖邊,如來道:“我們向崖下跳去,誰也不許后悔。''說完就向崖下一跳,只見一朵金色的蓮花將如來的身體托住,飄上天空。十八個強盜也急忙跳了下去。就這樣,十八個強盜就成了如來身邊的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因此,先說十六羅漢。
佛經(jīng)中講,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們遵佛的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最早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中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骺羅如是等十六諸大聲聞----守護(hù)佛法,”但未列出其余十四人的名字。最早十六羅漢的名字,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唐、玄奘法師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中最早記載的。
“阿羅漢”有三義:
其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
其二曰“應(yīng)供”,謂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
其三曰“無生”,謂不在受生死輪回的束縛,已達(dá)不生不滅的境界。
十六羅漢的名稱: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xí)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羅漢的形象:是后來的藝術(shù)家憑著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的,原本沒有定型的形象。現(xiàn)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fā)愿所造。
后來如王維、貫休、李公鱗、張僧鷂、仇英等著名畫家都畫過十六羅漢圖。
十八羅漢是怎麼來的呢?古代的中國人認(rèn)為“九”是吉利數(shù),因此總認(rèn)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學(xué)士”----唐朝以后,十六羅漢又被加了兩個尊者,成“十八羅漢”。
最早知道“十八羅漢”的是北宋的蘇東坡,他自民間得到蜀、簡州、金水張氏所畫之“十八羅漢圖”,但十八羅漢的名字蘇東坡卻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統(tǒng)記》中認(rèn)為:第十七位羅漢和第十八位羅漢應(yīng)該是迦葉尊者與君徒缽嘆尊者(《彌勒下生經(jīng)》中記載)。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rèn)為:十八羅漢的最后兩位應(yīng)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guī)定了下來。
西藏認(rèn)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龍羅漢,納達(dá)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羅漢。
有些寺廟除十六羅漢外,另加上玄奘和彌勒,或錯將第一尊者賓頭羅跋羅惰奢分為二人再加慶友,有的將《因果見識頌》作者摩那羅多和《法住記》作者難提密多羅認(rèn)為是降龍和伏虎,都不對。
五百羅漢:他們的來歷,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指跟隨佛祖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其二指參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結(jié)集三藏或第四次結(jié)集三藏的五百比丘,其三指言五百羅漢為五百大雁所化(見《賢愚經(jīng)》),其四說五百羅漢的前身是五百蝙蝠(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其實,在任何佛經(jīng)中都沒有記載五百羅漢的名號,“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
至于五百羅漢怎麼到中國以及他們的名字----略!不過,由于五百羅漢人數(shù)眾多,面孔一時難以分清,以至有些人借機混了進(jìn)來,硬充羅漢。如成都寶光寺的羅漢堂內(nèi),康熙和乾隆分別被塑為奢夜多尊者和直福德尊者。
在佛教中,羅漢所證的果次于佛和菩薩,因此地位也比他們低,他們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的。
羅漢的修行非常好,所以是“金身”,但從普度眾生的角度來考察,就很難說了。
因此,菩薩的地位要比他們高的多。菩薩為了入世救世,有時甚至犧牲自我,不計個人得失,是這些“小乘”羅漢不能比的。在很多的佛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經(jīng)常呵罵阿羅漢,說他們是“焦芽敗種”,自私自利,是應(yīng)該向菩薩好好學(xué)習(xí)的。
十八羅漢
佛經(jīng)中講,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們遵佛的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最早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中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骺羅如是等十六諸大聲聞----守護(hù)佛法,”但未列出其余十四人的名字。最早十六羅漢的名字,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唐、玄奘法師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中最早記載的。
“阿羅漢”有三義:
其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
其二曰“應(yīng)供”,謂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
其三曰“無生”,謂不在受生死輪回的束縛,已達(dá)不生不滅的境界。
十六羅漢的名稱: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xí)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羅漢的形象:是后來的藝術(shù)家憑著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的,原本沒有定型的形象。現(xiàn)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fā)愿所造。
后來如王維、貫休、李公鱗、張僧鷂、仇英等著名畫家都畫過十六羅漢圖。
十八羅漢是怎麼來的呢?古代的中國人認(rèn)為“九”是吉利數(shù),因此總認(rèn)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學(xué)士”----唐朝以后,十六羅漢又被加了兩個尊者,成“十八羅漢”。
最早知道“十八羅漢”的是北宋的蘇東坡,他自民間得到蜀、簡州、金水張氏所畫之“十八羅漢圖”,但十八羅漢的名字蘇東坡卻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統(tǒng)記》中認(rèn)為:第十七位羅漢和第十八位羅漢應(yīng)該是迦葉尊者與君徒缽嘆尊者(《彌勒下生經(jīng)》中記載)。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rèn)為:十八羅漢的最后兩位應(yīng)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guī)定了下來。
西藏認(rèn)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龍羅漢,納達(dá)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羅漢。
有些寺廟除十六羅漢外,另加上玄奘和彌勒,或錯將第一尊者賓頭羅跋羅惰奢分為二人再加慶友,有的將《因果見識頌》作者摩那羅多和《法住記》作者難提密多羅認(rèn)為是降龍和伏虎,都不對。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