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形式
(一)發(fā)現(xiàn)式探究
發(fā)現(xiàn)式探究是以學生本身觀察和經(jīng)驗為基礎,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學習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發(fā)現(xiàn)教學法。
開放性的問題, 封閉性的問題,
(二)推理性探究
推理性探究是“沒有動手做”而應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開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它的主要特點是:學生通過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直接或間接地觀察現(xiàn)象,如親手做、教師示范、看視頻和閱讀等;學生通過提出疑問和討論來得出或歸納出概念。
推理性探究教學過程往往包括教師講述、師生共同討論、學生運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驟。
(三)實驗式探究
實驗式探究是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包括從問題的提出到最終的解釋報告全過程。這種探究學習是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習。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一,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觀察法 ;2,調查法 ;3,收集和分析資料 ;4,實驗探究
二,觀察方法: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
三,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4,實施實驗并記錄;5,分析實驗現(xiàn)象;6,得出結論.
物理學中部分研究方法試題歸納:一.對比(比較法):尋找?guī)讉€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fā)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fā)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量的同時,也采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fā)快。
例1:下面是小宇同學在物理學習中的幾個研究實例: (1)在學習汽化現(xiàn)象時,研究蒸發(fā)與沸騰的異同點 (2)根據(jù)熔化過程的不同,將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3)比較電流表與電壓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4)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對磁場進行描述 上述幾個實例中,采用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是“比較法”的為( )。 A.(1)、(3) B.(3)、(4) C.(2)、(3) D.(2)、(4)二.控制變量法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采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量的關系。
如研究蒸發(fā)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例2中:①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哪些物理量有關 ②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礎上得出牛頓第一定律③電流產(chǎn)生的熱量與哪些因數(shù)有關④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應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的是(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④ D.③和④三.等效替代法根據(jù)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例3:以下幾種情況中,屬于這種“等效方法”的是( )A.在研究磁現(xiàn)象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B.在研究電現(xiàn)象時,用電流產(chǎn)生的磁效應來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流C.兩個電阻并聯(lián)時,可用并聯(lián)的總電阻來代替兩個電阻D.在研究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時,用水壓和水流來類比電壓和電流例4:將一個7Ω的電阻替換某支路中2Ω和5Ω串聯(lián)的電阻,在其他條件不變時,該條支路中電流不變,說明一個7Ω的電阻與阻值為2Ω和5Ω串聯(lián)的電阻對電流的阻礙作用是等效的,因此可用7Ω的電阻替代2Ω和5Ω串聯(lián)的電阻。在用如圖8所示電路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中,用的就是等效替代法。
其中Rx只是待測電阻(阻值大約幾百歐),R是滑動變阻器,R0是電阻箱(電阻箱的最大電阻大于Rx)。 請根據(jù)實驗電路圖把下列主要實驗步驟中的空白填齊。
①按電路圖連好電路,并將電阻箱R0的阻值調至最大。②閉合開關S1前,滑片P置于 端(填“a”或“b”)。
③閉合開關S1。④閉合開關 ,調節(jié)滑片戶,使電流表指針指在適當?shù)奈恢?,記下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I。
⑤先斷開開關______,再閉合開關______,保持______的電阻不變.調節(jié)______,使電流表的示數(shù)仍為I。⑥實驗結果,待測電阻Rx的大小為 。
四.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并且一直運動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在“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中。如圖(乙)所示的實驗中,現(xiàn)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通過實驗現(xiàn)象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下結論的?例5:在研究真空能否傳聲的時候,把鬧鐘放在玻璃罩內,用抽所機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逐漸減小,實驗中無法達到絕對真空,但可以通過鈴聲的變化趨勢,推測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種方法稱為“理想化實驗”。
英國的物理學家牛頓曾經(jīng)研究過這樣一個問題:從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拋出物體,拋出速度大,落地就離山腳越遠,當速度越來越大時,物體將如何運動呢?當時他無法使物體達到很大的速度,但他通過科學的推測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請你根據(jù)以上提示及牛頓當年所繪制的草圖推測出這個結論: 。
現(xiàn)代科技領域中應用這個結論制成了: 。伽利略等人利用相似的推理方法對力和運動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牛頓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著名的 定律。
五.轉換法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chǎn)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 例6:聲音是由發(fā)聲體振動產(chǎn)生的,有些發(fā)聲體的振動是人眼不易觀察的,如用手敲打桌面時聽到了聲音,但看不到桌面的振動,對于這種問題該采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答:例7:下面幾個研究實例,其中運用的方法跟運用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效應的大小來研究電流大小這種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B人們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C用擴散現(xiàn)象認識分子的運動例8:愛因斯坦曾說過:“磁場大物理學家看來正如他坐的。
一、設計有效提問,實現(xiàn)有效教學
1、把握重點,找準著眼點,明確目的,有的放矢。
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如課堂組織的定向性提問、了解學情的摸底性提問、溫故而知新的復習性提問。提 問過多,教師勢必面面俱到,學生忙于應付提問,必然減少讀書、思考和書寫的機會,所以,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問到要害處、重點處,把時間留給學生直接感知閱讀內容。
2、科學合理,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問題的設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階梯性,要善于把一個復雜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lián)系的問題。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能力進行問題情景設計,應分層次。
3、新穎別致,方法靈活,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設計課堂提問不可機械死板,類型應靈活多樣,選擇一些符合學生求異思維或喜聞樂見的方式,綜合運用啟發(fā)性提問、探究性提問、比較性提問、歸類性提問等。
4、尊重個體,面向全體,重視差異,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面臨幾十個人,且一個老師所任教的班級往往有多個。由于學生學習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方法有差異,因此課堂提問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實際,面向全體。
二、實施有效講解,實現(xiàn)有效教學
新課程改革以來,大多數(shù)老師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顧慮重重,不敢做任何講解,甚至不敢提問、不敢點撥,生怕被扣上滿堂灌的罪名,從而使合作學習變成了自由活動,探究學習找不到方向,出現(xiàn)很多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活動。誠然,原來灌輸式的知識講授方式確實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如果沒有必要的講解,學生缺少自主建構的材料和方法,他們也不能很好掌握新知識。所以,我認為最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講解是很有必要的。
三、適時教學示范,實現(xiàn)有效教學
由于兒童、青年和成人都喜歡通過模仿學習,因而在學校教學中應把模仿作為一種方法。其重要意義是使學生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技能;還可使學生明顯地看出學習的成功或失敗,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哪些方面需要克服。所以,模仿是不可少的一種基本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與模仿相關聯(lián)的是教學示范。教學示范就是有目的地以教師的示范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
四、適時小結歸納,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小結歸納穿插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既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最主要的是提升思維、總結方法。如:可以通過一道習題的解決,讓學生反思,師生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方法;通過一個層次的學習,再讓學生反思,概括出解決一類問題的方法、思想;最后通過全課反思,不僅達到對所教內容、所用方法的回顧,還要讓學生意識到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要通過操作、想象、分析等找到共同特征,也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解決問題。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