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地方民俗調查報告
——婚喪嫁娶,節(jié)日習俗我的家鄉(xiāng)在山好,水好的安徽滁州。滁州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緣,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南京市江北門戶、皖東區(qū)域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北翼城市??て鹪?,州建大同,名始開皇,文揚慶歷。開天首郡,金陵鎖鑰,江淮保障,逾史千年。形兼吳楚,氣越淮揚。像其他地方一樣,滁州也有它的特色民俗,在這里,我主要從婚喪嫁娶,節(jié)日習俗這方來介紹滁州地方民俗。
一、婚嫁
舊式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男婚女嫁,悉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經媒人說定,雙方即行訂親禮,就算是把婚姻定下來了。其程序如下:
送庚帖由媒人將女方“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時)送交男方家,男方家將所送“年庚八字”放在祖宗牌位前的香爐下壓著,通常經過10天“天合”后,再請算命先生“命會”,生辰若無“沖克”,媒人就互通雙方愿結百年之好。俗稱“合八字”。
納采男女家雙方同意擇一“吉日”,由男方家備聘禮(雞鴨魚肉、糕點、茶葉和4對或8對布料)請媒人連同庚帖送交女方家,為“下禮”,又稱“下茶禮”。女方家至親來“捧場”,男方家還要包份茶禮(小茶壺和茶葉)給女方至親。當日,女方家備禮品回贈,作為正式訂婚禮儀,又稱為“回好”。通信屆嫁娶之年,男方家將擇定好的結婚日期,托媒人帶著備好的禮物通知女家。女方家則將成婚必需衣服、首飾等(俗稱“彩禮”)開出清單,交給男家預備,于婚期前送交女方家備用。
結婚出嫁的姑娘,要在婚期前10天“扣飯”(減飯量)。臨嫁前幾天,女家將陪嫁妝奩送往男方家,以便布置新房。婚前一天,舅舅來賀喜,要升號放炮(鞭炮)。迎娶之日,男方家備花轎,雇樂隊,帶禮品,由全福小孩壓轎,到女方家接新娘。其贈禮中必有滿壇酒和連條肉,酒為“丟娘酒”、肉為“離娘肉”。新娘黛眉粉妝、頭蒙紅蓋頭。出門時腳不能履地,須由其兄或弟背上花轎。新娘離家時必哭一場,稱為“哭喜”,俗云:可以棄苦就樂。起轎時,娘家向轎底下潑一盆水,意為“嫁出門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路上,鼓樂齊鳴。轎至,男家大門緊閉不開,謂之“抑性子”。
頃刻開門,迎新娘下轎。接轎婦人用捎袋(即紅布袋或麻袋)兩條在地下輪流翻轉鋪地作毯,新娘由伴娘牽引著走于紅布袋上,傳袋人邊輪傳邊誦賀喜詞,如“捎袋傳口袋,一袋傳百代”,謂之可以傳宗接代(袋、代諧音)。“拜堂”時,先拜天地,次拜高堂(父母),再夫妻對拜,繼而向親友長輩行禮。致賀的女客,皆致送“拜金”(塞紅包)。進入洞房,由新郎揭去新娘頭上紅蓋頭,同吃洞房飯,喝交杯酒,為“做富貴”。至晚,眾人“鬧洞房”?!棒[洞房”三天不分大?。床粏栞叿莞叩?、年齡大小),青年人隨意出嬉弄性難題,擺布新娘,逗引哄笑。洞房內的被單、箱子、抽屜里擺有花生、紅棗、桂圓,意為早生貴子。
現(xiàn)在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不存在了。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自由戀愛而結婚的,有少部分是通過相親。在我們那邊要結婚的兩個人必須先見彼此的父母,見過父母之后,等覺得合適結婚時,雙方父母見面吃飯,然后定親。定親時,男方應該下彩禮,在我們那邊彩禮一般是俗稱的“三金”,再加上一些禮錢,禮錢的多少一般是女方家要的,不同的人家要的.錢也不一樣。女方出嫁時,女方父母應該準備一些東西陪嫁,現(xiàn)在這些東西基本上是一些電器,家具之類的。女子出嫁當天 ,就在男方開車來接的時候,接走時,女子的母親要哭,這跟舊式的婚姻有點像?,F(xiàn)在“鬧洞房”仍然是一個有趣的節(jié)目,現(xiàn)在鬧洞房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鬧洞房時常會鬧的聲勢浩大。近年來一些五花八門的鬧洞房怪招,以傳統(tǒng)婚俗的名義大肆惡搞新人,讓性私
密當眾表演,使新人當眾出丑、苦笑奉陪。 現(xiàn)在結婚一般為三天,三天后得回門,也就是夫妻二人攜禮偕行回到女方娘家女方均須以盛筵招待,并請人作陪。這樣這次婚禮才能算是結束了。
二、喪葬
老人死后,全家人嚎啕大哭,在床前燒紙。為死者沐浴凈身,有的用白稠或白布裹尸后,再穿新衣服、新鞋襪,穿戴完畢后移尸于堂屋的木板上,臉蓋草紙,腳前點燈,設香案,親屬頭扎白布,腰束絲麻,腳穿白鞋。然后入棺,幾天后出殯、下葬(即入土為安)。葬后還有一些禮儀,即初葬之日,每日黃昏于墳前燒紙,其后以死日計每七,“七七”為止。滿一百天為“百期”,三周年以內家中不娶不嫁?,F(xiàn)在會叫一些戲班子來吹鑼打鼓以示哀悼 開吊發(fā)引(出棺)時,棺前放“銘旌”(俗稱“招魂幡”),銘旌前放供桌,兩旁掛祭幛、挽聯(lián),放置冥器(紙扎的生活用具)。吊喪人在供桌前行禮,子孫跪哭。
抬棺有16人,上覆棺罩及木制龍頭、鳳尾、太平床、松圈等物。一路撒冥幣,
爆竹連天,意為給死者“送盤纏”。沿途親戚“路祭”(家門前供公雞、鯉魚、豬頭三牲),孝子須叩首致謝。抬棺快到墓地時疾跑,稱“發(fā)龍”。棺材落地后,抽“龍杠”(抬棺豎木)猛跑,杠夫接受死者家屬“發(fā)龍糕”。長者鏟土撒在棺上,隨后鳴炮填土,燒掉“冥器”,唯留“招魂幡”、“哭喪棒”插在墳上。送殯人返回死者家中時,進大門前要跨火而過,喝“回喪茶”,吃“回喪飯”,以圖吉利。年過花甲人去世,吊喪人還可以帶走少量碗盞,名曰“偷壽”。
三、節(jié)日習俗
講到節(jié)日,主要是一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像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之類的。
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是民間最隆重的節(jié)日。這天天亮時,家人都起床,穿新衣,戴新帽。早餐吃水餃、面條,水餃形似元寶,取大富大貴之意;面條細長,取長吃長有之意。早飯后,到親友家拜年。拜年有一定次序,先拜家里的長輩,次拜舅舅、姨娘、岳父岳母,最后拜朋友、鄰居。給長輩拜年時,晚輩多攜帶禮物,所拜之家均拿出煙、糖、瓜子、花生等招待來客。從初一到初三,俗稱“三天年”。三天內不開生、不動剪、不拿針、不掃地、不說不吉利話。在全椒一帶,三天年內女子不上廚,由男子代勞。新春佳節(jié),親戚朋友互相串拜,見面時,總不免說一聲“新年好”、“恭喜發(fā)財”。年初四,大放鞭炮,送年。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我們稱為“過小年”,元宵節(jié)晚上,家家戶戶吃元宵,有的地方稱湯元,元宵里包糖煮吃,也有的放油炒蘸糖吃。農村一帶,這天晚上還有“撂火把”、“燃篝火”的習俗。城郊、農村青年或孩子聚在一起,將扎在一起的秸草或廢掃帚點燃,在曠野里撂擲,邊撂、邊跑、邊喊:“正月十五撂火把,地里不長草,全部長莊稼”、“向東撂,結冬瓜!向西撂,結西瓜!向南撂,結南瓜。向北撂,結白瓜!向上撂,結大瓜廣火光飛舞,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清明節(jié)一般在公歷4月5日或6日是祭悼亡靈的日子。家有新喪,便要在第一個清明節(jié)辦素食,到墳上燒紙、叩頭,以示祭奠。清明上墳掃墓,是城鄉(xiāng)人們的傳統(tǒng)習俗。掃墓時,要除草整枝,添土盤墳,挖墳塋帽,最后還要在墳塋帽下壓上白紙條,稱“壓幡”。這天,城郊農村,還有屋檐下插柳的習俗。一些地區(qū)的青年男子和姑娘們愛用柳枝做成柳球,戴在胸前或發(fā)辮上。俗稱:“清明不戴柳,死后變成大黃狗”、“清明曬死柳,三鋪麥子打一斗”。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也稱端陽節(jié)或五月端午。這天,多數(shù)人家門窗上、屋
檐下插有艾枝或菖蒲。早晨吃棕子、鴨蛋、油條、糯米飯等。中午還要喝雄黃酒,并用此酒擦小兒耳、鼻、腳手心、肚臍等處,在前額寫“王”字,以解毒祛邪。有的人家還將雄黃酒灑遍室內或庭院,謂能滅蚊蠅,消毒殺菌。多數(shù)地方小孩均佩戴香荷包,荷包的形狀各異,有雞心、粽子、老虎、小猴等形狀。圍紅色老虎兜兜,兜兜上畫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圖案,以此避邪去穢。在鄉(xiāng)村,家人還將小孩手腕、腳腕上系上各種顏色的絲線,稱為“耍線子”,也有稱“花花繩”或“長命縷”。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又稱八月節(jié),或稱八月十五。晚上,當月亮升起時,家家在庭院中擺上香案,供上糕點果品,有蘋果、石榴、栗子、雞頭果(芡實)、月餅、糖果等。一家人在家主的帶領下,對月叩頭,拜月祭祖,然后合家圍坐在一起,邊吃果晶,邊賞月。俗諺:“在家不敬月,出門遭雨雪”。在滁州,每至中秋節(jié)的前一日,媳婦要向娘家送月餅、鮮果,但不能送梨和柿,因梨同“離”、柿同“事”諧音,都是不吉利的。
地方民俗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特點,比如:新疆民俗之新疆的傳統(tǒng)婚禮,揭開新娘的蓋頭也是一個鄭重其事的儀式,由婆家的女性長輩來揭開新娘的蓋頭。
然后舉行結婚典禮;云南的貝葉古樂,系西雙版納傣族古老的傳統(tǒng)音樂,包括民間古今傳唱的民歌樂、歌舞樂、贊哈樂三個大類。民歌樂,包括傣語稱為甘哈嘿尚、浪笙、甘哈賽叮、哈蒿多、甘哈魯玩等諸種。
而我們這兒也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讓我來講一講我的老家的`除夕吧!我們老家是在臨安,在這兒過年吧!就很有濃郁的地方的特色!我們這兒到了除夕,就非常的熱鬧,到處都是鞭炮聲,‘碰,碰,碰……。’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帶這滿嘴的笑容。我當然也是笑不容嘴了,(哈哈)。到了晚上,我就更開心了。
因為要吃年夜飯了,晚飯我要吃兩次,因為第一次是吃奶奶家的年夜飯,第二次是吃外婆家的年夜飯,所以二次我都要省著點吃,不然的話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吃不下了。(哈哈),二次年夜飯都非常的豐富,我看得都眼花繚亂了,(哈哈),飯吃好了,接下來,就是收壓歲錢了,我這次收的比較多,(哈哈)。到了晚上8點,聯(lián)歡晚會開始了,這次聯(lián)歡晚會我看的很快樂,到了12點我已經想睡覺的不得了了。匆匆得吃了一下夜宵,然后,匆匆的洗漱了一下,就上樓去睡了。
這次除夕,我過的很開心。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希望它們能夠傳承下去!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