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蘆畫瓢
【成語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學(xué)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
【
②這是因為原經(jīng)字小模糊,偽造者照葫蘆畫瓢地臨摹,雖力圖作到形似,但筆畫已距真跡甚遠(yuǎn)。
2、周瑜打黃蓋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黃蓋勸曹操將戰(zhàn)船連在一塊,最終孫劉聯(lián)盟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
3、捉將官里去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真宗下令訪天下隱者,得到一個會作詩的杞人楊樸,召見時他卻說不會詩,真宗問他臨行有人作詩送他否?楊樸回答說:“臣妻有詩一首: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朝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大笑,就放他還山。
4、自以為得計
【成語故事】唐憲宗時期,力圖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遭到貶黜,柳宗元因此也被貶官。好友韓愈為柳宗元作《柳子厚墓志銘》,談到人在困窘時才能顯出氣節(jié)道義,那些表面握手言歡似乎肝膽相照,背后卻落井下石還自以為計,真是可悲。
【成語舉例】卻說魏延燒斷棧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為得計;不想楊儀、姜維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
5、坐山觀虎斗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韓國和魏國打了一年多還不分勝負(fù),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國使者陳軫給秦惠王講卞莊子利用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道理,得到它們兩敗俱傷時一舉打死兩只老虎,勸秦惠王采取坐山觀虎斗的計策,等待時機(jī)再消滅這兩國。
【成語示列】同學(xué)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時,我們要耐心勸解,決不能坐山觀虎斗。
6
囫圇吞棗
有一人,聽說吃梨補牙傷脾,吃棗相反。他想出個辦法,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和脾了,人們笑他囫圇吞棗。
7
掩耳盜鈴
一個自作聰明的人以為堵住自己的耳朵盜鈴不會被人聽見,結(jié)果讓人捉住了。
8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dāng)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xiàn)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p>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
他說盾最牢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如何?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jù)蜀地,創(chuàng)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
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quán)的“安樂公”稱呼,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dāng)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p>
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3、臥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zhàn)敗,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每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qiáng),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臥薪嘗膽 4、畫餅充饑曹操在征討張繡時軍隊饑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渡過軍隊嘩變的危機(jī),后人稱這次事情為畫餅充饑5、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以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祥,我偏不這樣想,我們干脆之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怎么?”劉琨欣然贊同。
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中斷。
工夫不負(fù)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xué)習(xí)和訓(xùn)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完成了他報效國度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足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6、一言九鼎 戰(zhàn)國時,秦國的軍隊團(tuán)團(tuán)圍住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計劃領(lǐng)導(dǎo)20名門客前往完成這項任務(wù),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
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立刻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無果。
這時,毛遂對楚王說:“咱們今日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fā),可你別忘了,楚國盡管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求聯(lián)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許發(fā)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
7、舌戰(zhàn)群儒東漢末年,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情勢對劉備與孫權(quán)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去東吳去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合抗曹。
諸葛亮在孫權(quán)的殿前先后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quán)終于贊同聯(lián)劉抗曹 8、鑿壁借光匡衡勤奮好學(xué),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
同鄉(xiāng)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許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以為很奇怪,問他為啥這樣,他說:“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敝魅寺犃耍顬楦袊@,就把書借給他讀。
于是匡衡成了大學(xué)問家。 9、刻舟求劍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途經(jīng)江的人),把佩戴的劍掉進(jìn)了江里。
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yuǎn),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10、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十分喜好龍。
在他的家里,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jìn)窗戶里觀望。
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后,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喜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11、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
他已經(jīng)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褂洲D(zhuǎn)回家去取。
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復(fù)說:「我寧肯信任尺碼,也不信任自己的腳!」 12、自相抵觸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
(他)歌頌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牢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保ㄋ┯指桧炈拿f:“我這矛的銳利,關(guān)于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p>
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么?”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yīng)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時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nóng)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見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飛馳過來,撞在棵大樹上蹬蹬腿就死了。
這個農(nóng)夫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
結(jié)果,等了一天啥也沒等到。他卻不甘愿,從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十分喜愛學(xué),早晚多不。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dāng)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xiàn)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p>
漢獻(xiàn)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dāng)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dāng)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fā)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tài)。后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里當(dāng)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裢?,后來,終于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于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墒?,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
他說盾最堅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怎樣?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劉備 建立蜀國。后兒子劉禪繼位,。
劉禪昏庸無能,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dāng)著劉禪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
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彼稽c兒也不想念蜀國。
3、臥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zhàn)敗,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qiáng),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臥薪嘗膽4、望梅止渴曹操在征討張繡時軍隊饑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度過軍隊嘩變的危機(jī),后人稱這次事件為望梅止渴5、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工夫不負(fù)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xué)習(xí)和訓(xùn)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6、一言九鼎 戰(zhàn)國時,秦國的軍隊團(tuán)團(tuán)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fā),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lián)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yīng)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舌戰(zhàn)群儒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quán)極為不利。
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quán)的殿前先后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quán)終于同意聯(lián)劉抗曹8、鑿壁借光匡衡勤奮好學(xué),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
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xiāng)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p>
主人聽了,深為感慨,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xué)問家。
9、刻舟求劍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路過江的人),把佩帶的劍掉進(jìn)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yuǎn),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10、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愛好龍。在他的家里,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著龍。
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愛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jìn)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后,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
本來,葉公愛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11、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
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jīng)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
」又轉(zhuǎn)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呀?」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12、自相抵觸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p>
(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銳利,對于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庇腥苏f:“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如何?”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yīng)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nóng)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見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飛馳過來,撞在棵大樹上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nóng)夫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愉快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p>
他拎著兔子一邊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jié)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沒等到。
他卻不情愿,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常喜歡學(xué),早晚多不休息,等到晚上困了的時候,就用繩子把頭發(fā)系在梁上。
后來成為當(dāng)世大儒。15、程門立雪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dāng)他還在童年求學(xué)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jīng)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p>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
當(dāng)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jìn)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zé)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dāng)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
(一)鐵杵磨針【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xué),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xué),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
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李白又問“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xì)細(xì)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jì)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p>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xué)。每天的學(xué)習(xí)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xué)業(yè)上能認(rèn)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yuǎn)大抱負(fù)的人。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yuǎn)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fù)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rèn)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xué)習(xí)和訓(xùn)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
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三)亡羊補牢【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p>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jié)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jù)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dá)處理事情發(fā)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例如一個事業(yè)家,因估計事情的發(fā)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jìn),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xùn),認(rèn)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四)盲人摸象 【典故】 相傳,佛經(jīng)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國王,讓人牽來一頭大象,讓幾個盲人去摸。過了一會,國王問道:你們說說大象長得是什么樣子?一個摸到象牙的人說大象長得像蘿卜;另一個摸到大象耳朵的說大象像簸箕;摸到象頭的人說大象像石頭;摸到大象鼻子的說大象像木杵;摸到大象腿的人說它像柱子;摸到象背的人說它像張床;摸到象肚子的人說它像缸;摸到尾巴的人說它像繩子。
國王和在場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出處】 《大般涅槃經(jīng)》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p>
【解釋】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jīng)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五)守株待兔【典故】 相傳在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zāi)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fā)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
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dāng)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
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xiàn)。 【釋讀】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
(六)揠苗助長【典故】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于是苦心思索著有。
栩栩如生
【成語故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shù)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xiàn),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顧茅廬
【成語故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劉備和關(guān)羽、張飛親自到臥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于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3、以一當(dāng)十
【成語故事】當(dāng):相當(dāng)。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zhàn)。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chuàng)造一個以一當(dāng)十的戰(zhàn)例。
4、道聽途說
【成語故事】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古時學(xué)者艾子的鄰居毛空是一個不務(wù)正業(yè)的人,經(jīng)常把外邊聽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說給艾子聽。一次他說:“一只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艾子不信,他又說天上掉下一塊二十丈長十丈寬的大肉,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說他親耳聽來的。
5、一片冰心
【成語故事】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詩人王昌齡官場屢屢失意,觸犯了權(quán)貴豪門,一再被貶,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純潔而zi慰,決心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流露出這樣的情感:“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p>
1、刻舟求劍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
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jìn),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
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2、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jìn)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這樣刻苦地學(xué)習(xí),后來成了一個大學(xué)問家。
3、手不釋卷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quán)鼓勵他學(xué)習(xí)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xué)習(xí),孫權(quán)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
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關(guān)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么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quán)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xué)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罷了。”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yīng)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quán)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p>
呂蒙聽了孫權(quán)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xué)習(xí),從此手不釋卷,并堅持不懈。最后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4、揠苗助長 有個擔(dān)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
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5、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
有人趁機(jī)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墒晴娪执笥种兀趺匆才膊粍?。
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
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yuǎn)方。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jìn)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tuán),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yuǎn)的地方。
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6、背水一戰(zhàn)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
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guān)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yuǎn)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
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jìn),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jìn)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
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lǐng)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dāng)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1.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2.乘風(fēng)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fù)。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币馑际牵何乙欢ㄒ黄埔磺姓系K,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
宗愨經(jīng)過勤學(xué)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fēng)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jìn)的精神 3.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dāng)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4.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蕩,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yuǎn)的彭澤當(dāng)縣令。
這年冬天,有位粗俗而傲慢的官員來視察,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里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他說:“參見這位官員要身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p>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dāng)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5.道不拾遺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做買賣的人途經(jīng)武陽(今河北大名、館陶一帶),不小心把一件心愛的衣服丟了。他走了幾十里后才發(fā)覺,心中很著急,有人勸慰他說:“不要緊,我們武陽境內(nèi)路不拾遺,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那人聽了半信半疑,心里想:這可能嗎?轉(zhuǎn)而又一想,找找也無妨。于是趕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丟失的衣服。
6.肝腦涂地 漢高祖五年,一個叫婁敬的人求見劉邦。一見面,他就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您想在洛陽建立國都,是不是想要與周朝比一比盛況呢?”劉邦點了點頭說:“正是這樣?。 薄氨菹洛e了,”婁敬坦率地說,“您怎么可以和周朝相比呢?周朝是以德行治理天下的,可是您起兵豐沛,大的戰(zhàn)爭有70場,小的戰(zhàn)爭也有40場,天下的百姓肝腦都涂在地上,男人的尸骨都暴露在野外,那數(shù)目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哭聲還沒斷,受傷的人傷還沒養(yǎng)好,而您卻要與周朝相比,在洛陽建立國都,我看這不合適。
還是把國都建立在秦地長安為好,那里環(huán)山傍水,易守難攻,能容得下百萬之眾,可稱為‘天府’之地?!?劉邦聽了婁敬的話,心中十分歡喜,覺得很有道理。
7.過門不入 堯命鯀治水,鯀的治水方法不對,水來土掩,積土阻水,結(jié)果失敗。鯀因此而被處死。
堯讓位給舜以后,舜命鯀的兒子禹繼續(xù)治水。禹接受父親失敗的教訓(xùn),改用疏導(dǎo)的方法。
經(jīng)過整整十三年,終于制伏了洪水。 禹為了治水,幾次到過家鄉(xiāng),而且曾經(jīng)三次經(jīng)過自己家門,還聽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沒有時間進(jìn)去看看。
禹說:“時間寶貴,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陰,也要愛惜!”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來一直被人們所傳頌。 8.嗟來之食 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zhàn),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zāi),老百姓就沒法活了。
這一年,齊國大旱,窮人眼看著都要被餓死了。一個名叫黔敖的富人在路上放了食物,施舍給過往的饑民們。
有個人餓得很厲害,用衣袖蒙著臉面,拖著鞋子,踉踉蹌蹌地走來。黔敖見了,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左手拿著飯菜,右手端著湯,吆喝道:“喂,過來吃!”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敖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黔敖?jīng)]料到這個饑民竟如此維護(hù)自己的人格尊嚴(yán),內(nèi)心深感慚愧,連忙跟在后面表示歉意。
但是這個人始終不肯吃,最后活活餓死了。 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南北朝時,高洋廢掉了魏孝靜帝元善見,建立了北齊朝廷,當(dāng)上了文宣帝。
高洋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肆意殺戮元帝的近親,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為了保全性命,他串聯(lián)了幾個人向高洋請求將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討他的喜歡。
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氣憤,說道:“怎么能拋棄本姓,隨人家的姓呢?大丈夫?qū)帪橛袼?,不為瓦全呀!?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這番話告訴了高洋,高洋立即將元景皓斬首,并且把他的家屬遣送到彭城。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賞識,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領(lǐng)軍大將軍。
10.忍辱負(fù)重 公元221年,蜀主劉備不顧將軍趙云等人的反對,出兵攻打東吳,。
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zhàn)驍勇,常立戰(zhàn)功,卻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zhàn)例經(jīng)驗總結(jié)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是一員大將,掌權(quán)管事,更 應(yīng)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xué)習(xí),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 ?
孫權(quán)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xué)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yīng)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quán)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停了停,孫權(quán)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關(guān)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年輕人更應(yīng)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quán)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xué)習(xí),并堅持不懈。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