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方法:隨著季節(jié)飲茶
春天喝什么茶?春天可以喝香氣濃郁的花茶。因為花茶的香氣具有很強的散發(fā)寒邪的作用。
夏天喝什么茶?夏天可以喝口感清爽的綠茶。綠茶性偏寒,其營養(yǎng)作用最佳,夏天飲用最為合適。
秋天喝什么茶?秋天喝風味獨特的安溪鐵觀音最好。因鐵觀音屬于烏龍茶,介于紅茶、綠茶之間,兼具各自的功能。
冬天喝什么茶?冬天喝高貴迷人的紅茶為宜。紅茶味甘性溫,適合養(yǎng)胃,因此特別適脾胃虛寒的人飲用。
當然,有的人喜愛或習慣于一年四季只飲一種茶,這也是可以的。
喝茶的方法:喝淡茶才減肥
在減肥有效的研究當中,每天的茶多酚的數(shù)量在90~690毫克之間。僅僅喝三兩杯清香淡茶,是起不了減肥作用的。喝茶對體重的控制不一定具有長期的維持效果。
喝茶的方法:不是茶越貴越好
既然茶葉的減肥有效成分是其中的多酚類和茶黃素類物質,以及其中的咖啡因和茶堿,那么就要選擇這些物質含量高的茶葉,而這些因素和價格無關。
喝茶的方法:不喝濃茶,晚上少喝茶
對于咖啡因敏感的人來說,飲濃茶可能影響睡眠,因此在早晨和上午飲茶比較合適。如下午5點以后飲茶,有可能造成晚上失眠,而減少睡眠并不能改善減肥效果,還會升高血糖,提高促進食欲的激素水平,所以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喝茶的講究:喝茶的最佳時間
說道喝茶的方法,喝茶最講究的莫過于喝茶的最佳時間,有的人喜歡早上喝茶,有的愛晚上喝茶,有的全天都在喝茶。一般說,早上起床后即飲早茶,可以提神醒腦,但須邊飲邊用早點,不宜空腹飲太多的濃茶。之后,茶可隨時添水,這樣到午睡前,茶就很淡了,不致影響午休。午如再飲茶,可以重沏,使精神煥發(fā),以后邊飲邊加水,到晚上時就不必再沏,以利安睡,這對年老者較為適合。
俗語說,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國人喝茶總講究個“道”,因此正確掌握喝茶的方法很重要,希望以上茶話健康小編整理的喝茶的方法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
品茶,其實是最講究程序的。
茶藝館里表演雖然精彩卻過于繁瑣,生活中不妨簡單一些,但幾個主要步驟是不能省、不能亂的,否則品茶也就失去了意義,變成純粹的解渴了。 第一步:用開水溫杯,讓杯子預熱,這樣有助于茶水香氣的散發(fā); 第二步,放茶葉。
此時可觀賞茶葉的色澤、形狀、品質; 第三步,洗茶。第一次沖的茶湯是不飲的,將其淋在杯蓋上,淋完后還可聞到茶葉散發(fā)出來的清香; 第四步,觀茶。
重新沖泡茶葉,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沉靜之過程; 第五步,品茶。先用舌尖舔,感受其甜潤的味道。
再喝一口,細細品茶的滋味; 第六步,回味。喝完第一口茶后,還可以一邊回味,一邊聞茶杯留下的余香。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于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并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癥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fā)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后才可能使用。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喝茶的時間最好在晚飯之后,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于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xiàn)象。
具體沖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后十幾分鐘,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第二:納茶 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葉容易發(fā)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fā)揮。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里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后,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沖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納茶是沖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們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說》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p>
第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后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huán)壺口,緣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如用蓋甌,沖一角,然后再沖各角,可同樣忌直沖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沖低灑”是也。高沖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fā),由茶精迅速揮發(fā),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于走七步再沖,目的在于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后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然后蓋定。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fā),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茶沫。
第七:燙杯 潮州土語說是“燒盅熱罐”,乃是沖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說,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沖共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燙杯,在淋罐之后,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沖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銚中,復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藝術形態(tài)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tài)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功夫茶之名,不遠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動作時,不禁贊嘆再三,說是比雜技團的功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說到“姿態(tài)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里去,這時,茶壺的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fā)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于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第八:灑茶 幾經數(shù)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面說過的,“高沖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翱臁币彩菫榱耸瓜阄恫簧⑹В铱杀3植璧臒岫?。“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檔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濃?!皠颉弊质俏匾摹!氨M”就是不要讓余水留在壺中。第一沖留一點,二三沖切切不可。灑完以后,還可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苛墊上,使壺里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科學喝茶保健康茶是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飲茶可以明目、減肥、利尿、降壓、降脂。
全世界已有50個國家、地區(qū)產茶。 茶的保健作用: 1.興奮作用:茶葉的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堿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療水腫、水滯瘤。 3.強心解痙作用:咖啡堿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huán),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可用于治療腸道疾病。
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谇话l(fā)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6.減肥作用:茶中多種化合物能調節(jié)脂肪代謝,特別是烏龍茶對蛋白質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茶能減肥。 7.防齲齒作用:茶中含有氟,與牙齒的鈣結合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于酸的“氟磷灰石”,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8.抑制癌細胞作用:據(jù)報道,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堿、桑色素和兒茶素。 喝茶的時間和種類:醫(yī)學專家稱:應視體質對“癥”喝茶。
夏天,茶是人們喜歡的飲品,不過醫(yī)學專家提醒:喝茶需辨清體質,適當飲用,否則極易傷身。 常見的茶葉主要分為綠茶、清茶(包括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紅茶、黑茶(普洱茶)等幾大類。
一般而言,綠茶和清茶中的鐵觀音屬于涼性的茶,清茶中的烏龍茶、大紅袍屬于中性茶,而紅茶、普洱茶屬于溫性茶。 專家建議,有抽煙喝酒習慣、且是燥熱體質者宜喝涼性茶;腸胃虛寒,或體質較虛弱者,應喝中性茶或溫性茶;老年人適合飲用溫性茶。
要特別注意的是,苦丁茶涼性偏重,最適合體質燥熱者飲用,但虛汗體質的人絕對不適宜飲用此茶。 綠茶:過敏體質喝綠茶易嘔吐。
綠茶營養(yǎng)成分較之其他類高,但葉綠素含量也較多,對腸胃刺激較大,胃潰瘍病患者不能喝綠茶。 鐵觀音:空腹不能喝。
鐵觀音消脂促消化功能突出。但空腹喝鐵觀音,易醉茶。
烏龍茶:因茶葉較粗老,須用100℃開水沖泡,適合大多數(shù)人飲用。 大紅袍茶:溫而不寒不傷胃,飲后齒頰留香,經久不退,沖泡9次后,還有原茶的桂花香味。
普洱茶:性溫和醇厚,有暖胃、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長期飲用對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效。 飲茶應隨季節(jié)變。
春季,天氣乍暖還寒,以飲用香氣濃郁的花茶為好,有利散發(fā)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的生發(fā)。 夏季,氣候炎熱,適宜飲用綠茶。
因綠茶性苦寒,可消暑解熱,又能促進口內生津,有利消化。秋季,選用青茶最理想。
青茶性味介于綠、紅茶之間,不寒不熱,既能消除體內余熱,又能恢復津液。也可用綠、紅茶混合一起飲用,取其兩種功效。
冬季,則應選用味甘性溫的紅茶為好,以利蓄養(yǎng)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還有助消化、去油膩的作用. 飲茶的忌與宜。
飲茶要適量,且要根據(jù)個人身體狀況而定。喝茶過濃過多,會降低食欲,引起便秘。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時又有飲茶習慣的,一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適宜的。對于體力勞動量大、消耗多的人,尤其是高溫環(huán)境、接觸毒害物質較多的人,一日飲茶20克左右也是適宜的。
有失眠癥的人,下午特別是晚上不要喝茶,以免更加不能入睡。身體虛弱之人不宜多喝和經常喝茶。
另外,吃藥后一小時內不要飲茶,因為茶葉的化學成分能中和某些藥力,特別是吃治貧血病的藥一定不要喝茶.。哪些人不宜飲茶?兒童不宜飲茶。
由于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它能與人體中的鈣、鐵、鋅等結合成不溶性物質,不利兒童對這些物質的吸收,并妨礙胃腸道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 孕婦、產婦不要飲茶。
茶葉中的鞣酸影響孕婦食物中鐵的吸收,容易導致貧血或營養(yǎng)不良。茶葉中某些物質會導致母親乳汁減少。
便秘者不宜飲茶。鞣酸和咖啡因等物質,能減少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
因此,腹瀉者飲濃茶有一定的止瀉效果,而便秘者正相反。 患胃潰瘍病的人不宜飲茶。
因為茶葉中的茶堿會影響胃壁細胞就會分泌過多的胃酸,而影響潰瘍的愈合,從而加重病情。 有效喝茶的方法: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jù)茶葉用量。
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主要根據(jù)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
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
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
一、溫茶器
泡茶前先將沸水注入蓋碗或茶壺,一來有清潔茶具之效能,二來能提高茶具之溫度令其完全發(fā)揮茶葉之色、香,味的本質。
二、洗杯
使用杯清洗。
三、置茶
用蓋杯的是侯可以直接用茶則置茶,投茶量則視乎所沖泡之茶類與及個人之口味。使用茶壺時則可能需要用茶漏幫忙置茶,再用手輕拍茶壺,令茶葉擺放得平均。
四、洗茶
茶葉是農產品,故此茶亦雖要清洗,只需注水于茶葉再實時倒出便可。
五、注水
注水時最重要是注意水溫,因為不同的茶葉要不同的水溫,如要降溫則可能要用茶海 / 公道杯降溫。注水于蓋杯時可高沖,使茶葉滾動。注水于茶壺時切忌太速,以致茶葉沖出壺外。注入沸水后,高溫會令茶壺產生泡沫,可用茶壺蓋輕輕抹去。
六、浸泡
蓋碗浸泡時可用蓋來返動茶葉,使茶葉更易散開。用紫砂壺沖泡時則可再用熱水溫壺,用熱力外內一起將茶味迫出來,但玻璃茶壺則不宜。
七、出茶
出茶時可先倒入茶海,再倒入飲杯。亦可直接倒入飲杯,先將茶杯整齊排列,以打圈式倒茶,令每個茶杯都平均注滿,直到后來每滴倒下時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濃度亦能相等。
倒出時要沉壺提手,動作自然舒適為上。如果出茶不順,可以使用茶通。
擴展資料:
不飲過濃茶,喝茶會使人體“興奮性”過度增高,對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造成不利影響。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飲用濃茶后可能出現(xiàn)心跳過速,甚至心律不齊,造成病情反復。
臨睡前不飲茶。這點對于初期飲茶者更為重要。很多人睡前飲茶后,入睡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tài)。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癥的人,尤應注意。
應特別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類制品時不要同時飲茶。茶葉中的茶堿和丹寧酸會和奶類制品中的鈣元素結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鈣鹽,并排出體外,使奶類制品的營養(yǎng)價值大為降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喝茶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jù)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主要根據(jù)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傊莶栌昧康亩嗌?,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后審評茶湯滋味,結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么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堿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后在壺外淋開水。少數(shù)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里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后(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系,不可一概而論。
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后,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jù)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例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后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shù)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喝茶技巧
第一,茶最易受其他氣味沾染,因此必須和其他氣味尤其是酒隔離;
第二,茶葉必須保存在干燥而涼爽的地方,可把時常用的茶葉酌量存放在小罐中,其余的放在大罐中,用時再打開;
第三,喝茶的水很重要,山泉水最佳,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自來水則會使茶味盡毀;
第四,品茶應有一些好的茶友,喝茶的同時也是一種朋友之間情感的交流,以茶為媒;
第五,茶的正常顏色普遍是淡黃色,中檔以上的鐵觀音大多顯青綠色或者說青綠偏金黃色,除了紅茶;
第六,最好的茶有一種回味(鐵觀音熟稱“回甘”),這要在半分鐘以后,茶的化學成分和唾腺發(fā)生作用才能感到;
第七,茶必須泡好即喝,不可讓茶在壺中泡太久;
第八,泡鐵觀音茶必須用剛煮沸的水;
第九,喝茶時最好別品嘗別的食物;
第十,好茶如同好女人,東坡云:“從來佳茗似佳人。”
喝茶的注意事項:
一、忌空腹喝茶,特別是濃茶,喝多了對胃不是很好,茶入肺腑會冷脾胃;
二、忌飲燙茶,最好56℃以下;
三、忌飲冷茶,冷茶寒滯、聚痰;
四、忌沖泡過久,防止氧化、受細菌污染;
五、忌沖泡次數(shù)多過久,茶中有害微量元素會在最后泡出;
六、忌飯前飲,特別是濃茶,茶水會沖淡胃酸;
七、忌飯后馬上飲茶,茶中的鞣酸會影響消化;
八、忌用茶水服藥,茶中鞣酸會影響藥效;
九、忌飲隔夜茶,茶水時間久會變質;
十、忌酒后飲茶,酒后飲茶傷腎;
十一、忌飲濃茶,淡茶養(yǎng)生 濃茶傷身;
十二、不宜飲用的茶葉有:焦味茶、霉變茶、串味茶。
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于烏龍茶,程序非常簡單。根據(jù)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fā)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 燙杯之后,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xiàn)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葉如旗;湯面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譽。
2) 一段時間之后,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若高于60C,則燙嘴也燙鼻;低于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
3) 第一泡的茶湯,尚余三分之一,則可續(xù)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后舌本回甘,齒頰生香,余味無窮。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此種沖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樣適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云霧等較緊結的茶。
2.條索松展的茶
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則茶葉浮于湯面,不易浸泡下沉。應采用如下方法:
1) 燙杯后,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 沖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此時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藝館中,普遍是直接將水沖擊茶葉,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妥。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利用水的沖力,反而易燙傷嫩葉。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后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郁,不能品飲,然恰是聞香最好時候。
3) 稍停約兩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沖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4) 其它步驟,皆與緊結茶相同。
合適這種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蘭花等。有些條索不是特別緊結亦非特別松展的茶,兩種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習慣而已。
任何一種茶的沖泡,非常依賴于個人的經驗。本文也只不過提供一些慣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實踐得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見仁見智了。
正確飲茶方法
1.不宜飲用太濃的茶
所謂濃茶是指泡茶用量超過常量(一杯茶3-4克)的茶湯。濃茶對不少人是不適宜的,如夜間飲濃茶,易引起失眠。心動過速的心臟病、胃潰瘍、神經衰弱、身體虛弱胃寒者都不宜飲濃茶,否則會使病癥加劇??崭挂膊灰撕葷獠瑁駝t常會引起胃部不適,有時甚至產生心悸、惡心等不適癥狀,發(fā)生"茶醉"。出現(xiàn)"茶醉"后。可以吃一、二顆糖果,喝點開水就可緩解。 但濃茶也并非一概不可飲,一定濃度的濃茶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強心利尿、醒酒消食等功效。因此遇有濕熱癥和吸煙、飲酒過多的人,濃茶可使其清熱解毒、幫助醒酒。吃了肉食過多油膩過重的食物,濃茶有助消食去膩??谇话l(fā)炎、咽喉腫疼的人,飲濃茶有消炎殺菌作用。
2.常飲綠茶
飲綠茶有益健康早已被認知,但缺乏現(xiàn)場干預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上海醫(yī)科大學一個課題組于日前宣布:他們通過現(xiàn)場干預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綠茶對心血管病、肝病和腫瘤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科研人員從1994年以來對蘇州市1299例老年男性進行飲茶現(xiàn)狀調查和抽血化驗,作流行病學分析,證實飲用綠茶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含量,最高飲茶組對血清甘油三酯的降低也有顯著作用,從而揭示綠茶可以緩解和預防心血管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癥。
課題組應用綠茶中抽提的茶多酚在江蘇海門市對200位鄉(xiāng)村居民隨機分四組送藥、服藥10個月,經質量控制和抽血化驗,進行雙盲對照試驗,發(fā)現(xiàn)茶多酚可使血清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約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實驗前后比值相差36.1%,說明茶多酚有預防高脂血癥,減少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在作用。課題組又在上海虹口區(qū)和南匯縣分別對711例胃癌病例和711例健康人群進行對照研究,證實飲綠茶者患胃癌的相對危險度降低40%。對肝癌患者373例和464例正常人群進行對照,表明飲綠茶可能降低肝癌危險度的30%。
3.飲茶量因人而異
飲茶量的多少決定于飲茶習慣、年齡、健康狀況、生活環(huán)境、風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時又有飲茶習慣的,一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適宜的。對于體力勞動量大、消耗多、進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溫環(huán)境、接觸毒害物質較多的人,一日飲茶20克左右也是適宜的。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加茶葉用量。孕婦和兒童、神經衰弱者、心動過速者,飲茶量應適當減少。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