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種植物都叫觀音蓮,比如荷花的一個品種,以及都肉植物類的觀音蓮,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天南星科海芋屬觀葉植物的觀音蓮怎么繁殖的方法介紹。
一、觀音蓮的繁殖方法 觀音蓮怎么繁殖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分株繁殖、組培苗繁殖、葉插繁殖、插穗繁殖、播種法繁殖等方法。 栽培以富含有機質(zhì)的腐葉土或砂質(zhì)壤土最佳。
排水需良好,但土壤常保適潤,有利生育。栽培處宜蔭蔽,忌強烈日光直射,通常在日照60%~70%下,生育最理想。
觀音蓮怎么繁殖的方法,播種時其中一種,播種繁殖法就是在觀音蓮的開花成熟時候后采集到觀音蓮的種子,然后將種子在適宜的溫暖的溫度條件下發(fā)芽,長出幼苗,待幼苗稍加成長就可以移栽了。 分株是觀音蓮怎么繁殖的方法最常見的一種,一般于每年春夏氣溫較高時,將地下塊莖分蘗生長茂密的植株沿塊莖分離處分割,使每一部分具有2-3株,然后分別上盆種植。
分株時盡量少傷根,同時上盆后宜置于陰濕環(huán)境,保持盆土經(jīng)常濕潤,并注意葉面噴霧,以利新植株恢復生長。 也可于春季新芽抽長前將地下塊莖挖出,將塊莖切段分離,用草木灰或硫黃粉對傷口進行消毒防腐,稍晾干后用水苔包扎,或置于通氣排水的疏松土壤中,使其長出不定根,抽長新芽。
二、觀音蓮的養(yǎng)殖方法 1、觀音蓮的種植時間 種植時間4、5月份為宜,溫度應保持20-25℃以上對幼苗成長有利。 種后每2至3天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
不要過量澆水、以免腐根爛莖。觀音蓮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觀音蓮常用分株繁殖。
一般于每年春夏氣溫較高時,將地下塊莖分蘗生長茂密的植株沿塊莖分離處分割,使每一部分具有2-3株,然后分別上盆種植。 也可于春季新芽抽長前將地下塊莖挖出,將塊莖切段分離,用草木灰或硫黃粉對傷口進行消毒防腐,稍晾干后用水苔包扎,或置于通氣排水的疏松土壤中,使其長出不定根,抽長新芽。
2、觀音蓮適合的土壤: 觀音蓮盆栽宜用疏松、排水通氣良好的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一般可用腐葉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基質(zhì)。 4-9月為其生長旺盛期,此時要求土壤濕潤及空氣濕度較高,要給予充足的水分;這種植物養(yǎng)殖簡單,盆土取一般泥土就可,好點是用園土加三分之一的腐殖土,再加三分之一的河沙或煤球渣,摻入少許骨粉。
三、觀音蓮的作用 1、裝飾家居 觀音蓮株形緊湊直挺,葉片寬厚并富有特殊的金屬光澤;葉脈清晰如畫,極富詩情畫意,為風格獨特的觀葉植物,也是流行于海內(nèi)外的觀葉植物之一,可以用中小盆種植,用來布置書房、客廳、臥室和辦公室等處,顯得高貴典雅。 2、改善空氣 觀音蓮對吸收室內(nèi)有毒氣體微有功效,吸塵,殺菌,凈化空氣,過濾濁氣,室內(nèi)可微量增加濕度。
3、藥用價值 觀音蓮在治瘴瘧,急劇吐瀉,腸傷寒,風濕痛,疝氣,赤白帶下,癰疽腫毒,萎縮性鼻炎,瘰疬,疔瘡,疥癬,蛇、犬咬傷等都有一定的功效。 觀音蓮株形緊湊直挺,葉片寬厚并富有特殊的金屬光澤,葉脈清晰如畫,極富詩情畫意,為風格獨特的觀葉植物,也是流行于海內(nèi)外的觀葉植物之一。
今天對觀音蓮怎么繁殖的方法介紹到這兒,感謝大家的欣賞。
一、觀音蓮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養(yǎng)殖觀音蓮對土壤的要求
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粗沙或蛭石各一半,并摻入少量的骨粉等鈣質(zhì)材料,混勻后使用。由于土壤是濕潤的,新栽的植株不必澆太多的水,保持其半干狀態(tài),以利于根系的恢復。
2.養(yǎng)殖觀音蓮對溫度要求
喜溫濕潤、半陰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溫度為15℃。冬季夜間溫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植株能繼續(xù)生長,可正常澆水,并適當施肥;如果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溫。長生草不耐熱,5月以后植株生長逐漸停止,進入夏季休眠期,家庭可放在走廊下或陽臺內(nèi)側(cè)等無直射陽光、通風良好、雨淋不到的地方養(yǎng)護,并控制澆水,停止施肥,以免因悶熱、潮濕、土壤積水導致植株腐爛。
3.養(yǎng)殖觀音蓮對濕度的控制
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長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但也不能過于干旱,否則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生長緩慢,葉色暗淡,缺乏生機。夏季高溫期,葉片水分蒸發(fā)量大,需水量更多,如缺水極易使葉片萎蔫,所以須經(jīng)常向葉面噴水,同時保持環(huán)境濕潤,但必須避免盆中積水,否則會引起根系腐爛。
4.養(yǎng)殖觀音蓮對光照的需求
夏季高溫時和冬季寒冷時植株都處于休眠狀態(tài),主要生長期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jié),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導致株形松散,不緊湊,影響其觀賞,而在光照充足處生長的植株,葉片肥厚飽滿,株形緊湊,葉色靚麗。
5.養(yǎng)殖觀音蓮對施肥的把握
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復合肥。施肥時不要將肥水濺到葉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早上或傍晚進行,當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澆一次透水,以沖淡土壤中殘留的肥液。冬季放在室內(nèi)陽光充足的地方,倘若夜間最低溫度在10℃左右,并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適當澆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繼續(xù)生長。如果保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應控制澆水,維持盆土干燥,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溫,某些品種甚至能耐0℃的低溫。
6.觀音蓮養(yǎng)殖的注意事項
換盆
每1至2年的春季或秋季翻盆一次,翻盆時對根系進行修剪,剪去枯根或過長的老根,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粗沙或蛭石各一半,并摻入少量的骨粉等鈣質(zhì)材料,混勻后使用。由于土壤是濕潤的,新栽的植株不必澆太多的水,保持其半干狀態(tài),以利于根系的恢復。
繁殖:
觀音蓮常用分株繁殖。一般于每年春夏氣溫較高時,將地下塊莖分蘗生長茂密的植株沿塊莖分離處分割,使每一部分具有2-3株,然后分別上盆種植。分株時盡量少傷根,同時上盆后宜置于陰濕環(huán)境,保持盆土經(jīng)常濕潤,并注意葉面噴霧,以利新植株恢復生長。也可于春季新芽抽長前將地下塊莖挖出,將塊莖切段分離, 用草木灰或硫黃粉對傷口進行消毒防腐,稍晾干后用水苔包扎,或置于通氣排水的疏松土壤中,使其長出不定根,抽長新芽。此間切忌基質(zhì)過濕,以免塊莖腐爛。該植物也可用播種繁殖,但種子不易得到。
二、養(yǎng)殖觀音蓮有哪些作用
1、觀音蓮有裝飾家居的作用
觀音蓮株形緊湊直挺,葉片寬厚并富有特殊的金屬光澤;葉脈清晰如畫,極富詩情畫意,為風格獨特的觀葉植物,也是流行于海內(nèi)外的觀葉植物之一,可以用中小盆種植,用來布置書房、客廳、臥室和辦公室等處,顯得高貴典雅。
2、觀音蓮有改善空氣的作用
觀音蓮對吸收室內(nèi)有毒氣體微有功效,吸塵,殺菌,凈化空氣,過濾濁氣,室內(nèi)可微量增加濕度。
3、觀音蓮有藥用價值的作用
觀音蓮在治瘴瘧,急劇吐瀉,腸傷寒,風濕痛,疝氣,赤白帶下,癰疽腫毒,萎縮性鼻炎,瘰疬,疔瘡,疥癬,蛇、犬咬傷等都有一定的功效。
三、家里養(yǎng)殖觀音蓮有毒嗎
觀音蓮全株有毒,其中以莖干最毒。皮膚接觸他的汁液會發(fā)生瘙癢;眼與他的汁液接觸引致失明;誤食莖或葉會引起舌、喉發(fā)癢,腫脹,流涎;腸胃燒痛,**,嘔吐,腹瀉,出汗,驚厥,嚴重者窒息,心臟麻痹而死。但是觀音蓮又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用于感冒,肺結(jié)核,腸傷寒;外用治蟲、蛇咬傷,瘡瘍腫毒。且他對對吸收室內(nèi)有毒氣體,吸塵,殺菌,凈化空氣微有功效。
葉插:將完整的成熟葉片平鋪在潮潤的沙土上,葉面朝上,葉背朝下,不必覆土,放置陰涼處,10天左右從葉片基部可長出小葉叢及新根,將根系埋入土中。
往后讓它多曬太陽,適當澆水、施肥,漸漸地便會長成一棵茁壯的新株。 插穗:可用單葉、蘗枝或頂枝,剪取的插穗長短不限,但剪口要干燥后,去掉下部葉片,再插入沙床。
插后一般20天左右生根。插壤不能太濕,否則剪口易發(fā)黃腐爛,根長2-3厘米時上盆。
也可用葉片扦插。 分株:最好在春天進行。
常用扦插繁殖。室內(nèi)扦插,四季均可進行,以8-10月為更好,生根快,成活率高。
插穗可用單葉、蘗枝或頂枝,剪取的插穗長短不限,但剪口要干燥后,再插入沙床。插后一般20天左右生根。
蟲害防治:常有銹病、葉斑病和根結(jié)線蟲危害,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根結(jié)線蟲用3%呋喃丹顆粒劑防治。蟲害有黑象甲危害,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殺。
(1)觀音蓮對肥料要求較高。
生長季節(jié)應每隔10~15天施肥1次,以有機肥或三元復合肥交替使用較好,生長季節(jié)還應多施一些氮素,以促進葉色美觀。 (2)觀音蓮生長適溫為20℃~26℃。
低 于20℃即呈休眠狀態(tài)。溫度太低,容易造成植株死亡。
春夏兩季,生長旺盛,要求空氣濕度要高,若能在地面灑水或噴霧葉面,則生長更佳。觀音蓮在熱帶地區(qū)可 自然越冬,在亞熱帶與溫帶地區(qū)由于冬季氣溫較低,應置溫室保溫越冬,冬季應注意控制水量,只需保持葉片不呈軟垂狀即可。
(3)觀音蓮多于春季進行,盆土要求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機質(zhì)的腐葉土或沙質(zhì)壤土。換盆宜于冬末春初進行。
(4)觀音蓮易受蚜蟲侵害。可用40%樂果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也可用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噴殺。
觀音蓮別名:長生草、觀音座蓮、佛座蓮 科屬:景天科長生草屬 形態(tài)特征:株型端莊,具蓮座狀葉盤,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葉盤直徑從3厘米至15厘米都有,肉質(zhì)葉匙形,葉色富于變化,紫紅色的葉尖極為別致。小花呈星狀,粉紅色。 栽培方法: 在上盆時,應在盆底墊放一層粗沙等作排水層,加強排水功能。高溫干燥時,要噴水增濕,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必透”,避免長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復合肥。 繁殖方法: 分株:一般在5~6月進行,當從塊莖抽出2片葉片就可將其分割開來,切割的傷口要涂上木炭粉等。栽下出苗后,要進行噴霧保持葉面濕潤,并放在陰處過渡一段時間再移至半陰處。 病蟲害防治: 軟腐病:用1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灑。 紅蜘蛛: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灑。 注意事項:如果光照不足會導致株形松散,不緊湊,影響其觀賞。“觀音坐蓮”的植物特性喜歡陽光高溫,不喜濕潤,因此栽培上置于向陽的陽臺,3、4天乃至1個星期澆一次水即可。如果想要盆栽的“觀音坐蓮”開花,就要把分蘗的小株連根拔掉,目的在于確保營養(yǎng)的充分供給。
———— 百度上搜的
佛座蓮的繁殖可在生長季節(jié)剪取基部萌發(fā)的小芽(小蓮座形葉盤),在沙土中進行扦插,插后保持稍有潮氣,2~3周生根,有的小葉盤下面已有根,可直接上盆。而葉片扦插,雖然偶爾也能成活,但成功率很低,故很少采用。如果能采集到種子,也可用播種法繁殖,在20℃左右的條件下,10~15天發(fā)芽,幼苗雖然長得較慢,卻可一次得到大量的苗。蛛網(wǎng)佛座蓮的栽培、繁殖方法與觀音蓮基本相同。但夏季的休眠期更長,應嚴格控制澆水,并保持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因其生長較慢,故不需要太多的養(yǎng)分,栽培中亦不必施太多的肥料,培養(yǎng)土也不要過于肥沃。
佛座蓮不耐熱,5月以后植株生長逐漸停止,進入夏季休眠期,家庭可放在走廊下或陽臺內(nèi)側(cè)等無直射陽光、通風良好、雨淋不到的地方養(yǎng)護,并控制澆水,停止
施肥,以免因悶熱、潮濕、土壤積水導致植株腐爛。
每1至2年的春季或秋季翻盆一次,翻盆時對根系進行修剪,剪去枯根或過長的老根,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粗沙或蛭石各一半,并摻入少量的骨粉等鈣質(zhì)材料,混勻后使用。由于土壤是濕潤的,新栽的植株不必澆太多的水,保持其半干狀態(tài),以利于根系的恢復。
佛座蓮的繁殖可在生長季節(jié)將植株大蓮座下面的小蓮座取下,有根的直接上盆,無根者晾幾天等傷口干燥后再栽種;還可將走莖前端的小蓮座狀葉叢剪下,晾幾天后,在沙土或蛭石中扦插,插后保持介質(zhì)稍濕潤,很容易生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8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