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關勺子的禁忌很多,這說明勺子與日本人生活密切相關。
例如,正在吃飯的時候,不能夠一邊拿著勺子,一邊去招呼客人,而一定要先把勺子規(guī)規(guī)矩矩的放好,然后再起身去招呼客人,就算客人此時已經(jīng)走到了身邊,也一定要先將勺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再和客人說話,否則對于有教養(yǎng)的家庭來說,這就是一種極其不禮貌的行為。是不會讓別人接受你的。
在日本古時候,娼婦在夜間帶上勺子去十字路口,用勺子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揮動,希望客人多多光顧。正是因為她們在職業(yè)上使用了勺子,所以也有人稱娼婦為 “勺子”,現(xiàn)在大家應該知道手上拿著勺子,四處揮舞,是多么尷尬的一件事情吧,特別是女性朋友,在日本一定要注意這個禮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在日常生活中,有關勺子的忌諱也很多。例如,忌諱用嘴和舌頭舔勺子,這一點與西餐的禮儀大同小異,即使是勺子上附著了黏性食物,也一定不要直接用嘴或者舌頭去將其弄下,而要尋找其他的方法。
因為勺子一般是用作舀湯或者盛放流體食物的,所以勺子就是一件公共的器皿,如果個人用嘴去觸碰,就會影響到他人的再次使用,這樣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即便是家庭內(nèi)部,這種禮儀也是需要遵守的。 日本傳說,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有人的嘴觸碰到了勺子,那么天就會下雨,出嫁時會碰上狗狂吠,不吉利,還會患病,或生出的孩子是扁平臉,似勺子模樣。
還有忌諱用勺子背盛飯,這樣婦女將來要當繼母等等。從這些禁忌也可以看出,老一代日本人把勺子視為神圣、威力、超自然的東西。
芍藥來歷
芍藥,多年生宿根草本,又名將離、可離、沒骨花,余容、梨食、其積、解倉、白術、婪尾春?;ㄆ谒牡轿逶拢ㄩ_如牡丹,古來被稱為花相,唐羅隱詠牡丹有句“芍藥與君為近侍”。芍藥一名據(jù)說來自“綽約”,在某些方言里也的確仍然念成“shuo yue”或者“chuo yuo”。呵欠,大概是草木不同本的關系,芍藥不如牡丹明艷奪人,但更柔媚輕艷,所以比喻美人時常用“煙籠芍藥”啥的。
其實芍藥在上古時比牡丹更早成為名花。呵欠,詩經(jīng)鄭風有《溱洧》一篇,詠的就是春秋時,每逢春日民間男女在溱河、洧河邊上,踏青攜游,少年男女更是互相贈送芍藥以表示情意?!熬S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p>
芍藥又名將離或可離,在古代也被用來贈別情人或友人。晉代牛享曾問崔豹,古代情人將別離時,為什么贈以芍藥?崔豹回答說的就是“芍藥又名‘可離’,因此離別時用它贈人?!焙笠再浬炙幾鳛閻矍榛螂x別的典故。 呵欠,不過究竟芍藥贈離人在前還是名將離在前,誰為因誰為果還有待考證。
揚州芍藥最為有名。宋人著有《揚州芍藥譜》,說“揚之芍藥甲天西,其盛不知始于何代”“揚之人與西洛無異,無貴賤皆戴花,故開明橋之間,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蔽髀寮绰尻?,只是揚州人戴的花不是牡丹而是芍藥。所以姜夔作《揚州慢》,最后一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以紅藥無主烘托出兵亂后的揚州繁華寥落,最為沉痛。
目前記得的故事里,關于芍藥的來歷民間傳說有一則。說的是牡丹芍藥都不是凡花種,是某年人間瘟疫,玉女或者花神為救世人盜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間。結果一些變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變成草本的芍藥,至今芍藥還帶著個“藥”字。笑,牡丹、芍藥的花葉根莖確實可以入藥,丹皮是頂有名的,杭白芍更是滋陰補血的上品。因此芍藥也名“女科之花”。
古代西方也有類似的傳說,說古希臘名醫(yī)阿斯克列皮耶有個聰明的學生佩翁青出于藍,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傷。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殺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顧念恩情,把佩小弟變成了一種能治病的花,即芍藥。西方人也一直認為芍藥具有某種魔力,凡有芍藥生長的地方,惡魔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可以對抗曼陀羅那種至毒之花,HOHO
中國民間排12花神,芍藥花神是蘇東坡。想當年蔡繁卿為揚州太守,年年春天舉行萬花會,搜集芍藥上千枝供他一人享樂還可以作作形象工程,把城內(nèi)人家的苗圃都搜刮一空,嘖嘖,手下官吏還趁火打劫搶花不夠還搶銀子,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等到蘇東坡到了,說這事實在擾民,從此不辦萬花會。揚州百姓感念他的體貼下民,紛紛說芍藥托夢,蘇學士死后就升天作花神去也。至于這段里有沒有香艷傳聞~~暫時還米聽說。
芍藥古時又稱“婪尾春”。婪尾者,古時以酒巡匝,到最末坐者要連飲三杯,是為婪尾酒。因為芍藥花開時已是春末,又被稱為“殿春”,是春天最后一點亮色,所以特別惹人憐惜。個人感覺,宋代陳師道的芍藥詩最好:
九十春光次第分,天憐獨得占殘春
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
呵欠,最后說下芍藥的花色品種。揚州芍藥據(jù)說有三十多種,名字都很好聽:寶妝成、疊香英、冠群芳、醉嬌紅、點絳唇、玉逍遙、試梅妝、御衣黃、金帶圍……牡丹以深紅為上,芍藥則以金黃為貴。黃芍藥里最有名氣的又是金纏腰~~韋小寶揚州看的那個金纏腰。北宋慶歷年間,殿學士韓琦后園中開了一本芍藥,枝分四歧,每歧一花,花瓣殷紅中間以金黃。韓學士一人欣賞不夠還特邀其他四客來賞花,有心要應這四花奇景。不知真是花開吉瑞還是他慧眼識人,來的人都先后官居宰相~說來當時請客時不少人心存顧慮,以芍藥是“殿春”之花而不吉利,所以大多推委,只有大理評事通判王珪,大理評事簽判王安石沒啥忌諱。臨到開席前還缺一人,一個路過的朝官,據(jù)說是呂公著一心想看奇花,高高興興跑來,主人于是請他入席充數(shù)。當當當,哪知這個生性平淡的人日后真能著紅腰金……替不肯來的人默哀記。
/bbs/ShowPost.asp?ThreadID=12
《碗和勺》讀后感
如果我有個碗
萬子豪
假如我像左面國國王一樣有個碗,我肯定要派一個使者把湯勺借來,放在碗里攪一下。如果真能盛出美味的湯,我就會和它們約定,在山頂上建一個食堂。有人要喝湯,只要是左面國或者是右面國的人都可以喝。還可以打電話送湯。打電話只要一分錢就可以喝一大碗。
如果王子和公主結婚了,這個食堂就會變成皇宮里的食堂。
這不就兩全齊美了嗎,就不要像當初一樣殺來殺去。
我希望公主和王子將來也發(fā)生一樣的事,不要像以前兩國國王一樣笨了。
如果我有個碗
寧知柔
假如我有碗,我絕對不會像書上的那些國王和王后一樣那么蠢!因為公主和王子已經(jīng)認識了,我是國王和王后中哪一位的話,我會派使者去另一個國家約好在山頂見面。讓王子和公主帶上碗和勺去,而不會像故事里的國王和王后那樣傻不啦嘰的。
其實故事里的國王和王后說他們笨也笨,說不笨也不笨。他們的笨在于總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復雜的,不能輕易上對方的當。但公主和王子還小,就是這么天真可愛。不過世界上就是有些事這么簡單,所以不能把所有事都想得太過復雜。
不笨是因為他們都在為自己國家的利益著想,如果沒勺會怎樣,如果沒碗會怎樣。但過于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反倒會對自己不利。
這個故事里的國王王后都很笨,但我知道了,做人別太死板。
第一天:主人在吃米飯的時候用了筷子??曜踊氐讲途吖窈罂吹搅松鬃硬⒑退牧撕芫?。
第二天:主人在吃菜的時候用了筷子。筷子回到餐具柜后看到勺子并有好的打了聲招呼。
第三天:主人吃面條的時候用了筷子??曜踊氐讲途吖窈?,對勺子點了點頭。
第四天:主人吃包子的時使用了筷子。筷子回到餐具柜的時候對勺子視而不見。
第五天:主人吃餃子的時候用了筷子??曜踊氐讲途吖窈蟾杏X飄飄然,對勺子更加不屑一顧。
第六天:主人在吃肉的時候用了筷子??曜踊氐讲途吖窈髮ι鬃永涑盁嶂S了一番,覺得自己才是主人心目中最重要的餐具。
第七天:因為筷子已經(jīng)用了很久了,主人把它丟到了垃圾桶里,又重新買了一捆筷子。而銀質的勺子卻安然無恙的默默地等待主人喝湯的時候。
寓意: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價值。內(nèi)在價值往往更勝于外在的。人們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沒有理由瞧不起任何人。
關于“一勺之多”典故說的最多的是乾隆所寫的詩:
我有一勺水,瀉為東滄溟;
無今亦無古,不減亦不盈。
臘雪難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歸茹納,習坎惟心亨。
卻笑祖龍癡,鞭石求蓬瀛;
誰能忘天倪,與汝共濯清。
譯文:
我有一勺水,潑下去,化為東邊的滄海。
千萬年來,無所謂過去,也無所謂現(xiàn)在,
既不減少,也不會增多到無法裝載。
臘月雪,也很難能有浪花那么白,
和秋天的天空不同,卻一樣美麗可愛。
吞掉了大河小溪,百川歸大海,
它是險阻,不可逾越,又溝通往來。
秦始皇真是傻得可笑,為了求仙,
竟然用神鞭把石頭趕下海。
誰能忘記那天地相連的地方啊,
我愿和你一樣清澈,洗去身上的塵埃。
海關老龍頭澄海樓前一塊碑,上書:“一勺之多”。澄海樓是清代皇帝多次休憩的地方。樓址處原有一座觀海亭,是明代早期觀海攬勝之所。明萬歷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1611-1614年),兵部主事王致中在此建澄海樓。初建時為守城箭樓。
清康熙九年(1670年)通判陳天植、乾隆八年(1743年)知縣張揩均曾重修。明代為海防所用,清統(tǒng)一關內(nèi)外后,失去了戰(zhàn)略價值,漸漸變?yōu)橛^潮望海的游覽勝地。
澄海樓上原有明代大學士孫承宗的手書匾額“雄襟萬里”,乾隆八年的御書匾額楹聯(lián),匾為“元氣混?!?;聯(lián)為“日曜月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又有一匾“澄海樓”,為乾隆五十年(1789年)御書。從清康熙大帝至乾隆、嘉慶、道光等,每逢去東北謁祭祖陵或省親歸來途經(jīng)山海關,都要親臨老龍頭,登樓觀海,飲酒賦詩。
擴展資料:
“一勺之多”出自四書中的《中庸》,原文:“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生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鮫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p>
其意思是:
今日的天是由很多明亮的物體組成的,成為無邊無際的天空,有太陽,月亮和星系不停的運動。它覆蓋著萬物?,F(xiàn)在的大地,由一小撮土堆積起來的。
但它廣大深厚。它載著三山五岳而不覺沉重,振動江河大海也不泄漏,大地上的萬物都由它承載。再說這山,是由許多拳頭大小的石頭壘起來的。
但它高大雄偉,生長著草木,森林。飛擒走獸居住在上面,下面埋藏著豐富的寶藏。再說這水,是由一勺勺的水匯聚起來的。但它卻深不可測。各種鮫龍,魚鱉在里面生息著,并有萬物繁殖著。
從前一戶人家里廚房有吃飯用的筷子和勺子,每日都離不開它們,于是它們成了主人的最愛。 突然有一天,廚房桌子上的筷子勺子吵了起來,原來它們是在比誰的本領大,嘰嘰喳喳吵的不可開交。筷子挺者胸說:“主人用我夾菜,我的功勞最大。”勺子也不示弱地說:“主人用我喝湯,我的功勞最大?!薄拔业墓谧畲蟆薄拔业墓谧畲蟆闭f著說著,不一會兒它們兩個就打起來了,還邊打邊說,邊打邊吵,你一言我一語,你一拳我一腳的,打的是你死我活的,昏天黑地不分勝負。 終于它們都打不動了,撲通撲通的掉到地上了。主人進來了,彎腰拾起折斷的筷子和扭彎的勺子,看了一陣子,嘆了一口氣搖搖頭,把它們放在垃圾桶里了。這時筷子和勺子后悔死了,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武力是無法解決任何事情的。
《碗和勺》讀后感 如果我有個碗 萬子豪 假如我像左面國國王一樣有個碗,我肯定要派一個使者把湯勺借來,放在碗里攪一下。
如果真能盛出美味的湯,我就會和它們約定,在山頂上建一個食堂。有人要喝湯,只要是左面國或者是右面國的人都可以喝。
還可以打電話送湯。打電話只要一分錢就可以喝一大碗。
如果王子和公主結婚了,這個食堂就會變成皇宮里的食堂。 這不就兩全齊美了嗎,就不要像當初一樣殺來殺去。
我希望公主和王子將來也發(fā)生一樣的事,不要像以前兩國國王一樣笨了。 如果我有個碗 寧知柔 假如我有碗,我絕對不會像書上的那些國王和王后一樣那么蠢!因為公主和王子已經(jīng)認識了,我是國王和王后中哪一位的話,我會派使者去另一個國家約好在山頂見面。
讓王子和公主帶上碗和勺去,而不會像故事里的國王和王后那樣傻不啦嘰的。 其實故事里的國王和王后說他們笨也笨,說不笨也不笨。
他們的笨在于總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復雜的,不能輕易上對方的當。但公主和王子還小,就是這么天真可愛。
不過世界上就是有些事這么簡單,所以不能把所有事都想得太過復雜。 不笨是因為他們都在為自己國家的利益著想,如果沒勺會怎樣,如果沒碗會怎樣。
但過于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反倒會對自己不利。 這個故事里的國王王后都很笨,但我知道了,做人別太死板。
歌德之勺 張煒 1987年,從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國,盡管是草草地走。
來的時候落腳波恩,走的時候去了法蘭克福。那一天時間很充裕,我就和朋友在法蘭克福大街上閑走。
走著走著,突然想起了歌德。這兒不是與老詩人的名字連在一起的嗎?這兒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
我和幾個朋友立刻匆匆去尋。 這是一個奇特的人物。
在文學的星云中,像他一樣的文壇“恒星”大概不會太多。在中國,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
然而屈原與李白離現(xiàn)在太久,他們的神秘有一部分是時間贈予的。歌德卻離我們近多了,從時間上看,他顯得親切易懂。
第一次讀《少年維特之煩惱》,掰指計算作家當時的年齡,感受一個少年的全部熱烈。那時覺得如此飽滿的情感只會來自一種寫實。
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F(xiàn)在看這種理解有一多半是對的。
一件偉大的藝術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它會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寫的,它只要源于那樣的一顆心靈。
心靈的性質重于一切。 今天終于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
今天來到了從小覺得神秘的這位藝術家生活過的實實在在的空間。多么不可思議,多么幸福。
我們可以用手摸一下詩人出沒的東西,小心翼翼。 我們試圖通過逝去的詩人遺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顆偉大的靈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層樓房,當然很寬敞,很氣派,與想象中的差不多。書房,臥室,客廳,最后又是廚房。
我不知道為什么,對這個寬大的廚房特別這樣注意起來,在那個闊大的鐵鍋跟前站了許久。記得鍋上垂了一個巨型排氣鐵罩。
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鍋、鏟子;特別是那把高懸在墻上的平底銅勺,簡直把我嚇了一跳。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一把炊勺。
這樣的炊具有沒有辦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當年這里一定是高朋滿座,常常讓詩人有一場大歡樂大陶醉。
可以想象像酒酣耳熱之時,那一場詩人的豪放。大廚房約可以讓十幾個廚子同時運作,他們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鐵勺碰得哐哐有聲。
詩人的一顆心有多么纖細。我難以想象他需要這樣的一間廚房。
為什么,想不出。這樣一間廚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飯店的操作間,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從廚房走出,到二樓,,由到三樓,那里主要是一些關于詩人的各種圖片,它們懸滿了墻。
我沒有看到心里去。好象還在想著那把大勺子。
它是銅的,平底,勺柄極長。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無非是“取一勺飲”,而對于像歌德這樣的天才,其勺必大。
這樣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關于詩人的全部故事,我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這個時刻從腦際一一劃過。
回想他那兩卷回憶錄《詩與真》,還有他與那個年輕人的談話錄(愛克曼《歌德談話錄》),感受著一個長壽老人的全部豐厚。他在魏瑪宮廷任過顯赫的官職,一度迷過光學研究,七十多歲時還與一位少女熱戀,激動得渾身灼熱。
長篇短篇戲劇樣樣皆精,一部《浮士德》寫了幾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樣,只是一個過客,只是“取一勺飲”。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
那天我坐在書房里,在一個非常精制的小桌前凝視。一排排漆布精裝書,歲月已使其變得陳舊;它們有些腿色;為了保護書籍,一排書架一律加上了鐵絲網(wǎng)。
這些書既不允許觸摸,也不允許拍照。但我忍不住心里的渴望,還是說服管理員拍了一張。
怎樣評價歌德,有一段話我們是耳熟能詳?shù)牧恕6鞲袼乖@樣說歌德的“兩面性”:“在他心中經(jīng)常進行著天才詩人和法蘭克市議員的謹慎的兒子、可敬的魏瑪?shù)臉忻茴檰栔g的斗爭;前者厭惡周圍環(huán)境的鄙俗氣,而后者卻不得不對這種鄙俗氣妥協(xié),遷就。
因此,歌德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為渺?。挥袝r是叛逆的、愛嘲笑的、鄙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則是謹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狹隘的庸人?!?在法蘭克福的歌德之家,我們能夠很具體地理解恩格斯的這段話嗎? 我卻更多地站在詩人鐘情的那個少女素描像前。
她的眼睛一直望過來,既專注又茫然,好象隨時都要與人展開一場無終了的訴說和辯解。 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詩人的物品之間。
突然,上一個世紀的特異氣息濃烈地涌來……。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