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jì)。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抖Y記·內(nèi)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保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jì)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祝何覈糯酶芍в洉r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祝褐噶畾q,用干支紀(jì)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fù)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古?。汗糯嘶畹?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焙笕司投嘁来嗽?,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jì),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yǎng)》中寫道:“七十曰耄?!薄抖Y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瘪骩dié],《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jì)。耄,七八十歲的年紀(jì)。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焙笕艘蚍Q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zhuǎn)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dāng)養(yǎng)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yǎng)護(hù)。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yǎng)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yǎng)道而已?!币馑际牵喝酥涟贇q,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yǎng),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 注:“期,猶要也;頤,養(yǎng)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yǎng)道而已。” 孫希旦 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于養(yǎng)。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唐 李華 《四皓銘》:“抱和全默,皆享期頤。” 宋 陸游 《初夏幽居》詩之五:“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chǎn)、期頤之壽,於愿足乎?” 郁達(dá)夫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p>
期頤
百歲老人 讀音:qī yí 期頤:也稱為人瑞。指百歲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孫希旦集解:“《論語》:期謂百年已周,頤謂當(dāng)養(yǎng)而已?!敝赴贇q老人應(yīng)當(dāng)有人照料護(hù)理。 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頤”即為頤養(yǎng)天年的意思。 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期頤:百歲之人。 源于漢時戴圣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期頤的意思
期頤,一般指一百歲老人。期是期待,頤是供養(yǎng),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yǎng)或照顧。
一、期頤的拼音
qī yí
二、期頤的文學(xué)作品示例
宋 陸游 《初夏幽居》詩之五:“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我的一生已經(jīng)過的很足夠了,不需要到時候別人供養(yǎng)或照顧。
擴(kuò)展資料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xiāng)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fā)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fā):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fā)由白變黃。“黃發(fā)”是枯黃的頭發(fā)。人老了,頭發(fā)上由黑變白,白發(fā)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關(guān)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耄耋之年:八十、九十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期頤之年:也稱為人瑞,指百歲以上的老人。
源于漢時戴圣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qiáng),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倌暝黄陬U。"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因此祝愿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古稀之年:七十歲。 源自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知天命之年:五十歲。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滴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 。
而立之年:三十歲。指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yīng)該是人格自立、學(xué)識自立、事業(yè)自立的年齡。
出自《論語·為政》,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豆蔻年華:特指十三四歲尚未成年的少女。
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另附: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xué):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xué):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biāo)梅之年:出嫁。
襁褓—— 不滿周歲 黃口——本指雛鳥,后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垂髫(tiáo)、始齔(chèn)——童年泛稱。
幼學(xué)——10歲 束發(fā)——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歲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60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
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歲的年紀(jì)
鮐背之年——90歲
期頤(jīyí)之年——100歲
期頤,也稱為人瑞。指百歲以上的老人。
期頤:百歲之人。 源于漢時戴圣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p>
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yǎng)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yǎng)道而已。”
孫希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于養(yǎng)。 方氏愨 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華《四皓銘》:“抱和全默,皆享期頤?!?
宋 陸游《初夏幽居》詩之五:“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chǎn)、期頤之壽,於愿足乎?”
郁達(dá)夫《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
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頤”即為頤養(yǎng)天年的意思。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