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四月舉行 全球華人同時拜祖先 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將于今年四月十九日(農(nóng)歷三月三)在黃帝故里——河南新鄭舉行,屆時中國中央電視臺三套、四套、新聞頻道將現(xiàn)場直播大典盛況,同時,還將以故里為中心插播五湖四海共同拜祖的場面,形成全球華人同一時刻共同拜祖的盛大場面。
據(jù)央視策劃人、拜祖大典總策劃兼總撰稿人朱海介紹,以“共拜祖先,同筑和諧”為主題的本次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保留了首屆拜祖大典祭拜儀式的基礎上,顯現(xiàn)出三大亮點:首先,新建了目前東方最大的姓氏廣場——百家姓廣場,這一廣場收集了包括三百個常見的百家姓在內(nèi)的五千多個姓氏。 拜祖活動期間,將由普通百姓組成一個百家姓方陣在此參拜祖先,以此顯示中國文化的精髓:姓氏文化、族譜文化和根文化;其次,此次活動將會引入一個火的裝置,象征著中華文明之火,這火一旦引燃將不再熄滅,迎接奧運會、亞運會和建國六十周年,成為一個與北京世紀壇并舉的裝置;第三,拜祖儀式上將增加海外華人認祖歸親活動,以鄭州主場為中心插播五湖四海共同拜祖的場面,形成全球華人同一時刻共同拜祖的盛大場面。
朱海同時表示,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的前一天,主辦方還將邀請中國國家級的頂尖歌唱演員和世界頂尖級的華人鋼琴家共同舉辦一場以華語音樂為標志的高水平音樂會,其主要作品將以根文化為內(nèi)容,以大中華的鄉(xiāng)情為主題,暢抒民族之情。 據(jù)了解,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協(xié)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新鄭市人民政府承辦。
屆時,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華人華裔華商社團代表,以及兩萬名民眾將參與這一拜祖大典。 。
自古以來民諺說:“三月三,生軒轅”,拜祭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大典。
最先見諸史料,當推春秋時期。唐代以后,漸成規(guī)制,綿延至今。
據(jù)史料記載,新鄭市在黃帝時期稱有熊國,現(xiàn)有黃帝文化遺跡20多處,是黃帝出生、創(chuàng)業(yè)、建都之地。軒轅黃帝在這一帶修德振兵、撫萬民、度四方、融炎帝一統(tǒng)天下。
后人為紀念黃帝的功德,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天都要在黃帝故里舉行各種拜祖活動,尤其到了春秋時期,鄭國名相子產(chǎn)更是讓這一民間活動得到進一步發(fā)揚光大,興起了三月三登具茨山(位于新鄭市,系黃帝活動遺跡)朝拜軒轅黃帝活動,并形成民俗延續(xù)下來。(新華) 軒轅黃帝塑像前的浮雕,告訴海內(nèi)外華人,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是炎黃子孫。
2012新鄭拜祖大典活動時間為農(nóng)歷三月初三即3月24日上午9時50分
大典典禮共有9項,分別是盛世禮炮(鳴炮24響)、敬獻花籃(共9個花籃,按規(guī)則分組敬獻)、凈手上香(共9炷香,按規(guī)則分組上香)、行施拜禮(面向黃帝像三鞠躬)、恭讀拜文(主拜人恭讀拜文)、高唱頌歌(由知名藝術家領唱《黃帝頌》)、祈福中華(18位炎黃子孫優(yōu)秀代表在祈福樹上掛祈福牌祈福,然后行走至黃帝像前,在拜祖文書法長卷上用印)、天地人和(隨著小朋友放飛和平鴿,慶典推向高潮)
活動主題“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
本報訊(記者 萬川明 尹江勇)3月29日,農(nóng)歷己丑年三月初三上午,晴空萬里,惠風和暢,萬眾矚目的己丑年黃帝故里拜祖 大典在新鄭市隆重舉行。來自海內(nèi)外的各界嘉賓兩萬多人喜聚盛典,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共同祈福華夏繁榮昌盛,共同祝愿世界和平和諧。
本次拜祖大典由政協(xié)河南省委員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和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市政協(xié)和新鄭市人民政府承辦。大典主題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同根同祖同源"突出體現(xiàn)了黃帝故里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祖根圣地的地域特征;"和平和睦和諧",表達了對兩岸之間、對全世界之間和平、和睦、和諧的美好祝福。
春風拂面,楊柳吐綠,鮮花滿庭,新鄭市到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8公里長的迎親線路兩邊,滿是黃帝故里的熱情鄉(xiāng)親們。他們用鑼鼓、秧歌、舞獅、舞龍歡迎海內(nèi)外的炎黃子孫"回家"拜祖。
1。
儒家經(jīng)典中的祭祀儀式 中國古代的喪葬祭祀儀式隆重而繁瑣,并且往往以儒家經(jīng)典的形式給予規(guī)定。據(jù)有關文獻資料,下葬之后儒家文化規(guī)定的祭祀儀祀主要有下列幾種: (1)反哭之祭 反哭意思是死者下葬之后,喪主奉死者牌位從墳上回到家里,在家里安放牌位時所進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因為是從墳墓之處返回家中,又因祭祀的內(nèi)容主要是哭,所以稱之為反哭之祭。反哭之祭的程序主要包括二項,一是安放靈牌,需要注意的是靈牌的位次不能放錯,要按死者在家族中的尊卑地位擺。
二是哭禱,祈禱的內(nèi)容為:乞求諸位祖先的靈魂,接納新死者的亡魂,讓他加入陰間家庭的行列,并經(jīng)新死者的亡魂以各方面的照顧。 這一項是不能少的,少則達不到祭祀效 果。
(2)虞祭 父母葬后迎接他或她的魂魄于殯宮之祭叫虞祭。虞是安之意。
按儒家的觀點,死者下葬以后,骨肉歸土,但靈魂沒有歸處,故行虞祭,使死者的靈魂也行以安定。據(jù)古禮,虞祭要舉行三次。
第一次虞祭在下葬當天舉行;第二次虞祭在第一次虞祭后的第一個柔日舉行;第三次虞祭在第二次虞祭的第一個剛?cè)者M行。 古代用天干記日,十天干中凡乙丁已辛癸為柔日,甲丙戊庚壬日為剛?cè)铡?/p>
據(jù)古代的解釋之所以如此選日子是因為:“柔日陰,陰取其靜“,“剛?cè)贞栆?,陽取其動也?!皬亩_到陰陽相合,天地適宜的目的。
古代虞祭的具體操作,現(xiàn)已無從考察。 (3)卒哭之祭 卒為終止的意思,哭指“無時之哭“。
古代喪葬禮儀,百日祭后,改無時之哭為朝夕一哭,名為卒哭。古代孝子從父母死到殯,哭不絕聲;殯后居廬中,念及父母即哭,都稱“無時之哭“。
卒哭禮祭后改為朝夕各一哭,叫“有時之哭“。卒哭之禮于三虞后的一個剛?cè)张e行。
古禮,士三月而葬,葬后又連續(xù)舉行三次虞祭,至此已近百日。 屆時,要上祭品。
紙錢,要哭訴對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責自己的不孝。此后行祭者就不需要“不時之哭“,而只須朝夕一哭了。
(4)祭 是新死者與祖先合享之祭,時間中卒哭之祭的第二天舉行,主要內(nèi)容是奉死者之神主祭于祖廟,因為祖孫昭穆相同,所以要附屬于祖廟。 不過 祭之后,新死者的神主仍需要還家,要等到大祥之祭舉行后,才能正式遷入祖廟,在祖廟中才有自己的班次。
(5)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死后一周年的祭祀?!靶∠椋烂?。
祥,吉也“。這就是說,到了小祥之祭后,孝子可漸除身上的喪服,換上吉服。
例如男子可以除去頭上的喪帶,換上熟絲織成的練冠,所以小祥之祭又稱“練祭“。小祥祭祀的重點是以練服代替喪服。
(6)大祥之祭 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后兩周年的祭禮,稱“大祥“。在古代,儒家經(jīng)典規(guī)定,卒哭祭后,孝子只能吃粗飯飲水,小祥祭后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后飯食中則可用醬醋等調(diào)味品。
(7)禫祭 禫為喪家除去喪服的祭祀。禫,祭名也,與大祥間一月。
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岸V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禫祭時,在向死者叩頭跪拜、上供祭品、燒紙錢之后,要宴請賓客。此祭舉行后,喪事才算辦完。
喪家生活歸于正常。 喪期中的祭奠儀式 喪期中的祭奠儀式主要有:設奠、開吊、三日祭、作七等。
現(xiàn)將其儀式程序分述如下: 設奠又叫成服疫奠。大殮后次日早晨設奠,初祭。
初祭儀式是:首先請甲乙二人為禮生,甲負責唱禮,乙負責奠獻。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06秒